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吟诵_日本的吟诵

时间:2019-02-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日本的吟诵   杨守敬当年在日本购得许多古董,就此事冈千仞在其《观光纪游》中曾这样记述:“惺吾杂陈在东所获古写经,把玩不置日,此犹晋时笔法,宋元以下无此真致。”像杨氏所看到的,中国古代的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中国国内发生的变化大,而流传到域外的反倒将古代的风格保存了下来。还有另一种情况是,从中国传来的文化在与当地的文化互相影响中,带上了当地的色彩。在日本的吟诵即属于后者。
  吟诵从中国传到日本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但真正盛行起来是在江户时代(1603年-1868年)的后期。当时一些私塾、藩校开始教授吟诵,其中名叫广濑淡窗的儒学者传授吟诵影响最大。在他开的私塾中不但教门徒们吟诵古代名诗,也吟诵他自己作的诗。兹举他的一首题为《桂林庄杂咏示诸生》的诗:“休道他乡多苦辛,同袍有友自相亲。柴扉晓出霜如雪,君汲川流我拾薪。”据说广濑一生教过的弟子有数千人,其中不少弟子后来在各地传授吟诵。其他私塾、藩校的学生们也参与传授,学吟诵的人逐渐增多,形成了若干流派。流派中又生出流派,不断发展一直延续至今。现在大小流派共有一千多个。
  吟诵活动是以团体为单位进行的。团体名称有叫某某吟咏会的,也有叫研究会、协会的,还有是社团法人的。称社团法人即意味着具有法人格,这样的团体规模都比较大,大都在各县设有支部,会员多在数万人。团体有自己的会歌,如关西吟诗文化协会会歌为:“民性温良又克忠,和魂寓在咏诗中。吟时能使其情发,唱去转教斯志雄。莫作消沉叹陋巷,只须清越啸长风。琅琅音吐堂堂气,偏觉精神压大空。”另外,有的大学的学生还自发地设有吟诗研究部、俱乐部等,各大学的吟诵部又结成名为全国学生吟诵联盟的全国性组织。为了振兴吟诵,各流派、团体还联合结成了财团法人日本吟剑诗舞振兴会,在其辖下又有各地的吟剑诗舞道总联盟。现在吟诵人口据说有三、四百万人。
  日本吟诵最辉煌的时代是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这时正是其经济腾飞的时期。经济的繁荣势必带来对文化的追求,而西方的文化没有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于是出现了向东方文化的回归:汉诗在表达东方人的感情、自然景致上有别的文学形式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吟诵古人留下的名诗,在不经意之间就能体味到世间的悲喜、自然的美妙、人生的哲理。他们最常吟诵的中国名诗为: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春望》、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盂浩然的《春晓》、杜牧的《山行》、高启的《寻胡隐君》等,而吟诵最多的是张继的《枫桥夜泊》,此诗家喻户晓。
  日本人吟诵的内容包括汉诗与日本诗,汉诗中又有中国的汉诗,也有日本人自己作的汉诗。汉诗用日语吟诵。吟诵的曲调用三角形、波浪线、直线等独特的符号标示。有一个人的独吟,有复数人依次吟诵的连吟,也有类似合唱的合吟,还有叫“构成吟”的吟诵,构成吟有主题、有故事情节,吟诵之外还有画外音。吟诵时有的用琴或用苏曼殊“春雨楼头尺八箫”之尺八伴奏,也有不用伴奏的。有时还配以诗舞,以增强表演效果。
  除此之外,还有“书道吟”、“华道吟”、“茶道吟”。所谓书道吟是指吟诵者与书法家的同台共演。舞台上正面竖有类似屏风之木板,板上悬挂供写字之白纸。吟诵的内容与书法的内容相同,随着音乐的开始,吟诵与书写同时开始,两者速度相同,吟诵时快时慢,书写也随其节奏,平行并进,同时结束。书法为行书,为了让舞台下能看见,字写得都较大。书道吟有时也伴有诗舞,有独吟的,也有合吟的,人数不等。我曾见过二十数人合吟之书道吟,舞台上男女人数各半,分立两旁,中间是一位左手端墨、右手握笔之书法家,吟诵的是一首七律。华道吟、茶道吟则是吟诵与插花或沏茶同台共演。
  在念与唱之间,日本的吟诵听起来比较接近唱,不过,吟诵的曲调不像歌曲那样严谨。吟诵初听比较单纯、单调,但细细品味,就会感觉到余韵无穷。舞台表演的印象是淡雅,进退有节,出入如仪。清淡中出奇趣,简易里寓深意,这也是日本人在文化上所崇尚的东西。
  各吟诵团体都举办有学习班。一般每月学三、四次,每次两三个小时,多安排在晚上或周六、日休息的时候。学费都很便宜,每月约两千日元,相当于买三碗面条的价钱。教室大多是借用公民馆、学习中心等公共设施。学员有公司职员、官员、教师、医师、退休人员、家庭主妇、学生等;有年轻人也有上年纪的。除在教室学习外,团体都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发表会、竞赛会等,也有每年组织学员到寒山寺、黄鹤楼等中国诗的故乡去旅行的。
  吟诵水平的高低用段位区分,从初段到十段,根据学习的年数、学了的教材册数,经过审查以及讲师的推荐升段,发给资格证书。要成为教导员还需另外取得资格。教导员的资格由低到高为师范代、准师范、师范,这些资格都需考试合格方能取得。这种资格制度属于团体内部规定,不具有公家的性质,各家团体的资格制度大同小异。
  学习吟诵的目的多是为提高修养、陶冶情操、怡情养性。吟诵时用腹式呼吸,又朗朗出声,可以增进健康,这也是学习的目的之一。学习年数没有规定,由学员自定。有学一段时间就中止的,也有的一直学到取得师范资格成为教导员的。我的一个朋友八十多岁了,五年前开始学习,现在吟诵的已很不错。还有一个诗友,很早以前曾学吟诵但没有学成,后来学作汉诗,竟成了日本一流的诗人。在中国也有名声。
  在庆吊等实际生活中也有吟诵汉诗的,试举一首在结婚典礼上较多吟诵的诗,作者是木村岳风,诗为:“良缘成立誓神明,结得偕老同穴盟。亲戚朋友罩心祝,又祈隆隆家运荣。相励相援共苦乐,莫忘此日此时情。”再举一首葬礼上吟诵的诗,作者是寺冈弥三郎,诗为:“奄然如梦隔幽明,无定人生无限情。骨肉亲朋皆列席,拈香三拜泣吞声。”我的妻子是日本人,她已故的外祖父多年教授吟诵,是明洲流派的创始人,我妻子自幼随他学习吟诵。外祖父是佛教徒,但在世时却说,他死了之后不请和尚念经可以.但葬礼上一定得有诗的吟诵,可知他是多么看重吟诵。他去世后,赶来参加葬礼的弟子们在他的灵前轮流吟诵汉诗,对逝者来说这成了最好的祭奠。熟识外祖父的人都认为吟诵对他的健康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他活了九十七岁,吟诵了大约七十年,直到去世前不久还在吟诵,身体一直都好,声音洪量且美。
  除庆吊外,在祝寿、迎送等聚会场合也有吟诵助兴的。再举一首,这是全日本汉诗联盟石川忠久会长在为他举办的金婚祝贺会上自咏的诗:“北国始知童稚日,东都共唱好逑篇。尔来五十年间绊,原是三千里外缘。几历浮沉到偕老,久成伉俪喜双全。平生舒啸奚疑句,余命相携聊乐天。”
  就日本吟诵的今后,有识之士撰文呼吁:要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我看到很多办吟诵学习班的,他们的工作是没有什么经济利益可言的,但他们一直在坚持传授。这说明吟诵对他们的吸引与他们对吟诵的喜爱。吟诵与其他文化一样,随着时代的变迁肯定会有潮涨潮 落,但它今后毫无疑问是会被继续传承下去的。马万祺诗词艺术高层论坛
  在澳门举行
  澳门中华诗词学会、澳门青年联合会联合主办,澳门文化局赞助的“词怀祖国,诗效赤诚――马万祺诗词艺术高层论坛”暨“澳青联中华文化艺术培训计划2011结业典礼”于2011年12月17日在澳门举行。本次活动全面探讨著名爱国诗人马万祺先生在诗词艺术领域的成就与贡献,思索当代诗词创作的传承与发展,同时通过中华文化艺术在澳门的推广与普及,加强澳门青年对国家及中华文化的认同,激发爱国爱澳情怀,以弘扬中华文化的人文精神。
  马万祺先生是全国政协副主席、澳门中华总商会永远会长、澳门中华诗词学会创会暨永远名誉会长,是在澳门和全国范围内享有很高声望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实业家、书法家及诗人。他数十年笔耕不辍,无论在诗词数量或艺术质量上都取得不凡的成就。
  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李本钧代表、文化教育部部长级助理李正桥,澳门特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司长张裕代表、顾问周信余。马万祺先生代表、新建华建筑置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马有友,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委员锺怡,中华诗词学会驻会名誉会长郑伯农,澳门日报社社长李鹏翥,澳门特别行政区检察院检察长代表、律政厅厅长丁雅勤,全国青联副主席、澳门青年联合会会长马志毅,澳门中华诗词学会理事长冯倾城等应邀为活动担任主礼嘉宾。
  高层论坛邀请到两岸四地的著名学者作大会主题发言,澳门书法家协会主席连家生主持。中华诗词学会驻会名誉会长郑伯农、常务副会长李文朝.北京大学博导陈熙中,暨南大学党委书记蒋述卓,暨南大学马万祺研究所所长夏泉,香港诗词学会会长林峰,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黄坤尧,台湾中国文艺协会理事长王吉隆及澳门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冯刚毅等应邀主讲。
  郑伯农在发言中说,“马万祺有一颗赤子之心,也有一枝生花妙笔。从事社会活动之余,七十年如一日地挥毫赋诗。如果说杜甫的诗是史诗,那么,马先生的诗也是史诗。是当代的史诗,记录了七十年来澳门和我们国家的风雨历程,也记录了马万祺先生自己作为爱国者的心路历程。”李文朝在发言中说:“直面时代洪流,反映火热生活,以诗词艺术反映历史进程,将沧桑变迁融入诗词画卷,正是马万祺先生诗词创作的显著特点。尤其难能可贵的是,马万祺先生在为传统诗词注入时代精神中,高扬爱国主义的主旋律,字里行间彰显出诗人崇尚正义、向往光明、报效祖国的赤子情怀。”
  同场,由澳门社会文化司、澳门基金会赞助的澳门青年联合会“中华文化艺术培训计划2011”举行结业典礼。为提高澳门青年的文化艺术修养和人文素质,澳青联在2011年10月至12月间面向澳门青年开展了“中华文化艺术培训计划”,邀请连家生、关权昌、冯刚毅、胡培周等名家向学员讲授“实用书法”、“国画鉴赏与技法”、“诗词应用与公文写作”和“实用说文解字”四个科目。传授经典中华文化艺术,既为澳门青年提供了优质的学习平台和文娱时空,亦收获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标签:日本 吟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