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教学反思 > 正文

长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时间:2017-05-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反思

《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反思

小学部侯丽颖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余地,为学生主动参与创造机会。这节课我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来展开教学。每个环节都体现了教学的新理念,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实践活动、探索体验知识的过程,但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反思整个教学过程:

一、成功之处在于:

1、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重组。如在导入环节中,我设计了利用长方体、(正方体)中的一个面是长方形(正方形)来导入本课,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使学生在亲切中自然进入本课;另外,就找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的特征而言,学生能很快说出长方形与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四个角,这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基础。因此我在设计时,就以这种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折、量、比等过程中感知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征,这样,让学生自主的建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建构的学习方式。

2、创设学习活动情景,把课堂变成数学活动探索的场所。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

知识出发,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猜想、操作、交流等活动。这节课,我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把知识点的教学融入到学生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学习数学。如通过“折一折”“量一量”“说一说”这些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且发现了两者的异同;通过“变魔术”的活动,让学生在推一推、拉一拉、折一折的过程中,发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通过“猜一猜”,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一步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3、注重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应该仅仅获得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一些学习的方法。所以我将研究图形特征所采用的方法定位为这节课的重点。一开始就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研究长方形的边和角?”在学生得出长方形的特征后,紧接着小结“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研究的?”然后放手让学生利用自己总结出的方法研究正方形的特征。其次,在引导学生练习数长方形与正方形比赛的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先由学生自己数第一幅图,再指导学生数出第二幅图后师生共同找出数这类图形的规律,从而由学生依照规律完成后面习题的教学思路。再次,本课结束前,我又一次引导学生回顾了这一节课研究图形进所采用的方法,并且加以延伸、拓展,让学生学会总结学习方法,并且能利用所学的方法自主学习。

4、注重创设情境,合理运用电教手段。

从开始的课题引入到练习活动的各顶比赛,我都给学生创设了轻

松愉快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新知,而生动的课件演示恰到好处,更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体验新知。

二、不足之处在于:

1、研究、理解教材的的编写意图不够深入透彻,如在验证正方形的特征时,只简单的说明先用研究长方形的方法就可以了,只把四条边都折两次,再用对角折一次。而没有说清楚对边折是验证对边相等的、对角折是验证临边相等的方法。

2、在变魔术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关系环节的演示过程中,操作欠细致,学生没有很好的领略在这个演示过程中的奥秘。

篇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几何初步认识知识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因此,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我注意充分利用学具并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观察(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 资 源 网:长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自主探索、亲自实践、亲身体验,丰富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象感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积累空间观念。

小学生学习几何形体知识属于直观几何阶段,教学时我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等实际操作中,使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掌握几何形体的特征,不断积累空间观念。如让学生小组合作,发现并逐步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选用合适的小棒拼组成一个长方体框架,使学生清楚地看到12条棱的关系,让学生进一步抽象概括,从而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动手做一个长方体纸盒,并摆放不同位置,从而使学生加深对长、宽、高的理解。由于加强动手操作,使学生丰富感知,积累了空间观念,形成概念。

二、注重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

培养学生展开多向思维,是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的基础。教学中注意我引导学生多向思维,如长方体棱的认识,在学生已知道长方体有3组相对的棱并制作了长方体框架后,我又提出启发性的问

题“如果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知道只需量出三条棱的长度然后用和乘4就可以了,这样12条棱又在学生脑中分成了4组,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三、重视想象,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

想象是学生依靠大量感性材料而进行的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按照一定目的,有顺序、有重点地去观察,在反复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丰富的空间想象,发展空间观念。如让学生根据图形想象长、宽、高的长度分别发生变化后,会引起长方体的形状怎样改变,既使学生认识到长、宽、高和长方体大小的关系,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篇三: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反思

祥塬学校 张春秀

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重大的发展。而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是在理解了体积的概念和体积的单位以后教学的。为此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特点,特设计此教学过程:“猜想—观察—操作—验证—应用”,而这也是学生空间观念纵向逐步加深的形成过程。

一、 激趣导入,吸引学生。

利用两个长方体模型作为故事的引子,并借用学生们都熟知的、喜欢的熊大熊二为故事的主人公,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从故事中的“蛋糕”导入“长方体体积”,也使学生们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 直观演示,便于理解

在理解长方体体积和什么有关系时,首先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进而进行验证。在验证的过程中只有语言的描述是很难达到一定的效果,为此,我用了2个小正方体模型进行了演示操作,让学生观察到“长、宽、高”的变化带来了体积的变化,视觉直观不仅帮助学生对体积概念的理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三、 小组合作探究,操作验证。

在新的教育观念的指导下,我在课中大胆实践,主要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给学生最大限度参与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动手实践摆一摆,做一做来研究论证长方体体积公式,有效的视觉直观、动作直观、语言与形象的结合,数与形的结合,帮助学生们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从而有效地培养、提升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四、 练习设计,层层递进。

在练习设计上阶梯行进,如练习题一是检验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练习题二难度略有提高,不仅注重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性,而且从中让学生明确要求长方体体积,长、宽、高三者条件缺一不可;练习题三留给学生一定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自己探索出正方体体积公式,并会用此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标签:长方形 反思 教学 中班认识长方形反思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