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国家百态 > 正文

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思考_高职院校思政课哲学思考

时间:2019-01-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学生能力结构素质特点、与区域产业紧密结合以及师资队伍结构等方面更有条件开展创业教育。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必须创新教育理念,提升认识水平;强化组织领导,完善教育体系;改革评价模式,激励创业激情;开发创业教育课程,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培养选拔师资队伍,强化就业创业指导。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思考
  
  一、创业教育的内涵和内容
  世界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的专家柯林.博尔博士认为:未来的人都应该掌握三本“教育护照”,一本是学术性的,一本是职业性的,第三本是证明一个人的事业心和开拓能力的。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指出创业教育的两方面内容:“求职”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年巴黎首届世界高等教育会议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提出:“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应成为高等教育主要关心的问题”;发表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优先行动框架》强调:“高等教育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基本目标,以使高校毕业生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是上作岗位的创造者”。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正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创业是一个创造、增长财富的动态过程,是一个发现和捕获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或服务并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
  创业教育,是指以开发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为目标,培养大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意识、能力、知识和心理品质等方面的教育,是具有相对独立功能和地位的一种教育理念。
  创业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形成较为完整的创业基本素质,具有较强的创业意识和创业心理品质以及较高的创业能力,形成综合性的知识结构,着重培养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性能力,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独立生存与发展的本领,初步形成开创型个性。
  创业教育的内容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品质、创业能力培养和创业知识教育五个方面。
  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人起动力作用的个性心理倾向,包括创业需要、创业兴趣、创业理想、创业信念等,它支配着创业者对创业活动的态度和行为,规定其态度和行为的方向。
  创业精神是指创业所需的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知难而进,艰苦奋斗的精神。创业精神教育是整个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将创业愿望、理想和信念等内化为学生创业素质的教育教学过程。
  创业品质即创业心理品质它是对创业者的创业实践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个性心理特征,它与固有的气质、性格有密切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人的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克制性、适应性、合作性等方面,它反映了创业者的意志和情感。
  创业能力是创业精神的直接结果和具体体现,包括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有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实践经验等。
  创业知识主要解决“怎样干”的问题。它主要包括创业如何起步,创业目标的确定,创业信息的收集,企业的人际交流和创业形象的确立等。这需要学生构建创业知识的网络,要鼓励大学生学有所长,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有所创新,这是创业教育的基础。
  创业教育不仅是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的改革,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功能的重新定位,是带有全局性、结构性的教育创新和教育发展,是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是对教育本质及规律的全新阐述与诠释,它为加强和改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新的方向和途径。
  二、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有利条件
  目前,在中国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创业教育理念与培训体系。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起步更晚,近年来部分高职院校正逐步引入创业教育课程和创业实践学分,少数高职院校开设了少量创业教育课程,但是绝大多数高校对此并没有表现出特别关注。整体而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处于落后状态:
  一是没有树立创业教育的理念,普遍重视不够。许多高校管理者视创业教育为就业指导的一项内容,是就业的补充策略,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的“业余教育”,使之边缘化。极少数重视创业教育的学校则多是自发开展,关注的也多是少数人的“创业活动”而不是多数人的“创业教育”,使大多数学生成为旁观者。
  二是尚未纳入学科专业教学体系,缺乏保障机制。一些高校以“创业大赛”等活动代替系统的创业教育,使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未能有机联系,且形式单一,尚未形成相应的课程、教材和评估体系,教学计划和时间缺乏保障机制。
  三是对创业教育的学术研究和师资培训亟待加强。无论从理论高度阐释创业活动的各种问题,还是总结具有普遍意义的成功创业经验,都离不开深入的研究和师资培训。
  然而,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全国已有1100余所学校,在校生规模近千万,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在能力培养和实践性教育教学方面的相对优势,积极探索创业教育的新天地。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更接近于创业教育
  教育部《关于加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职业教育是要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这类人才的特点是既有初步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善于在生产、工作的第一线把设计、策划付诸实施,使其转化为物质形态,直接创造社会财富,要求具有较强的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应用能力和较强的管理能力,基本点在于胜任岗位的能力和就业。其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以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中心,学科建设以能力结构体系组织课程模块,教学要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要给学生深入实际,动手操作的自由支配时间和条件。所以,高职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适合于开展创业教育,更需要推行创业教育。[1]
  (二)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能力结构和素质特点上更适合于开展创业教育
  高职院校的学生是在高招中第三、四批录取的,确实分数不高。但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素质和能力结构上具有其特点,一般说来,高职院校学生具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有利于创业教育的开展。特别是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继续求学深造的机会较少,大多直接走向社会,加之高职院校的学生还得不到社会普遍的认可,社会地位比不上本科生、研究生,因此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危机感尤其强烈,有着良好的归零心态,具有潜在的创业意向。这也是对他们进行创业教育的良好契机,更适合于对他们开展职业教育。
  (三)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产业紧密结合的优势更有利于开展创业教育
  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一般以学科为中心,教学内容要求基础理论宽厚,专业知识渊博,学科理论系统、完整,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目的,以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所需人才为着眼点,但是它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结合度不如高等职业教育紧密。高职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等教育,其专业设置不是以学科分类为基础,而是以本地区经济结构和社会职业分类为基础,依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岗位和技术领域的需要设置专业,并依托行业企业进行专业设置论证与专业建设;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中必须与本地企业合作,广泛使用定单培养、任务驱动、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方式、方法,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适销对路的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行业企业的紧密结合度,使得高职院校在开展创业教育,培育能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现和抓住机会的创业型人才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
  (四)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结构更适应于开展创业教育
  普通高等学校是以“高层次创造性师资队伍”为建设目标的,它要求师资队伍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既是专业带头人,又是学术带头人,更是科研项目主持人。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双师型”师资队伍为建设为目标的,它要求既要有较深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又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它通过建设具有行业工作经验的专兼队伍得以实现。由于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具有较为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所以更适合于进行创业教育教学和指导开展创业教育活动。
  三、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创新教育理念,提升认识水平
  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造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当前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因此,必须尽快转变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深化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从就业教育转向创业教育,确立以培养创业基本素质为核心的教育观。[2]我国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应紧紧围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为目标进行,培养大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心理素质。
  (二)强化组织领导,完善教育体系
  创业教育的实施和创业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庞大的教育教学组织系统,学校要按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团结协作,各显特色”的工作原则,构建科学合理、运转协调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为创业型人才培养提供组织保障与环境条件,否则,创业教育就不可能取得实际效果。首先,要建立领导协调机制。学校领导是创业教育的领导者和决策者,负责创业教育理念、目标的确定和相关政策的制定;应成立学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负责全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组织协调与策划指导工作。其次,要建立横向协同工作机制。教务处、学生处、校团委、科技处、就业办、校友会等部门以及各院系是创业教育的实施主体,要围绕创业教育和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分工协作,各负其责。
  (三)改革评价模式,激励创业激情
  首先,要改革高校通常以学习成绩作为考核学生的主要依据的评价模式。要根据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全面评价、考核学生在各个阶段、各个方面的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创业心理品质发展和提高的情况,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激励学生积极进取,把自己培养成一名有“事业心”、“责任心”、“开创性”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业者;其次,开展创业教育也必须改革目前对大学的评价体系与指标,把每年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比例作为对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评价指标。不能同现在一样,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只统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而不统计大学毕业生的创业率,只有设定一定的创业率来要求高校,才能有效引导高校从就业教育和择业教育向创业教育的转变。
  (四)开发创业教育课程,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活动
  在职业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将创业教育的思想渗透于所有职业教育课程,同时要开发新的创业教育课程,把专门的创业教育课程编进教学计划之中,列为必修课或者选修课,加大创业教育选修课和社会实践等教学环节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精心编写诸如创业常识、创业心理指导、创业理论与实务等教材。课程设计和教材应具有高职教育的特点,应该广泛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仿真模拟教学以及实训教学、工学结合等教学方式方法。通过教学的开展,不但使学生获得了就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岗位能力,同时也树立了他们的创业意识、提高了自我创业的能力。
  (五)培养选拔师资队伍,强化就业创业指导
  创业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必须把选拔与培养创业教育的优质师资提到重要日程上来。一方面要加强对创业骨干教师的专业培训,同时制定激励措施,鼓励现职教师到创业一线兼职或有计划地选派有潜质的青年教师直接参与创业实践。另一方面,可以聘请一些企业家、成功的创业者、技术创新专家到创业基地任兼职教师,或兼职从事创业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扩大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培养和造就一支宏大的、高水平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完善和拓宽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功能。“就业指导”要向“生涯指导”转变,从毕业生就业指导向全程就业创业指导转变,从单纯指导求职到指导求职和指导创业相结合转变,就业指导中心要集管理、服务、教育、指导为一体。[3]就业创业指导是一项涉及教育、管理、经济、心理等多种学科的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所以必须加强就业创业指导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具备相应学科背景,掌握不同行业或职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并具有一定的咨询和指导能力的专职就业创业指导人员。
  
  参考文献
  [1]朱宝贵.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比较研究[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12).
  [2]张立彬.高校创业教育理性思考[N].光明日报,2003-5-15.
  [3]唐晓鸣,蒲昌伟.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之我见[J].社科纵横,2007(8).
  
  作者简介:谢自强,男,湖南湘潭人,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标签:思考 高职院校 创业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