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国家百态 > 正文

【高职护理专业渐进式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高职教学模式有哪些

时间:2019-01-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我国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过于注重护理技术操作程序的精确性及操作动作的规范性,而忽视学生临床实际决策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等问题。通过制定护理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护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开展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研究等途径,有助于建立“验证―模拟―实训―质疑―创新”的五阶段渐进式、立体化新型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促进护理专业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3-0026-02
  
  实践教学在高职高专教学体系中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职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由此可见,实践教学的改革已纳入我国高职教育更深层次的改革范围,这不仅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客观要求,更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迫切需要。
  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实践教学相比,高职实践教学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不再是单纯的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验证,而是要进行技能与能力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应用能力,能较好地适应尽快上岗工作的要求。然而,社会本位论和技术决定论依然左右着人们的思维,职业教育处于一种被动适应的状态,忽视了工作过程的知识,尽管突出了专业的应用性和针对性,但是由于在复杂的工作情境中,缺乏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能力,当原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再适用于新的职业岗位时,学生很可能会茫然不知所措,因此,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能力相对欠缺。
  目前,国内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仍沿用以任务为中心,而不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模式,实践内容基本以护理专业的基本技能训练为主,缺少结合临床实际情况的“综合性设计实验”和“研究创新性实验”。实践教学目标仍停滞于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护理基本操作技术,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方法沿用示教―练习―演示―考核的方法,实践课过分强调操作程序要精确,操作动作要规范。虽然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方法上功不可没,在模拟阶段能起到规范操作、熟练操作的作用,但普遍存在严谨但不灵活,规范但无创新,缺乏应变能力等缺点,激发不起学生主动实验的兴趣,研究气氛不够,学生学习的热情也由高到低,甚至产生厌倦心理。由于教学方法的不当,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进入临床后,面对许多应急问题常常感到束手无策。
  此外,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评价也基本以技术操作为中心,脱离“以人为中心”的医学护理模式,而忽视了学生临床实际决策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考核标准常常导致临床实习阶段的学生和新入职的护士,在操作时只注重操作技术,而忽略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感受,面对变化多端的临床情境,导致护理过程的失败。传统的护理专业实践教学理念、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及评价标准已不适应现代护理飞速发展的要求,制约了护理创新人才的培养,违背了职业教育的理念。
  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应遵循的理念
  重构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基于工作过程的创新导向理念下的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 应本着培养更多高质量应用型护理人才的目的,注重“以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的实践教学理念,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护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评估体系以及教学组织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深入思考和整体改革,建立起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试验探索―模拟训练―真实情境运用―反思创新发展的渐进式、阶梯式技能提高途径和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护理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
  开拓护理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维度 应通过对护理专业实践教学各环节的整体设计和优化组合,有效地解决职业适应与职业发展相互协调的问题。实践教学内容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打破学科界限,融入与职业活动紧密相关的典型案例,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再到创新,单个技能训练、综合性技能训练及反思研究性技能测试三个层次循序渐进,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和实习教学三个环节环环相扣;教学组织要突破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方式,实行“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训教学”三位一体的运行方式,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衔接、互补、交融,从根本上改变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附属品存在的局面,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我院护理专业一向重视教学改革,本世纪初,在广泛调研、听取临床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护理专业总体人才培养方案与总体培养目标,并率先进行了以生命周期为轴线的护理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力争做到与国际接轨,提出了“试验探索―模拟训练―临床实训”的三阶段、渐进式技能培训模式,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护理实践技能考核评分标准。为达到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还应采取如下措施。
  制定护理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护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能在医疗卫生保健和服务机构从事护理、保健服务,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和高度关爱精神的护理专业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是我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在此基础上,根据渐进式知识发展的要求,分解护理专业整体培养目标,突出以人为本,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适应护理专业发展;构建四部分课程体系,即必需的基础课程、人文并重的专业基础课程、突出护理专业特点的专业课程,以及注重发展学生个人特点的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程,各部分课程目标明确,适合不同阶段学生知识、能力培养的目标。公共文化课在强调素质教育功能的同时,依据针对性、适用性的原则,强调社会调查,了解本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医疗卫生事业现状与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人们对医疗护理的需求,使学生走进护理职业,培养职业认同感。医学基础课在保证“必需、够用”的前提下,注重实验课程的验证性与探索性,树立敬畏生命的意识,强调医学科学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学会感恩。专业课程应依据人的成长规律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整合教学内容,按照“宽基础,活模块”组织教学,在职业核心技能培养的同时,强调临床思维的养成。公共选修课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专业选修课结合专业特点注重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和知识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及专业自豪感,强调护理关怀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对未来职业进行反思。
  建立渐进式、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 本着以创新为目的的理念,在四部分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构建渐进式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医学基础课程实践对象以尸体标本及动物为主,实践内容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对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内容进行科学、有序、合理地整合,实践对象从模型到标准化病人,再到真实病人,实践环境包括示教室、模拟病区、医院病区,实践地点包括实验室、模拟病区、医院(社会),实践项目包括单个模拟训练、综合仿真训练、临床实训,逐步提高。临床实习期间,第一阶段以生活护理操作技能培养为主,内容涵盖护理礼仪、人际沟通、健康评估、护理基本理论与技术等,要求学生能以病人为中心,满足病人清洁、饮食、休息等基本需求。第二阶段以专科化护理技能培养为主,内容涵盖成人护理、母婴护理、儿童护理、急救护理、中医护理、康复护理等,强调在评估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护理基本技能,为病人解决健康与疾病方面的问题。第三阶段以维持健康、预防疾病技能训练为主,内容涵盖老年护理、护理管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后一阶段的实习均能对前一阶段掌握的技能进行巩固与提高,并提出质疑与反思。渐进式的实践教学可以完成从学生到护士的过渡,文化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开出可以立体化地构建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内涵,“验证―模拟―实训―质疑―创新”五个阶段逐渐递进,螺旋上升,可以促进护士职业生涯的不断发展,也有利于护理专业的发展。
  开展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研究 在实施“试验探索―模拟训练―真实情境运用―反思创新提高”的渐进式、阶梯式技能提高途径的护理实践教学新模式的基础上,要开展护理专业高职生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构建针对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渐进式、阶梯式实践考核评价方法与发展性评价体系。如在单个模拟训练阶段,评价强调操作程序要精确,操作动作要规范,评价以教师为主,以学生为辅;综合仿真训练强调综合应用、团队合作,评价重点除操作程序的精确性、操作动作的规范性以外,还应包括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评价主体应该是学生、合作对象、教师三者的结合;临床实训阶段强调护理措施的及时性、有效性,评价重点应以病人的反应与感受为主,重点考核学生对技能核心原则的掌控能力及对现场的驾驭能力。三个阶段的评价主体不同,评价重点不同,可以渐进式地完成护士技能的内化与提高,也可以更加科学、立体化地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江敏,王爱灵,肖岷.不同等级医院护理管理模式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6中):67.
  [2]许红岩,高建新.医学院校实验教改的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7(4):420-423.
  [3]翁启芳,朱唤清,沈行良.改革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8,14(5):587-588.
  [4]唐波,周霞.发展性教育理念在护理带教中的运用体会[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7,8(3):110-111.
  [5]孙一勤,赵伟英,翁琴婷,周芳.在护理实践教学中构建发展性评价体系[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6):497-498.
  
  作者简介:
  闻彩芬(1968―),女,江苏苏州人,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护理系副主任,研究方向为护理教育。
  马如娅(1954―),女,江苏苏州人,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督导室副主任,研究方向为护理教育。

标签:立体化 高职 教学模式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