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接收函 > 正文

促进兰白经济区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路径选择_农产品加工业

时间:2019-02-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内容提要:本文介绍了兰白经济区内各市县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状况,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兰白经济区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兰白经济区;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2)01-0040-04
  
   2009年,甘肃省委、省政府确立了“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①的区域发展战略,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兰州白银和酒泉嘉峪关区域一体化发展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兰白经济区在甘肃省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2010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大力支持兰白核心经济区率先发展。在此背景下,为了推动甘肃经济的快速发展,充分实施区域战略发展规划,提出首先要做大做强兰白经济区,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全面整合要素资源,发挥“率先、带动、辐射、示范”?②的中心作用,引领甘肃经济快速发展。
  兰白经济区包括兰州市、白银市所辖行政区域,直接辐射区包括定西市、临夏回族自治州所辖行政区域和武威市天祝县?①。在中央“十二五”规划的指引下,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兰白经济区的发展,首要任务是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其中的重点产业之一,其发展对兰白经济区以及整个甘肃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链的延伸,摆脱农业仅提供原料与初级产品的基础地位,成为一种“从田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提高初级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农业关联产业发展,建成现代化的农业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兰白经济区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兰白经济区内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概况
   甘肃省作为农业大省,兰白经济区内各市(州)、县都将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之一,各自结合当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地域民族特色、农业资源发展状况、特色农产品的发展情况等有利条件,充分发挥特色优势,逐步形成了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以市场为纽带,以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依托,以农户为基础的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产业化发展格局。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基本形成,产品的数量、质量都有提升,龙头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生产加工基地初具规模,农业区域结构不断优化,以优势产区为中心的产业区域分布特征凸显。目前,兰白经济区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使之成为中国优质专用马铃薯和啤酒大麦生产基地、西北最大的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甘肃最大的羔羊肉生产基地和小杂粮产区。以这些特色优势农产品资源,初步形成了定西马铃薯、中药材加工,兰州和白银的畜禽、果蔬加工,啤酒生产,临夏的乳制品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分布格局。可口可乐、康师傅、伊利乳品、南京雨润、草原兴发等一些知名企业入住该地区,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骨干企业正在兴起,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二)兰白经济区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由于兰白经济区位于甘肃省,地处西北内陆,整体来看,在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基础设施、交通运输条件等方面仍然相对处于劣势,在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以农产品作为主要原材料的背景下,其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
  1?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产、管理技术比较落后。首先,特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数量相对较小,规模整体较小、产业集中度低,尤其系列加工、精深加工企业更少,使得特色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率较低,产业链条较短,导致产品附加值不高,同时大多数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低,大都以初级品的形式进入市场,创造的附加价值较小,致使特色资源流失。其次,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要是乡镇企业、民营企业,生产规模相对较小,风险较大,导致资金融通能力有限,筹资渠道有限,发展资金短缺,影响了先进设备的引入和加工工艺的创新,使得加工总量的增加和产品质量的升级受到限制,阻碍了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第三,有经验的经营管理人才相对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新技术的引进相对落后,使得产品的市场适应力、竞争力较弱。
  2?各市(州)、县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尚未做强做大,特色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已形成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专业化程度较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产品的档次普遍不高,与发达地区以及国外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创造的价值较少,农产品品牌战略实施不够,好产品打不开市场,能形成品牌化经营的产品较少,没有形成规模经济优势,没有真正步入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市场化营销、规模化发展的良性轨道。另外,吸收劳动力较少,辐射带动效应不明显,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链接机制不完善、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分散经营,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依然突出,多数特色农产品生产企业远离大城市,交通不便,以致运输周期长、运输成本高,再加上甘肃省交通运输条件较差,影响了特色农产品跨区域、跨省外销,导致特色不够“特”,优势不够“优”。
  3?市场营销方式落后,无法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市场拓展能力有限,促销方式有限,促销力度不大,效果不明显,没有形成有效的流通体系,对现代化网络体系的利用程度较低,使得产品的知名度不高,产品销售不畅,市场占有率低,同时加工企业的品牌意识淡薄,很多企业虽然具有原材料优势,但由于缺乏先进的营销理念,而不能将其转化为知名品牌,只能低价出售,降低了利润率。
  4?中介服务组织发育程度不高,服务体系不完善。现有专业市场规模较小,功能还不齐全,不能满足规模化生产的需要,提供专业市场信息统计、分析、研究和报告的机构少,难以定期发布权威、可靠的农产品信息,降低了市场化程度,科研、咨询等社会化服务体系也不健全。由于农产品大多对保鲜的要求较高,但目前物流体系还不够发达,导致农产品运输过程中坏损较为严重,提高了成本,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
   二、加快兰白经济区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兰白经济区作为甘肃省在“十二五”期间发展的核心经济区,当前又处于西部大开发的第二个十年的开始阶段,给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转型升级、快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在这一战略机遇期,要使兰白经济区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成功转型,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以市场为导向,突出特色,实现特中选优、优有规模的目标
   充分利用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根据市场的需求前景、区域农业资源条件以及农产品加工发展的基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统筹规划、集中布局、区域互补、突出特色,达到资源整合、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形成产业集群化发展,实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提高总体的竞争实力。具体通过培育种植、养殖特色农畜产品,在此基础上培育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建立特色农产品基地,同时引进先进的生产加工技术、先进的管理理念,最终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特色经济,达到产业转型,提高当地经济增长水平,改善收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的。
   一是扶持龙头企业,打造特色产品,为培育特色产业提供动力。应该从扶持龙头企业、培育特色产品入手,选择那些围绕畜牧养殖基地、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兴办的,与农户形成比较稳固的利益联结关系的,产品科技含量较高、质量过硬、市场销售顺畅的加工企业,在税收减免、土地征用、解决资金、产品补贴等多方面重点扶持,扩大生产规模,使其成为产业的“龙头”。同时,要充分发挥农、林、畜、科技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并与外地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建立密切联系,帮助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引进新技术,采用新工艺,开发新产品,提高产量和质量,做优、做精特色产品,积极与外地知名企业开展合作,嫁接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大力发展有特色资源优势的品牌,走名牌战略之路。经济区内已经有较多具有一定品牌价值的特色农产品,比如兰州百合、靖远羊羔肉、定西马铃薯等,具有特色资源优势的品牌是无价之宝,是地域经济发展的旗帜,是特色农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特色资源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的核心。
   二是促进兰白经济区内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化经营。从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努力构建和延长产业链,进一步细化加工程序,进行深、精加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不断研发适应市场的新产品,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增加加工产品的种类,增加产品的功效,实现多元化发展。同一类产品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实现标准化生产,从而达到既满足消费者需求,又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实现产业化经营。农副产品加工业的产品还可以广泛进入电子、采矿、化工、制药以及造纸印刷等大型工业企业,应积极促进产业之间的融合,增强核心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延伸产业链,统筹结合农户、生产基地、公司各方的利益,建立“农户+基地+公司”的紧密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连带机制,建立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由专业合作组织指导农民生产,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拓宽产销渠道,提高信息技术,提供种子、种苗及技术。目前,兰白经济区内各市(州)县都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在特色农产品加工方面建立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特色农产品加工链,突出特色、突出重点,有目标、有步骤地实现产业化经营。
   兰州市计划重点发展蔬菜加工链、百合加工链、玫瑰加工链、粮食等加工链以及畜产品加工链。
   白银市主要培育发展马铃薯、大枣、枸杞、小杂粮、啤酒大麦五大区域优势产品加工业。
   定西市计划重点发展马铃薯加工链以及特色药材加工链。
   临夏州重点扶持清真牛羊肉加工、乳制品加工、饮品加工以及农产品加工。
   天祝县计划重点发展以白牦牛为主的特色畜牧业加工链以及以高原绿色蔬菜为主的食品加工链。
  (二)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是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现有的科技示范园区、科技培训网点的作用,进一步强化基层科技体系建设,加大科技支农工作力度。同时,针对具有区域特色和优势、市场前景广阔的特色农业产业,积极引导发展相应的科研学科方向。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加强合作,进一步加大新产品和高端产品的研发力度,多出快出成果,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二是认真研究,尽快出台和报批特色农业的生产标准、产品质量标准等,实现特色农业生产的规范化、标准化,努力打造“拿得出,叫得响,保得住”的知名品牌。三是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努力维护土地、水、动植物遗传资源,兴利避害,使之成为品质上不退化,经济上能发展以及社会上能接受的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四是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的加工程度,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企业的收益水平。五是要引进高科技人才,同时加强与外界的交流,转变经营方式,改变经营理念,提升管理能力。
  (三)加强兰白经济区内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现代化的信息服务体系
   首先,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服务平台以及互联网技术让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以消费需求为导向,同时加大对产品的宣传,提升区内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让其他城市乃至全球的消费者能够更好地了解产品的质量、功能,增加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从而不断扩展需求量,开拓市场。其次,通过信息服务体系将产、供、销快捷有效地联系起来,进一步提高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兰白经济区内农村移动通信网络、广播电视覆盖全面,电脑和互联网络应用在条件较好的农村迅速发展,农村电子政务也开始起步。在“甘肃农业信息网”、“甘肃新农村网”、“甘肃兴农网”、“甘肃农业网”、“甘肃农业经济网”、“甘肃新农村商务”、“甘肃扶贫网”、“甘肃科技信息网”、“甘肃动物防疫网”、“甘肃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等省级网站的基础上,各地政府为了突出区内农产品的特色,相继建立了彰显产品特色的专业网站。白银市重点打造“数字白银”重白银农业信息化体系,创建了“白银神农通”模式,水川镇建立了“白银水川蔬菜信息网”。定西建立了“甘肃马铃薯信息网”等。结合已有的成绩,区内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通过进一步完善网络信息平台,增加网站内容,具体提供农业资讯、政策法规、科技推广、农业专家、供求信息、视频点播、农经管理、价格行情、农业项目、农民培训、分析预测、数据资源、经验交流,增强交流等模块,进行电子政务农业信息管理,同时更要确保信息的有效性,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及时进行相关信息数据的搜集、分析、预测,明确定位,使之能够更好地帮助农户,有助于农户及时调整生产,确保做出正确的生产决策,提高农民的收入,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产品,形成需求,同时注重加强疏通信息互通渠道,方便企业、农户、消费者的有效沟通,以销定产,最大限度地发挥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经济扩张效应,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四)加强兰白经济区内现代化特色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首先,充分利用兰州作为甘肃省省会,基础交通设施相对健全的优势,以及兰州作为西北交通枢纽的地理优势,加快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利用各种流通业态,尤其是各大型、中型超市,形成“农超对接”,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对农产品进行运输配送,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形成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运营,从而缩短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同时,结合现代化的信息体系,有效地连接农产品供应链的上下游环节,促进和发展“订单农业”,产销直接见面,跨越农产品及加工采购中的信息沟通障碍,取得商品采购渠道的优势。在区内结合各自的产品特色,鼓励建立各种形态的“加工企业+商户”、“运销公司+商户”、“配送中心+商户”的购销组织,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不断强化供应链发展模式。其次,相关部门还要注重产品的零售市场,加强零售市场的管理,改善市场的卫生环境,加强市场体系的建设,始终注重品牌形象的建设,确保质量,推动长远发展,不断提升企业的收益。第三,在流通领域还可以通过建立专营店的形式,建设兰白经济区内特色农产品的专营网络,进一步提高产品知名度,拓宽市场,确保可持续发展。最后,加工企业还要利用“兰洽会”等销售形式,积极展销自己的产品,吸引各地的销售商,形成更广阔的市场。例如,定西市马铃薯加工企业就形成了物流配送中心,以“一个配送中心,连接两点”的配送操作方式来对马铃薯进行配送。“一个配送中心”主要是指马铃薯经济合作社利用第三方物流公司来对马铃薯加工企业进行配送,“两点”主要指的是马铃薯加工企业与农户。该模式目前整体发展状况较好,产品已经远销国外。
  (五)树立品牌营销策略,提升竞争优势
   兰白经济区内的各种特色农产品尽管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对消费者也形成了一定的吸引力,但是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品牌营销模式,因此,为了推动区内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要积极利用品牌营销模式,在现有品牌名称的基础上,进一步树立新的品牌,要更注重凸显产品的地域、稀有特色,形成自己特有的品牌,加强品牌定位,找准市场的需求群体,在此基础上进行生产,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种类,挖掘潜在的市场需求者,进一步增加市场需求。培养企业形成企业文化,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提升企业的社会地位,增强市场竞争力。品牌是企业做大做强,推动经济整体发展的核心力量。因此,要不断做强做大品牌,从品牌的创立,到品牌的发展壮大以及品牌的维护上实现全局管理,提升兰白经济区内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创造更广阔的市场。
  (六)不断创新和完善机制建设,为加快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保障
   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下放投资审批权限,实行以奖代补的政策;建立由政府牵头,银行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参加的会商机制,协调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特色农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制定新的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和非公经济更加踊跃地进入特色农业发展领域,创新制度安排,拓宽资金渠道。各级职能部门应当从现在开始逐渐淡化行政影响,抓紧研究建立以宏观协调和规范服务为主要职能的新的工作机制,通过明晰产权关系,使以契约、合同、订单为主的外部关系更加规范,以股份制为代表的内部关系得以实现和稳固,从而推动以经济利益为纽带,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特征的新的利益联结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抓紧研究制定相关法规以及扶持、服务政策,使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共同推动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健康发展。地方政府及龙头加工企业要不断宣传附加值较高的特色农产品,通过税收优惠等措施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竞争力。
  注 释:
  ①兰州―白银经济区发展规划
  ②甘肃省十二五规划纲要
  参考文献:
  [1]梁青玉.发展甘肃特色农产品的战略选择[J].物流工程,2008,(10):98-99.
  [2]李兴江,肖锋.特色农产品竞争优势培育的技术创新机制分析[J].兰州学刊,2009,(6):94-97.
  [3]2011年兰州市政府工作报告[R/OL].(2011-02-16)[2011-08-07].https:// weku.省略/view/ c355396f 58fafab069dc024.html.
  [4]2011年白银市政府工作报告[R/OL].(2011-01-18)[2011-07-30].https:// www.省略/ Item/ 28022.aspx.
  [5]吕萍.甘肃省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经营的资源优势与发展战略[J].前沿,2008,(6):64-66.
  [6]王燕飞.兰州白银都市经济圈产业分工与合作分析[J].北方经济,2010,(4):50-51.
  [7]蔺全录,王翠琳,梁青玉.甘肃中东部特色农业经营现状及对策[J].发展,2003,(11):55-57.
  [8]冯蛟.特色农产品物流管理方向的探讨――以宁夏枸杞产业为例[J].农业经济,2009,(5):90-91.
  [9]王兴.特色农产品竞争优势培育的模式选择[J].学术纵横,2010,(2):77-78.
  [作者简介]付树农(1968-),女 江西临川人,东华理工大学经管学院;梁海波(1968-),男,江西临川人,东华理工大学体育学院;滕雅琼(1982- ),女,甘肃靖远人,兰州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硕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1-12-15
  责编:林月;校对:鲁雪峰

标签:经济区 加工业 农产品 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