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记叙文 > 正文

名家经典记叙文

时间:2017-03-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名家经典记叙文

名家名篇记叙文范文一:

不能忘记的过去

六十年前,法国,诺曼底,犹他海滩,一队又一队的美国与英国士兵冒着枪林弹雨向前方的碉堡冲去,一个接着一个的战士倒下了,仍然有人呐喊着向前奔跑,片刻,鲜血染红了整个海(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星资源 网:名家经典记叙文)滩……

六十年前,苏联,斯大林格勒,前线,一辆又一辆的卡车载着刚从训练营里出来的新兵,军官在车上喊着:“我们不需要活着的逃兵!”话音刚落,就有一枚弹片击穿他的头颅。新兵们被赶下车,有的人拿到枪支,有的人则只拿着子弹,扩音器里不断地重复一句话:“没有拿到枪的,跟在有枪的后面,有枪的同志牺牲了,没有枪的同志就拿起他的枪,继续冲锋……”

六十年前,中国,东北,某个村庄,晚上,一名光着膀子的中年人扶正了挂着一把寒光闪闪的大刀的带子,转过身对着一群村民,其中有十几岁的小伙子,也有头发斑白的老者,他们同样背着大刀。那中年人说:“都没让家里人知道吧?”众人都沉默不语,中年人把手一挥,“那走吧。”半个时辰后,日军基地里惨叫声、枪炮声和金属碰撞的声音接连不断,月光映在刀刃上也有了悲愤的色彩,随着刀的挥动不停地闪耀。随着最后一声枪响,再也找不到地面上的月光……

战争,除了死亡和毁灭,什么都不能带给我们。战争给我们留下了惨痛的记忆,也留下了英雄,为了正义与和平而献身的英雄,我们无法忘记,忘记战争,忘记死亡与毁灭,更不能、不应忘记战争中的英雄们,是他们结束了战争,停止了毁灭,用他们的死亡,代替了别人的死亡。

战争结束了,就让我们来纪念沉睡的英雄。

六十年后的今天,法国,诺曼底,犹他海滩,当年在此浴血奋战的老兵,穿上了挂满勋章的军装,走在路上,人们向他们喝彩,为他们欢呼,同时他们也发现,老兵们的笑容如此沉重……

六十年后的今天,俄罗斯,莫斯科红场,这里是庆祝,或许应该说纪念二战胜利六十周年的主要场所,来自全世界的英雄们,受到各国领导人尊敬、赞颂。

六十年后的今天,中国,东北,某个小镇,一个班的学生,在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的带领下,来到了一座纪念碑下,老人讲述了当年自己杀敌、幸存、逃脱的经历,依然是激动不已,他唱起了那首令他热血沸腾的歌:“大刀向敌人头上砍去……”学生们流泪了……

纪念,为了不能忘记的过去。

留给明天

回首是春,俯首是秋,命运的车轮无休转动: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牵扯出四季轮回,哺育着生生不息。明天——这是个永恒而美好的字眼,这是个希冀与和平的象征,然而,今天的我们又能把什么留给明天,拿什么

去成就辉煌? 轻吟着易安居士的佳句,咏读着冰心先生的华章,我顿悟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有多少精神文化财富,那一颗颗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灿灿生辉的明珠,不正是留给后人的遗产吗?

留给明天的是我们代代传承着的文化艺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东坡的词旷达豪放,指引我们在挫折中也应豪情不灭;“杨柳岸,晓风残月。”柳咏的词含蓄婉约,给人别样的唯美浪漫的风情;“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原文地址:不能忘记的过去

六十年前,法国,诺曼底,犹他海滩,一队又一队的美国与英国士兵冒着枪林弹雨向前方的碉堡冲去,一个接着一个的战士倒下了,仍然有人呐喊着向前奔跑,片刻,鲜血染红了整个海滩……

六十年前,苏联,斯大林格勒,前线,一辆又一辆的卡车载着刚从训练营里出来的新兵,军官在车上喊着:“我们不需要活着的逃兵!”话音刚落,就有一枚弹片击穿他的头颅。新兵们被赶下车,有的人拿到枪支,有的人则只拿着子弹,扩音器里不断地重复一句话:“没有拿到枪的,跟在有枪的后面,有枪的同志牺牲了,没有枪的同志就拿起他的枪,继续冲锋……”

六十年前,中国,东北,某个村庄,晚上,一名光着膀子的中年人扶正了挂着一把寒光闪闪的大刀的带子,转过身对着一群村民,其中有十几岁的小伙子,也有头发斑白的老者,他们同样背着大刀。那中年人说:“都没让家里人知道吧?”众人都沉默不语,中年人把手一挥,“那走吧。”半个时辰后,日军基地里惨叫声、枪炮声和金属碰撞的声音接连不断,月光映在刀刃上也有了悲愤的色彩,随着刀的挥动不停地闪耀。随着最后一声枪响,再也找不到地面上的月光……

战争,除了死亡和毁灭,什么都不能带给我们。战争给我们留下了惨痛的记忆,也留下了英雄,为了正义与和平而献身的英雄,我们无法忘记,忘记战争,忘记死亡与毁灭,更不能、不应忘记战争中的英雄们,是他们结束了战争,停止了毁灭,用他们的死亡,代替了别人的死亡。

战争结束了,就让我们来纪念沉睡的英雄。

六十年后的今天,法国,诺曼底,犹他海滩,当年在此浴血奋战的老兵,穿上了挂满勋章的军装,走在路上,人们向他们喝彩,为他们欢呼,同时他们也发现,老兵们的笑容如此沉重……

六十年后的今天,俄罗斯,莫斯科红场,这里是庆祝,或许应该说纪念二战胜利六十周年的主要场所,来自全世界的英雄们,受到各国领导人尊敬、赞颂。

六十年后的今天,中国,东北,某个小镇,一个班的学生,在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的带领下,来到了一座纪念碑下,老人讲述了当年自己杀敌、幸存、逃脱的经历,依然是激动不已,他唱起了那首令他热血沸腾的歌:“大刀向敌人头上砍去……”学生们流泪了……

纪念,为了不能忘记的过去。

留给明天

回首是春,俯首是秋,命运的车轮无休转动: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牵扯出四季轮回,哺育着生生不息。明天——这是个永恒而美好的字眼,这是个希冀与和平的象征,然而,今天的我们又能把什么留给明天,拿什么

去成就辉煌? 轻吟着易安居士的佳句,咏读着冰心先生的华章,我顿悟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有多少精神文化财富,那一颗颗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灿灿生辉的明珠,不正是留给后人的遗产吗?

留给明天的是我们代代传承着的文化艺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东坡的词旷达豪放,指引我们在挫折中也应豪情不灭;“杨柳岸,晓风残月。”柳咏的词含蓄婉约,给人别样的唯美浪漫的风情;“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

范文二:

可做高考记叙文范文的名家名篇1

丑石

贾平凹

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多时把它搬走吧。

于是,伯父家盖房,想以它垒山墙,但苦于它极不规则,没棱角儿,也没平面儿;用錾破开吧,又懒得花那么大气力,因为河滩并不甚远,随便去掮一块回来,哪一块也比它强。房盖起来,压铺台阶,伯父也没有看上它。有一年,来了一个石匠,为我家洗一台石蘑,奶奶又说:用这块丑石吧,省得从远处搬动。石匠看了看,摇着头,嫌它石质太细,也不采用。

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浣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锈上了绿苔、黑斑。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去了。

稍稍能安慰我们的,是在那石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坑凹儿,雨天就盛满了水。常常雨过三天了,地上已经干燥,那石凹里水儿还有,

鸡儿便去那里渴饮。每每到了十五的夜晚,我们盼着满月出来,就爬到其上,翘望天边;奶奶总是要骂的,害怕我们摔下来。果然那一次就摔了下来,磕破了我的膝盖呢。

人都骂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

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没有走去,就住了下来;以后又来了好些人,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这使我们都很惊奇!这又怪又丑的石头,原来是天上的呢!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

奶奶说:“真看不出!它那么不一般,却怎么连墙也垒不成,台阶也垒不成呢?”

“它是太丑了”。天文学家说。

“真的,是太丑了”。

“可这正是它的美”天文学家说,“它是以丑为美的。” “以丑为美?”

“是的,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正因为它不是一般的顽石,当然不能去做墙,做台阶,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不是做这些顽意儿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讥讽。”

奶奶脸红了,我也脸红了。

我感到自己的可耻,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窗外雨潺潺

风夹着雨急促敲在窗上,树叶在风中招摇着,对面高楼的盏盏灯火渐渐熄灭,远处天空被城市霓虹映照得通红,骤雨打在那些叶上、那些车上、打在奔跑的行人身上。通过窗子看风景,窗外的景色浓缩在了一个框内,就象一幅水墨画,没有自己在其中的风景似乎更能看得清楚,人在画中行,画有了更多的内容。

闲来细听落花无声,人心若只此一境该有多好!整日奔忙于名利之间的人是无暇细看、无暇品味的,只好趁国庆长假好好感受“摆手不染风,起步不沾尘”的心境。这些天,过得倒也清静,览天湖风景如临世外桃源;漫步中山雅居,深幽小径间望岁月飘零;夜宿海岛观江枫渔火,习习晚风里乱了心性。

别人把这个假期安排得很辛苦,我却带着老婆孩子忘情山水之间。这些日子畅儿是快乐的,他见我用一根风筝线把鱼儿钓起来兴奋得手舞足蹈,但又趁我不注意把钓的鱼全部倒进池塘里,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爸爸能钓到鱼他已很开心,但鱼不可以离开它爸爸妈妈的。

小小年纪已经懂得快乐隐藏于过程而不在结果的道理,小屁孩子给他老子上了一课。

生命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只是希望这个过程永远不要太喧哗,无论忙碌还是闲暇都能感受到宁静。国庆期间,高中同学在家乡聚会,我没有回去,好想与他们击筑而歌,邀月共饮!好想一起横笛吹箫,青梅煮酒!但不会有人明白,当他们渐渐将我遗忘的时候,我却把怀念他们当成了一种习惯,怀念恰同学少年,怀念粪土万户侯的单纯。也许回眸的笑容里没有我今生的缘,也许所有的聚散都只为那一次依依惜别,所以,只好守在南方小城为他们祝福!

当怀念成为一种习惯,我能感觉自己常常在潜意识里挣扎,如今,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能肯定名利皆不是我贪恋的东西,那些曾经的过往不再吸引我、打动我。也许太在乎生命历程中每一个时刻,不愿和别人走同样的路,我希望生命中走过的路不再重复。

窗外雨潺潺,外面的景色是会改变的,为自己添上一曲音乐,在咖啡香气发散之间,风雨装饰了自己的窗子,自己也装饰了别人的梦????

垂钓

余秋雨

去年夏天我与妻子买票参加了一个民间旅行团,从牡丹江出发,到俄罗斯的海参崴游玩。海参崴的主要魅力在于海,我们下榻的旅馆面对海,每天除了在阳台上看海,还要一次次下到海岸的最外沿,静静地看。海参崴的海与别处不同,深灰色的迷雾中透露出巨大的恐怖。我们眯缝着眼睛,把脖子缩进衣领,立即成了大自然凛冽威仪下的可怜虫。其实岂止我们,连海鸥也只在岸边盘旋,不敢远翔,四五条猎犬在沙滩上对着海浪狂叫,但才吠几声又缩脚逃回。逃回后又回头吠叫,呜呜的风声中永远夹带着这种凄惶的吠叫声,直到深更半夜。

在一个小小的弯角上,我们发现,端坐着一胖一瘦两个垂钓的老人。

胖老人听见脚步声朝我们眨眼算是打了招呼,他回身举起钓竿把他的成果朝我们扬了一扬,原来他的钓绳上挂了六个小小的钓钩,每个钓钩上都是一条小鱼。他把六条小鱼摘下来放进身边的水桶里,然后再次下钩,半分钟不到他又起钩,又是六条挂在上面。就这样,他忙忙碌碌地下钩起钩,我妻子走近前去一看,水桶里已有半桶小鱼。

奇怪的是,只离他两米远的瘦老人却纹丝不动。为什么一条鱼也不上他的钩呢?正纳闷,水波轻轻一动,他缓缓起竿,没有鱼,但一看钓钩却硕大无比,原来他只想钓大鱼。在他眼中,胖老人忙忙碌碌地钓起那一大堆鱼,根本是在糟蹋钓鱼者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伟大的钓鱼者是安坐着与大海进行谈判的人类代表,而不是在等待对方琐碎的施舍。

胖老人每次起竿都要用眼角瞟一下瘦老人,好像在说:“你就这么熬下去吧,伟大的谈判者!”而瘦老人只以泥塑木雕般的安静来回答。

两个都在嘲讽对方,两个谁也不服谁。

过了不久,胖老人起身,提起满满的鱼桶走了,快乐地朝我们扮了一个鬼脸,却连笑声也没有发出,脚步如胜利者凯旋。瘦老人仍在端坐着,夕阳照着他倔强的身躯,他用背影来鄙视同伴的浅薄。暮色苍茫了,我们必须回去,走了一段路回身,看到瘦小的身影还在与大海对峙。此时的海,已经更加狰狞昏暗。狗声越来越响,夜晚开始了。

妻子说:“我已经明白,为什么一个这么胖,一个这么瘦了。一个更加物质,一个更加精神,人世间的精神总是固执而瘦削的,对么?”

我说:“说得好。但也可以说,一个是喜剧美,一个是悲剧美。他们天天在互相批判,但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人类。”

确实,他们谁也离不开谁。没有瘦老人,胖老人的丰收何以证明?没有胖老人,瘦老人的固守有何意义?大海中多的是鱼,谁的丰收都不足挂齿;大海有漫长的历史,谁的固守都是一瞬间。因此,他们的价值都得有对手来证明。可以设想,哪一天,胖老人见不到瘦老人,或瘦老人见不到胖老人,将会何等惶恐。在这个意义上,最大的对手也就是最大的朋友,很难分开。

两位老人身体都很好,我想此时此刻,他们一定还坐在海边,像两座恒久的雕塑,组成我们心中的海参崴。

听老人讲,人是有魂儿的。但我不信世界上会有什么魂儿。

可最近我却看到了。

我乘坐的火车呼啸着开出了石家庄市。车厢里人挨人,人挤人,满满登登。

刚上车的一个小伙子,看到一个座位上放着本又脏又破名叫《野女艳史》的书,抄起来,扔到茶几上,旁若无人地坐下。

邻座一位干部模样的人说:“对号入座,这儿有人。”

那小伙子眼一瞪,鼻子一抽,脸上肌肉一抖,怪怕人地望着对面座位上的一位穿红上衣的十来岁的小姑娘,问:“是吗?”

小姑娘点点头说:“是。那也是一位大哥哥,他好像是去打开水了。”

话音刚落,那打水去的粗壮的小伙子已经回来了,他凶煞似地吼道:“狗杂种,滚起来!”

坐着的小伙子连头也不抬,一只手在裤兜里摆弄着,那分明是一把匕首。一会儿,他眼睛往上一翻,说:“少犯嘎!老子有票。座空着,就要坐,坐定了!”

火车的轰鸣声夹杂着不堪入耳的争吵与谩骂,像冰水一样灌入耳中,让人肌寒血凝,连心都凉了。我暗自想,假如人有魂儿的话,那有些人大概仅只有一个躯壳了。

四只手揪巴在一起,一场厮打迫在眉睫。

没有人劝,也没有人去拉。

忽然,那个穿红色上衣的小姑娘站起身,眨眨有着双眼皮的又黑又亮的大眼睛,声儿像银铃似地说:

“别打架啦!我要下车了。你们过来一个人坐这儿吧。”

四只手松开了。一个小伙子坐到小姑娘让出的座位上。所有的人都松了一口气,这才把目光集中到那小姑娘身上。她那胖乎乎的白净净的好看的脸刹那间红了,红得跟苹果似的。她抿抿嘴,甩了一下脑后的油黑油黑的头发,提着一个不大的旅行袋向车门走去。

火车在保定站停了。我想,她肯定在这一站下车了。

这趟车终点站是北京。到站了,我下了车,在河样的人流中穿行。出了站口,我快步走向公共汽车站。

天啊!我忽然看到了那个小姑娘:大眼睛,双眼皮儿,好看的脸,油黑的头发,红上衣????

她不是三个小时前在保定站下车了吗?

难道我看到了魂儿?我不信。难道是看花了眼?决不会!那么,她是躲到别的车厢,一直站到了北京?

我想追上她真诚地对她说一声:“你真好,我不如你。”可终于没有追上,她拎着那只不大的旅行袋挤上了公共汽车,门关上,车开走了。

我久久伫立着,目送那远去的汽车。心中又忽然想起,老人说,人是有魂儿的。

我相信了:人有魂,国有魂,民族有魂????

疼痛的母爱 凌君

多年来,这件事一直是母亲心里的一个结,这个结是她几十年来对儿女疼痛着的母爱。

那是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二年,我考取了北方一所名牌大学,录取通知书寄来时,整个山村的人都为我欢欣,公社革委会主任还给我送来一个洗脸盆,一条毛巾,到我家门前燃放了一挂鞭炮。我是全乡有

史以来第一个大学生,家人都因我而荣耀。就像我家要办喜事一样,亲朋们纷纷上门来道喜,我家很穷,穷得连盐巴都买不上,母亲东拼西凑,想方设法煮了一顿红薯米饭招待乡亲们。

临上学的头天晚上,母亲想做一顿好吃的为我饯行,便狠心地把家里惟一能供全家油盐零花所需的母鸡杀了。杀鸡的时候,我和父亲还在地里干活,收工回来时,我闻到一股香味,弟弟还没等我进屋便告诉我:“娘杀了鸡,今晚给你打牙祭(意即吃肉)。”年幼的妹妹在一旁抢着说:“娘给我们说了,这只鸡只让你一个人吃,说你给我们吃,我们也不能要。”妹妹边说边咽口水。

我知道我们家已经有大半年没有沾过油荤了,全家从口里节省的钱都让我买了复习资料,上县城考试百多里路程我往返都是步行,上大学的路费还是借的,现在家里实在拿不出什么好一点的东西来吃。母亲几天前就打算杀鸡,我不让。那只母鸡每天生一个蛋,母亲要把蛋存起来提到集市上换钱,家里买盐的钱,打煤油点灯的钱,弟弟妹妹上学的钱,送情补礼的钱都得从鸡屁股里抠。母鸡没有了,家里就断了财路。

我走进厨房,看见母亲坐在灶膛口一边往灶里加柴,一边抹眼泪,红红的火光映着母亲那张饱经沧桑的脸,脸上深深的皱纹在火光下清晰可见。见我进来,母亲赶忙擦去泪水,笑着说:“娘是舍不得你走哩。”

我涩着嗓子说:“娘,你不该把鸡杀了,没鸡生蛋,往后家里就吃不上盐,点不上灯了。”母亲说:“我儿是全公社的状元,有了出息,明天就要出远门了,你不吃好一点,娘心里难受。”

吃饭时,母亲把鸡肉盛在一个大钵碗里,端到了我面前,桌子中间供大家吃菜的碗里,只盛了一些汤。母亲说:“趁热吃吧,看你这样瘦,该补一补身体,读大学还要用功呢。”我用筷子给低头扒饭的父亲夹了一个鸡腿,父亲把鸡腿退了回来,我又将另一只鸡腿夹给母亲,母亲一躲,鸡腿掉在了地上,母亲赶快把它捡起来,洗净后又放进我的碗里,说:“这鸡是煮给你吃的,你就只管吃吧,别夹来夹去的。”

面对满满一大碗鸡肉,我怎么也动不了筷,踌躇间,我看见弟弟和妹妹用筷子在盛汤的碗里搅捞,想捞出肉,却空着筷子缩回去。我把钵碗推到桌子中间,对弟弟妹妹说:“你俩都来吃。”弟弟伸出筷子夹了一块鸡肉,小心翼翼地看了母亲一眼,见母亲正用眼瞪他,就赶快把那块肉放回钵碗里,妹妹刚刚伸出的筷子也缩了回去。我心里难受极了,我给弟弟妹妹的碗里都夹去两块鸡肉,他俩都把肉夹回了钵碗里,很懂事地拿起勺子舀汤喝。弟弟边喝汤边说:“鸡肉塞牙缝,我喜欢喝汤。”妹妹也跟着说:“我也喜欢喝汤,不喜欢吃鸡肉。”

看着他们津津有味地喝汤,我的眼泪流了出来,我对母亲说:“娘,你就让弟妹一块儿吃吧。我一个人怎么吃得下?”母亲只好应

允道:“你两个也吃一点吧,往后像你大哥一样考上了大学,我还给你们杀鸡吃。”

这时,屋外突然刮起了大风,瓦屋顶上嘀嗒嘀嗒地响起了雨点声,我家从自留地收回来还堆在晒坝里的玉米棒眼看就要被大雨淋湿。父母和我赶快丢下碗筷出去抢收玉米,我们正在往筐里装玉米时,弟弟和妹妹也赶来帮忙了。一家人七手八脚刚收完玉米,倾盆大雨就落下来。回到屋里,我们发现那钵鸡肉不见了。地上,钵碗摔成了碎块,一只狗还在舔着残余的汤。

母亲急得直捶胸,心疼得直流泪,一个劲儿地责怪我不该推来推去,又骂弟弟和妹妹不该出去凑热闹,然后又责骂自己没有将那碗鸡肉放进碗柜里,末了又诅咒天不该下雨,狗太害人。

我劝母亲别生气,就当是我把鸡肉吃了,可是母亲怎么也想不通,一整晚都在唉声叹气。第二天一早,母亲送我时眼睛还是红肿的,临上车,母亲拉住我的手哽咽道:“你走这么远,一点好的也没吃,娘心里好难受,都怪我,呜????”说着就哭起来。

槐花真香

晚霞在炽烈地燃烧着,似乎能听得见被它烤焦的树梢在噼啪作响,小山村显得更加恬静了;村头上有一棵洋槐树,槐花开得正盛,粉嘟嘟的,连晚霞里也溶进了它那淡淡的馨香。

洋槐树下坐着一位老奶奶。她已经很苍老了,头发差不多全秃了,只有后脑勺处还有一绺乱麻似的白发,脸上的纹皱在一起,眼窝很深,颧骨很高,像一块褐色的石头。她那裸露的瘦胳膊上,皮肉松懈地耷拉下来,上边沾着一块块栗子皮似的老年斑。她手里抚弄着两只毛茸茸的小雏鸡,冲着落日安祥地坐着,一动也不动,似乎得到了一种永恒的满足。

在她身边,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这姑娘长得像晚霞一样光彩动人。光润润的小脸蛋儿,水汪汪的大眼睛,还有潮乎乎的红嘴唇,都如含苞未绽的洋槐花一样的鲜嫩。她正伏身在一块平展的大石头上,面前放着铅笔盒、作业本,还有几块口香糖。她那只捏着钢笔的右手支着下巴,歪着头向远处凝望着,像是看着满天的彩霞,又像看着老奶奶。

在她们的脚下,是一条清凌凌的小溪,镀了金的溪水静静地流着,听不见一点儿声响。

女孩突然说话了,那声音像是从无边的遐想中寻找出来的:“姥姥,您说,人为什么活着?”

“这太阳真美,槐树花真香。”老奶奶喃喃地说。

“姥姥,您给我说说呀。要不,我的作文完不成了。”

“真是的,我活了快八十岁,怎么就没工夫看看这太阳,闻闻这槐花呢?”

“姥姥,您快说呀,人到底为什么活着?”女孩显得有些焦急了。

“活着就是活着呗,还管它为什么?”老奶奶漫不经心地说。

“姥姥,您是怎么活过来的?”

“我那会儿也不想活。你姥爷死了,我本想跟他一起去,可放不下你妈。你妈才你这么大????”

“为了你妈,我活下来了。这不,也是一辈子????”

女孩不再发问了。她望着山顶上的落日,又陷入了静静的沉思。那太阳很大,很红。

老奶奶又喃喃自语:“这太阳真美,槐花真香。”

忽然,女孩那稚气的脸颊上闪过一道霞光,她似乎悟出了什么,埋下头在作业本上刷刷地写下了两行字:落山的太阳真美,盛开的槐花真香。

范文三:

“过渡”与“照应”都是作文中常见的技巧方法。尤其在叙事类作文中,同学们要格外注意“过渡”与“照应”

[“过渡”]

就是事物由一个阶段转入另一个阶段。为了使作文中各段落之间自然衔接,连绵一体,我们往往使用过渡技巧,写上过渡语。过渡语,可以是段落,也可以是句子,甚至是一个词语。那么,怎样写过渡语呢?其实,我们可以用设问、反问的形式,或者用平铺直叙的语言,用上关联词语,串起上下文内容。这样,就能自然地从一个阶段转入另一阶段。

[“照应”]

就是指在文章的全篇行文过程中,必要的、或明或暗的照顾、呼应和反映再现。“照应”,为的就是使文章首尾一体、融汇贯通。

同学们,我们在写作文时不能写了前面不管后面,也不能写了后面忘了前面,而应该前后配合、首尾照应。

前后配合,首尾照应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1、开头与结尾相照应。

2、内容上的前后配合

作者前面写的事情,后面要有个圆满的交代;后面出现的事情,前面都要有根据,不能写得没有来由,使人感到突然;更不能漏洞百出,使人疑惑不解。

3、行文和标题的相照应

一般说来,标题能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中心思想,因而在行文中注意与标题相照应,能起到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因此,处理好“过渡”和“照应”能使文章显得环环相衔、浑然一体。同学们,不妨你们也试试。

小 精 灵 儿 童 网 站]

怎样在一篇记叙文中写好过渡与照应 佚名 600字-700字

范文四:

秋天

生活,也曾经有过所谓“狂飙突起”,但过此以往,船便永浮在了缓流上。那好像要烤焦了的大地的日光,是比冬天还更使人讨厌。

我想该这样说:“我愿走在道上,不愿停在途中”。所谓人生,是走在道上的了。前途是有着希望的,而且路是永长的。希望小的人是有福了,因为他们可以早些休息,然而他们也最不幸,因为他们停在途中了,那干脆不如到地下去。而希望大的人的呢,他们也是有福的吗?绝不,他们是更不幸的,然而人间的幸与不幸,却没有什么绝对的意义,谁知道幸的不幸与不幸之幸呢。路是永长的,希望是远大的,然而路上的荆棘呀,手脚的不利呀,这就是所谓人间的苦难了。

迟暮的花

夕阳是时间的翅膀.

在那被更深沉的夜色所淹没的柳树林里,我听见了两个幽灵或者老年人带着轻缓的脚步声走到一只游椅前坐了下去,而且,一声柔和的叹息后,开始了低弱的但尚可辨解的谈话:

我早已期待着你了。当我黄昏里坐在窗前低垂着头,或者半夜里伸出手臂触到了暮年的寒冷,我便预感到你要回来了。

你预感到?

是的。你没有这同样的感觉吗?

秋夜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的奇怪而高的天空,他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使人们仰面不再看见。然而现在却非常之蓝,闪闪地夹着几十个星星的眼,冷眼。

我忽而听到夜半笑声,吃吃地,似乎不愿意惊动睡着的人,然而四周的空气都应和着笑。夜半,没有别的人,我即刻听出这声音就在我嘴里,我也即刻被这笑声所驱逐,回进自己的房。灯火的带子也即刻被我旋高了。

我打一个呵欠,点起一支纸烟,喷出烟来,对着灯默默地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

范文五:

陈情表——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臣密言:臣以险衅(xìn),夙(sù)遭闵(mǐn)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xíng)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mǐn)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shào)多疾病,九岁不行(xíng),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xiǎn)兄弟;门衰祚(zu??)薄,晚有儿息。外无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t??ng)。茕茕(qi??ng)孑(jié)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rù);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dài)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kuí)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xiǎn)马。猥(wěi)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bū)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dǔ);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jīn)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huàn)

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zhu??),宠命优渥(w??),岂敢盘桓(huán),有所希冀(jì)。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gēng)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通假又y??u)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通假又y??u)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shēng)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译文

臣李密陈言:我因命运不好,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父亲就去世了。年龄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了守节的志向。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孤独困苦,便亲自抚养。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还不会行走。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又缺少兄弟,门庭衰微而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又早被疾病缠绕,

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侍奉而离开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任太守逵,察举臣下为孝廉,后任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优秀人才。臣下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的侍从。我凭借卑微低贱的身份,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怠慢不敬。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我很想奉旨为皇上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

我伏地思量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而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我如果没有祖母,就没有今天的样子;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

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不愿停止侍养祖母而远离。

我现在的年龄四十四岁了,祖母现在的年龄九十六岁了,这样看来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很长,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很短。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能明白知晓的,天地神明,实在也都能明察。希望陛下能怜悯我的诚心,满足我微不足道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我怀着像犬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

范文六:

高中作文记叙文(家庭篇)

真情导语

每个人都有家,每个人都希望家里盛满浓浓的爱。书写家庭和亲情是写作的一个不变母题。有一首老歌的歌词写得特别好——

家是什么/家是风雨中一幢小屋/家是什么/家是大雪天一把酒壶/家是锅碗瓢盆油盐酱醋/家是高堂孺子共伴红烛/家是月光下的倾诉/家是夕阳里的搀扶/家是火车晚点站台上不安的脚步/家是飞机落地拨通的第一个长途……

家是什么/家是远行时一声声叮嘱/家是什么/家是重逢时滚落的泪珠/家是姑舅叔伯彼此相祝/家是赵钱孙李兄弟手足/家是亲情的归宿/家是爱心的苗圃/家是夜半梦醒依旧未眠的慈母/家是人生课堂读不完的一部长书…… 一篇好的作文一定闪耀着人性美的光辉。一个人如果从来没有感受过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过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从来没有苦苦地思索过某一个问题,从来没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那么他的作品必然是平庸的。剖析人性中最闪光的东西,高奏爱的旋律,触动心灵中最柔软的部分,给予世人最渴望的美好,是为文者的不变使命。为文者只有擦亮双眼,才会发现生活的精妙,进而写出感动人心的真情之作。

例文精批

爱在木屑里

馨软的微风拂面,阳光照着满院,泥土和木屑的味道让我的心灵感到温馨。

我是乡下孩子,泥土的芬芳是我的最爱;木屑的清新扑鼻是我的希望,我的期盼。

因为,这些都是爸爸的味道。

回家的感觉真好。

忘不了第一次离开我钟爱的木屑气息,空荡的宿舍里充满了惆怅。那时我终日盼星星,盼月亮,最终盼到高中生活后第一个周末回家的日子。

“妮儿,这次可瘦了。”回到家我一下子扑到妈妈为我精心准备的饭菜前狼吞虎咽着,对于妈妈的关爱只是微微地点一点头,只想让自己的胃口如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一样渐渐地增大。“不把这些好东西吃光,我决不罢休。”我一个劲儿地在暗示自己。妈妈又端来一份热腾腾的饭菜。嗨,真香!

“在学校里想家了吧?你爸也想你呢。”

“嘿嘿……妈,你没想我?”

妈笑了。

“妈,我爸什么时候回来?”

“还得等一阵子。你爸前几天想去看你,还要我早早买好了苹果、香蕉啥的,就是上个大集。”

“哦。那咋没去呢?我同学的爸妈有的去了好几趟呢。”我有点失落。

“你爸想你啦!可是——”

妈妈的话还没有说完,爸爸回来了。我兴奋地冲上前去,依旧是那股熟悉的清新的木屑味道。“爸——”我兴奋地喊着,一边帮爸爸拍打身上的木屑。“爸,该洗头了。”此时我才发现,原来爸爸的头上不但沾满了薄薄的一层木屑,还在木屑掩盖下增添了许多白发。“呀——爸有白头发了?”我惊异地喊道。

“才知道呀?其实早就长了。人过了40岁,哪有不长白头发的?嘿嘿,别大惊小怪的。”爸爸笑着对我说。可是我感觉到,爸爸不仅仅是头上增添了白发,个头也比以前显得矮了,人也瘦了。

饭桌上飘逸着妈妈对这个家庭浓浓的爱的味道,虽然我已经吃过了,但还是很兴奋地陪着爸爸妈妈一起吃饭。“爸,妈说你想去看我,怎么没去?”

爸爸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在你们学校门口转了一阵,没看见你出来,我就回来了。”

“你们的工地不是离我们学校很近吗?以后我去找你。” “别去,那里很危险,也很脏很乱。”

“那你到学校里来看我。”

“你爸不是不想去,可是他觉得自己浑身都是土,还有木屑,怕让同学们看见,让你感觉不好意思。”妈妈在给爸爸寻找借口。其实我知道,这也许是爸爸不到学校去的真正理由。

我突然感到鼻子一酸,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我刻意地端起碗,它们还是落了下来。我感到从未有过的酸楚,因为我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些,可是他们……

“爸,以后你就常去吧。我不感到丢人。我们同学大都是农村去的,他们的爸妈也大都是农村人,他们不会笑话我的。再说,我从小就在土里泥里玩儿,我不嫌弃你。你有时间去吧。我会领着你看看我们的学校,看看我们的教室。我们老师也常说,做人首先要孝敬自己的父母。如果我们老师看到我领着你到处看看,说不定还会表扬我呢。”

“好,好!爸爸到时候一定去,一定去!”我发现,爸爸笑得非常开心。

爸,说实话,我喜欢你满身的泥土味儿和木屑味儿。因为,正是这些味道才使我慢慢长大,才使我能够走进高中学校读书求学,才使我明白了许许多多做人的道理。我怎么会嫌弃这些味道呢?我有什么理由嫌弃这些味道呢?

我爱爸爸身上的木屑味儿!永远!

标题新颖,有韵味。

起笔描绘景物,引出“木屑”的味道,为下文张本。

交代喜爱木屑味道的原因。

简要的过渡,进入正题。

故事的发生——周末回家。

回到家,体味到温馨的亲情。

通过简要的人物对话,进一步叙写亲情的温馨,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征。并为下文集中写爸爸埋下伏笔。

主要人物出场,反复描述爸爸身上的木屑和木屑味,照应文题。“我”的几句简单语言,表达了女儿对爸爸的无限深情,再展温馨亲情。

爸爸的话包含着对女儿的安慰。人物外貌的刻画又体现着女儿对爸爸的关心。

饭桌上的对话,主要表现了爸爸丰富的内心世界,凸显了爸爸对女儿的无限关爱。

充分展示了“我”的心理活动。借动作细节展示心理应该算是刻画人物心理的高妙技法。

女儿的话是真诚的理解,也是殷切的期盼。其中也体现了学校教育的正确导向和价值趋向。

真诚的告白,是说给爸爸的,也是说给自己的。富有做人道理的告白,值得大家思考。在结构上,本段也巧妙地照应了开头。

真情感言

俗话说,语言是人物思想的外壳,一个人的思想倾向、价值观念、情感意识、文化修养等都会决定着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特征。本文在刻画人物方面运用的主要手段就是人物对话,通过“我”与母亲的对话,与父亲的对话,表现了文章三个人物极具个性特征的思想与情感,使得文章具有很浓郁的生活气息。

要想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就必须学会通过抓住人物最显著的个性特征加以刻画,也就是找准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特点的最佳角度或最佳特征,如朱自清先生《背影》一文中对父亲“背影”的描写,鲁迅先生《祝福》中对祥林嫂眼睛的刻画等。本文精心选取了爸爸身上特有的“木屑味”作为刻画人物的落脚点,新颖独到地刻画出了爸爸的个性特征。

佳作展评

让我再叫您一声“爷爷”

“爷爷”,多么熟悉、多么温馨的一个称呼啊!

或许每个人对自己的爷爷都很熟悉,感觉也很亲切。因为“爷爷”在每个人的童年里都是个删减不掉的影子,几乎每一个回忆的画面里都有爷爷的影子,就像针和线一样,二者组合在一起才能绣出怡人的图案。少了爷爷的童年就像离开了针的线,茫然、暗淡。

在我的记忆里,“爷爷”却是一个很陌生、很遥远的词汇。大概从6岁起,我就再也没喊过一声“爷爷”,再也没有感受过爷爷的一丝疼爱,哪怕是一句简单的叮咛。爷爷并非去世了,爷爷还健在,并且健康得很,只是那个疼我爱我的爷爷走了,带着埋怨离我而去,也离爸爸而去了。

其实,爸爸也没有做过对不起爷爷的事儿,反倒是孝顺得很。其中的原因,就是因为我是个女孩儿,家里的第二个女孩儿。

还依稀记得那一天,天有些阴冷,让人不由得心生寒气。那天下午,爷爷领着奶奶、叔叔、婶婶,还有叔叔那个刚会走路的儿子气势汹汹地来到我们家,要爸爸把我们家的那套房屋让给叔叔。爸爸没有答应他,因为这是分家时分给我们的。于是,他们就一起动手开始砸东西。顷刻间,整个街道充斥着一种震天动地的打砸声,仿佛世界面临末日。隔壁大娘把我拉到身后,用手遮住我的眼睛,可我仍清晰地看到爸爸那一脸的无奈与心痛,更让我惊悚且难以忘记的是,爸爸竟然拿起砖头朝自己的头上拍去……

在我16岁那一年的一天,奶奶神色慌张地跑到村里的卫生所,急急忙忙地说了几句话就带着医生往家赶。当时爸爸也在那儿,他想一定是爷爷出事儿了,无论怎么说,爷爷是爸爸的父亲,那是血浓于水的

骨肉之情。爸爸二话没说就跟在奶奶的后面急急地追。不一会儿,只见爸爸背着奄奄一息的爷爷失色地跑了出来,奔向医院。我从没见爸爸那样紧张过,他面色苍白,眉头紧锁……

爷爷病了,病得很重,是脑血栓。尽管通过治疗爷爷恢复得很好,但后来因为帮叔叔盖楼房,又操心又受累的,再一次住进了医院。从那以后,爷爷就再也没能站起来。

就在爷爷再次住院的那年春节,我和姐姐被爸爸逼进了爷爷的房间。那个房间尽管炉火烧得很旺,尽管奶奶不住地用柴草把火炕烧得很烫,但我仍觉得很阴冷,还充满着浓重的草药味儿。面对着眼前那个“陌生”的爷爷,我好几次都想哭,但终究还是忍住了。

“盼盼和婷婷来看你了。”奶奶冲着爷爷大声地喊着。

无意间一抬头,我看到身体虚弱的爷爷正吃力地抬起左手,好像要抓住谁的手。那只孱弱的手臂在空中吃力地支撑了一会儿,又重重地落了下去,就像失去翅膀的鸟儿一样一下子摔在床上。

我知道,爷爷是想握住我和姐姐的手,然而我们却远远地站在一边,怯怯地低着头,没有满足这个生命垂危的老人的心愿。我们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做。我心里默默地想着赶快离开这药味儿浓郁的屋子。站了一会儿,我拉了拉姐姐的衣角,两个人便匆匆忙忙地离开了爷爷的家。当时连一声“爷爷”都没喊,甚至也没想过要喊。

谁知,那竟是我最后一次见到他——我的爷爷,最后一次。

送葬那天,我最后远远地朝爷爷的遗像呆呆地看了一会儿,我想尽力把这个面孔印在我的记忆之中,并想走过去高声地喊一喊“爷

爷”。然而,面对爷爷的遗像,我依旧喊不出“爷爷”这两个最简单不过的音符。并非我不想喊,其实我想习惯性地喊一声“爷爷”已经足足10年了。那时我多想像其他的孩子一样有爷爷疼,有奶奶爱。可在那漫长的10年里所发生的一切似乎已经让我淡忘了“爷爷”这两个浓重的音符了。

如今,我长大了,也懂事了,但往事如烟,一切都已无可挽回。今天,我是带着一种愧疚、一份伤感在写这些文字,就算是一份迟到的礼物,呈给远在天堂的爷爷吧。

“爷爷,您能收到吗?这是孙女含着泪写下的。爷爷,我的亲爷爷!”

爷爷,您在天堂还好吗?您能听到孙女的呼喊吗?我是婷婷,请您原谅我以前的不敬不孝吧。我知错了,爷爷。

爷爷,您能让我这样叫您一声“爷爷”吗?

真情感言

文贵真实动人。爷爷对儿子、孙女另眼相待甚至大打出手,爸爸“不计前嫌”,在爷爷病重期间毅然背着爷爷去看病,并对爷爷悉心照料,还逼迫自己的女儿去看望爷爷;“我”最后通过认真反思,不但原谅了爷爷,还表达了对爷爷的歉疚。本文作者能大胆而诚恳地再现自己家庭里发生的一切,毫无掩饰,也无做作。“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大概是世人最懊丧的事情吧。伤感的语调,令人心痛的呼唤,表现出血浓于水的亲情。愿这样的事情不再发生,愿

我们都珍惜身边的亲情、友情,愿这个世界是温暖的、粉色的、充满大爱的。高中作文记叙文(家庭篇)

真情导语

每个人都有家,每个人都希望家里盛满浓浓的爱。书写家庭和亲情是写作的一个不变母题。有一首老歌的歌词写得特别好——

家是什么/家是风雨中一幢小屋/家是什么/家是大雪天一把酒壶/家是锅碗瓢盆油盐酱醋/家是高堂孺子共伴红烛/家是月光下的倾诉/家是夕阳里的搀扶/家是火车晚点站台上不安的脚步/家是飞机落地拨通的第一个长途……

家是什么/家是远行时一声声叮嘱/家是什么/家是重逢时滚落的泪珠/家是姑舅叔伯彼此相祝/家是赵钱孙李兄弟手足/家是亲情的归宿/家是爱心的苗圃/家是夜半梦醒依旧未眠的慈母/家是人生课堂读不完的一部长书…… 一篇好的作文一定闪耀着人性美的光辉。一个人如果从来没有感受过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过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从来没有苦苦地思索过某一个问题,从来没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那么他的作品必然是平庸的。剖析人性中最闪光的东西,高奏爱的旋律,触动心灵中最柔软的部分,给予世人最渴望的美好,是为文者的不变使命。为文者只有擦亮双眼,才会发现生活的精妙,进而写出感动人心的真情之作。

例文精批

爱在木屑里

馨软的微风拂面,阳光照着满院,泥土和木屑的味道让我的心灵感到温馨。

我是乡下孩子,泥土的芬芳是我的最爱;木屑的清新扑鼻是我的希望,我的期盼。

因为,这些都是爸爸的味道。

回家的感觉真好。

忘不了第一次离开我钟爱的木屑气息,空荡的宿舍里充满了惆怅。那时我终日盼星星,盼月亮,最终盼到高中生活后第一个周末回家的日子。

“妮儿,这次可瘦了。”回到家我一下子扑到妈妈为我精心准备的饭菜前狼吞虎咽着,对于妈妈的关爱只是微微地点一点头,只想让自己的胃口如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一样渐渐地增大。“不把这些好东西吃光,我决不罢休。”我一个劲儿地在暗示自己。妈妈又端来一份热腾腾的饭菜。嗨,真香!

“在学校里想家了吧?你爸也想你呢。”

“嘿嘿……妈,你没想我?”

妈笑了。

“妈,我爸什么时候回来?”

“还得等一阵子。你爸前几天想去看你,还要我早早买好了苹果、香蕉啥的,就是上个大集。”

“哦。那咋没去呢?我同学的爸妈有的去了好几趟呢。”我有点失落。

“你爸想你啦!可是——”

妈妈的话还没有说完,爸爸回来了。我兴奋地冲上前去,依旧是那股熟悉的清新的木屑味道。“爸——”我兴奋地喊着,一边帮爸爸拍打身上的木屑。“爸,该洗头了。”此时我才发现,原来爸爸的头上不但沾满了薄薄的一层木屑,还在木屑掩盖下增添了许多白发。“呀——爸有白头发了?”我惊异地喊道。

“才知道呀?其实早就长了。人过了40岁,哪有不长白头发的?嘿嘿,别大惊小怪的。”爸爸笑着对我说。可是我感觉到,爸爸不仅仅是头上增添了白发,个头也比以前显得矮了,人也瘦了。

饭桌上飘逸着妈妈对这个家庭浓浓的爱的味道,虽然我已经吃过了,但还是很兴奋地陪着爸爸妈妈一起吃饭。“爸,妈说你想去看我,怎么没去?”

爸爸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在你们学校门口转了一阵,没看见你出来,我就回来了。”

“你们的工地不是离我们学校很近吗?以后我去找你。” “别去,那里很危险,也很脏很乱。”

“那你到学校里来看我。”

“你爸不是不想去,可是他觉得自己浑身都是土,还有木屑,怕让同学们看见,让你感觉不好意思。”妈妈在给爸爸寻找借口。其实我知道,这也许是爸爸不到学校去的真正理由。

我突然感到鼻子一酸,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我刻意地端起碗,它们还是落了下来。我感到从未有过的酸楚,因为我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些,可是他们……

“爸,以后你就常去吧。我不感到丢人。我们同学大都是农村去的,他们的爸妈也大都是农村人,他们不会笑话我的。再说,我从小就在土里泥里玩儿,我不嫌弃你。你有时间去吧。我会领着你看看我们的学校,看看我们的教室。我们老师也常说,做人首先要孝敬自己的父母。如果我们老师看到我领着你到处看看,说不定还会表扬我呢。”

“好,好!爸爸到时候一定去,一定去!”我发现,爸爸笑得非常开心。

爸,说实话,我喜欢你满身的泥土味儿和木屑味儿。因为,正是这些味道才使我慢慢长大,才使我能够走进高中学校读书求学,才使我明白了许许多多做人的道理。我怎么会嫌弃这些味道呢?我有什么理由嫌弃这些味道呢?

我爱爸爸身上的木屑味儿!永远!

标题新颖,有韵味。

起笔描绘景物,引出“木屑”的味道,为下文张本。

交代喜爱木屑味道的原因。

简要的过渡,进入正题。

故事的发生——周末回家。

回到家,体味到温馨的亲情。

通过简要的人物对话,进一步叙写亲情的温馨,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征。并为下文集中写爸爸埋下伏笔。

主要人物出场,反复描述爸爸身上的木屑和木屑味,照应文题。“我”的几句简单语言,表达了女儿对爸爸的无限深情,再展温馨亲情。

爸爸的话包含着对女儿的安慰。人物外貌的刻画又体现着女儿对爸爸的关心。

饭桌上的对话,主要表现了爸爸丰富的内心世界,凸显了爸爸对女儿的无限关爱。

充分展示了“我”的心理活动。借动作细节展示心理应该算是刻画人物心理的高妙技法。

女儿的话是真诚的理解,也是殷切的期盼。其中也体现了学校教育的正确导向和价值趋向。

真诚的告白,是说给爸爸的,也是说给自己的。富有做人道理的告白,值得大家思考。在结构上,本段也巧妙地照应了开头。

真情感言

俗话说,语言是人物思想的外壳,一个人的思想倾向、价值观念、情感意识、文化修养等都会决定着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特征。本文在刻画人物方面运用的主要手段就是人物对话,通过“我”与母亲的对话,与父亲的对话,表现了文章三个人物极具个性特征的思想与情感,使得文章具有很浓郁的生活气息。

要想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就必须学会通过抓住人物最显著的个性特征加以刻画,也就是找准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特点的最佳角度或最佳特征,如朱自清先生《背影》一文中对父亲“背影”的描写,鲁迅先生《祝福》中对祥林嫂眼睛的刻画等。本文精心选取了爸爸身上特有的“木屑味”作为刻画人物的落脚点,新颖独到地刻画出了爸爸的个性特征。

佳作展评

让我再叫您一声“爷爷”

“爷爷”,多么熟悉、多么温馨的一个称呼啊!

或许每个人对自己的爷爷都很熟悉,感觉也很亲切。因为“爷爷”在每个人的童年里都是个删减不掉的影子,几乎每一个回忆的画面里都有爷爷的影子,就像针和线一样,二者组合在一起才能绣出怡人的图案。少了爷爷的童年就像离开了针的线,茫然、暗淡。

在我的记忆里,“爷爷”却是一个很陌生、很遥远的词汇。大概从6岁起,我就再也没喊过一声“爷爷”,再也没有感受过爷爷的一丝疼爱,哪怕是一句简单的叮咛。爷爷并非去世了,爷爷还健在,并且健康得很,只是那个疼我爱我的爷爷走了,带着埋怨离我而去,也离爸爸而去了。

其实,爸爸也没有做过对不起爷爷的事儿,反倒是孝顺得很。其中的原因,就是因为我是个女孩儿,家里的第二个女孩儿。

还依稀记得那一天,天有些阴冷,让人不由得心生寒气。那天下午,爷爷领着奶奶、叔叔、婶婶,还有叔叔那个刚会走路的儿子气势汹汹地来到我们家,要爸爸把我们家的那套房屋让给叔叔。爸爸没有答应他,因为这是分家时分给我们的。于是,他们就一起动手开始砸东西。顷刻间,整个街道充斥着一种震天动地的打砸声,仿佛世界面临末日。隔壁大娘把我拉到身后,用手遮住我的眼睛,可我仍清晰地看到爸爸那一脸的无奈与心痛,更让我惊悚且难以忘记的是,爸爸竟然拿起砖头朝自己的头上拍去……

在我16岁那一年的一天,奶奶神色慌张地跑到村里的卫生所,急急忙忙地说了几句话就带着医生往家赶。当时爸爸也在那儿,他想一定是爷爷出事儿了,无论怎么说,爷爷是爸爸的父亲,那是血浓于水的

骨肉之情。爸爸二话没说就跟在奶奶的后面急急地追。不一会儿,只见爸爸背着奄奄一息的爷爷失色地跑了出来,奔向医院。我从没见爸爸那样紧张过,他面色苍白,眉头紧锁……

爷爷病了,病得很重,是脑血栓。尽管通过治疗爷爷恢复得很好,但后来因为帮叔叔盖楼房,又操心又受累的,再一次住进了医院。从那以后,爷爷就再也没能站起来。

就在爷爷再次住院的那年春节,我和姐姐被爸爸逼进了爷爷的房间。那个房间尽管炉火烧得很旺,尽管奶奶不住地用柴草把火炕烧得很烫,但我仍觉得很阴冷,还充满着浓重的草药味儿。面对着眼前那个“陌生”的爷爷,我好几次都想哭,但终究还是忍住了。

“盼盼和婷婷来看你了。”奶奶冲着爷爷大声地喊着。

无意间一抬头,我看到身体虚弱的爷爷正吃力地抬起左手,好像要抓住谁的手。那只孱弱的手臂在空中吃力地支撑了一会儿,又重重地落了下去,就像失去翅膀的鸟儿一样一下子摔在床上。

我知道,爷爷是想握住我和姐姐的手,然而我们却远远地站在一边,怯怯地低着头,没有满足这个生命垂危的老人的心愿。我们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做。我心里默默地想着赶快离开这药味儿浓郁的屋子。站了一会儿,我拉了拉姐姐的衣角,两个人便匆匆忙忙地离开了爷爷的家。当时连一声“爷爷”都没喊,甚至也没想过要喊。

谁知,那竟是我最后一次见到他——我的爷爷,最后一次。

送葬那天,我最后远远地朝爷爷的遗像呆呆地看了一会儿,我想尽力把这个面孔印在我的记忆之中,并想走过去高声地喊一喊“爷

爷”。然而,面对爷爷的遗像,我依旧喊不出“爷爷”这两个最简单不过的音符。并非我不想喊,其实我想习惯性地喊一声“爷爷”已经足足10年了。那时我多想像其他的孩子一样有爷爷疼,有奶奶爱。可在那漫长的10年里所发生的一切似乎已经让我淡忘了“爷爷”这两个浓重的音符了。

如今,我长大了,也懂事了,但往事如烟,一切都已无可挽回。今天,我是带着一种愧疚、一份伤感在写这些文字,就算是一份迟到的礼物,呈给远在天堂的爷爷吧。

“爷爷,您能收到吗?这是孙女含着泪写下的。爷爷,我的亲爷爷!”

爷爷,您在天堂还好吗?您能听到孙女的呼喊吗?我是婷婷,请您原谅我以前的不敬不孝吧。我知错了,爷爷。

爷爷,您能让我这样叫您一声“爷爷”吗?

真情感言

文贵真实动人。爷爷对儿子、孙女另眼相待甚至大打出手,爸爸“不计前嫌”,在爷爷病重期间毅然背着爷爷去看病,并对爷爷悉心照料,还逼迫自己的女儿去看望爷爷;“我”最后通过认真反思,不但原谅了爷爷,还表达了对爷爷的歉疚。本文作者能大胆而诚恳地再现自己家庭里发生的一切,毫无掩饰,也无做作。“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大概是世人最懊丧的事情吧。伤感的语调,令人心痛的呼唤,表现出血浓于水的亲情。愿这样的事情不再发生,愿

我们都珍惜身边的亲情、友情,愿这个世界是温暖的、粉色的、充满大爱的。

范文七:

所谓记叙文,是以叙述表达方式为主,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表达方式为辅,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在作文写作中记叙文是比较基础的文体,但是对于记叙文的写作学生们还是会有一些疑问和困扰,以下是通过本期答疑整理出的常见问题的解答,希望能对大家的记叙文写作有所帮助。

问题1:说明文、游记、写景作文写不出什么真情实感,没什么创新,找不到什么新意,如何解决? 回答:游记可以按游览的顺序描写景物。写作时,要在认真观察和记忆游览的景物的基础上,按照见到景物的次序,来所写看到的景物。这样才能做到条理清楚、自然、明白,不致于杂乱;也可以抓住游览重点,详写过程。一次参观游览活动,看到的景物很多,我们不能记“流水帐”。要把看到的景物中印象较深的写下来,其余地可以写得简略些。说明文,主要是状物描写,从大小、形状、颜色、质地(制造材料)等方面,对所写的物品仔细观察。因为不同的物品有不同的特点,即使是同一种物品,也会有某些席位的区别,也有它自己的独特之处。也可以发挥想象,主要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即使学生在家里、学校也是可以挖掘到可写的内容,比如特别的人或事都可以作为写作素材。用庖丁解牛的方式去观察生活。

问题2:怎么样才能写好考场作文?经常因为长篇大论、重点不突出而遗憾失分,怎么才能把握重点,写好扣分少的考场作文? 回答:关于考场作文不同于我们平时写的作文,从考试时间来说紧迫,老师阅卷时间短暂,针对这一现象就要求我们在短时间内打动老师。在拿到作文题目之后,通过审题一定要明确文章的主题,审题之后是立意,在写作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点题,点题不只是开头结尾处,在行文中也要注重点题,做到处处点题,目的就是告诉阅卷老师作文是围绕主题而设置,没有离题。关于作文字数问题,一般中考作文要求不少于600字,建议字数控制在800字左右,也不能正好凑字到600字,凑字现象也会相应扣分,平时练习时注重字数的控制,同时合理安排文章布局。

问题3:如何写好游记? 回答:游记可以按游览的顺序描写景物。写作时,要在认真观察和记忆游览的景物的基础上,按照见到景物的次序,来所写看到的景物。这样才能做到条理清楚、自然、明白,不致于杂乱;也可以抓住游览重点,详写过程。一次参观游览活动,看到的景物很多,我们不能记“流水帐”。要把看到的景物中印象较深的写下来,其余地可以写得简略些。

问题4:初中是否不能单纯的只写一件事,怎样才能使素材有立意升华呢?立意应该是写在结尾点出还是应该让别人读了文章有所感悟?作文素材如何设计框架,让作文连贯?立意是写出来还是让读者或者改卷老师感悟? 回答:初中作文并不是不可以只写一件事情,如果写一件事情注意文章的布局,事件的安排应该制造一定的矛盾点,矛盾点就是应该详写的部分。我们写一篇作文不是先由确定素材再去确定文章立意的,而是通过审题之后,确定文章立意,也就是文章主题之后再进行选材的,如果先选材在立意,在写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偏题现象,考试分数及其不理想。关于作文素材如何设计框架,将事件进行分解,分出起因、经过、结果,其中经过部分要有解决矛盾的过程,这部分是写作的叙事重点。关于立意是写出来还是让读者或者改卷老师感悟?这个看你文章的设置,如果文章注重了点题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

问题5:我初三了,每次写作文都是在凑字数,往往开头写得不错,写到中途会发现有点离题,然后又无从下笔了。

回答:这个问题是很多初三即将参加中考的学生在语文作文上存在的问题。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关于凑字数问题,应对方式一,选材有一件事增加到2件事,但要围绕一个中心;方式二文章增加细节描写,将能突出文章立意部分进行细致描写;方式三动词前加副词,名词前加形容词。第二个问题,关于跑题问题,应对方式审题结束之后,确立文章立意,第三步才是选材,在选材之前确定好文章主题;根据文章主题,安排文章叙事重点。

问题6:我总是觉得写不出来细节,细节描写有些缺乏,写细节描写就很啰嗦。

回答:首先应该明确细节描写在作文中的作用为了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描写更加细腻,同时也是为了突出文章立意。对于可以突出文章立意的部分细节描写即可,对于全文来说不是处处都要细节描写。在写作中注意语言的描写,注意不要太罗嗦,挑选重点语句进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是一篇文章能否取得不错分数的重要因素。

问题7:老师说我的作文是用华丽的辞藻堆砌出来的,我也很想写真实的,但是找不到生活题材。

回答:华丽辞藻说明你对文字有一定驾驭能力这没有什么不好,但因为记叙文主要以写人记事为主,通过人和事突显文章主题,这就要求学生能将事件、人物写的完整。不过你擅长的是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有着其特有作用,在写作中会有锦上添花的作用。尝试挖掘自己身边的小事,在上学路上、班级里发生的事情作为写作素材。

问题8:半命题如何审题,才能脱颖而出? 回答:半命题作文是命题人只给出题目的一部分,先由考生按照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再进行写作,它兼具限制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半命题作文比较突出地考查了考生的构题、审题、构思及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半命题作文在写作之前,关键是“补题”,在“补题”时必须做到合情合理,立意新奇,文字通顺,符合要求。1。填词原则(1)虚实结合如:“在的影响下”从这个题目现有的文字部分“影响”来看,横线处可填母爱、榜样、名着等内容。(2)切口要小要做到“化大为小,以小见大”。如:“爱在”横线上可以填写“一杯牛奶”“一句叮嘱”等。注:半命题题目中所填的内容,可以是材料(如“珍惜所拥有的亲情”)、范围、立意、动词(如“拼搏正当时”)等。

问题9:对于记叙文的把握不够,对于老师讲的记叙文的要素也不能很好的运用,有时候一篇文章就好像没有中心似的散乱无章。

回答:你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在拿到题目之后,审题这一步不是简单看一下题目是什么,重要的是通过题目掌握文章透漏出的信息,审题是重要一步,注意题目的关键词汇所透露的信息同时进行合理联想,题目可能具有引申义,透过本义分析出引申义。另外最主要的就是你在写文章的时候步骤是审题、选材、写,正确的是审题、立意(确立文章主旨)、选材、布局、表达(写)。

问题10:写记叙文时从什么角度写给读者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开头和结尾运用什么样的句式比较好? 回答:关于记叙文的角度,你可以尝试逆向思维的写作方式,大多数学生写的都是顺向思维,比如将中秋月圆与人们生活的团圆类此,认识到这个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点就是一个“圆”,在脑子里形成一条构思链:月圆--家团--团圆(大统一),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使普通的月圆有了新意,开拓了新的审美境界。逆向思维参观了山水盆景,写感想大多数同学大赞大颂山水盆景的玲珑剔透,巧夺天工,而我们可以从“山水盆景的美是一种加工的美,不是真正的美”,指出真正的美是“大自然的崇山峻岭,是自然的美。”这种“要真正的美,不要虚假的美”方面立意。显然,这样比多数同学的立意要深刻得多。不过逆向思维的同学如果文字驾驭能力不够强,写作起来更加困难。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写作角度。

问题11:记述文如何才能更清楚明确的看好主题,然后总结呢? 回答:审题注意题目的材料,材料可能会给予你提示,如果没有则要关注题目的动词、副词、关键词,如果具有比喻义的词语先从本意出发,进行合理联想,审题后一定记得确立文章的立意。

问题12:如何能通过看见题目第一时间想要写的内容呢?看见题目之后不知道写什么,但是每次都是写到一半就写不下去了。

回答:写作文及其重要的一步就是审题,审题不是看一眼,马上就去想材料,在选材之前有两个重要步骤,审题需要下功夫,通过审题明确文章的立意,然后才是选材。关于审题,我们应该做到四盯四瞄,“四瞄”--审要求,比较简单包括字数、人称、要求等;“四盯”--审题目,盯动词、盯副词、盯句式、盯关键词,只有审清题意才有可能写出好文章。

问题13:记叙文总是写得像流水帐,抓不住重点,怎么才能审好题,抓重点呢? 回答:作文写的像流水账,不仅是审题的问题,对你而言可能最多的是文章缺少必要的立意,何为立意,即写文章确立主题。如果你是小学生的话,在审题之后,明确你想要写什么,你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选择的事件、文章布局都仅仅围绕主题而设置,切忌不能没有确定主题就急于下笔,结果可能有两种一是跑题,而是老师不知道你的写作目的。

问题14:如果老师给了一个作文题目写一篇记叙文,应该从何入手呢?还有的时候老师只给你一个关键词,题目可以自拟,请问您怎么样的题目才能更吸引人呢? 回答:一个作文题目写一篇记叙文,应该从何入手呢,这就要求审题能力。审题看似简单,实际上是写文章至关重要的一步,因为正确审题可以明确文章的立意,帮助我们确立文章的叙事重点。如果文章题目是一个词语则为话题作文,这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联想能力,比如题目:肩膀。【审题指导】“肩膀”是一道寓意(比喻义)性的命题作文题,实体的肩膀谁都知道,但要写成作文就一定得找到实体意义之外的意义,即“肩膀”的深层次含义--比喻义、象征义。肩膀是用来干什么的呢?--担当、承受;是用来承担什么的?--责任、勇气等。

问题15:首先,对人物出神入化的细致描写存在很大问题,无法达到深邃的要处,往往无关痛痒。其次,怎样才能在文章新颖的程度上添加一味经典淳朴的风味,给读者回味无穷的感受呢?最重要的时,我在考试中无法快速参透记叙文的准确要求,时间关系,估计一般老师不会细看,如何能够在总结处得出最好的符合题材的概括,使阅卷老师能够给到高分甚至是满分呢? 回答:物描写在写作中常用的是语言、动作、心理,其中语言描写注意在必要时使用,而且用的时候是可以凸显文章中心的部分运用语言,因为可以更直接表达作者心里;动作描写应对方法就是将动作进行分解,一个动作往往运用到的肢体是什么就进行细致刻画,相当于电影中的慢动作回放;心理描写是记叙文写作中必须要使用的描写方法,在考试中这部分占一定分数。关于考场作文更加注重文章立意,同时注重文章的点题。

答疑老师简介:刘聪漪,智康中考研究中心研究员、2013新浪五星金牌教师。

智康讲师团核心讲师,对于志愿填报、高考冲刺有深入研究,举办过多场公益讲座。所教多名高三学生在高考中均取得较大提升,如马同学(文)以北京市西城区文科前十进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秉承“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传授技巧,引导学生学习的同时注重德养,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成长。辅导学员中最高提分30多分,并有多人考入人大附中、实验中学、四中等学校。

推荐课程:好作文是改出来的 1对1让文章更美妙

范文八:

思名家之名篇,书自家之美文

作者:谢瑜德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上》2015年第01期

【摘要】本文从教材、生活、多写等三方面入手谈谈如何写好作文。

【关键词】作文教学 吸收借鉴 积土成山 学无止境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075-02

一篇优秀的作文,其主要标准不外乎就是要求文章内容叙事清楚,行文感情真挚,立意观点鲜明,思想见解深刻,题材选材新颖独特。唯有如此,你写出的作文才能做到观点独特,见解独到,、行文流畅、结构严谨。寓意明晰。

不论是莘莘学子,还是不惑成人,尽管非常羡慕大家名篇,却往往只能做到临渊慕鱼,却无法做到退而结网,这就牵涉一个怎样学习写作文的问题。怎样才能写好作文呢?笔者以为,应从三个方面着手,可事半功倍。

一、吸收借鉴—教材是最好的作文范文书

写作能力的提高有一个学习借鉴、日积月累、循序吸纳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消化,自我创造的过程。。翻开语文课本看,从小学的《草原》、《美丽的小兴安岭》等到初中的

《春》、《小桔灯》、《背影》、《藤野先生》、《一件小事》……几乎篇篇出自名家之手。初学写作时,应当揣摩学习这些名家立意构思、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方法和技巧,从中吸收,把它们融化为自己的写作养料。但是由于近年来各种鱼龙混杂的作文书和观点各异、矛盾重重的辅导书泛滥,严重误导了学生的写作,许多学生误认为作文和课文是两回事,以致忽略了对课文的学习。殊不知,名家的范文是初学者借鉴学习的最好园地。学习课文,不是为学习而学习,而是要认真思考,努力学习这些名家的写作手法,以达到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目的。写作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善于揣摩和借鉴范文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积土成山—生活是最好的作文材料库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只有写作技巧,而没有生活积累、知识视野、社会经验和思想深度,要想写成一篇有质量的作文,也是不现实的,就象修好了渠而没有水,有房子却无人居住一样。韩愈曾谈到:“根之茂者其实膏,膏之活者其如晔。”韩愈把生活和知识的积累比作树之根,灯之油。树根茂盛了,它的果实才会顺利长大成熟;膏脂肥美了,油灯的火光才会更亮。许多学生一方面头痛作文无东西可写,另一方面却又忽略了输入和输出的关系。只有像海绵一样地大量吸收、消化前人的真知灼见和现实生活中观察积累及思考所得,文思才能如潮而来。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懒笔头”,积累作文材料还应养成勤记笔记的良好习惯。平时,把一些具有时代精神、反映社会现实的事例分门别类地记下来,还可以记一些有关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格言和警句,尽可能广泛地积累写作素材。但掌握了一定的写作素材,只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要想写一篇立意新颖深刻,析理透彻辨证的好文章,还得多读理论著作,了解各类文章体裁的写作特点,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力,达到作文运用自如、文思如潮、下笔如神的境界。

三、学无止境—多写是写好作文的最佳方法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骑骥一跃,不能进十步;弩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的《劝学篇》是至理名言。写作也是一项日积月累、由量变至质变的过程,只有在具备先决条件的基础上勤写勤练,笔耕不辍,才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根本方法。在写作上我们提倡用眼观察,用脑思考,用笔表达。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每人每天都可以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或事,如果这些人或事触动了自己的灵感,就应该及时把它们记录下来,或记点滴感受,或记一闪而过的思想火花。倘若把这些来自于平时的点滴贮存进自己的写作仓库,那么遇到什么样的作文题目,都能从容应对,思如泉涌。身处生活的海洋中,坚持写日记,经常写信也是行之有效的途经之一。

学贵在有恒,学无止尽。只有多学多积累才能摆脱“竭尽神虑犹未得”的窘境,从而达到“文思如潮夜间来”的境界!

范文九:

如何写好一篇记叙文

初中阶段写作要求大多写记叙文,很多学生面对着同一作文题目和要求,写出的作文在内容上有着很大的雷同或相似,结构上或者是“三段论”格式(开头结尾各一小段,中间一大段),或是照搬别人现成的结构形式,杂凑罗列材料,极少有自己的个性见解。这样的文章哪能引人注目呢?那么如何写好一篇记叙文呢?

一、感受生活,积累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写作的“米” 哪来呢?这得平时善于观察,勤于调查,积累素材。写作离不开观察,观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重要方法,通过观察,才能达到认识,它是认识的基础,一个人只有对周围事物不断地进行系统而周密的观察,才能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观察到的东西,还要经过自己的思索,可任由自己的思绪随意飘浮,行文时便可有自己的思想或者说个性化的内容在其中。反之,如果观察不细,了解不深,则写出的作文叙述不具体,描写不细致,阐述不明白。

调查,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重要方法,要想写一件事、一个人,你必须对其了解清楚,做到心中有数,而要了解情况,就应做调查,毛主席曾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周密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去调查,是我们获取写作材料的重要方法。

怎样才能观察和调查呢?

(一)我们应该客观地去观察和调查。

(二)我们在观察事物时,一要全面,二要精细。全面和精细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的、深入的了解。

(三)观察事物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就是由这个观察对象出发,进而对同类事物进行观察比较,由此来捕捉这一事物的特征。调查方法也有很多,如:个别访问、开座谈会、蹲点调查、亲自实践、随时留心、抽样调查、查阅现成材料与历史资料等。调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做好调查前的准备。二调查要有热情和人文关怀。三调查与研究相结合。

善于观察和调查,你会发现这个世界真的遍布奇迹,不可思议!多么美丽而奇怪的夜空,满天星星在闪烁;瓜果飘香,遍地金黄,农民伯伯在欢笑;一个人,一条小路,读不完的诗意 ……多么让人感激的一切,让人动情的一切。

但是大自然海阔天空,社会生活纷繁多变,大千世界异彩纷呈,我们靠观察和调查所获的知识和材料,毕竟是凤毛麟角,十分有限。阅读可以弥补这个缺憾。通过阅读书籍,我们可以获取大量知识,可以广泛积累写作的素材。这样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就有足够的材料供我们选择、调遣,不至于胸中无物,无话可写了。杜甫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范文十:

如何写一篇记叙文

答:记叙文的写法

一、写作类型:

1 顺叙法:时间依由先到后,空间由近及远,逻辑依因果排列。

2 倒叙法:先叙述结果,再叙述理由或事件本身。而在叙述结果或理由或事件时,还需依时间的先后,空间的近远排列。

3 侧叙法:看重题意的某一点或某几点来写,其余部份带叙或不叙。

4 带叙法:记叙一人或物时,附带叙述另一人物。

5 归类法:众多的人或物,可归类叙写。例如写「我们的学校」可分成校景、上课情形、学生的活动等类分别叙写。

6 映衬法:对人物的褒贬,不做正面指出,而用反面的事物来衬托。

7 细叙法:在某些细微末节上详加叙述。

二、开头的写法:

1 精彩开头法:由事件最精彩之处开始,回头再叙述经过。此法最吸引人,但开头易离题

例:“卖报!卖报!”街角又传来熟悉的声音。“今天的消息非常好哇!一份八块钱。”

他今天叫声似乎特别凄楚,我眼前那瘦小的身影在我脑中盘绕,久久不去。(第二段)每天早上我上学时常在街上遇到他....。

2 观感开头法:由作者对整个事件的主观意见开始,然后再记叙事件。此法在记叙的笔法 中夹带论说抒情,使富富变化,然开头的观感需精简,否就文体就不统一了。

例:在这错综复杂的社会上,有各种不同境遇的人:有的孩子生长在富裕的家庭里,每天挥霍无度,不知道奋勉向上;有的孩子虽然处在贫穷的环境中,却能赚钱贴补家用,这种精神实在感人。每天早上我经常在街头上遇到的那个报童,就是个坚强向上,孝心感人的孩子。

3 顺序记叙法:从事件发生的第一步开始记叙,或事物的逻辑自然顺序描写。此法最容易 但易流于呆板。

例:每天早晨我去上学时,总会在街上遇到一个卖报的孩子。他穿著破旧的衣服,赤着 脚,披着头,一边走,一边叫,很可怜的样子。本来我很少买报纸的,可是今天听到那凄的声音,实在可怜,就向他买了一份报,而且和他谈了一阵子。

三、结尾的写法:

1 观感结尾法:就最精彩的部份抒发自己主观的感受、议论或抒情。

例:“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对于那个报童,我由同情变为无限的钦敬。他虽是一副弱小可怜的样子,但在精神上却是个击不倒的巨人。我想他将来的成功是可以预期的。

2 含蓄结尾法:不明白表示自己的观感,而含蓄的回味方式表出,最耐人寻味。

例:目送那报童瘦小的身影逐渐远去,终于消失,我兴起无限的感想,宛然觉得他的身 影像参天的巨人,面对着他,我觉得藐小惭愧。

各类记叙文写作重点

记叙文可分五种:写人的、写物的、写景的、叙事的、游记的。

一、以人为主的写作方法:

1 背景、形态。这两部份可依需要而顺序对调。以映衬法写其背景,如写家人,就写家境;如写伟人,就写时代;如写学者,就写当时学术思潮等。以细叙法写其外在相貌

2 个性、情感、思想等。描写人的情感,用其语言,不如用其行事来得深刻。例如朱自清的“背影”,藉其父

亲在月台上困难地爬上爬下帮他买橘子,以描写父爱。

3 记其特殊事件。如果是写自己的亲人或好朋友等,需记其与众不同之处,或对自己有 特殊意义之事。如果是记载伟人,需记载其大之事。如果是记载某一平凡人的特殊事件,则应特别重视该特殊事件的描写,甚且可忽略其余与该特殊事件无关的部份。

4 记叙多人,宜分主客。多用映衬法,注重修辞学。

二、以物为主的写作方法:

1 包括动物、植物及无生物等。要兼俱动态静态的描写。

2 要兼俱外在特征及内在象征。如骆驼的耐劳、莲花的不染、窗的展望。并可讨论其哲 理,抒发其教训。

3 多用修辞。

4 并记二物时,可记其相似点:先记甲物,次记乙物,最后并论。也可记二物相异处,结论可记其价值之取舍。(林钟隆:作文讲话)

三、以景为主的写作方法:

1 要掌握景物的重点,做深入的观察和描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可做空泛的描述。

2 要注意层次的变化,中心点的景物描绘最详;离中心点稍远,较无关者描绘较淡;如此层次愈远,描述愈少。

3 只描写静态的景物易流于单调,要插入动态的事物,以对照生动化。

4 多用拟人法。

5 要渗入作者的感情,藉景抒发思想,使文章更有深度。

四、叙事为主的写作方法:

1 记叙事情必需注重该事的完整性,亦即要注重该事的因果关系。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等三部份,必需交代清楚,不可前后矛盾。其顺序之安排有两种:

A 顺叙法:发生、经过、结果。

B 倒叙法:结果、发生、经过。

2 与事的因果有关的才写,无关的不写。

3 要选取事情精彩部份详细描写,切忌流水帐的叙述。

4 叙事离不开写人,但需以事为主,以人为辅,不可宾主失次。

5 叙述的人称要统一,或用第一人称、或用第三人称,前后必需统一。

6 叙述事情的结果,要加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评价。

五、游记的写作方法:

1 走到哪里,就叙述那里的事物,就是游记式的文章。所以游记式的文章,要把作者的行动交代清楚。例如参观一所学校后若记载:“校舍宏伟,操场是一片青绿的草,学生们都爱好各种运动。”就不是游记,因为没有包含作者的动在内。应这样描述:“远远地就看到那宏伟的校舍。走过穿堂,绿茸茸的操场便映入眼里。学生们都活活泼泼地做着各种运动。”

2 观察事物,必需用到视、听、感、想、做等五种经验。

名家经典记叙文

可做高考记叙文范文的名家名篇2011-11-08 11:12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点击:

田上的百合花开

林清玄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

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

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 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办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

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早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百合的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都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 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他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上长瘤了。

公开的场合,它们讥笑百合: 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是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

偶尔也有飞过的蜂蝶鸟雀,它们也会劝百合不用那么努力开花: 在这断崖边上,纵然开出世界上最美的花,也不会有人来欣赏呀! 

百合说: 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着内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

这时候,野草与蜂蝶,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朵地盛开着,它花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

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几十年后,远在千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 百年好合 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有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洁温柔的一角。

那里,被人们称为 百合谷地 。

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 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9

上一篇:

下一篇:

名家经典记叙文

 

写人——背影 朱自清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了,正是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谋事,我也要回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他,自然情不能自已。,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1925年10月在北京

 

叙事——一面 阿累

一九三二年,就是一·二八那年的我在上海英商汽车公司当卖票的。

一天中午,我赶到去接班,天空正飞着牛毛细雨,六路车早班的最后一趟还没回来——还要等半个钟头的样子。心里想:到去吧,在那里躲一会儿雨,顺便歇歇也好。因为接连一个礼拜的夜班,每天都要在车上摇晃十一个钟头,已经使我困软得象一团棉花了。

店里空荡荡没有一个顾客,只有店后面长台子旁边有两个人用话在谈笑。他们说得很快,听不清说些什么。有时忽然一阵大笑,像孩子一样的天真。那笑声里,仿佛带着一点“非日本”的什么东西;我向里面望了一下——,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跟着那火光的一亮一亮,腾起一阵一阵烟雾。

我把帆布袋,夹剪,票板放在一个角落的地板上,开始翻南面一排社会科学杂书。翻了一会,觉得没有什么适意的,就踱到北面。

门外,细雨烟似地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店里冷得象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忽然,我看见架上横排着一列中文的《毁灭》。《毁灭》?我记得一本什么杂志上介绍过,说是一本好书。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象得到了保证似地,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我先看那后记(我读鲁迅先生的书一向是这么古怪地读法),但是看完第一面就翻不开了:书没有切边。一个结实而矮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定了过来。

“Sensei,这本书多少钱?”对于同情中国的内山老板,我总是带着敬爱和感激,叫Sensei(先生)的,虽然并没有什么根据。

他殷勤地点头,嘴里“Ha,ha,”着,接过书翻了翻底页: “一块四。” 一杯冒着热气的茶放在我左手的桌角上了。像我,穿着一身黄卡叽布的工人制服,嵌着“ Conductor!X X”蓝磁牌的制帽歪戴在后脑勺上,平素看惯了同胞的嘴脸,现在忽然受着这样的优遇,简直有点窘了起来。

我不好意思地笑一下,鞠了一个“半躬”,摸摸里衫上的袋袋——里只剩一块多钱,那是我和一个同住的失业工友那几天的饭费。我有些懊悔自己的莽撞了。我红了脸说: “贵了。”

他没有注意到我的窘相,扬着眉毛,一半正经一半好像故意逗人笑似地用他那肥厚的手掌在书上拍一拍,又用粗短的手指“嗤啦嗤啦”捻那张灰绿色厚布纹纸的封面: “哪里贵?你看这纸……”

很厚的洋纸,印得很清楚,相当厚的一大本书。摸在手里,有一种怪舒服的感觉。

“你买一本吧,这书是很好的。”

我真踌躇起来了;饭是不能不吃的,然而书也太好了,买一本放在床头,交班回来,带着那种软绵绵的疲倦躺着看这么几十页,该多好!我摩挲着那本书,舍不得丢开,也不说买,不买。

内山老板大概这时看出点什么苗头,就笑着回头对里面说了一句日本话,原先和内山说话的那个老人咬着烟嘴走了出来。

他的面孔是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原是瓦片头,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你要买这本书?”他看了我一眼。那种正直而好心肠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综着的抚摩似的。

“是的。”我低低地说。

他从架上扳下一本书来,版式纸张和《毁灭》一模一样,只是厚一点点,封面上印着两个八分体的字:《铁流》。

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 “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他是谁?对这样一个流氓样的工人(我知道我那时的那副样子很象流氓)下那样诚恳的劝告?我一进门的时候原就有点疑惑;现在更加疑惑了,虽然猜不出是谁,但自己断定:一定是一个不平常的人。

我一翻那定价:一元八角!

“先生,我买不起,我的钱不够……”我的话低得自己都听不见了,我不知道怎样才好。

我低了头——头脑里轰隆轰隆的。我不敢看他的脸。我只听见一个声音在问我:

“一块钱你有没有?一块钱!”

“有!”我抬起头,顿时恢复了勇气。

“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

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哦!您,您就是——”

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把它蹦出来。

他微笑,默认地点了点头,好像我心里想就要说的,他已经统统知道了一样。

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有如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我们这位宝贵的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他带着奖励似的微笑,对我说明: “这书(指着《铁流》)本来可以不要钱的,但是是曹先生的书,现在只收你一块钱本钱;我那一本,是送你的。” 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公司为防止我们“揩油”,衣衫上一只袋都没有缝)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

这事现在已经隔了四年;在这四年里,我历尽了艰苦,受尽了非人的虐待,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就是在我被人随意辱骂、踢打……的时候,我总是昂着头。我对自己说:

“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这样我就更加坚强起来。

现在,先生是死了!我们不愿恣情地悲痛,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我们也不愿计算我们的损失,这是难于计算的;前面是一条路,先生没有走完就倒下了,我们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

在前进中,我不能自已,写下了上面的话。

 

一九三六年十月

 

绘景——春 朱自清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儿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状物——白杨礼赞  

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味儿在你心头了—— “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地有一排,——不,或者甚至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那是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此段要求背诵)

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折磨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标签:名家名篇记叙文 名家经典生动的记叙文 名家经典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