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GRE > 正文

有关金融风暴论文_华尔街金融风暴

时间:2018-09-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金融危机的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较大幅度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幅度的缩减。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金融风暴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有关金融风暴论文篇1

  金融风暴下中国畜牧业发展探讨

  摘要:2008年是经济动荡的一年,在 金融危机中我们迎来了2009年。全国各行各业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均受到了或大或小的冲击,它们在2009年又将如何生存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着重讨论了 中国 畜牧业的 发展 概况,与国外畜牧业大国的行业发展情况相对比,并分析了畜牧业在金融危机中的受影响程度,预测了其在2009年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畜牧业;行业集中度;金融危机

  1 中国畜牧业行情回顾

  1.1 畜牧业结构——猪禽为主,牛羊为辅

  在畜牧业肉类产品中,中国的畜种结构与世界畜种结构节本一致,按照比重从高到底排序都是猪肉、禽肉、牛肉、羊肉。但是,在中国肉类总产量中猪肉产量占有65%的比重,远高于其他畜种的比重。世界食草家畜牛肉和羊肉产量的比重为29%,而中国的比重仅为15%。

  同时,从1962年与2002年的数据比较来看,中国的猪肉产量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禽肉比重翻倍增长,而牛肉、羊肉以及其他肉类的产量皆有所下降。这说明中国人的肉类消费仍以猪、离这些较廉价和易于饲养的牲畜为主,国民经济的飞速增长也未能改变中国人的饮食消费习惯。

  1.2 畜产品产量——回升明显,问题犹在

  (1)分析1996年至2006年这十年间中国的畜产品产量,猪肉在肉类产量中占了50%以上的比例,其次为牛羊肉,与上面的分析相符。肉类产量每年稳定增长,但增长幅度不大,基本在5%上下波动。奶类产品则主要由牛奶构成,其产量自1999年开始,保持着每年15%以上的增长幅度,增长势头惊人,说明了奶制品在居民消费所占的比例在增加。我国奶业作为一个产业已基本形成,奶业在推进 农业与 农村 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据 统计,2007年全年奶牛存栏达到1387.9万头,比上年增长1.82%,是1978年的28.9倍;奶类总产量达到3684.18万吨,比上年增长11.56%,是1978年的38倍;人均奶类占有量为27.88千克,比上年增长9.6%,是1978年的27.3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导致了对牛奶的需求日益扩大,奶制品的发展潜力不可估量。

  (2)进入2008年后,大部分畜产品产量的同比增长速度较往年仍维持稳定,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生猪生产明显恢复。养殖效益保持较高水平。一是生猪存栏增加。6月底生猪存栏同比增长9.4%,出栏同比增长2.1%。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增幅超过20%,占生猪总存栏比重的10.8%。二是规模养殖发展迅速,散户饲养稳定增长。三是仔猪数量明显增加。价格偏高。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对全国生猪生产和供应影响不大。地震重灾区大多不是生猪主产县,因灾死亡生猪共370多万头,仅占2007年末全国生猪存栏量的0.85%。目前,四川、甘肃、陕西和重庆4省市生猪产品价格稳中有降,当地市场供应稳定。此外,年初遭受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南方部分省区,生猪生产已全面恢复。随着能繁母猪补贴、生猪调出大县和标准化规模养殖等扶持政策的落实,生猪生产恢复发展的势头仍然很旺。

  ②家禽生产继续保持增长。蛋种鸡和商品雏鸡供求稳定。今年上半年,全国17家重点种禽 企业 父母代种鸡和商品代蛋雏鸡产销平稳,每周销售量分别为50万套和500万套左右,种鸡和雏鸡销售价格稳中有升。预计上半年家禽存栏50亿只,同比增长2%;家禽出栏53亿只,同比增长8.2%;禽肉产量785万吨,同比增长8.2%。

  ③肉牛和肉羊生产有所下滑,养殖户增养积极性不高。据农业部4月份对240个行政村共60325农户的数据监测,养牛户有6957户,比上月下降了2.1%;存栏肉牛39224头,比上月下降了7.8%。预计上半年肉羊出栏1.3亿只,同比下降0.2%;肉牛出栏2150万头,同比下降1.3%;牛羊肉产量500万吨,同比下降0.1%。

  ④奶牛养殖稳定增长,养殖效益下滑逐步得到缓解。在国家有关奶业扶持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从2008年9月份开始,全国原料奶收购价格逐月上涨,逐步缓解了前一阶段奶牛养殖保本甚至亏损的局面,奶业继续保持稳定发展的势头。进入5月下旬以来,北方奶业主产区原料奶收购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下降。7月份第1周优势产区原料奶收购价格为2.69元/公斤。比3月初最高价格下降9.7%。价格的回落对奶业生产构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但总体来看,原料奶价格下降属于季节性调整,目前大部分产区奶农交售价格还处在合理范围之内。

  (3)畜产品价格——养殖户收入不稳定。

  进入2008年后,我国主要畜产品价格走势特点为:仔猪、活猪价格明显回落,猪肉价格仍处较高位,活鸡价格逐步走低,鸡蛋价格见底后反弹,牛羊肉价格持续保持高位。家禽上半年存栏、出栏较去年同期出现两位数增长,供应相对充足,目前,困扰养殖户最大的因素就是饲料价格持续上涨,养殖成本不断提高。

  (4)我国畜牧业在世界中的地位——竞争 环境恶劣,集中生产是目标。

  中国的猪肉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50%,排在第一位。然而,中国仅仅是对香港出口活猪。现在中国也出口一些猪肉或猪肉制品到相邻的国家,如俄罗斯和南韩。

  谁是中国畜牧业的竞争对手呢?在畜产品中,美国年产鸡肉1522万吨,居第一位,占全球总量的26.3%,出口量为620万吨,占全球总量的47%;巴西是第二位,年产鸡肉810万吨,占全球总量的15%;世界牛肉的主产国是北美的美国、加拿大,南美的巴西,还有澳大利亚、新西兰。牛肉四强年出口牛肉388万吨,占世界牛肉出口总量的83%;世界上羊肉最大的生产国是新西兰、澳大利亚,它们也是最大的羊肉出口国。年出口量为77万吨,占全球出口总量的95%。欧盟是个例外,它实际上只相当于一个“国家”,其畜产品市场对内部成员是绿色通道没有壁垒。但对欧盟以外的国家则封闭排斥,设置了铜墙铁壁般的各种壁垒。荷兰等国的畜产品都是出口到欧盟的,应视为内销,不应看作是出口。

  世界上的畜牧业强国还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行业集中度非常高,趋向于大规模、高质量生产。就肉类而言,美国6%的生产商生产90%的产品,欧盟11家企业占行业产量的74%。而我国2006年生猪屠宰量约5—6亿头,前三强占比仅为行业的5%左右。就流动渠道而言,发达国家65%的肉类销售是由 现代 超市及卖场完成的,25%是由肉类连锁店完成的,而中国目前75%以上是在农贸市场上销售的。

  因此,中国畜牧产品出口的最大阻力便是所谓的“绿色壁垒”和过于分散化的生产。要想使中国突破层层壁垒,将畜牧产品送出国门,参与国际化竞争,最根本的就是降低生产成本,在价格上取得优势,并且严把质量关,使我们的产品达到国际标准。近几年我国农业部已下达多项指令和政策,促进我国畜牧业的高水平平衡发展和产业集中化,注重培养大企业的品牌效应,畜牧产品出口的晴天指日可待。

  2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畜牧业

  2.1 金融风暴对畜牧业的影响――利弊共存。影响不大

  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给许多行业带来了致命的打击,比如房地产业、钢铁行业、汽车制造业、IT行业等高端行业,畜牧业当然不可避免将受到金融风暴的冲击。GDP增速放缓,城乡居民收人增幅下降,购买力下降导致消费需求降低,生产规模压缩,成本增加,金融信贷规模收缩等,都将使畜牧业今年乃至明年的利润率下降,预计本次金融危机将下拉畜牧业产值10%左右。

  但是,有一些行业受金融风暴影响相对较小,比如医药制造业和食品制造业(其中包括畜牧业)。这两个行业属于基础产业,无论金融风暴如何影响老百姓的生活,但是吃饭和看病永远是人们生活的主题。生产肉类、蛋类的畜牧业养活着全国十三多亿人口,有人口的支撑就决定了畜牧业注定不会走入长期低迷。相信短期的影响过后,畜牧业便会走入正常 发展 轨道。

  另外,我们应该看到金融风暴积极的一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缓解通胀压力。我国从去年底开始的大幅度的通货膨胀为人们生活消费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猪肉禽肉牛奶蛋类的价格大幅提高。此次金融风暴可以有效缓解这一压力,我国近期的CPI已回到4%附近,人们逐渐重拾消费信心,这对畜牧业的销量增加和利润增长有非常大的帮助。

  (2)优胜劣汰,有利于行业结构调整。虽然我国是一个畜牧业大国,也是世界上猪肉产量第一的国家,但是生产非常分散,中小 企业 过多,这不仅不利于 管理,同时也难把质量关。此次金融危机过后,管理不善、质量不过关、利润率低的中小企业将很快出局,而真正有竞争力、有发展潜力、管理系统完善的大企业将留下。优秀的企业为了度过此次金融危机必将狠抓内部控制,完善管理和生产系统,降低成本,提高生产质量,有利于产业的集中化。从而带动行业利润的增长。

  2.2 国家政策为畜牧业发展护航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注重畜牧业的发展,多次对畜牧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近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对加快 现代 畜牧业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和《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明确了一系列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增加了投资力度,初步构建了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框架体系,为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1)从生猪生产扶持政策看,一是建立了能繁母猪补贴制度。二是启动生猪良种补贴政策。三是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四是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2)从奶业发展扶持政策看,一是实施优质后备母牛补贴政策。二是加大奶牛良种补贴项目的实施。三是推进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四是实施奶牛养殖 保险政策。

  此外,中国还将加大畜产品进出口管理力度。鼓励畜产品加工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按照国际标准 组织生产和加工,努力扩大畜产品出口;大力推行“公司+基地+标准化”出口畜产品生产加工管理模式。实施出入境检验检疫备案制度。加强对大宗畜产品进口的调控与管理,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国内生产和市场稳定等。

  2.3 2009年畜牧业 经济 发展具体预测

  养猪业预计增幅10%左右。国家采取多项措施,加大扶持生猪生产的力度。零星饲养户进一步减少,规模猪场增多,养猪业正在朝着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养禽业预计增长5%左右。养禽行情上半年将延续2008年行情,下半年较好。

  牛羊业预计增长15%~20%。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牛羊肉需求比例快速提高。奶牛业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发展迅速,全年可恢复到去年水平。

  饲料需求量将继续增长,涨幅8%~10%。随着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食物结构的改善等,居民对肉、蛋、奶等动物食品的消费量将进一步增长,从而拉动饲料需求量的上升。

  有关金融风暴论文篇2

  论金融风暴中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与启示

  【 论文关键词】亚洲 金融风暴 次贷危机 宏观 经济政策 启示

  【论文摘要】来势汹汹的97亚洲金融风暴中 中国政府采取了对内扩大内需、对外稳定汇率的宏观政策。10年后不断升级的次级债风波,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降息、救市等举措。本文通过论述亚洲金融风暴和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影响,提出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和给予我们的启示。

  1997年7月2日,缺少外汇储备的泰国政府面对国际炒家对泰铢的疯狂卖空,被迫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这些国家相继放弃了固定汇率制,货币应声贬值。此后风暴中心转战香港,港府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予以回击,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

  经过近一个月的苦斗,使国际炒家损失惨重。最后国际炒家再战俄罗斯,俄罗斯中央银行宣布年内将卢布兑换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扩大到6.0-9.5:1,并推迟偿还外债及暂停国债交易,使俄罗斯股市、汇市急剧下跌,引发金融危机乃至经济、 政治危机。俄罗斯政策的突变,使得在俄罗斯股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大伤元气。直到1999年风暴大致平息,但所到之处无不股价大幅下跌,汇率大幅下降。众多东南亚国家多年堆积成的财富变为乌有,经济一片萧条。

  面对巨大的压力,中国政府宣布人民币坚挺,不对外贬值。然而对外经济依存度高达50%以上的中国经济面对外围市场萎缩、贬值后的亚洲各国货币低价抢占中国原有市场的不利局面,1998年要实现经济增长8%的原定目标困难重重。经济学家们说,GDP增长率简直就是中国经济机器的润滑油,“一慢下来毛病就全出来了:对财政来说,GDP一掉,财政收入加倍掉,就揭不开锅;对银行来说,GDP一掉,存款往下掉,坏账往上冲,就可能出现支付困难;对 企业来说,GDP一掉,三角债立刻膨胀;对就业来说,GDP一掉,就意味着数百万工人下岗。”以朱镕基为的新一届政府作出了以扩大内需为中心的积极财政政策。

  首先,增加货币供应量、加强货币流通性。增加货币供应量是从加大政府收入做起的。1998年,全国各地的税务局门前冷落,百万税收大军散落街头小巷,与各色人等一笔笔清算陈年旧账,年底清算增收1560亿元。打击进口走私,进口环节的税收增加了700多亿。其次中央政府以国债的形式向民间飞快地借了2000多亿元。为了加强货币流通性,一年期居民储蓄利率从1997年10月23日 的5.67%通过6次调整降至2002年2月21日的1.98 %,一年期金融机构基准贷款利率从1997年10月23日的8.64%降至2002年2月21日的5.31%。

  其次,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就是做将之前多收回的税收和借来的国债花出去的工作。共和国的 交通规划版图上增加了之前想修而又没有资金修的铁路和高速公路。然而突然暴富的交通部却是愁眉不展,当年10月,时任部长的黄镇东召集各路人马,号召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把全年1800亿的投资花出去。

  最后,政府通过医疗改革、住房改革, 教育改革等一系列刺激消费的举措鼓励民众把钱花出去。虽然医疗改革与教育改革的对与错需要等待更多时间的检验,但是年底结算1998年国家的GDP艰难的实现了7.8%的增长率,基本达到年初制定的目标。以朱镕基的话说“这7.8%的增长率来之不易”。

  中国在1998年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至少有三个方面值得 总结。第一就是在金融危机之前,中国在包括汇率体制、国有企业、税制等方面都进行了相对深入的改革,从而加强了微观市场主体的灵活度与抗风险能力。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相对灵活度(与印度、东欧等国相比),这使得我们的企业相对进退自如,调整速度、反映速度比较快。这是所有抗击金融危机的措施之中最根本的一条。

  第二个经验是, 中国在 金融危机前后维持了强有力的宏观调节措施,这一系列措施不仅包括市场化的调控,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还包括一些非传统的、非市场化的调控,如国家立项投资、启动新型市场(如居民房地产、高等 教育等)、政府直接干预等。这些措施在紧急情况下使用是有必要的,毕竟,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新兴市场 经济体还没有完全市场化,还有很多非市场的因素在起作用,对于这些非市场体制的问题采用行政的措施进行干预是很有必要的。

  第三个重要经验是加强了金融部门与实体部门的防火墙建设,使金融市场的泡沫最小程度地传导到实体经济中。比如说,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不应该完全与股市价格挂钩,这样就避免了股市泡沫化时银行资产的过度膨胀和信贷的盲目扩张。

  10年后金融风暴卷土重来,这次导火索是美国的次级债。2007年4月2日,美国著名的次级债发行商新世纪金融申请破产保护,美国次级房贷市场危机正式爆发。8月6日,美国房产抵押投资公司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轰然倒下。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出现支付危机,金融市场中一切以次级按揭贷款为基础的证券及在这些证券之上进一步衍生出的新的金融产品(如CDO)出现了严重贬值,以这些金融资产为抵押向银行以15-30倍杠杆贷款的各类基金被迫竞相变卖资产来缓解银行催债的压力,此时,大量的、同时的、恐慌性的资产抛售导致了金融市场流动性急剧凝固,至此,支付危机终于演变成为流动性危机,而流动性危机反过来引发金融资产价值进一步暴跌,银行出现大量坏账。随着美联储、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联合大规模注入流动性,这一阶段的危机已经出现缓解。

  正当人们开始麻痹大意的时候,从2008年3月起,美国正式进入了次级债危机的升级版。其主要标志是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因濒临破产而被摩根大通收购。随后的9月15日再次爆震惊的消息: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以近440亿美元收购,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因为收购谈判“流产”而申请破产保护。9月16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6日宣布,为了挽救陷于破产边缘的美国最大保险 企业美国国际集团(AIG)已授权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向其提供850亿美元紧急贷款,美国政府将持有该集团近80%股份。随着美国金融公司的破产与政府的救市,各国股市与石油价格也做起了心电图般的走势。直到9月21日的消失是为避免金融危机持续恶化,美国政府正部署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救市措施,处理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计划涉及多项措施,包括成立一个官方信托机构,购买金融机构的按揭坏账,估计需动用5000亿美元。

  次级债引起的华尔街金融风暴越演越烈,中国的宏观经济调控同样值得关注:政府将今年的主要经济目标从年初制定的“双防”即防止经济增长过快、防止通货膨胀上升过快,改为“一防”“一保”即防止通货膨胀上升过快,保持经济适度增长。9月16日央行四年来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利率,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按照短期多调、长期少调的原则作相应调整,存款基准利率保持不变。证券市场上也下重拳,股票交易印花税实行单项收费,汇金公司在二级市场上购进中、建、工三大国有银行股票,鼓励国有企业回购本公司股票。

  次级债引起的华尔街金融风暴也许会继续 发展下去,中国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也会继续跟进,在还没有平静下来的风暴中,我们已经可以从中学到很多,号称最伟大的金融衍产品的创新却带来了最可怕的金融危机。我们国家正在进行金融体制的改革,在改革过程中并不是一味的照搬西方国家的东西,而是要按照我国的实际国情逐步进行,看到他们的优点,找出他们的漏洞才能完成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