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警句 > 正文

左传中的警句

时间:2017-03-1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左传中的警句

《左传》经典名言 30 句1、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译文]多干坏事,一定会自取灭亡。

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译文]谁能没有过失呢?有了过失而能够改正,那就没有比这再好的了。

3、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译文]百姓的生计全在于勤劳,只要勤劳生计就不会困乏。

4、《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译文]《书经》上说:“处于安乐的环境之中时,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想到 危难就有所提防,有所提防就没有了祸患。

5、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襄 公二十四年》) [译文]最上等的是树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业,再其次是创立学说。即使过了很久 也不会被废弃,这就叫做不朽。

6、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译文]我听说过用忠心善行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用摆出权威来防止怨恨。

7、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译文]面临祸患仍不忘国家,这是忠诚的表现。

8、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左传·昭公十一年》 [译文]树冠大了必然折断,尾巴大了必然不能摆动。(旧时常以“尾大不掉”比喻 部下势力强大,不听从上级的指挥调遣。) 9、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左传·阳公五年》 [译文]当权执政者不能无故奖赏对自己有恩惠的人,不能借故惩罚与自己有私仇的 人。

10、无德而禄,殃也。《左传·闵公二年》 [译文]没有道德而享受俸禄,就是祸害。(说明享受国家俸禄的人必须在品格上作 人的表率。) 11、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译文]我不诈骗你,你不欺骗我。真诚相待,互不欺诈。

12、宴安鸩毒,不可怀也。《左传·闵公元年》 [译文]贪图安逸享乐等于饮毒酒自杀,不可怀恋。

13、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ǒu)。《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译文]下棋的人拿着棋子而决定不了下在什么地方,这样的人必定胜不了对手。

14、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左传·襄公十年》 [译文]众人的愤怒不可以触犯,个人专权的欲望难以成功。

15、川泽纳污,山薮(sǒu)藏疾,瑾瑜匿瑕。《左传·宣公十八年》 [译文]河流大泽中也容纳污水,深山草野中也会藏瘴疠之气,美玉中也会微有瑕 疵。 16、过而不悛(quān),亡之本也。《左传·襄公七年》 [译文]有过错而不改正,这是败亡的根源。

17、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左传·文公五年》 [译文]空有虚名而无其实,言过其行的人。必然会招来人们的怨恨。

18、骄奢淫逸,所自邪也。《左传·隐公三年》 [译文]骄横、奢侈、荒淫、放荡,是邪恶发源的处所。

19、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左传·隐公六年》 [译文]好事不能放弃,坏事不可任其发展。

20、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译文]节俭是有德之人共有的品质,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21、兄弟虽有小忿,不废雠亲。《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译文]兄弟之间即使有小小的怨恨,也不妨碍他们的至亲关系。

22、祸福无门,唯人所召。《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译文]灾祸或福分没有别的来路,全由人们自己感召来的。

23、量力而动,其过鲜矣。《左传·僖公二十年》 [译文]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去办事,过失就会少些了。

24、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译文]面颊骨和牙床互相依靠,紧密相连;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两个 邻近国家(或政党、团体)利害相关、互相依存的关系。 25、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译文]言辞没有文采,流行得不会很远。

26、树德莫如滋,击疾莫如尽。《左传·哀公元年》 [译文]修养道德的最好方法就是促使它不断增长,消除疾病的最好方法治得彻底干 净。

27、不以一眚(shěng)掩大德。

—— 左传名言语录《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译文]不能因为一次过失而掩盖了平素的高尚品德和过去的功绩。

28、从善如流。《左传·成公八年》 [译文]听从正确的意见象流水一样快。比喻能很快地接受别人好的意见,虚心听取 他人的批评和建议。

29、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译文]人民的生计贵在勤劳,勤劳就不会贫乏。

30、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左 传·哀公元年》 [译文]国家兴盛时,当政者看待平民百姓如对受伤的人一样关心爱护,这是它的洪 福;国家衰亡时,当政者看待平民百姓如粪土草芥一样微不足道,这是它的祸根。

左传中的警句

《春秋左传》经典名句选编 61 句 《春秋》是我国现存第一部编年体的史书。“春秋”本来是 春秋时代各国史书的通称,那时不少诸侯国都有自己按年代记录 下的国史。到战国末年,各国史书先后失传,只有鲁国的《春秋》 传了下来。它虽然用了鲁国的纪年,却记录了各国的事,实际上 是一部通史。

《春秋》的作者是鲁国历代的史官,后来经过孔子编辑、修 订。它的记事年代上起鲁隐公元年(前 722),到鲁哀公十四年 (前 481)为止,一共二百四十二年。它的取材范围包括了王室 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旧闻。后来,儒家学者把《春秋》 尊为 “经”,列入“五经”当中,称为《春秋经》。

流传到现在的《春秋》有三种,即《左传》、《公羊传》和 谷梁传》,汉代学者认为它们都是讲解《春秋》的著作。这三传 的内容大体相同,最主要的差异是 《左传》 用秦以前的古文写成; 公羊传》和《谷梁传》则用汉代的今文写成,《公羊》和《谷规 两传记事只到鲁哀公十四年, 《左传》则到鲁哀公十六年; 《公 羊传》 和 〈谷梁传》 在鲁襄公二十一年 (前 552) 记了“孔子 生”, 而《左传》中却没有。

在“讲解”《春秋》的三传中,《左传》被认为较重要,也 有学者认为它是一部与《春秋》有关的、相对独立的史书。《左 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 传》。

《左传》全书约十八万字,按照鲁国从隐公到哀公一共 十二个 国君的顺序,记载了春秋时代二百五十四年间各诸侯国 的政治、军事、外交和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史实,内容涉及到当时 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者在记述史实的同时,也透露出了自己 的观点。理想和情感态度,记事写人具有相当的艺术性,运用了 不少巧妙的文学手法,儿其是写战争和外交辞令,成为全书中最 为精彩的部分。因此,《左传》不仅是一部杰出的编年史著作, 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著作。

有关 《左传》 的作者,至今仍然没有一致的看法。唐代以前, 人们大多相信作者是与孔子同时的鲁国史官左丘明。但是这一税 法存在很多矛盾,唐以后不断有人提出怀疑,有人认为作者是一 位不知名的史学家,也有人认为作者不止一人。不过,大多数人 认为,《左传》的编定成书是在战国初年。

选编名言如下:1、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

见《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弈(yì ):下棋。耦:(ǒu 偶): 对手。这两句大意是:下棋的人拿着棋子而决定不了下在什么地 方,这样的人必定胜不了对手。现在多引用“举棋不定”形容优 柔寡断的人遇到问题犹豫不决,拿不定注意。

2、从善如流。 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八年》。从:跟随。善:正确的。

如流:如顺流而下,比喻快。本句大意是:听从正确的意见象流 水一样快。这句已成习见的成语,在生活中使用率高,比喻能很 快地接受别人好的意见,虚心听取他人的批评和建议。

3、好学而不贰。

喜欢学习而专心一志。

4、风马牛不相及。

见《左传〃僖公四年》。风:指牲畜发情时雌雄追逐相诱。

本句大意是:马与牛不同类,即使它们发情时也不会引诱追逐, 碰在一起。据《左传》记载:齐桓公带领诸侯之兵攻打楚国,楚 国派外交使节见齐桓公说:你们齐国在北方,我们楚国在南方, 两地相距很远,~,没想到你们竞入侵我们的国土,这是为什么 呢?楚国使者以~为喻,说明齐、楚两国了无瓜葛,毫不相干, 何以兵戎相见,发动侵略?这句话现在已成日常成语,用以比喻 事物之间毫不相干,没有任何共同点和相联系之处。

5、吃一堑,长一智。

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堑(qiàn 欠)壕淘, 引申为挫折。这两句大意是:遭受一敬挫折,便得到一次教训, 增长一分才智。

《左传》的原文是:“卫侯来献其乘马,日启服, 堑而死”。“堑而死”是堕入淘中而死的意思。~告诉我们:受 到一次跌落沟中的教训,可以使人变得聪明起来,变失败为胜利, 注:论语里有“不贰过” 增长了才智。明代王阳明《与薛尚谦》:“经一蹶者长一智”, 与此意相近。~现巳成为精辟的格言,教育人们树立对待失败的 正确态度,使失败也变成知识、智慧和财富。

6、多行不义,必自毙。

“多作不合情理的事,必然自己垮台 7、不以一眚掩大德。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眚(shěng 省):眼 病,引申为过失。本句大意是:不能因为一次过失而掩盖了平紊 的高尚品德和过去的功绩。公元前六二七年,孟明、西乞、白乙 奉秦穆公之命,劳师袭远,攻打郑国,归途中被晋军在崤山打得 大败,三人被俘。后被放回,秦穆公到郊外迎接他们,深责自己的 罪过,并说:“且吾~”,也没有解除孟明三人的职务。这句话 现在常用以说明要全面地、历史地看人,不能因为某人一时一事 的过错,就抹杀、否定他的全部功绩。

8、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引孔子语。文:文采。

行:流传。这两句大意是:言辞没有文采,流行得不会很远。写 诗作文,虽然内容是很重要的,务必力求充实,但语言也是不可 忽视的,语言过于浅俗,或者板滞、艰涩、缺乏文采,人们就不 乐于诵读,也不会流传久远。这两句可供论述文学创作应力求语 言生动传神时引用。 9、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皮已经不存在,毛又依附在哪里? 10、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见《左传〃宣公十五年》。无:不要。尔:你。虞:欺骗。

这两句大意是:我不诈骗你,你不欺骗我。楚国围困宋国国都达 数月之久,攻打不下。宋国派华元夜间潜入楚军主将子反的卧室 与他谈判,如果楚军后退三十里,宋国愿意同楚订立盟约。楚国 同意朱国提出的条件,实现了和平。后来两国共盟,楚国在盟约 上写道:“~”,意思是真诚相待,互不欺诈。现在人们常常反 其意而用之,把这两句演化成成语“尔虞我诈”或“尔诈我 虞”,意思是:你欺骗我,我暗算你,彼此间勾心斗角,相互倾 轧,玩弄阴谋手段,欺诈坑骗。

11、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五年》。辅:指面颊骨。车:指 牙床。这两句大意是:面颊骨和牙床互相依靠,紧密相连;嘴唇 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公元前六五八年,晋国收买了虞国, 军队顺利地通过虞国去攻打虢国。三年后,晋国又提出要求,要 晋军越过虞国国境再次攻打虢国。大臣宫子奇劝谏虞国国君说: 虞、虢两国是近邻,美系密切,就像谚语所说的~一样,一旦虢 国灭亡了,虞国就会直接受到威胁。后人多引用此名句说明两个 邻近国家(或政党、团体)利害相关、互相依存的关系。 12、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春秋〃左丘明《左传〃宜公十五年》。这两句大意是:虽然 鞭子很长,但不应该用来抽打马的肚子 ( 意谓力量用得不是地 方)。楚国围攻宋国,宋向晋国求救,景公就发兵相助。伯宗劝 阻景公,认为上天庇佑楚国,晋国虽然强大,但不能违背天意去 攻打楚国,犹如~一样。“鞭长莫及”的成语即从此化来,但用 法已与原意不同,意思变为:马鞭子虽然很长,但够不着马腹, 因此用鞭抽打总打不到马肚子上 。

借以比喻条件不足 , 力所不及。

13、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十年》。其:岂,难道。辞:指 理由。这两句大意是:想要给别人加上罪名,难道还找不到借口 吗?晋献公死后,晋冒发生内乱。大夫里克等立公子重耳为国君, 后东周大夫周公无忌又扶持太子申生为君,就是晋惠公。惠公即 位后,就赐死里克,里克临死说了~的话。孔颖迭解释这句话为 “言君今欲加臣之罪,其畏无辞以罪臣乎!”~今多写作“欲加 之罪,何患无辞”,用以谴责那些随意罗织罪名,造借口,诬陷 别人的人。

14、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春秋〃左丘明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引古语.共(hóng 宏): 通“洪” 。这两句太意是:节俭是一种大的德行.奢侈是一种 大的罪恶。崇尚节俭,反对奢侈,是我们民族自古提倡的黄美德。 这两句上古流传下来的宝贵格言,对当今民风具有现实的教育和 针砭意义。

15、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春秋〃左丘明《左传〃庄公十年》。这几句大意是:第一次 擂鼓时,战士们鼓足了勇气;第二次擂鼓时,勇气就衰落了;第 三次擂鼓时,勇气就丧失尽净了。这几句是春秋时军事家曹刿与 鲁庄公论战时说的名言,意为作战时开头勇气十足,几次战斗失 利,士气就衰退了,军无斗志,焉能不败?曹刿从心理学的角度, 分析了士气盛衰的诸种因素,及士气与胜负的关系,精炼地提 出:保护士卒的积极性和旺盛的士气,是夺取胜利的关键。现在 “一鼓作气”已成为成语,形容作事时要鼓起劲头,勇往直前。

16、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一年》。举:举荐。仇:仇 敌。亲:亲人。这两句大意是:举荐一家之外的人不弃去自己的 仇人,举荐一家之内的人不失掉自己的亲人。向国家推荐人才, 要出以公心,唯才是举,即使自己的仇人,只要有才干,也不因 仇隙而不举荐他;即使自己的亲人,只要有才干,也不目避嫌而 不举荐他。《左传〃襄公三年》载:中军尉祁奚请告老,晋侯问 谁可接任他的职位,他推举仇人解狐。解狐未任职而死,祁奚又 推举自己的儿子祁午继任。时人称祁奚“能举善”。这两句可用 于说明任人或表先要大公无私,不弃仇,不难亲。 17、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加勉)(有则改之,无则见《左传〃宣公二年》载士会语。这几句大意是:哪一个人 没有过错呢?有了过错而能改正,没有比这再大的好事了。确实. 每一个人都会有过错。唐代的刘禹锡说过:“贤能不能无过”; 宋代的苏辙进一步说:“自古圣人不能无过”。古往今来的名 人、伟人犯错误者,比比皆是,关键在于对待错误的态度。如果 讳疾忌医,坚持错误,则将一错再错,不可救药;只要知过而改, 吸取教训,就能使坏事变成好事,所以古人称为“善莫太焉”。

可引用以勉勋犯了错误的朋友。

18、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见《左传〃昭公十一年》。末:树梢。折(shé 蛇):断。掉: 摆动。这两句大意是:树冠大了必然折断,尾巴大了必然不能摆 动。末与本,尾与身是矛盾的统一,末大与尾大都超过了树与动 物承受力的限度,所以各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树被折断,尾不 摆动。可用于对世事的体察和对矛盾转化哲理的说明。旧时常以 “尾大不掉”比喻部下势力强大,不听从上级的指挥调遣。

19、私仇不及公。

春秋〃左丘明《左传〃哀公五年》。本句大意是:私人之间 的仇恨不涉及公家的事。~,这是处理公私矛盾的一条准则。不 能因为个人之间的恩怨仇隙而臵公家的利益于不顾仗官依势,挟 私报复。本句多用于处理公与私的关系。

2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这几句大意是:处于 安全环境时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危险,考虑到危险就会有所准 备,事先有了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这几句常省作“居安思危, 有备无患”,具有深广的警戒意义,无论对治国、理家或其他事 业都适用,因而广为人们称引。

2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见《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指占据高位、享受厚禄的 统治者。鄙:庸俗,鄙陋。远谋:作长远打算。这两句大意是: 当权的人目光短浅,庸俗鄙陋,不能作出深远的谋划。这两句在 原文中是曹刿指责当时鲁国上层统治者缺乏政治、军事才能,不 能作细致周密的谋划,去指挥鲁国军队打败齐国,后世多引用以 讽刺那些虽身居高位,却昏庸无能的统治者。

22、松柏之下,其草不殖。

见《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殖:繁殖,生长。这两句大意 是:在松柏大树的下面,草是不能茂盛生长的。公元前五四四年。

楚康王崩,郏敖即位,王子围为令尹。时郑国在楚国的使臣子羽 以松柏比权大势强的令尹王子围,以树下草比力小势弱的新君郏 敖,说了~两句话。后世遂以~比喻弱者受制于强者,在强大势 力面前,弱小者受压抑,遭箝制,难以生存和发展。《国语〃晋 语》:“松柏之地,其草不肥”与~意思相近。

23、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 之为不朽。

见《左传〃裹公二十四年》引古语。太上:最高。这几句大 意是:人生最高的目标是树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业,再次是著 书立说。这几句把树立德行看得高于建功立业和著书立说,足见 古人对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视,同时也说明建功立业和著书立说不 可忽视。作者在~之后接着说:“虽久不废,此之渭不朽”,意 谓树立德行.建功立业并留下言论著作,作到这三点,人虽死了, 也永远不会磨灭,这就叫不朽。

24、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

见《左传〃阳公五年》。这两句大意是:当权执政者不能无 故奖赏对自己有恩惠的人,不能借故惩罚与自己有私仇的人。一 二句提醒为官者不能假公济私,既不能借当官的方便报私恩,提 拔,赏赐与自已有私交的人,更不能仗势报复,打击、迫害与自 己有私仇的人。这一浅显易懂的古训,历时数千年,仍不失现实 教育意义。

25、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

春秋〃左丘明《左传〃桓公二年》。邪:枉邪不正。宠赂: 恩宠贿赂。章:同“彰”,公开进行。这几句大意是:国家的败坏, 常常是由官吏的贪赃枉法、邪恶不正引起的;官吏的失德,常常 是因上司的纵容包庇,公开地施恩宠、行贿赂而造成的。国家的 兴盛,重要的一条要有严明的吏治,使各级官吏廉洁奉公,忠于 职守,防止腐败而要使官吏廉正,就须以法治国,赏罚严明,对 待贪官污吏施以严刑峻法,不容宽贷。纵观封建社会中,兴盛清 明的时代,大都能做到吏治严明,防止腐败。虽是封建社会治国 为政的经验总结。今天对我们仍有可借鉴之处。

26、无德而禄,殃也。

见《左传〃闵公二年》。禄:享受俸禄。殃(yāng 央):祸 害。本句大意是:没有道德而享受俸禄,就是祸害。享受国家的 俸禄,就要有功于国家,就要德高望重,受到人们的敬重。如果 道德低下,无功受禄,就会给国家带来祸害,自己也会被人瞧不 起,甚而为人所厌恨,最终导致灾祸。这两句可用于说明享受国 家俸禄的人必须在品格上作人的表率。

27、宴安鸩毒,不可怀也。

见《左传〃闵公元年》载管仲语。宴:安乐。鸩(zhèn 震)毒: 毒酒。鸩为传说中一种有毒的鸟,用它的羽毛泡的酒能毒死人。

这两句大意是:贪图安逸享乐等于饮毒酒自杀,不可怀恋。这两 句以“鸩毒”为喻,劝戒人们切不可沉湎于逸乐。“鸩毒”能致 人死命,“宴安”能毁灭人生,比喻恰当,警戒意义很强。“宴 安鸩毒”现已成为人们习用的成语。 28、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见《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这两句大意是:一天放走了敌 人,将会给后世几代人带来祸患。此二句是说,对敌人作斗争要 抓住战机,一举歼灭之。战机往往稍纵即逝,所以人们常说“机 不可失,时不再来”,对敌斗争尤为如此。因为你不选择最佳的 时机打击敌人,敌人就会在他最合适的时机打击你。“当断不 断,反受其乱”,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可以此二句说明要抓住战 机,彻底消灭敌人。

29、众怒难犯,专欲难成。

见《左传〃襄公十年》。众怒:众人的愤怒。专欲:个人专 断的欲望。这几句大意是:众人的愤怒难以触犯,个人专权的欲 望难以成功。春秋时,郑国发生一次祸乱,邵简公被劫持,几个 公子被杀。祸乱平息后,子孔摄取王位,井订立盟约载入书中。

郑国各臣属不服,子孔想以武力镇压,政治家子产劝阻说,~。

此二句反映出《左传》鲜明的民本思想。在子产看来,若触犯了 众人的愤怒,财政权一定不稳,若想专权独裁,实在是难以实现。

~说明,任何时候都应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因为群众力量最 大,想搞专权独裁,决没有好下场。

30、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见《左传〃隐公四年》。叛:背叛。离:离开。济:补益。

这两句大意是:众人反对,亲信背离,难以于事有所补益了。部 众背叛,连亲信也离去,失掉民心,成了孤家寡人了还能做成什 么事?后来多用“众叛亲离”形容极端孤立。

31、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

左丘明《左传〃宣公十八年》。川泽:河流大泽。山薮(sǒu 叟):山野。瑾瑜:美玉。这几句大意是:河流大泽中也容纳污 水,深山草野中也会藏瘴疠之气,美玉中也会微有瑕疵。这几句 话比喻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即有好的一面,也有缺点的 一面,不可能尽善尽美。可用于说明事物不可避免缺陷,人不会 没有缺点的道理。

32、过而不悛,亡之本也。

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七年》。悛(quān):悔改,这两 句大意是:有过错而不改正,这是败亡的根源。这是历史教训的 总结。有了错误而不承认,不改正,势必一错再错,终至一败涂 地,不可收拾,葬送了自已的名声和事业。~犹如警钟长呜,可 引以告诫犯了错误的人;现在常说的“怙恶不悛”,也是指坚持 作恶,不思悔改的意思。

33、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

春秋〃左丘明《左传〃文公五年》。华:同“花”,比喻言 论和虚名。实:果实,比喻行为和实际。这两句大意是:空有虚 名而无其实,言过其行的人。必然会招来人们的怨恨。晋国大夫 阳处父出使卫国,归途中路经宁邑。小吏宁赢慕阳处父之名,以 为他德才兼备,决计随他当差役,后来发现阳处父徒有虚名,言 过其行,就离开了他,并说了“~;犯而聚怨,不可以定身”的 语。成语“华而不实”即从此来,用以形容外表好看,内容空虚, 名实不副。

34、无信患作,失援必毙。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十四年》载庆郑语。患:灾祸。

这两句大意是:不守信义必然惹起灾祸,失去援助必然招致败 亡。无信者不能取信于人,因此必然“失道寡助”,引出灾祸。

治国处世,都可引以为戒。

35、骄奢淫逸,所自邪也。

春秋〃左丘明 《左传〃隐公三年》 载石却(quě却)语。石却: 春秋时卫国大夫。逸(yì 逸):放纵,着里指放荡。自:由。这 两句大意是:骄横、奢侈、荒淫、放荡,是邪恶发源的处所。这 两句告诉人们:骈奢淫逸是产生邪恶的根源,人们应以此为戒, 这在现代也是有教育意义的.“逸”也作“逸”, 36、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六年》。长(zhǎng 涨):发展。

这两句大意是:好事不能放弃,坏事不可任其发展。~二句告诉 人们:为人应耿直、正振,好的传统和品质应保持下去,坏的习 惯,恶的东西则不能叫它滋长。简言之,为人之道,应为善击恶, 不然的话,“长恶不棱,从自及也,虽欲救之.其将能乎!” 36、兄弟虽有小忿,不废雠亲。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小忿:小的怨恨。

雠(yì 亦)亲:至亲。这两句大意是:兄弟之间即使有小小的怨恨, 也不妨碍他们的至亲关系。兄弟是骨肉同胞,有至亲的血缘关 系。作者认为兄弟问即使发生矛盾.互有怨愤.也不至于影响到 手足之情。但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骨肉至亲 的同胞兄弟关系.并不简单地受人伦的制约,为了切身的利害, 争权夺利,兄弟反目,手足失和.甚至迫害谋杀也是屡见不鲜的。

37、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同姓:指同族。蕃 (fán 凡):繁衍。这两句大意是:男女同族结成夫妻,生育的后 代就不能繁衍。近亲结婚容易生出畸形的孩子,或身体残缺,或 弱智痴愚,以致后代不能繁盛。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先人已知 道了这一科学道理。为了达到优生的目的,今天税们的 《婚姻法》 已规定近亲不能结婚。这两句可用于阐明近亲婚配的危害。

38、祸福无门,唯人所召。

(唯人自招)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无门:没有来路。

召:引来。这两句大意是灾祸或福分没有别的来路,全由人们自 己召来。无论灾锅或福分,都没有定数,其降临并非出于冥冥的 天意,而是由人们自己的作为导致的,这两句体现了古人在祸福 问题上的唯物观念,是可贵的。多用于说明灾祸之起由于人事, 应注意避祸趋福,不可怨天尤人。

39、弃德崇奸,祸之大者也。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崇:崇尚。这两句 大意是:弃绝道德,崇尚奸诈,就要酿成大祸啊!为人要讲究道 德,与人为善,如果内心奸诈,积怨太多,就会受到报复,酿成 大祸,那就悔之晚矣。这两句可用于告诫人们讲求道德,弃绝奸 诈。

40、临祸忘忧,忧必及之。

春秋〃左丘明《左传〃庄公二十年》。临:面临。及:到来。

这两句大意是:面临祸灾而忘记忧患,忧患必然到来。人谁不希 望避免忧患,而常存愉悦?但面临祸灾却视而不见,无忧无虑, 不注意防范,那么祸灾发生之后,忧患就不可避免地会到来,到 那时忘忧而得忧,就悔之为晚了。这两句告诫人们要及早警惕和 防备祸患的发生,不可盲目乐观。

41、君子之言,信而有征。

春秋〃左丘明《左传〃晤公八年》载叔向语。信:信用。征: 证验。这两句大意是:君子说的话,就要讲信用,确凿而有证验。

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说出的话应该有根有据,说到做到,这样才 能取得别人的信任,才能把事情办好。这两句可用于表示要言而 有信。 42、量力而动,其过鲜矣。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年》。过:过失。鲜(xiǎ n 显):少。这两句大意是: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去办事,过失就 会少些了。做事要根据自己的能力,按能力的大小决定做还是不 做,做到什么程度,不超过力所能及的范围,这样,事情成功的 可能性就会大一些,而不易出现失误。否则,勉强行事,力不从 心,就容易出现差错,导致失败。这两句多用于告诫人做事要量 力而行。

43、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春秋〃左丘明《左传〃文公七年》杜预注

左传中的警句

。这两句大意是: 冬日温煦,令人喜爱;夏阳酷热,令人害怕。冬天严寒,人们需 要温暖,故觉冬日的喜爱;夏日酷暑,人们畏惧炎热,故感夏阳 的可怕。这本是自然现象和人们的自然心理,杜预在注 《左传》 : “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一段文字时,用了~ 两句话,十分形象地写出了春秋时晋国赵衰、赵盾父子的性格特 点及晋国人对他们的反映,这种以自然现象比喻人物的方法值得 学习。

44、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

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这几句大意是:见着 能够获胜的机会就进攻,认识到难以取得胜利就后退,这是指挥 军队的一条很好的原则。指挥作战时要审时度势,抓住战机。该 战则战,消灭敌人,保存自己;不该战则退,毫不犹豫地作战略 退却,避免不必要的牺牲。若该战不战,则会痛失良机,“一日 纵敌,数世之患也”(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若不该战硬战, 焉能不败?此名句既可用于指挥作战,又可用于指挥生产,作一 切工作都要学会审时度势,从实际出发。“知难而退”现已赋予 新义,用为见困难退缩不前,没有勇气去克服的借口。

45、树德莫如滋,击疾莫如尽。

春秋〃左丘明《左传〃哀公元年》。这两句大意是:修养道 德的最好方法就是促使它不断增长,消除疾病的最好方法治得彻 底干净。春秋时代,吴越进行战争,吴国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 派人与吴国议和,以争取时间,积蓄力量,复仇雪耻。当时吴王 夫差想答应吴国的请求,谋臣伍员坚决反对,说“~”,若违天 意而长寇雠,一旦吴国强大起来将后悔。“去疾莫如尽”后世演 化为“除恶务尽”的成语,说明对坏人坏事务必斩草除根,切不 可姑息养奸,留下无穷的后患。

46、若不早图,后君噬齐。

春秋〃左丘明《左传〃庄公六年》。噬(shì 室):咬。齐:通 “脐”,肚脐。这两句大意是:如若不及早把他 (楚文王)杀掉, 往后再想杀他,你就像自己咬自己的肚脐一样不可得了。楚文王 攻打申国时途径邓国,邓祁侯因楚文王是他的外甥而给予款待。

有人看出楚文王怀有灭邓的野心,就劝邓祁侯乘机把楚文王杀 掉,否则将后悔莫及,说了~的话。邓祁侯不听,后来邓画果然 为楚国所灭。~两句以极其形象的比喻,说明除恶务必抓住时 机,及早处理,失去了良机,就自害其身,后悔莫及。

47、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春秋〃左丘明《左传〃闵公元年》载仲孙语。庆父:春秋时 鲁庄公的庶兄。庄公死,子般即位,他派人杀死子般;闵公继位 二年,他又派人杀死闵公,一再制造鲁国内乱。未已:不止。这 两句大意是:不除去庆父这个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鲁国的灾难 就不会停止。《晋书〃李密传》引用此语时作“庆父不死,鲁难 未已”。人们多用这两句比喻不除掉制造内乱的祸首,国家就不 得安宁。

48、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其:指百姓。善: 认为好的。恶(wù 务);厌恶。这几句大意是百姓认为好的,我 就实行,百姓厌恶的,我就改掉。这是春秋时郑国的执政者于产 论乡校时说的话。当时,郑国的百姓常在乡校议论政治的得失, 有人主张毁掉乡校。子产反对说:“何为?夫人朝夕逞而游焉, 以议执政之善否。~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作为古代的政治 家,能体察民心,尊重民意,这是难能可贵的。今天提倡发扬民 主,建设民主政治,可以此作为借鉴。

49、宽以济猛、盛以济宽,政是以和。 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年》载孔于语。这几句大意 是:治国以宽厚与严峻相互补充,政事就和美。所谓宽,就是宽 松仁厚;所谓猛,就是严厉峻苛。治国之道,宽则人民心情舒畅, 无所顾忌,敢说敢言,易于造成一种民主的气氛;但一味地宽, 则易使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给社会造成混乱,影响社会的安 定。猛,可以严肃法纪,使不法分子镇慑于法纪的威力而不敢轻 举妄动;但一味地猛,又易于使一些人被逼得铤而走险,一般的 人也不易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唯有宽猛相济,才能发挥 各自的优势而去其弊端,形成一种和谐安定的社会局面。这几句 多用于指导国家政第法令的制定。

50、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

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面:脸面,容貌。

这两句大意是:人心的不同,好像人的面貌千差万别一样。这个 名句以形象的比喻,揭示出人和人之间无论品行、性格、思想、 感情往往存在着重大的差异。可用于形容或感叹遇到同一件事 情,人们的反应和表现千差万别,难以预料。

51、贪天之功以为己功。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己功:靠自己的力 量取得的成功或成绩。本句夫意是:贪占上天的功劳把它作为自 己的功劳。这句话多用于指责或讽刺那些野心家以及“沽名钓誉 之辈,他们欺上瞒下,贪占集体或别人的功劳,把它算在自己的 名下。

52、侵欲无厌.规求无度。

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这两句大意是:侵 吞的欲望永不满足,贪求的野心没有限度。这是周景王之子朝派 人报告诸侯的话。公元前五二 0 年周景王死,贵族单旗、刘狄拥 立王子猛为悼王。王子朝依靠部分贵族起兵赶走了悼王。悼王 死,悼王同母弟王子臼(gài 丐)继为敬王。王子朝又靠贵族尹氏 自立为王,赶出敬王。后晋国出兵帮助敬王复位一王子朝携带周 的典籍奔楚。王子朝为自己将来复辟制造舆论,派人报告各诸侯 说:现在王室动乱,单旗、刘狄搅乱天下.倒行逆施,在王室中 制造混乱,他们“~,贯渎鬼神,慢弃刑法”。后来人们用~形 容贪婪无厌,野心很大,占有欲永不满足的人。

53、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引古箴言。匮(kui 愧): 贫乏。这两句大意是:人民的生计贵在勤劳,勤劳就不会贫乏。

这两句体现了勤劳致富的思想,本是古代的格言。实际上,只有 在消灭了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的时代,这句箴言所体现的思想才 能成为现实。

54、不以寡犯众。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五年》。寡:少。犯:触犯。本句 大意是:不拿少数的力量去触犯众多的力量。在一个国家中。统 治者总是其占极少数,而人民则总是占绝大多数。统治者要求得 国家的长治久安和自身的长远统治,就不可触犯人民大众的利 益。以少犯多,不会有好结果。本句可用于说明统治者不可触犯 人民大众的利益,也可用于说明一般人之问不可以少数触犯众人 的怨怒,还可用于说明在战争中力量悬殊时,不可冒然以少数力 量与众多敌人相抗。

55、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 是其祸也。

春秋〃左丘明《左传〃哀公元年》,伤受伤的人。土芥:粪 土草芥。这几句大意是:国家兴盛时,当政者看待平民百姓如对 受伤的人一样关心爱护,这是它的洪福;国家衰亡时,当政者看 待平民百姓如粪土草芥一样散不足道,这是它的祸根。国家的兴 亡在于人的得失和人心的向背,而得人与否与人心的向背,又取 决于当政者对待人民的态度如何。强调国家的兴亡福祸取决于人 民的拥护和支持时,用此条。

56、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 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五年》谚语说:“所谓高下, 应当放在心中,河流和沼泽容纳着污泥,丛山和草丛中藏着祸 患,美玉隐匿着瑕疵,君王忍受一些耻辱,这是自然规律。

57、盖之如天,容之如地。

覆盖他们好像上天一样,容纳他们好像大地一样 58、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四年》不是我们同族的人,他们 必定不同我们一条心。经常用于不同民族或国家之间的战争。中 国式的种族歧视言论,就是说非汉族人一定会有不利于汉族的心 思。

59、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冬天没有温暖,夏天没有阴寒,春天没有凄风。秋天没有苦 雨 60、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 喜欢自己的儿子,应当以道义去教育他,不要使他走上邪路。

61、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兄弟们在墙里争吵,一到墙外就共同对敌。

左传中的警句

《左传》中的名句: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标签:左传名言警句 左传中记录战争的篇章 左传中的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