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高中作文 > 正文

新时期大学生入党动机调查与分析 新时期大学生如何端正入党动机

时间:2019-01-2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内容摘要】当前高校大学生入党动机存在多元化的倾向,高校对于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和管理还存在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应积极改进党员发展管理机制、创新党建工作载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
  【关 键 词】入党动机 大学生 分析 对策
  
   近年来,我国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其中大学生党员的数量稳步增长,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布的数据,2008年全国发展党员280.7万名,其中学生106.7万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38%,2009年全国发展党员297.1万名,学生118.5万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39.9%,2010年全国发展党员307.5万名,其中发展大学生党员123.6万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40.2%(由于申请入党年龄规定是18周岁,高中生入党是少数,绝大多数学生党员是大学阶段才入党的)。由此可见,当前大学生党员的数量正稳步增长,并占据了每年发展党员的越来越多的比重。
   笔者通过近几年对高校大学生入党情况的观察发现,高校大学生入党的积极性日渐提高,以所在学院为例,申请入党的学生比例,已经占到学生总数的80%以上。到大四毕业时,党员人数占学生总人数的33%~35%。高校出现这种情况是值得欣喜的,它说明,大学生群体对于政治的追求度在提高,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在提高。但是,我们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存在着多元化的倾向,高校对于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和管理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加以关注并深入探讨。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面向郑州大学软件技术学院大一到大三接受业余党校培训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49份,针对大学生的入党动机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调查问卷结果及分析
   1.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呈现多元化趋势
   根据我们对调查数据的分析,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同学中,68%的同学具有明确的入党动机,23%的同学的入党动机比较明确。9%的同学的入党动机不明确。就具体的入党动机进行划分,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和为人民服务的占据25%,为了实现个人价值和个人理想的占据39%,为了将来找一个好工作或寻求政治前途的19%,因为父母、长辈要求的占据14%,随大流的占据3%。
   在要求同学对别人的入党动机进行评价时,42%的同学认为别人的入党动机是出于个人利益或者功利性的考虑。25%的同学认为别人的入党动机是出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15%认为是追求高尚人格和个人理想,16%的同学认为别人的入党动机是随大流,2%认为是父母长辈的要求,这个结果与前面的结果是大致吻合的。
   上述数据表明,当前大部分的大学生抱有比较明确的入党动机,但是入党动机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与以前革命战争时期的为了共产主义理想而入党的单一入党动机有所不同。而且我们可以看到,为了实现个人理想和价值而入党,已经成为较大一批同学的入党动机,如果将找到好工作和寻求政治前途也包含在追逐个人价值和理想之内的话,所占据的比例达到58%,这个比例相当可观。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方面当前学生越来越重视个人价值、个人理想的实现。另一方面学生认为入党可以实现或帮助其实现个人价值和理想。
   2.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觉悟和党性修养亟待提高
   调查显示,52%的同学了解入党的条件和要求,40%的同学对党员条件和要求有部分了解,8%的同学不了解。在问及大学选拔入党积极分子侧重考虑哪些因素时,23%的同学认为是思想进步,有共产主义信仰,51%的同学认为是学习优异、工作积极、表现突出,23%的同学认为是与辅导员老师和学生干部的私人关系好,3%的同学选择其他。
   在问及是否关注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大事时,47%的同学表示十分关注,51%的同学表示偶尔关注,2%的同学表示不关注。当问及如何看待关于中国共产党的负面信息和言论时,48%的同学表示,不会影响对党的信任,认为党有能力解决好当前的问题。47%的同学表示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对党的信任。5%的同学表示出事不关已,不管不问的态度。
   68%的同学表示入党后如果发生自身利益和集体利益冲突,会服从集体利益,必要时牺牲个人利益。25%的同学认为入党应该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所以不可能损害个人利益,3%的同学表示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会选择放弃集体利益,保护个人利益。
   以上数据说明大部分入党积极分子对于入党条件和党的知识有所了解,他们拥护党的领导、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但是他们对党的认识还不全面,有些同学在怎样看待和处理社会主义前进道路上的曲折和改革开放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时,还存在一定的误解和急躁情绪,有些同学还抱有明显的个人主义色彩,这充分说明当前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觉悟和党性修养亟待提高。
   3.高校对于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方法相对落后,教育内容与实践脱节
   当问及如果党组织培养考察你两年或者更长时间还不发展入党时该怎么办,有82%的同学表示会端正态度、继续努力。这说明学生对于组织的考察和培养还是积极配合的,大部分学生入党的信念是比较坚定的。但是50%的同学认为当前很多学生党员虽然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所以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高校对于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实效性差,造成了思想入党和组织入党的脱节。
   98%的同学表示目前接受培养和教育的途径是:上党课、观看电影、电视、报刊杂志、浏览网页等方式,通过其他方式获取党的信息的较少。在问及希望通过哪些方式更多获取信息时,同学表示除了常规方式以外,网络等新媒体、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党员讲座和面对面交流、红色文化基地参观学习、丰富多彩的党内活动是他们所乐于接受的方式。这也反映了当前对于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亟待创新。
   二、大学生入党动机现状的归因分析
   1.西方思潮和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冲击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大学生的思想也受到极大的影响。国际上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日趋发展,国际敌对势力争夺我国青年一代的图谋一刻也没有放松,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尖锐复杂和隐蔽,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巨大冲击,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的思想逐渐侵蚀着青年学生的思想。
   从国内来看,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社会上存在的贪污腐败、分配不公、道德沦丧等负面现象,使当代大学生经受着政治信仰、理想追求、价值取向等方面的极大考验。大学生中各种思想观念相互冲撞、相互激荡,有些学生甚至动摇了对共产主义理想追求的信念。
   2.高校党组织对入党积极分子教育的缺失
   目前,“重发展,轻教育”的现象在高校党组织中普遍存在,有些支部的工作重点放在发展党员上,党员管理规章制度繁多,但是对于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对较少,尤其是入党以后的教育相对松懈。部分学生党员“入党之前拼命干,入党之后松一半”,究其原因,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的不深入,不扎实。
   从教育内容来看,高校对于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还局限在高深空洞的政治理论和基本原理,缺乏生动形象的实践内容,不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无法引起学生的感触和共鸣。从教育方法上来看,多采用课堂教学、集中学习、理论灌输等方式。教育方法的陈旧和落后降低了入党积极分子对教育内容的心理认同,理论学习兴趣也逐渐减低。集中学习多,个别交流和深入交流少,无法针对每个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教育,也影响了教育的有效性。再加上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队伍人员匮乏,高校辅导员担当学生党支部书记的同时,还承担着几十人的培养考察任务,辅导员工作任务繁杂,事务性工作已经占据了很多精力,很少能集中精力对入党积极分子再进行细致的培养和教育。如果指定学生作为负责培养人,其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有限,也很难达到良好的教育和引导效果。
   3.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不完善
   高校发展党员数量呈倍数增长,在党员数量急剧增加的同时,质量却不断下降。这与当前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不完善有关。
   组织建设方面,当前高校普遍采取的是低年级支部建在专业、高年级支部建在班级的模式。低年级党支部中,预备党员多,正式党员少,具备一定政治理论水平,综合素质较高的正式党员更少;各个支部之间相对独立的开展活动,相互交流学习不深入;高年级支部党员数量庞大,造成管理上的不便,毕业生面临考研和就业,无暇参加党支部生活,加上大批在外实习的流动党员,导致组织涣散,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
   队伍建设方面,高校目前基层党建队伍主要包括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专兼职辅导员和学生干部。副书记负责全局性的统筹工作,辅导员担任党支部书记一职,承担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任务,学生担任组织委员或宣传委员。一方面辅导员精力有限,另一方面学生的工作水平和政治素质有待提高,造成基层党组织的党建队伍水平较低。
   制度建设方面,多数高校基层党组织制度不健全,比如入党联系人制度、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制度、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等。就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核体系来言,对申请入党同学的政治立场、学习成绩、社会服务、群众基础考核只是限于一个笼统的考量,而没有细化的标准,而且学习成绩和社会服务在考察中所占比重较大,入党动机和政治素质因为无法量化而难以界定,所以考察时被弱化。加上没有严格的监督机制,很可能出现辅导员的“一言堂”,导致不良的价值导向。
   三、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的策略
   1.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分类引导
   高校应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政治理论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一方面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学生,防止西方思潮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泛滥,引导其对西方思潮进行科学的分析、评价、批判,降低其消极影响,引导学生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前和形形色色社会思潮的冲击下,提高政治辨别能力。另一方面始终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学生头脑,大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党性修养。
   高校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入党积极分子,应该因人而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进行分类引导。针对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的学生,他们政治立场坚定,平时注重政治理论学习,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所以平时应鼓励其担当一定的工作职责,在组织活动中充当一定的领导角色,提高其综合素质,使其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和带头作用。
   针对那些将入党作为实现个人理想和个人价值的同学,我们应该一分为二的看待,因为人的价值是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对立统一,人的理想也是个人理想与社会共同理想的对立统一。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也不是一概否定个人的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所以,我们要尊重个体价值和个人理想的选择与实现,但是我们也应当引导学生认识到没有社会共同理想的实现,个人理想的实现也就会受到严重的制约,引导其将个人理想与共产主义理想结合起来。
   针对跟风随流的同学和受父母长辈朋友影响而要求入党的同学应当首先加强动机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引导其努力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加深对党的认识,从而将入党变成自发自觉的行为。
   针对那些将入党作为“捞好处”、“升官发财”的捷径,纯粹谋求个人利益的学生,党组织应该加强批评教育,使之认识到其入党动机的极端错误性,从个人主义的圈子跳出来,逐步树立正确入党动机,党组织要严格审核发展程序,延长培养考察期,耐心细致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党性教育,待其思想和政治成熟后,再发展其入党。
   2.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载体
   要想达到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效果,必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90”后大学生追求个性、思维活跃,党建工作者不能再局限于教条式的机械说教、局限在书本读物、局限在校园和课堂。要克服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局限,丰富教育方法,创新工作载体,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首先应该从理论走向实践,注重发挥实践的育人功能,比如鼓励入党积极分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公益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等,积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接受考验,经受锻炼,在实践中长知识,长才干,在实践中理解社会、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理解个人价值和社会责任,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对党的认识,进而将此认识内化为个人的思想,进而付诸于服务人民的行动。
   其次应注重网络新媒体的传播功能,占领网络主阵地,将党的宗旨和理念化为学生所熟悉和易于理解的语言,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利用QQ、微博、空间等新方式加强渗透引导,让网络真正成为红色文化传播的主渠道。
   再次,高校应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通过组织丰富多彩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活动,使入党积极分子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得到熏陶和教育,同时要充分发挥入党积极分子的主体能动性,使之由教育客体转变为教育主体,实现自我教育的效果。
   3.完善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管理机制
   首先高校应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指导方针,坚持“质量第一、入党自愿、个别吸收、重点发展”的工作原则,坚决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不能搞批量批发,也不能搞毕业前突击、更不能以发展党员多少作为考核指标。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制度、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员发展综合考评体系、普通同学参与评价制度、入党联系人制度等,保证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其次要抓好基层党建工作队伍建设。要建立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业务水平精湛、开拓创新意识强的专职党建工作队伍;同时要完善好学生党支部书记的选拔和考核机制,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和指导,使之成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依靠力量。
   再次要探索创新和优化基层党支部建设,在“低年级把支部建在专业、高年级把支部建在班级”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学生宿舍公寓化管理的现状,将党支部延伸到学生公寓楼,一栋楼设立一个党支部,一层楼设立一个党小组。结合当前学生社团种类繁多,影响广泛,可以加强社团党支部建设,努力实现基层党组织的全覆盖。
   总之,高校应从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多样化的客观事实出发,改进党员发展管理机制、创新党建工作载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使之牢固树立“先从思想上入党,再从组织上入党”的观念,以确保共产党员的纯洁性,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参考文献:
  [1]齐卫平.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问题的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7(9):56-62
  [2]徐飞.从端正入党动机入手做好发展学生党员工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3):21-23
  [3]齐卫平.将动机教育纳入高校大学生积极分子入党教育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2):26-27

标签:入党 新时期 动机 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