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教学设计 > 正文

怎么才能把卡里的信息导入手机里 “导入有方”才能“导之有效”

时间:2019-01-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讲评课是数学总复习的一种重要课型,它对学生的知识起着巩固、充实、完善、深化和矫正的作用;是师生共同进一步探讨解题方法、提炼数学思想、探寻总结解题规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优化思维品质的重要举措。教师在讲评试卷的过程中要体现“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讲评课;策略;导入有方;导之有效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251-02
  
   一、考情分析,激情导入
  教育心理学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数学是最能影响学生学习情绪和学习状况的学科,一张数学试卷发下来,有的学生眉飞色舞,有的垂头丧气。在试卷讲评中,对测验情况的分析,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热情:
  1.让学生及时看到自己的力量和未来成功的希望。在进行试卷知识讲评前,把本次考试班级平均分、各分数段人数、纵横向比较情况、本次测验中得分率高的或失分较多的题是哪些公布给学生,表扬那些聪明好学、有钻劲,本次测验在某些题的解法上有创意的学生;表扬那些虽然基础不是很扎实,但本次测验中选择、填空失分很少,解答题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也能力求得分的学生;表扬那些学习勤奋,答题认真、严谨,只要是自己能力范围内能解答的题,从不轻易失分的学生……这样,利用榜样的力量,有利于引导学生找差距、树信心,及时看到自己的长处和未来成功的希望。
  2.让学生适当受挫,激发其对知识和方法掌握的欲望。有的学生常先入为主,犯上一错再错的毛病,因此,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一本改错本,每次试卷讲评时,记下本次测验出现的问题,总结出对今后学习的几点要求;试卷讲评后,让学生及时把对自己错误解法的认识与改正结果认真地记录在改错本上。同时,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好改错本,经常翻阅它、研究它,特别是在每次大考前再次复习它。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夯实基础,达到巩固所学知识和方法,完善认知结构的目的。
  二、“题组”归类 方法导入
  1.分析多套试卷,归类知识建立“题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讲评课切忌教师一言堂,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大胆假设猜测、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动脑、动手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教师在讲评课时不能只按照题号顺序讲评,而是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试卷上涉及到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归类,让学生对试卷上的同一类知识不同设问建立“题组”,具体可按三种方式归类。
  (1)按知识点归类建立“题组”:就是把试卷上同一知识点的题,归在一起进行分析、讲评,这种归类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师可选择重点知识的典型题目进行分析讲评。(2)按解题方法归类建立“题组”:即把试卷中涉及同一解题方法、技巧的题目,归到一起进行分析.如把一份综合测试卷分为:①一题多解类;②多题一解类;③用方程思想解题;④用函数思想解题等类型。(3)按答卷中出现的错误类型进行归类建立“题组”:一般可分为:①对概念理解不透甚至错误;②读题时对题中的关键字、词、句的理解有误;③思维定式的负迁移;④数学模型建立失当;⑤运算错误等类型。
  以上三种归类方法不是彼此孤立的,可相互交叉互相渗透。通过归类思想的练习,学生就会逐渐养成思考的习惯,避免“题海战术”,从而达到减负高效的目的。
  2.连接“题组”与书本,建构知识“网络”。讲评课教师应重在解题思路的分析和点拨,连接“题组”与书本,建构知识“网略”,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题中的关键字、词、句,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或引导学生回忆题目设计的相关数学知识,挖掘数学概念、数学规律的内涵和外延;或探寻题中的已知因素和未知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再现正确的数学模型,建立方程等,让学生对要解决的问题建立清晰的数学情境,切忌满堂灌输式的面面俱到、蜻蜓点水式的简单肤浅,要针对重点知识、重要解题方法,对具有典型错误的代表题,要精心设疑,耐心点拨启发,并留给学生必要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悟深、悟透。
  3.分析“题组”考点,变式提升。讲评课上,教师不应就题论题、孤立地逐题讲解,应透过题中的表面现象,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进行开放、发散式讲解.一般可从3个方面进行发散引导:“一题多解”“一题多联”“一题多变”,进行“一题多变”,可将原题中的已知条件、结论等进行改动,然后再重新分析、求解。此训练宜由浅入深、步步推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所收获。
  例:在△ABC中,cosA=■,sinB=■则cosC=( )
  (A)■ (B)-■ (C)-■ (D)■或-■
  本试题错误率高,许多同学都是选D,其原因是不能正确判断角B是锐角还是钝角。事实上,cosA=■,知角A是锐角,且sinA=■,sinA>sinB,所以角B也是锐角。故正确答案是C。讲完本题,引导学生进行拓展与变式,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变式:在△ABC中,cosA=■,sinB=■,则cosC=( )
  (A)■ (B)■ (C)■或■ (D)以上都不对
  拓展:在△ABC中,条件甲:A<B,条件乙:cos2A>cos2B,则甲是乙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三、查缺补漏,高效导入
  1.全面普查,疏而不漏,系统复习。在总复习的第一阶段,试卷讲评追求三个高效:一是时间,在一定时间把高中数学的所有知识点都复习到;二是知识,重点内容必须紧紧抓住;三是方法,用通性通法突破难点,排除疑惑,决不用繁杂的方法搅乱学生的思维。
  例:总复习的第一阶段某次具体试卷讲评课提出的要求(括号内的“题”为该次测验卷中的题)。试卷中的重点内容应握在手中,如:解不等式(第5、6题),函数性质及应用(第3、9、11、20题),三角(第4、17题),立几的证、算(第7、18题),数列性质及应用(第8、19题)。有意识的突破一些难点,如:①分类与整合的数学思想(第10、20题),②变换思想(第17题)。重视对易错题的克服。
  2.专题训练,抓住重点,强化方法。在总复习的第二阶段,重点内容专题复习,难点再现,试卷讲评的目标是:做好知识归类、方法归类(如: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数形结合法、反证法等),加大数学思想方法训练(如:方程思想、函数思想、整体思想、变换思想、化归思想等)。
  例:《函数的最值》试卷讲评课提出的要求(括号内的“题”为该次测验卷中的题)。让基本的数学知识,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头脑扎根。如:求函数最值得方法:①配方法(第3题);②反表示法(第11题);③判别式法(第10题);④均值不等式法(第13题);⑤换元法(第12题);⑥利用函数的单调性(第5题)数形结合法(第7题)。
  3.综合练习,训练思维,培养能力。在总复习的第三阶段,试卷讲评的目标是:一是查缺补漏题型,研究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的解答方法与解题技巧,着重提高解题能力;二是查找比较简捷解题方法,注重思维训练,培养能力,使学过的知识经过整理加工融会贯通,形成较高观点。
  4.强化“三基”、查缺补漏。在总复习的第四阶段,试卷讲评的目标是:强化“三基”、查缺补漏。如:(1)把以前做错的选择题、填空题整理出来,再做一遍,查找出错原因,提高选择题、填空题的准确率。(2)在中档题上下工夫,比如:函数、方程、不等式、数列、三角、向量、立几、解几,哪一块最薄弱,就强化哪一块。(3)排查知识点。常考知识点必须一一排查,疏漏了一个知识点,就有可能在高考试卷上失分,在排查知识点的同时,还要去总结与归纳。
  四、方法引领,反思导入
  一堂好的试卷讲评课的结束,并非以试卷讲评的终结而终结,教师与学生应利用思维惯性,作进一步的小结与反思,以充分巩固和扩大试卷的讲评“战果”。
  1.教师不要回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分析试卷和讲评试卷时,对大多数学生要“导之有效”,除了帮助学生纠正错误,也可以对学生分析哪些题目是因为自己在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而导致的,在教学上还需要哪些改进,这样做既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也有利于形成老师与学生在思想上的共鸣,从而真正赢得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和尊敬。
  2.落实好对个别学生的辅导。对个别学生的辅导来说要“导入有方”,教师应有的放矢地做好工作。首先,利用评卷机会,对不同学生给予一句充满爱意的评语,或增强后进生的自信心,或肯定学生的学习潜能,或鼓励学生勇于创新,超越自我。其次,应做好应试策略的指导:“成绩=准确+迅速”,这是在总复习各阶段的每次试卷讲评中都应渗透的内容;在总复习第三、第四的试卷讲评中,从整体上强调得分策略:基础题做到“寸土必争”,中档题力争高分,高难题能争就争,而解答题应注意过程得分,把吃得准的要求列在前面,沉着应战,争取大题拿小分。
  3.学生要反思解答,做补偿练习。试卷讲评结束,教师应指导学生分析本次考试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分析产生各类失分问题的原因,反思考前和考试过程中自己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状况。要求学生做好错题订正,并把自己在考试中出现的典型错误的试题收集在“错题集”中,不需要长篇总结,只要写一句话小结:指明哪些题仍没有掌握,什么时候用什么途径弄懂,教师必须做好跟踪与落实。
  总之,试卷讲评是高中数学总复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在讲评试卷的过程中要体现“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通过有效手段一定要“导入有方,导之有效”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光明.数学教学效率论――走向高效率的数学教学(实践篇)[M].天津:新蕾出版社,2006:232.
  [2]程亚焕.数学教学观与数学差生[J].数学教育学报,2001,10(1):32.
  [3]唐盛昌.推进上海数学教育的新发展[J].数学教学,2006,(1):1.
  
   作者简介:刘晓华(1979-),女,湖南永州人,中学数学一级教师。

标签:有方 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