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乐章

时间:2019-01-2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立春    东风解冻,万物复苏。    沿着河畔的欢歌笑语,攀上越飞越高的风筝,落在二月的河面上,泛起粼粼波光,荡开春天的帷幔。    “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这一天,人们会通过吃萝卜、面饼等(俗称咬春)、鞭打春牛、踏青等习俗来寄托一年五谷丰登的美好期盼。
  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天长了,太阳也暖和多了,气温、日照、降水趋于上升或增多。这时,文人墨客常爱寻觅春的信息在哪里?“嫩于金色软于丝”的柳条芽苞,泥土中跃跃而试的小草,正等待着“春风吹又生”。农谚说得好: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虽然春日渐暖,但因天气的变化仍然无常,防寒防冰还是必要的。
   雨水
   春雨不知愁,洗尽铅华,几多红妆。
   雨水飘落,花香飘零,风吹来的雨,落在悲伤的眼里,我在等那不期而至的邂逅。雨水漫过芬芳的泥土,却打湿了眼眶。
   雨水之前的天气依然比较寒冷。随着雨水的到来,但见雪花纷飞、冷气浸骨的天气渐渐消去,阳光温和、细雨飘飘的日子渐渐走来。雨水后,我们明显地感到春天的脚步越来越清楚,芬芳的花香,沁人的气息激励着身心。春来大地万木兴,一年之计也在于春。在农事上,雨水正是小春管理和大春备耕的关键时期。在工业、商业等方面,也是计划竞发的时期。对我们的生活,也充满一个新的希望。
   惊蛰
   春雷乍动,蛰虫始振。
   突然有种亲近泥土的冲动,双手抚摸着大地,将耳朵贴在湿润的草地里,仿佛大地的呼吸伴着那一声声虫鸣缓缓起伏。那种力量在积蓄,好似等待下个时刻的爆发。
   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虫蚁。惊蛰便是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惊蛰时节,春光明媚,万象更新,也正是春耕大忙的季节。气温、地温都上升的较快,地上的草木生长得也快,正所谓“不知季节看花草,不知地气看五木。”无论对农民或是商人,积累一定物候知识,对生活和工作都有一定的帮助。
   春分
   岸柳青青,莺飞草长。
   阳光下飞舞的蒲公英,草地上娴静的雏菊,把春天的味道定格在心里,在许久后的每个午后,品茗,欣赏纯真的美好。
   “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春分,古称“日夜分”――这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昼夜时间相等,《春秋繁露》上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民间也有“春分秋分,昼夜平分”的谚语。
   春分时节,全国大部分地区大地回春,和风荡漾,莺飞草长,麦苗青青,油菜金黄,一派生机盎然景象。春分还是放风筝的好时节,春风袅袅,碧空如洗,一只只色彩鲜灵的风筝在湛蓝的天空中飘荡,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古诗曰:“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在南方一些地区,还有“拜神”“祭祖”等习俗。“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春分时节,大江南北,春光明媚,春意融融。
   清明
   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又是一年清明时节,雨像往年一样在这个时节不期而至!春寒料峭,夜来的风吹雨,清晨的窗外便又是灿烂的阳光。
   正所谓“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也”。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它包含两个意思,一是节气,二是节日。二十四节气演变为节日的只有“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桃花初绽,杨柳泛青,冬季的凋零枯萎景象一扫而光。民间有踏青、寒食、扫墓等习俗。在农业生产中,清明是一个重要的节气,有“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疑”“种树造林,莫过清明”说法。清明后,人们可以领略到真正的春光。
   谷雨
   雨生百谷,润万物。
   谷雨静候着惊蛰一声呼唤,担负着春的使命,把一切都带来。谷雨时节的雨量开始明显增多,雨润万物,五谷得以生长。那清润润的心灵,感应着飞翔的精灵,它们尽情地敞开动听的歌喉,舞着轻盈的姿态,于是绿丛红团间洋溢着曼妙的舞曲,把春天的希望传到四面八方。谷雨时节的美妙恰如郑板桥的诗――
   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
   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
   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标签:节气 二十四 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