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广播稿 > 正文

[如何避免典型报道模式化]典型报道

时间:2019-02-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在传统的典型报道中,往往是用一条消息、一篇通讯、一篇评论加若干日记或书信摘编等,对人物事迹进行追记。这在有意无意中,将典型报道模式化、脸谱化,套路化,导致了媒体间典型报道的“同质化”。
  咸宁日报采写的“年轻干部的榜样”周新武系列报道,采取“六忆六评”的报道方法,在众多媒体争相报道这一人物中,突出了特色,展示了亮点,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别具一格。
  年仅36岁的嘉鱼县高铁岭镇原党委书记、镇长周新武,作为一名优秀的选调生,四次选择从城市到农村、从机关到基层,因劳累过度,于2011年1月19日累倒在工作岗位上。得知这一消息后,编辑部连夜召开采编会议策划,大家认为这次典型报道,不能只做“马后炮”(就是在人物得到“领导的定论后”再进行集中报道),而应该和事件同步进行,确保时效性。
  基于这一认识,我们本着“不求大而全,只求真实动人”的原则,连续刊发了6篇通讯,从不同角度切入,以细节还原现场,立体展示人物形象,同时,配发6篇评论,同步提炼人物的精神价值,使周新武典型形象更加真实、鲜活和丰满,也使报道的可读性大大增强。
   系列通讯:立体追记典型人物的点滴事迹
   我们通过请高铁岭镇村干部、咸安区同事、高铁岭镇村民、周新武亲属、渡普镇干群、选调生代表,回忆周新武生前在工作中的感人小故事,从六个侧面,挖掘他的感人事迹和个性魅力。
   在《赤诚为民敢作为――镇村干群追忆周新武》中, 以“周新武有双大眼睛”、“周新武有一副大嗓门”、“来回走动着打电话是周新武独特的习惯”这三个层次,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展开主题。“肖福英婆婆回忆:‘周书记的眼睛特别有神,透亮透亮的。他耐心和我们谈心,一直忙到晚上11点,才吃了碗我下的葱花面。’”以白描手法将一个鲜活的基层干部形象展示在读者面前,令人印象深刻。
   在《真情赢得心连心――高铁岭镇村民追忆周新武》中,以三位曾经得到周新武帮扶的村民对周新武的印象,开启三个叙事层次:“周书记爱串门。”“周书记爱笑。”“周书记爱亲历亲为。”叙事以平民视角,力求还原现场,让周新武这个典型可亲可信。
   在《谁说忠孝两难全――亲属追忆周新武》一文中,“虽然女婿工作繁忙,但每次回家,总是手快脚快地买菜、择菜、洗菜、下厨,‘一把手’全包。”通过岳母的口述,生动地反应了周新武在生活中的另一面。让一个有血有肉、人性化的周新武跃然纸上。
   同步评论:用理论解读提升典型的时代价值
   在刊发6篇通讯同时,每篇都配发有针对性的评论,将典型人物的精神价值一步步揭示出来,使报道更加有深度和力度。这6篇评论是:《当代年轻干部的榜样》、《青春在扎根基层中闪光》、《梦想在勤奋工作中放飞》、《仁爱在无私奉献中升华》、《人格在一心为民中塑碑》、《掀起向周新武学习的热潮》。
   “六论”从不同角度、不同精神层面,提炼揭示了周新武扎根基层、勤勤恳恳、无私奉献、一心为民的精神实质。
   “六论”短小精悍,情理兼容。如《当代年轻干部的榜样》一文中,通过“有这样一个选调生”、“有这样一个年轻干部”、“有这样一个农民之子”、“有这样一个人民公仆”等方面,将这个集多种优良品格于一身的人物典型论述的淋漓尽致。又如在《仁爱在无私奉献中升华》一文中写道:“他热爱群众。群众遭受洪灾,他日夜奔波为灾民送粮送水送药,几次累倒在地。”“他热爱同事。他和同事一起防汛抗灾,自己一连三餐没吃饭,却不断叮嘱同事注意身体。”“他热爱家人。每次回家,总是抢着买菜、洗菜、下厨。”“他也爱自己,但是,他从来没有好好地照顾一下自己的衣食住行,因为他把所有的爱奉献给了他人。”这些饱含深情、语言质朴而又富有哲理的论述,既强化了人物精神的“人性价值”,又将其提升到时代的高度。
   报道启示:创新报道模式才能凸现媒体影响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批示:周新武同志是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基层党政干部。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对周新武的评价是:“建功立业在基层,美名流传在乡村”。正是基于这一人物的重大时代价值,参与此次报道战役的媒体非常多。如何回避媒体间人物报道的“同质化”问题,是我们一开始就注意到的。
   咸宁日报的这组报道,一方面充分发挥了“本地媒体报道本地人”采访方便的优势,有条件去寻找有关人物的“鸡毛蒜皮”。正是对这些“鸡毛蒜皮”细节的挖掘,真正将人物“还原到”矛盾纠纷的调处一线、为民解难的现场、家人亲属的眼前,将人物以“非典型”的普通人的形象展示给读者,从而更具感染力和亲和力。
   另一方面,“六忆六评”是典型报道的一次创新,是避免“同质化”的有益尝试,是提升市州报影响力的成功实践。
  (咸宁日报社)

标签:典型 模式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