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观后感 > 正文

《大决战》观后感

时间:2017-03-1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大决战》观后感

《大决战——辽沈战役》读后感

星期三下午,我在网上观看了《大决战——辽沈战役》.这场战役十分精彩.下面就有我来给你们讲一下里面的剧情简介吧!要认真看哦!

剧情简介是:国共内战时共有三个大战役,辽沈战役是第一个战役,但他造就了共产党战胜国民党的有利条件.一九四八年3月,为了适应解放战争形势的需要,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他们率领了中央机关和解放总部离开了东北,来到了河北省与刘少奇、朱德等相讨目前形势.及时把握住战略决战的时机,并决定首战残击已处处困境的东北国民党军卫立煌集团,命令东北野战队主力南下北宁线.并封闭蒋军后路.

林虎提出首先攻打长春,来残灭沈阳援敌之战役计划,四八年七月,林彪致电军委.决定按照毛泽东的意见.南下北宁线作战.在此期间,蒋介石对东北蒋军的撤与守,曾反复研究.出于政治利害的考虑,最后决定将主力撤至锦州,等待国际局势变化.九月十二日,辽绅战役开始.十月十四日,东野主力向锦州发起总共,仅用三十一小时便攻克锦州,歼敌十余万人.接着长春宣告解放.未几,沈阳、营口亦相继解放.在东北野战军南下北宁线同时,华东野战军胜利举行了济南战役,中央军委决定发起淮海战役.

我觉得解放军战士们十分英勇,不怕敌人的炮火勇敢前进,就是死也还是前进.我们应该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奋发向前,不怕牺牲,不灰心的精神,为祖国妈妈争得许多许多的荣誉!让它永远闪耀!

《大决战》观后感

前言:电影《大决战 淮海战役》想必是所有军迷耳熟能详的一本经典爱国主义影片,关于这本影片的观后感,影评不少,但大部分都是从影片宏观整体上进行评价,很少从影片的一个小片段来讨论整本电影。我今天想写的正是从该本电影中解放区老百姓支前队伍(支援前线队伍)不顾一切危险,不顾个人安危,全家乃至全村汇聚成浩浩荡荡的队伍支援我们一线作战的人民解放军。为了一线的指战员弹药补给,为了用鲜血换取胜利的战士能吃饱,他们承受了国民党空军不间断,无差别的残酷轰炸,扫射,丈夫,父亲,子女,亲人在空袭中丧生,有泪水,有哭声,但是他们没有停下脚步,毅然接下了支援前线的任务,继续迈开步伐向前进,他们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正如陈毅元帅评价的那样: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今天这片观后感正是立着于这个经典的片段来抒发我的观后感。

永远忘不了

永远忘不了1948年淮海战役战火纷飞的前线,永远忘不了在血肉中绞杀的人民军队,永远忘不了一直支持着人民子弟兵的劳苦大众。影片中这个支前运输民工片段的切入点正值影片中黄百韬兵团被消灭,华野,中野回师围歼杜聿明集团,并阻击前来救援的黄维兵团。影片中解放军负责后勤运输任务的列车,汽车运输着军用物资,与老百姓的独轮车上运着米,面,肉,布鞋的队伍汇成了一道独特的场景,同时,逆向而行的是刚在战场上被俘虏的国军将士。也许,在西方人的军事概念中,老百姓推着独轮车与军队后勤补给汇成一起支援前线是个很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正是人民军队在广泛人民的支持下,使得解放军没有了前方,后方的差别,没有了后勤补给的担忧。

随着镜头的拉近,看到老百姓的支前队伍赶着牛车,马车,更多的是靠人力交换拉着,背着,推车的独轮车,上面插着五颜六色小三角旗子是在告诉人们他们是光荣的支前民工,尤其是其中一幕一家老小4口人使劲全力的推着装满补给的独轮车在泥地里行进,来自江苏,山东,安徽,河南543万的支前民工在战争进行到第三年的艰苦条件下,忍受着快透支的战争潜力,发出了倾家荡产为前线的口号,凭着88万辆太平车和独轮车,76万头黄牛,毛驴,29万副担架,30多万根扁担支援淮海战场。

这时,影片给出了民工运输队伍人流的镜头,并以一家四口,以及新婚夫妻两口的特写镜头例子来反映这是怎样一支人民支前队伍,在特写之后又将镜头拉回到整个人山人海的支前人流的画面中,形成了前后呼应,既有特写,也有顾及全局。紧接着是夜晚降临,支前队伍依靠着河边休息,黄牛啃着青草的同时,休息人群中燃起一堆堆篝火,背景音乐响起一片笛声,给人一种民工一天幸苦的行走运输,正难得的享受夜晚的这一片宁静,妻子贪婪的盖着被子睡着,丈夫在一旁为她细心的呵护着,生怕新婚的妻子着凉。镜头开始拉远,拍摄河边成群休息的支前民工,之后回到那一家四口中,女儿让父亲早

《大决战》观后感

些休息,埋怨父亲刻在木头上的一条条线,而父亲告诉女儿,别人看不懂,但他却知道这次支前队伍走过的州,府,县,为了日后能有个回忆。

然而等到深夜,河水照映着岸上的篝火,与休息的人们时,国民党空军轰炸机突然来临,打破了这一片宁静(灯火管制啊)人们被突然扔下的炸弹惊醒,在火光与爆炸中,这些支前的老百姓第一个想到的是支援解放军部队的车辆和粮食,纷纷保护这些物资,用生命在轰炸中转移这些物资,避免损失。老人正要起身推车,一颗炸弹在背后落下,弹片炸死了老人,扑通的倒在了独轮车的物资上,女儿哭着叫喊着父亲,在父亲身躯压住下的麻袋漏着里面的粮食,孙子叫喊着期盼爷爷能够起来。有人提醒着转移车辆,隐蔽时,那对新婚夫妻也在推着车时,丈夫被炸弹击中,丈夫瞪大着眼睛,挺直腰板,目视前方,却说不出话,不明就里的妻子缺以为丈夫没事,笑了起来,然而很快妻子发现丈夫不对劲,这时候被击中的丈夫突然像木头桩子一样倒下,妻子撕心裂肺的喊着:你快起来,你怎么了。流着眼泪的她才正正的发现刚刚还为她盖被,新婚不久,对她呵护备至的丈夫已经命丧酒泉,再也无法起来。

这时敌机已经离去,幸存的人们想扶起这位妻子时,怎么也不肯起来,痛失丈夫的妻子嚎啕大哭。第二天,支前的人们依旧推着,赶着车支援前线,那些在空袭中失去家人的支援百姓,身上穿着素衣,头扎着白布,怀着悲愤的心情,坚定的迈着支援前线子弟兵的步伐,敌机的空袭并没有吓到这些支前的民工,没有阻挡他们支援的决心,车轮滚滚,步履匆匆,运载着棉被,布鞋,粮食的队伍加快了支援速度,他们的眼里是失去亲人的难过,对敌人的憎恨,这时,镜头给到在空袭中失去爷爷,和丈夫的两个支前家庭,女人,孩子素衣穿着,背景响起悲哀的,低沉的配音,衬托着镜头画面,画面中汗水与泪水交织的两个家庭化悲愤为力量,推着车前进。

这一幕让我想起了另一则真实的故事,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有一次志愿军部队在行进,一旁是附近村庄的朝鲜老百姓在修整被美军炸毁的公路,这时美军轰炸机突然来临,志愿军连忙保护朝鲜老百姓,让他们隐蔽,但朝鲜老百姓有在被敌机袭击时,首先要保护志愿军的规定,因此,老百姓都撇开拉住他们的志愿军,往相反的地方跑,让志愿军先隐蔽,来保护志愿军不被成为轰炸目标。敌机轰炸过后,一位朝鲜妇女背着的孩子半个脑勺被炸弹的弹片炸开,脑浆流了出来,那位朝鲜妇女静静的看了一眼自己的孩子,然后将包着孩子的背包放在路边,牢牢的握住锄头继续修路,没有泪水,没有哭声,有的是憋着都发青的脸庞和怒火,这时候,不管大家信不信,如果出来个美军,这群朝鲜老百姓能活拔了他的皮。

回到我们的解放战争,其实独轮车支前民工部队只是这场战争一个小插曲,但是以小见大,正是这个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小插曲,却预示了解放军深的民心,人民子弟兵为人民,人民战争的海洋足以淹没一切敌人。人们都说淮海战役是一锅夹生饭,六十万吃掉八十万是战史上的奇迹,都说那场战役一战定锤音彻底敲响了蒋家王朝灭亡的丧钟,都说那场战役谱写了新中国诞生的乐章。可今天又有多少人能看到,能想到,能体会到其背后的凄惨与壮烈呢,无论是双方将士,还是支援前线的老百姓们,付出的牺牲今天又有多少人能够去缅怀呢。

(支前民工队伍)

岁月的沧桑永远是那么的无情,可那段岁月是用血写成的,用肉铺成的,用泪洒成的啊,胶东军区参战的五十万健儿,仅特等残废就达十万!十万!谁能理解他意味着什么,谁能理解他背后的含义,他意味着有多少部队拼的精光,意味着多少家庭失去儿子与丈夫,父亲。又意味着多少的心酸历程。人民战争是必胜无疑的,推出淮海战役胜利的三百万独轮车已经宣示了这一定理。但也许永远没有人能记住为此牺牲的支前老百姓们,永远没有人能看到多少人家头扎白布带悼念在支前路上死去的亲人,战争让人民付出的牺牲极为惨痛。

(支前民工队伍)

人们往往喜欢记住事物好的一面而忘掉那坏的一面,现今众人往往谈起当时战役之精彩部分,人民军队搏斗之胜利篇章及国军无能之处。无论谁是胜者,谁是败者,背后的伤亡数字又有多少人提起。英雄是光辉的,但谁又能看到造就英雄的无数牺牲者,一将成名万骨枯,曾有这么一则故事来描述战斗英雄,一个连乃至一个营爆豆到最后关头,让最年轻,最缺少战斗经验的战士留在最后波次,其他有战斗经验的战士冲在最前,当战斗结束胜利与英雄的光辉来临时,前面波次的那些战友们早已牺牲,把血流干。而幸存下来的战士则在评战斗英雄时哭的稀里哗啦。

(支前民工队伍)

很多部队不愿意经常打阻击战,因为通常伤亡太大,收获相对较小。他们肩负的是为兄弟部队,为主攻部队做铺垫,打好了是应该的,打差了要承担很大的责任,而无论战争的胜利与否,打阻击的部队通常都不会被人们记住,光辉页面是属于主攻部队的(唯一例外的是塔山阻击战,黑虎山阻击战),人们津津乐道,铭记住的是那些主攻的英雄们,因为阻击部队很难拿出可以想媲美的歼敌多少,多少的战果,但往往牺牲最大的正是他们,他们面临数倍于自己的敌人,在数量,质量上都毫不占优势下以血肉之躯阻挡敌人的进攻洪流。记得林总在辽沈战役告诉担任阻击的吴克华纵队与程子华“我不要你们的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这意味着要付出多大的牺牲,这意味着人在阵地在,为了阵地要拼死到最后关头。记得王近山将军在晋冀鲁豫决战李铁军的国民党军队时,面对数倍于己,并在武器装备地势地形占优势的国民党精锐部队面前敢于决一死战。当时的中原野战军无人能抗下这一重担时,他毫不犹豫的想刘邓首长当场讲了至今回想都激情澎湃,又有几分悲壮的誓言“我们旅是全军最年轻的部队,拿我们出去拼值得!打的只剩一个营了我当营长,老杜当营教导员(杜义德旅政委),打的只剩下一个连了,我当连长老杜当连指导员,部队全打光了我对得起党,对的起人民,对的起太行山的父老乡亲们”。这是何其壮哉的誓言啊!当决战进入白热化,王近山将军问他以为团长战况时,这位团长直接报告王近山将军“给我们团准备3000副担架!“这不是伤员的担架,而是给阵亡将士的担架,意味着全团打光再所不惜,意味着建制有可能被撤销,意味着以最大的牺牲来决心取得战斗的胜利。多少战士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多少战士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粉碎了敌人的钢铁洪流,多少战士离开了曾孕育他们的故土和翘首期盼他们归来的家人,多少战士即便是死也要倒在前进的路上,何其壮哉!何其悲哉!

(支前民工队伍)

今天和平,安宁,幸福的和风依然吹撒着我的脸庞,温和的阳光也伴随着我身边,可是我永远都缅怀,永远都无法忘记那个年代为了崇高的理想和目标付出牺牲的战士们,无法忘记他们和他们大无畏牺牲的精神,在我内心他们一直都是永垂不朽的。

后记:今日多杀人高呼这战争,多少人冲动的以为武力能解决一切问题,多少人急躁而缺乏熟虑地思考战争,和平来之不易,愿那些人能明白战争的血腥与残酷,明白老百姓为此付出的巨大牺牲。

原创点击过万奖励100分-----ak47u571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s://bbs.tiexue.net/ ]

《大决战》观后感

今天我看完了《大决战》之淮海战役,使我再一次领悟了革命先烈是怎样抛头颅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建立的新中国,了解了中国革命军是怎样一步一步

走向胜利的,了解钢铁战士是怎么练成的。告诉我们历史是不能忘记,也不该忘记的。

淮海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打响了,党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邓小平、粟裕等组成淮海战役总前委,统一指挥中野和华野,运筹帷幄,人民解放军奋勇善战以歼敌人数最多而且是以少胜多的伟大战役,淮海战役是解放军的六十万大军对国民党的八十万人马。充分表现了解放军战士英勇无敌,指挥官的聪明才智,以摧枯拉朽之势,追迁敌军在大陆上的残余部队,剿灭各地的土匪武装,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巩固而英勇战斗。那动人心魄的一页早已经烙印在历史的巨册。

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是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还须我们用鲜血和生命去描绘去捍卫。

《大决战》之淮海战役观后感 佚名 600字。

不是您想要的?去 浏览更多作文。

标签:决战冰河观后感 决战斯大林格勒观后感 《大决战》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