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黑板报 > 正文

_对高中历史学习方法的思考

时间:2019-02-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任何高中历史课的教学活动虽然涉及的是历史事件,但也同样具有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高中历史课的教学方法,必须做出相应的变化,而历史教师则应关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使之有利于历史课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历史 学习 方法
  
   一、高中历史教学目的
   1、普通高中的历史教学,要在初中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及其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2、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要能初步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掌握正确换算历史公元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技能,具备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指导学生搜集和整理与学习相关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对历史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阐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视学习的三个环节
   学习过程包括课前预习、课中听讲与质疑、课后巩固与练习三个环节。课前预习有助于课中针对性地学习,突破重点难点。课中听讲要认真并作好笔记,对于一些不清楚的地方要记录并敢于质疑,我们的学生面子观很重,不愿质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至当你搞清楚了一个问题,实际上也意味着你有了进步。课后复习,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原理,新知识在初期是最易遗忘的,此后就逐渐难以忘记。所以课后要及时复习,同时还需通过适当的练习,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整理。
   三、注意培养兴趣及平时积累
   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最强推动力,因此对于历史课的教学来说,也要通过兴趣来引导学生学习,逐渐地积累历史知识。正如法国思想家卢梭曾说:“教育的艺术,就是要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你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半。以世界古代史的学习为例,在讲授这个课程时,可以适当地让学生先了解比较生动的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古罗马民主法治文明和古希腊三大悲剧等这些学生耳熟能详的欧洲古文明精神,以提起学生们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对这段历史的亲切感之后,再追根溯源,向学生讲授与之相关的世界史知识,这样由浅入深,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同时在严肃的知识讲授中,“历史小典故”的融入能使历史课程的变得亲切,例如在讲述宋朝初年中央集权时,可引入“杯酒释兵权”的故事;讲述周朝历史时,不妨穿插一下“烽火戏诸侯”的典故,在这些生动的典故的引导之下所取得的教学效果要比完完全全的讲授生硬的书本上的知识在好的多。
   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竞争的时代,提高民族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历史课是学校教育的必修课,必须义不容辞地承担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目的。当今人才的培养已不同于过去了。要求学校培养的学生,要全面发发展,知识面开阔,能够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对各种社会现象进行比较鉴别。二十一世纪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素质的竞争,学生靠单纯的课本知识是无法适应这种竞争的。
   学生是历史学习的主体,历史教育要为主体服务。教师要在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身的“体验”中学习历史。所谓在体验中“学习历史”,实际就是能力的培养的过程和人文素质提高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旧的教学观念,改变“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老师要明确“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让学生要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教师不仅要认识主体,还要尊重主体。全面了解学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教学发展的规律,调整教学内容,以保证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尊重主体,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和谐的学习气氛,探索适合学生主体学习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创新能力上下功夫,让学生在“德、智、体、能”诸方面都得到发展。
   五、依托教材改革教学方法
   1、理解归纳理性历史概念。历史概念是考查学生思维的重要内容,它分为史实概念和理性概念两大类,前者教材中一般有较详细介绍,后者却在教材中没有系统的、完整的定义,而是寓于分散的历史知识的表述之中,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深层次了解和高度概括,促使其真正掌握要领。例如对“民主革命”这一概念的外延、内涵、属性关系、定义的讲述就属于这一类型。
   2、追根溯源,理解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现行教材由于篇幅的限制和知识编排顺序等缘故,有的历史事件的原因分析得不够全面,有的历史事件没有分析原因。原因的分析可依据具体的历史事件,首先确定是寻找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还是内因与外因。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和内因是导致事件发生的决定因素,一般要看与该事件相关的根本矛盾;历史事件的直接原因与外因,是影响事件发生的客观因素,一般可以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外交等方面去寻找,其次再分析与该事件相关的历史内容。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黄敏洁.历史课教学情境创设刍议[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
  [3]薛柏成.论墨家思想对孔子思想的借鉴[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 (4)

标签:学习方法 思考 高中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