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观后感 > 正文

[发挥地理优势,打造名校战略的思考]名校战略

时间:2019-01-0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普通高中的扩招,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数逐年下降,生源质量明显降低。可喜的是,政府加大对中职教育的投入,重视技工人才的培养,社会现实需求越来越大。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将如何抓住契机,加快我校的发展步伐,打造名校战略,无疑是值得我们每位教职员工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 发挥优势 中等职业教育 打造名校 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661(2012)04-0005-03
  又是一年春草绿,学校开始忙招生。从经济、教育发展的趋势分析,从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中等职教有着辉煌的前景和广阔的发展前途。但是,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生源数量连年减少、质量下降,使职教的生存和发展面临新的课题和严峻的挑战。如何看待录取进校时分数较低的学生?如何发挥我校的地理优势,打造名校战略?这无疑是摆在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身上的一项重要课题。为此,本文就如何结合职业教育特点,面向社会需要、适应学生现实水平状况,完成职业教育的任务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职业教育,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中等职业学校的现状
  1.生源状况
  近几年来,受经济结构调整、社会就业压力增大、高校扩招和职业教育自身吸引力不强的影响,报考中等职业学校的初中毕业生明显减少,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招生数、在校生数连续减少,同时生源质量有所降低。一方面:从杭州地区初中毕业生统计数据看,2010年杭州地区应届初中毕业生人数下降9643人,就杭州市区生源人数下降达1000人以上。另一方面:当地教委地方保护主义政策的出台,给我校的招生带来很大的冲击。
  2.学生现实状况
  从近年来职业学校录取的学生中考分数较低的情况看,结合学生进校后的实际来考察,可以说,相当一部分学生厌学情绪高涨,对理论学习的理解、接受能力较差。
  其原因,初步分析有以下几点:
  (1)相当一部分学生自身刻苦钻研精神不够;
  (2)部分学生学习能力或智力、记忆能力,与以往入学分数较高的学生相比,有一定差距;
  (3)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的过分溺爱。
  3.教学状况
  目前,职业学校与就业市场联系还有一定距离;学校专业设置和布局不合理,办学模式缺乏灵活性;课程教材内容不能及时更新和生产技术更新;专业课教师数量不足,很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不强;在校生素质不高,给学校安排教学工作、实现培养目标带来很大困难。从而,造成职业教育质量不高,缺少特色,缺少吸引力。
  二、促进我校发展的有利因素
  1.地理优势
  我校是一所公办的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是国家重点技工学校学校。学校坐落在杭州市区,地理位置优越,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优良。
  2.社会有现实的需要
  去年以来,社会对职教毕业生需求有较大上升的趋势,正说明社会需要本来是有层次的,说明社会对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实用人才的需要是现实的。从我校各实习单位了解到,企业需要社会各层次的用工人员,用本科生当操作工,在现实条件下,既是浪费,又是不必要和不可能持久的,而技校生定位较准确,安于现状,从事修理一线的技术操作工。市场其实是最敏感的。从省劳动就业中心得知,杭州市区2009年汽车维修技工缺口量达10000人左右。近来杭州人才与劳动力市场上的高级工平均月薪为4000元,而刚毕业的硕士生平均月薪在3000元左右。因为高级工资源的稀缺,使高级工变得异常“抢手”。据我们最近对IT、汽车和家电等行业630家企业的调查,85%的企业认为中职学校毕业生在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74%的企业明确表示在新增员工时将继续招收中职学校毕业生。
  3.政府重视中等职业教育
  环顾世界,目前欧盟有半数以上的国家中职教育比例超过50%。德国的青少年读完中学后,大部分人接受双元制职业培训。再如,韩国政府90年代初采取了职业教育的“财政拨款优于普通高中,学生奖学金高于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先于普通高中,学生收费低于普通高中”的优惠政策,使职业教育得到新的发展。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王继平做客强国论坛,以中等职业学校资助政策为题与网友在线交流。他谈到:从2007年秋季新学期开始,新的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即将落实,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助学投入一个学期预计为82亿元,覆盖1600万名在校学生。浙江省教育厅也加大了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对省级以上重点技校进行扶持。我校的实验大楼已列入2007年杭州市政府重点建设项目工程。教职成[2005]1号文“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中提到:要积极发展远程中等职业教育。充分利用中央农广校、电视中专等远程教育机构,举办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和培训;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举办远程学历教育和培训,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培养能力,扩大办学规模。通过实施“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专项建设计划”,重点扶持建设1000所起骨干示范作用的县级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教育中心);通过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重点建设400个装备水平较高的实训基地。各地也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县级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教育中心)和实训基地建设。
  三、打造名校战略的思考
  职业教育的发展思路概括地说,应当是:面向社会需要,适应学生状况,强化职业的实用性技能教育。
  1.学校发展应提倡“质量兴校,就业为重”和“一切为了学生就业”的教育理念。
  中职教育应着眼于市场需要,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必然严重影响和制约中职教育的发展,既造成我国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又使社会各个行业对有技术、有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从业人员的需求得不到充分的满足,从而阻碍或延迟了我国社会生产的进步。
  中职教育应立足于提高师资素质,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打通学生升学关卡,一方面顺应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另一方面也要依靠自身的努力求得事业的发展。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必须转变办学思路,迅速转向市场体制,采取机动灵活的方式,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挖掘潜力,办出特点,办出效益,更好地为市场为社会生产服务。这才是中职教育和中等职业学校的根本出路。
  教育报曾发表国一篇《发展职教要有新思路》的文章,文章内容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中等职业教育要发展,学生就业和升学两条出路都要畅通。
  经验启示我们,安置好学生就业,不能坐在家里“等、靠、要”,必须走出校门,走向市场,积极主动抓“促销”。过去在计划经济思维的束缚下,学校只管办学,至于学生出路如何,得靠国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原来对职业中学有利的一些保护性政策逐渐消失,直至普通中专不包分配。这使一大批职业学校束手无策。我们应及时转换思路,主动与市场经济接轨,学校都成立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导机构,有的还在广州、深圳、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设立毕业生安置办事处。由于“促销”得力,职校毕业生就业率高,人们读职校的热情也就长盛不衰。
  2.建立“多学制多层次”的教学模式
  中等职业学校三年制教育改为一年制、两年制、三年制三个学制教学模式,培育多层次技术人才。一年制职业教育,以短期技能培训为主,借中等职业学校师资、实验、实习条件的优势,在实际操作、生产实践上狠下功夫,培养一批适应社会需求、实际工作能力强的初级实用人才,同时颁发国家正规学历(培训)证书及技能等级证;两年制职业教育,在注重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加强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学习,同时颁发国家正规学历证书及技能等级证书,使学生既有一技之长,又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人才素质档次;三年制职业教育,理论、技能并重,培养一批既有一技之长又有一定创造能力、适应和应变能力强的熟练技术人才,颁发国家正式学历证书及技能等级证书,同时把一些理论功底厚、专业技能强的优秀毕业生推荐到高等职业学校深造,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以满足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多学制多层次”的教学模式,正是借人之长补己所短的结果,能使中等职业学校更加适应社会需求,不断得到发展。一方面,一年制职业教育学制短,专业方向、科目设置较灵活,能发挥出中等职业教育自身师资、设施的优势;另一方面,三个学制职业教育不但放宽了学习时间的限制,利于扩大生源,而且能满足社会对多层次人才的需求。同时,借国家扩大高校招生的机遇,通过推荐品学兼优的学生到高等学校深造,培育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进一步扩大就业机会。
  3.深化教材特点,把握“三主”
  (1)理解概念是学习知识的起点、第一阶梯,因学生年龄不同,处于初级阶段抽象能力较差,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技校生犹为明显。我们在教学中应设计积极情景,尽量让学生以具象性的讲解,帮助理解数学事实,帮助学生深刻了解概念的意义。
  (2)教学内容展现旧知识与新知识的种种关联,通过比较异同,尽量使学生用原有知识来学习新知识,使原有知识结构进一步扩展延伸。
  (3)不同水平知识结构的转化结果,能组合成比较完整的结果。
  (4)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索,教学过程自始至终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主动积极参加知识形成过程,体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充分配合。
  (5)质疑和议论。既是加深对学生知识的掌握,也是帮助学生健全心理的有效途径,我们常鼓励学生把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来,并组织讨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都积极来表现自己,学习气氛浓郁。
  (6)练习和反馈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要进行有效的练习,就要有练习的及时性。分层练习既能培养个体素质的优势,又兼顾学生摆脱应试教学的影响。同时搞好练习后的反馈,引导学生从知识结构的角度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4.知识经济要求职业教育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1)是要改变过去职校特别是中等职校中“应试教育”的倾向。
  中职毕业生由于就业困难,升学愿望更加强烈,导致了升学竞争的加剧,“应试教育”的产生,使得作为手段的考试成了不少学生追求的主要目的甚至是唯一的。因此他们的学习常常停留在知识的表层,而对蕴含在知识中的智能价值则不很重视,其素质的提高也就成了空中楼阁。这种情况不改变,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就成了无本之木。职校摒弃“应试教育”的倾向,可从根本上解放学生的思想,活跃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这正是激发学生创造力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
  (2)是要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知识经济需要具有综合能力的通才,只有专业技能是不够的。为此,要改变过去职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知识面过窄、过专、过偏的现象,进一步拓宽专业范围,淡化专业界线。在课程设置中要削技强干,加强综合性强、适应面广、有较强的迁移价值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的教育与训练,以此来增强学生对科技发展新趋势的反应能力与创造潜能。
  (3)是要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
  面对竞争,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永远是胜利者,失败是常有的。理性地面对失败,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应当成为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为此,职校要改变过去对学生重智力培养,轻心理健康教育的现象,要在重视培养学生智力的同时,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着重培养他们开拓进取、自强自立、艰苦创业的精神,以及对挫折、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詹万生,李书华.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郭齐家.中国教育思想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
  [3]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 李 翔)

标签:名校 发挥 地理 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