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国外生活 > 正文

厦漳泉同城化建设的国内外经验借鉴:厦漳泉

时间:2019-02-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近年来,各地区城市之间纷纷提出了建设城市群、城市一体化的设想,闽南沿海厦漳泉三市也提出了同城化的构想。经考察,厦漳泉城市一体化建设的基础优势明显,自正式启动以来各项工作平稳推进,部分工作仍未明确。我国城市化发展起步较晚,国内城市一体化建设大多处于起步阶段,考察日本城市圈建设的成功经验和长株潭一体化遇到的困难,对厦漳泉同城化建设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我们认为突出中心城市地位,加强行政协调,发挥市场和民营企业作用是今后几年厦漳泉同城化建设要注意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同城化;厦漳泉;经验借鉴
  
  近年来,各地区城市之间纷纷提出了建设城市群、城市一体化的设想,可能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城市群的出现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国外城市化较中国起步早的多,发展水平更高,城市群的发展是其特点之一。中国的城市化近三十年来推进速度很快,在此时提出城市群建设也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其二是中国城市发展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许多城市依据国外经验提出建设城市一体化,以为这样就可以加快区域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于是出现这种各地争相实施“一体化”战略的局面。
  一、引言:同城化的概况及作用
  目前各地区提出的城市群建设,大多先期推动其中几个城市的一体化。主要包括广东珠三角九市一体化战略(先期广佛同城化)、河南的中原城市群战略(先期郑汴一体化)、厦漳泉一体化、长株潭一体化,以及安徽省提出的合淮同城化,四川和重庆联手打造的成渝经济区,此外,辽宁的沈阳与抚顺、陕西的西安与咸阳、山西的太原与榆次等地都正在积极推进同城化发展战略。
  同城化是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概念,是由于城市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城市间经济社会联系日益紧密,资源和要素能够跨区域有效配置,实现城市间的优势互补和联动发展,最终使两个或多个城市达到同城效应。
  国外研究同城化最接近的是城市一体化和城市群问题的分析,20世纪50年代法国地理学者戈特曼(Jean.Gottman)提出了城市群的概念,他认为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形式,是在地域上集中分布的若干城市形成的庞大的、多核心多层次的城市集团,是大都市区的联合体。对比这个定义,以上我们提到的部分区域的发展远景可能是大都市圈或者城市群,但现阶段的城市一体化尚未达到戈特曼所定义的层次,仍处于建设大都市区阶段。
  建设大都市区有助于克服单个城市在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不足,在更广阔的区域内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共同增长,更好的协调城市间因地理位置、生产要素和产业结构不同而承担的不同的经济职能,在区域范围内实现单个城市无法达到的规模经济和积聚效应。
  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国内外在城市一体化建设的经验和对厦漳泉一体化的借鉴意义,并结合厦漳泉大都市区建设的最新进展,试着给出政策建议。
  二、厦漳泉同城化基础
  2011年7月,厦漳泉正式启动同城化建设,提出了涉及基础设施、信息服务、基本公共服务、要素市场建设、产业融合发展等5个方面共18个同城化重大项目的规划。近期目标是到2012年,同城化迈出实质性步伐,城市轨道交通等一批重大同城化交通项目加快实施,居民健康信息系统等若干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成投用,部分领域公共服务实现同城化。中长期目标是到2015年,交通通讯基础设施实现同城化联网、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同城共用,基本公共服务有效融合,资源要素市场体系一体化形成,三市基本实现同城化发展。
  厦漳泉三市均位于福建省内,处于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峡相望,土地面积约为2.4万平方公里。三市各有其区位优势和产业特点,且有着地缘的便利,以厦门为中心均可在一小时内到达。从厦漳泉三市基本情况可以看出,三市中泉州经济总量最大、人口最多,漳州经济总量最小,但面积最大,其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也最大。从产业结构来看,三市的第二产业比重均高于其他产业,厦门作为经济特区其服务业比重较其他两市更高。
  厦漳泉同城化建设无论在硬实力还是在软实力方面均具有雄厚的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发达的交通体系,三市之间交通便利。该地区拥有厦门港、泉州港两大海港(漳州港区已经于2010年8月31日与厦门港合并)。厦门港是国内第六大港,泉州港则是福建第二大港,铁路目前已有鹰厦线、福厦高速铁路,厦门至深圳高铁也正在建设中。航空目前已有厦门的高崎机场、泉州的青阳机场沟通全国和世界各地。这些海陆空立体交通系统构成了厦漳泉地区的交通走廊。
  第二,良好的区位条件和空间衔接。区域空间整体素质较好,环厦门湾城镇密集区和环泉州湾城镇密集区由闽东南沿海城市发展主轴线串起形成一个巨型点轴系统,城市发展呈现连绵态势,并且三市邻接空间大,为毗邻地带的成功对接和城市扩展功能外溢提供了地域载体。
  第三,产业结构互补性强。从2010年三市的产业结构数据来看,厦门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1:50.0:48.9,泉州为3.7:60.2:36.1,漳州为18.2:44.4:37.4。厦门第三产业比重高于泉州和漳州10个百分点,而泉州第二产业比重则高于厦门和漳州10个百分点,漳州则第一产业比重高于其他两市约15个百分点,产业结构在整体上存在较强的互补性。厦门在金融、保险、物流、法律服务、技术研发等方面较泉州和漳州具有比较优势。
  第四,历史文化基础相同。厦漳泉三市同处闽南沿海,同属闽南文化区,历史上各种文化包容发展,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多年来许多海外和港澳台多闽南人后裔,在厦漳泉同城化提出后,许多侨商十分关注,对于这一力量的合理利用也将在同城化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同城化建设两个案例
  本文选取两个案例:其一为发达国家日本都市圈的建设经验,其都市圈建设在二战后的几十年中迅速发展,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其二是国内长株潭一体化的实践,起步较早,而且其面积和经济总量与厦漳泉三市相近,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值得深思。
  (一)日本大都市圈的建设经验
  日本的大城市圈是20世纪60年代后与社会经济日益高度发展同步协调开发建设起来的。目前,日本全国已开发建设起了东京、大阪和名古屋等一系列大城市圈。日本的大城市圈主要是以圈域结构为特征的社会综合活动的集合体,有效地发挥出了城市设施主体布局合理化和循环经济体系化、内外联系有机化。日本大城市圈的开发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人为规划和自然发展的双重作用。大城市圈的开发建设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产物,具有人为规划和自然发展的双重属性。大都市圈的也不是随意盲目形成的,具有人为“点”的开发建设和“面”的自然扩散的突出特征。
  第二,主次分明,循序渐进地开发建设大城市圈。日本的大城市圈是由中心城市、周边地域和外缘地域三大地带呈球绕型机构的,它们是相互依存并以互动式存在的,是一个有机联系的大整体。其中心城市规划建设成发挥中枢管理功能的核心城市,即行政管理中枢、经营管理中枢、物流集散中枢、商品流通中枢、交通周转中枢和文化娱乐中枢的集合体,发挥管理中枢的“球心”功能和有效辐射功能。
  第三,交通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同步建设,是开发建设大城市圈的基本保障。日本大城市圈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它们相互的联系和连接靠的就是现代化的交通体系。日本大城市圈交通体系的突出特点,即是中心城市作为其交通枢纽和转运中心,呈网络放射型以主干道同各卫星城市相连接。
  (二)长株潭“同城化”的实践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包括长沙、株洲和湘潭三市,截至2010年底,长株潭城市群土地面积2.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为1383万,全年GDP6715亿元,分别约占湖南省的13%、15%和40%。长株潭三市沿湘江呈“三角形”分布,两两紧密相交,区域经济协调合作发展优势明显。自2005年《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出台以来,地方政府结合有利条件,在交通出行、供电供水、金融服务、信息共享和环境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了惊人的进步。主要特点如下:
  第一,城市群是多中心的城市网络,有发达交通通讯网络。目前三城市中长沙市是湖南省的行政中心,但其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都没有出现核心城市,而是构建多城市的“有机群体”,并认为这种网络城市比单中心的城市更能发挥它的效益
  第二,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产业结构变化大。自1984年提出城市联合以来,年均经济增长速度10%以上,三市第一产业比重逐年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稳中有升,第三产业比重显著增大。2007年这一比例达到9.1:46.99:43.91。长株潭城市群在湖南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核心角色,拥有显著的综合实力和较强的增长潜力,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高,经济总量约占全省四成,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近四成。
  第三,传统工业基地,重工业基础雄厚,环境保护压力大。长株潭地区尤其是株洲和湘潭,一直是国家重点工业项目投资区,国家重大项目的布点使三市形成了相对雄厚的工业基础,特别是在冶金、机械制造、化工等方面具有相当的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
  四、结论及主要政策建议
  同城化发展虽然在国内已经有多年研究,但是尚未有城市群发展成功的典型案例。主要原因是城市群建设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城市化发展起步较晚直到近年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城市群建设才开始提上日程,需要探索和实践的积累。
  厦漳泉三市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要城市,如果能够按照规划设想完成同城化,其经济意义重大。虽然厦漳泉三市同城一体化具有许多优势,但是发展过程中也一定会遇到许多问题,那么这些经验无疑将对厦漳泉城市圈的建设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主要借鉴意义如下:
  第一要加快制定城市产业集群规划,构建高效益的城市产业群体系。产业集群化是城市群建设得纽带,自城市一体化建设正式实施以来,各项政策稳步实施,但是产业集群规划却尚未出台。产业集群规划主要目的是为了协调各城市间产业发展,发挥各地区产业优势,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在制定产业集群规划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作为行为主体之一,应当充分考虑其利益诉求。
  第二要以市场机制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推进一体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同城化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从日本城市圈建设经验我们可以看出,城市圈建设具有人为开发和自然形成的两重属性。在城市圈建设的过程中不仅应当发挥政府的协调和规划作用,更应该利用市场机制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各行为主体作用。张彩娟(2004)的研究表明长三角在经济一体化的初期也出现过行政分割、产业同构等因素引起的地区封锁、重复建设等恶性竞争,阻碍了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和整体联动效应的发挥,阻碍了城市一体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在利用市场机制的过程中,应当注意根据区域内各市的比较优势,各方的比较利益,实现生产要素互补,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的整体优势。另外要对区域内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合理配置,打破地区封锁,强化互动,形成集群效应。
  第三要加强区域行政协调,确立中心城市。大都市区建设对各地区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龚敏、洪木妹(2006)年的研究支持这一论断。唐扬辉、张凡等(2011)基于行政区划视角考察长株潭城市圈建设中存在的经济问题发现,现行行政区划导致城市群中各政府对当地市场过度保护,行政区间在招商引资中恶性竞争,基础设施重复建设,产业同构现象严重。我们认为这些问题可能与中心城市建设滞后有关。
  长株潭三市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并没有突出的中心城市,强调三个城市的协调发展结果导致产业同构现象严重,区域内贸易、投资壁垒重重。巴特?蓝布雷茨(Bart Lambregts,2006)在考察了荷兰Randstad地区后认为,对流动性资源的过度竞争,多中心化对大都市区建设弊大于利。据此我们认为在厦漳泉大都市区的建设中应尽早确立中心城市,加强其经济辐射能力,避免对流动性资源的恶性竞争。
  第四要加快推进区域交通体系整合。厦漳泉三市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发达,但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城市之间的联系,利用好各自优势发展相关产业,三市交通网络仍需要进一步协调建设,如厦门与泉州的告诉公路项目,厦漳泉三市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铁路和公路建设等。另外,对现有交通体系进行整合,更好的发挥其作用仍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王振.长三角地区的同城化趋势及其对上海的影响[A].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社会法律资讯中心――长三角区域发展与合作实证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2010.
  [2]杨再高.以广佛同城化携领珠三角一体化[N].南方日报,2009-4-1(A13).
  [3]王召东,樊俊峰.中外城市群发展及其对中原城市群的启示[J].重庆大学学报,2007(3).
  [4]Bart L.,Polycentrism:Boon or Barrier to Metropolitan Competitiveness?The Case of the Randstad Hollan,Built Environment,2006(2):pp.114-123.
  [5]颜莉虹.浅谈厦漳泉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态势[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1).
  [6]李因果,何晓群.城市规模、就业结构对聚集经济及TFP的影响[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9).
  [7]芦岩,陈柳钦.国内区域竞争力研究综述――历程、问题与进展[J].河南社会科学,2006(7).
  [8]王开科,庄培章,黄如良.厦泉同城化建设的现实基础及其发展路径[J].福建论坛,2010(9).
  [9]王海同.关于构建厦漳泉组合城市初探[J].福建建筑,2003(3).

标签:同城 借鉴 国内外 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