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记叙文 > 正文

记叙文的分析

时间:2017-05-3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记叙文技巧分析

技巧分析:面对一篇文章,先整体快速阅读,弄清文章的体裁及大致内容。接下来为大家带来的是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记叙文阅读

一.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6、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

7、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二.表达方式

1.记叙 2.议论 3.抒情 4.描写(环境、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 5.说明

●类型1

三、写作手法及作用?

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作用分别如下:

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 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篇二:记叙文阅读答题分析

记叙文阅读答题分析

地方一中李宁

一、标题

1、标题含义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 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例:九年级下册复习探究记叙文(三)《棉花里的父亲》

1、请你联系全文内容说说对棉花里的父亲文题的理解。(3分) 表层含义:①指在棉花田里劳作的父亲;②指侧躺在棉花上睡着的父亲。 深层含义:①指棉花承载着父亲全部的希望;②指父亲把一生的心血和汗水都浇灌在这棉花田里了;③指棉花就是父亲的花朵,就是父亲的攒钱罐。 (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各答出一点即可)

例:临沂2011中考第10题:本文标题“水边的文字屋”有什么含义?(3分) 答案:表层含义:点明作者生活在水乡(1分)

深层含义:说明作品描写的是自己熟悉的故乡生活。(2分)

2、标题的作用

内容:点明写作对象、体现主要情节内容

结构:贯穿全文线索 制造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感情主旨 :揭示文章情感主旨。

写法:修辞(比喻、拟人、双关生动形象、新颖含蓄)

《孔乙己》《安塞腰鼓》 表明写作对象

《杨修之死》《孤独之旅》 体现主要情节内容

《羚羊木雕》《爸爸的花儿落了》 贯穿全文线索

《心声》《紫藤萝瀑布》 透露情感主旨

例:2014凉山《田野上的白发 》

22.本文着力描写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标题中的“白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敲盆赶鼠、跪着插秧时的“白发”,突出母亲的辛劳(体现主要情节内容)

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怀念(透露情感主旨)

例:2014柳州22.文章以“父亲的雨”为题有哪些作用?说说你的看法。(3分) ①贯穿全文线索 。或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兴趣(结构作用1分) ②表现文章主要内容情节,写的是关于父亲与雨的故事(内容作用1分) ③揭示文章情感主旨,表达了父亲对雨的深厚感情,形象地借“雨”来表现父亲的精神品质。(情感主旨1分)

例:临沂2012中考题:21.文章以“流泪的蓑衣”为题有什么好处?4分 ①起到了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

②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

③蓑衣竟会流泪,题目新颖富有悬念,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

3、给文章取个合适的标题;以线索为题,以人、物为题,以文章主旨为题,以主要情节为题等。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以内。

例:九年级下册复习探究七上第五单元阅读理解

1、结合全文内容,为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示例:智者的幽默,智者幽默心等等(抓住“智者”“幽默”两个关键词即可) 二、线索:(1)人 (2)物(3)事(4)时间 (5)地点 (6)情感变化 例:2014滨州中考《奶奶的粽子》

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一:记叙 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二:描写按内容分:有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两种。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

、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有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从角度分,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以及直接描写、间接描写、感官描写(视听觉等)等。 例:九年级下册复习探究七下第六单元《养一畦露水》按要求品味语言。(4分)

(2)芦苇一碰,露水珠子簌簌洒一身。从脖子到后脊,到前胸,露水的凉意在皮肤上蔓延,还似乎带着微甜的味道。(从景物描写的角度品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答案:从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多角度写出露珠落在“我”身上,带给“我”4、第③自然段画线句用了什么手法描写风?有什么作用?(2分)答案: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相结合,突出风之大,为下文没能看到黄河入海的壮观景象作铺垫。

三、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

1、外貌描写:运用外貌描写,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以及??心理、性格等情况。

例:九年级下册复习探究七上第六单元《看自行车的女人》

品读第③段和第⑥段,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结合相关语句进行赏析。(4分)

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外貌描写。“旧迷彩服”“老式旧布鞋”“脚面晒得很黑”写出了她衣服的廉价、穿着的过时、工作的辛苦。或:“她的两只眼睛,呈现着莫大而又无助的惊恐”写出了她当时的处境和内心的惊恐。

第⑥段:⑥段: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追??回头看看??慢慢走回??捡起??

头上银白的头发根根扎眼;一张脸就像皱缩的核桃沟壑纵横;青筋暴突的手就像柘树枝,上面是道道血口。(请任选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示例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核桃比喻父亲的脸,用枯树枝比喻父亲的手,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父亲苍老、瘦弱、憔悴的形象,表现了父亲的艰辛与劳累。 示例二:运用外貌描写的手法,细致地刻画父亲的头发、脸、手,表现了父亲的苍老、瘦弱、憔悴,突出了父亲的艰辛与劳累。(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意近即可)

(2)神态描写:形象的表现了??心理、心情 例:九年级上期末考试《杂志风波》结合上文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2)我像一个被扎穿的气球,,顿时焉了。

例:九年级下册复习探究七上第五单元阅读理解

结合语境,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说说下边加点内容的表达效果。(2分) 一边神秘地慢悠悠地笑着说:“来点儿炭疽!”

答案:运用了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启功先生故弄玄虚卖关子时的可爱样子。(意近即可)

3、动作描写:用??等动词突出了??,并表现了人物的??。有时还推动情节的发展

例:九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杂志风波》

结合上文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刘爷爷)说完警惕地扫了我一眼,然后将胖胖的大脑袋使劲的往邮箱里探。答案: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看我和邮箱时异样的情态,表现刘爷爷对我的怀疑(不信任)

例:九年级下册复习探究七上第五单元阅读理解

3.结合语境,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说说下边加点内容的表达效果。(2分) ?走近一看,她食指和中指在不停地绕动。

答案:运用了动作描写,细腻生动地写出了杨绛先生与我打招呼时的可爱和热情。 例:九年级下册复习探究八下第四单元《色已晚》

3、文中画线句子都运用了描写,请选择一句指出具体方法并分析其效果。(2分)

A.我下意识地直了直身,伸长了脖子,睁大了眼睛。还快速地整理了一下仪表,双脚相互搓掉对方的污垢??

答案:运用动作描写,通过“直”“伸”“睁”“整理”“搓”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我”即将与薰子见面时的激动、渴望和真诚。

例:九年级下册复习探究九下第三单元《怒从黄河来》

3、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4分)

(1

浪,蓝色几欲想要抱住黄色,黄色不停地向蓝色发泄着怒火,一个劲拼命挣扎,直到渐渐失去了力量。(词语锤炼)

野性力量,抒发了作者对黄河水的赞美之情。

例:临沂2013中考题第20题第二小题

②从画线句中找出几个运用准确的动词,结合语境进行赏析。(4分)

用“摸”“按”“敲”“掏”等动词,突出了父亲挖冬笋的过程,表现了父亲丰富的劳动经验,高潮的挖笋技术。(找出3个动词2分,分析2分)

4、心理描写:

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突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5、语言描写

例:2014滨州中考《奶奶的粽子》

(2)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第⑤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2分)

奶奶笑着说:“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子福。”

运用了语言描写,体现了奶奶的慈爱和对孙女的疼惜,表达了奶奶希望孙女过上幸

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3分)

示例①: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雨水比作珠子,生动形象的描写了雨水的形态;②:运用了动作描写,用“跑”“拾”“甩”等动词,突出了父亲的快乐(不畏风雨),(分析表达效果1分)

③:语言生动形象,如“飘”字,形象写出了斗笠在空中旋转的样子;用“四射”“溅”,形象写出了雨水四散、纷纷点点洒落在身上的动态过程;

④: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写父亲“跟着”风跑,“终于”跑在风前面,侧面写出风大的特点,衬托出父亲不畏风雨的精神。

(明确角度1分,具体联系词句1分,分析表达效果1分)

6、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例:九年级下册复习探究八上第一单元《百合花》

2、文中划线句子是___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肉行已经打烊了,屠户们早已经不见踪影,干干净净的肉台散发着淡淡的肉味,两三只老鼠肆无忌惮地在我面前蹿动。 答案:运用环境描写,渲染了肉行打烊后冷清、寂寥的气氛,烘托了“我”

希望落空(A)(B)(C)(D)四句

中任选一句,试分析其作用。(2分) :

(A)句是环境描写,渲染了秋日校园温馨美好的氛围,为后文表现美好的情感作铺垫。(B)句是环境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例:临沂2014年中考第19题第②段画线句采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环境描写渲染了夏日正午天气干燥闷热的氛围,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

四、分析人物形象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

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例:(2014·柳州)父亲的雨23.你认为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情节和文章具体内容做简要分析。(6分)

(1)责任心强:来雨时,村人都乐得什么都忘了,只有父亲还记得要往山塘补水。(意思对即可)

(2)甘于奉献:风雨越大,父亲越快乐,因为可以为村民储蓄更多的水

(3)顾全大局:面对村人天旱时拼命往自己家的田里放水,不懂节约的自私行为,父亲虽然想撒手不管给他们一个教训,但为了大伙的利益还是忍不住又冲了出去拦

答案:勤劳:空闲时间就伺候菜园,茄子、辣椒成行,豇豆、冬瓜、丝瓜、南瓜等藤蔓植物爬满架子;外婆遍种青菜,一笼一笼的,茎叶繁茂,油绿肥实。 慈爱:留柑子给他。

能干(富有生活智慧)做出的菜味道美;把果园经营得很好。 (4分,性格特点2分,答到2个性格特点即可,分析具体得2分

例:临沂2012中考第20题:①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①是一个勤劳朴实、善解人意、感情深沉的人

说明:从第

8段父亲听从劝说去陌生的城里生活看出他善解人意;从父亲生活艰辛3分,每个要点1分)

答案:他酷爱旅行、有礼貌、追求执着、生活简单而快乐。 看出他有礼貌动作描写

是在品一碗老酒”看出他生活简单而快乐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执着 动作描写

五、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的含义

篇三:记叙文阅读之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

记叙文阅读之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

分析文章的

记叙文的分析

结构层次,归纳中心思想,根据题材内容,分析结构层次,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

1.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如《藤野先生》

2.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如《最后一课》

3.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如《皇帝的新装》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1.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

2.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

4.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如《背影》、《紫藤萝瀑布》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

1.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

2.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记叙文的结构

(一)记叙文常见的几种结构类型:1、并列式:不同的空间、角度、内容,各层之间是并列关系。2、连贯式:按事情的发展过程或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结构,各层之间互相连贯。3、总分式:(1)总——分——总。(2)总——分 (3)分——总那是小学一年级的暑假里,我去北京外婆家做客。正是“七岁八岁讨人嫌”的年龄,加之隔壁院子一个名叫世香的女孩子跑来和我做朋友,我们两个人的种种游戏使外婆家不得安宁了。笑呀,闹啊四合院的到处充满我们的声音。

表姑在外婆家里养病,她被闹的坐不住了。一天,她对我们说:“你们怎么就不知道累呢?”我和世香相互看看,没名堂地笑起来。是啊,什么叫累呢?我们从没想过。累,离我们多么遥远啊。有时听大人们说,“噢,累死我了。”他们累是因为他们是大人呀。当我们终于笑得不笑了,表姑又说:“世香呀,你不是有一些糖纸吗,你们为什么不去找一些漂亮的糖纸呢,多好玩呀?”我想起世香的确让我参观过她攒的一些糖纸,那是几十张美丽的玻璃糖纸,被夹在一本薄薄的书里。可我既没有对她的糖纸产生过兴趣,也不觉得糖纸有什么好玩。世香却来了兴致,“您为什么要我们攒糖纸呀?”“攒够一千张糖纸,表姑就能换给你一只电动狗,会汪汪叫的那一种。”我和世香惊呆了。

电动狗也许不让今天的孩子稀奇,但在二十多年前我童年的那个时代,表姑的许诺足以使我们激动很久。那该是怎样一笔财富,那该是怎样一份快乐?更何况,这财富和快乐将由我们自己的劳动换来呢。

从此我和世香再也不吵吵闹闹了。外婆的四合院也安静如初了。我们走街串巷,寻找被遗弃在犄角旮旯的糖纸。那时候糖纸并不是随处可见的。我们会追逐着一张随风飘舞的糖纸在胡同里一跑半天的;我和世香的零花钱都买了糖——我们的钱也仅够买几十颗,然后我们突击吃糖,也不顾糖把嗓子齁得生疼;我们还守侯在食品店的糖果柜台前,耐心等待那些领着孩子前来买糖的大人,等待他们买糖之后剥开一块放进孩子的嘴,那时我们会飞速捡起落在地上的糖纸,一张糖纸就是一点希望呀!

我们把那些皱皱巴巴的糖纸带回家,泡在脸盆里把他们洗干净,使他们舒展开来,然后一张张贴在玻璃窗上,等待着它们干了后再轻轻揭下来,糖纸平整如新。暑假就要结束了,我和世香终于每人都攒够了一千张糖纸。

一个下午,我们跑到表姑跟前,献上了两千张糖纸,表姑不解地问:“你们这是干什么

呀?”“狗呢,我们的电动狗呢?”表姑愣了一下,接着就笑起来,笑得没完没了,上气不接下气。待她笑得不笑了,才擦着笑出的泪花说:“表姑逗着你们玩哪,嫌你们老在园子里闹,不得清静。”世香看了我一眼,眼里满是悲愤和绝望。我觉得还有对我的藐视——毕竟这个逗我们玩的人是我的表姑啊。

这时,我忽然有一种很累的感觉,我初次体味到大人常说的累,原来就是胸膛里的那颗心突然加重吧。

我和世香走出院子,我俩不约而同地把那精心“打扮”过的那一千张糖纸扔向天空,任他们像彩蝶随风飘去。

我长大了,每逢看见“欺骗”这个词,总是马上联想起那一千张糖纸——孩子是可以批评的,孩子是可以责怪的,但孩子不可以欺骗,欺骗是最深重的伤害。

我已经长大成人,可所有的大人不都是从孩童时代走来的么?

问题:

18.请围绕“糖纸”这一线索。补充完整相关情节。(6分)

(1)表姑让我们攒糖纸→ (2)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 (4)抛洒糖纸发泄悲愤

19.请从①②③的段中找出两个表现“我”和世香天真活泼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中的“我”为什么“忽然有一种很累的感觉”?请简要回答。(4分)

21.下面两小题,任选一题作答。(6分)

(1)点评第④段中加点的词语。

(2)点评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

答案:

18.(2)收集、清洗糖纸 (3)献上糖纸却没换到电动狗 每空3分,共6分。(概括合理均可)

19.例如:①我们两个人的种种游戏更使外婆家不得安宁。 ②她被闹得坐不住了。 ③我和世香互相看了看,没有名堂地笑起来。 ④表姑的许诺足以使我们激动很久。 ⑤那该是怎样一笔财富,那该是怎样一份快乐。 每句2分,共4分。

20.因为表姑的失信使“我”全力追逐的希望忽然成了泡影,这让我悲愤、绝望,加之对世香的内疚。所以觉得很累。 4分。(言之有理即可)

21.(1)示例①“追逐”、“一跑半天”表现寻求糖纸的兴奋不已,“不顾”、“飞速捡起”写出攒够糖纸的急不可待。这些词语表现了“我”和世香追逐希望、守望幸福的心情。示例②加点词语写出“我”和世香走街串巷积攒糖纸的情形,表现了“我”和世香急切期盼实现希望的心情.

(2)示例①这个句子不仅描述了清洗糖纸的过程,更表现了孩子对希望的急切渴盼,与下文希望的破灭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而告诫我们:不要伤害童心,孩子是不可以欺骗的。示例②这个句子主要描述清洗糖纸的过程。其中“泡”、“洗”、“贴”、。揭”四个动词用得十分贴切、传神,表现孩子清洗糖纸的耐心细致和心灵手巧,也饱含着对糖纸的呵护和珍惜之情。示例③糖纸从“皱皱巴巴”到“舒展”到“平整如新”,既表现了糖纸由旧到

薪的变化,又体现了清洗糖纸劳动的快乐,这快乐还蕴含着孩子对实现希望的执着和期盼。 6分.(点评合理均可) 阅读题《让铺》答题

从大连返回大庆时,总算买到上铺硬卧票,心里暗自庆幸的同时,也担心着儿子睡上铺的“危险”。看着邻号的两个铺,中铺住着母女两个,下铺位是个年近古稀的老人。曾经期待着换铺的“希望”,瞬间在心底破灭了。

临近睡觉时,懂事的儿子多次攀爬到上铺适应着环境,看得出来,他还是有些胆怯。我和爱人便想尽办法鼓励他,其实心里也明白,谁愿意把下铺换给你?再说,怎么好意思向别人开口呢?就在车厢熄灯的前几分钟,中铺的那女儿明白自己要同妈妈睡在狭窄的中铺,说什么也不干,并哭闹着要住老爷爷的下铺。已经躺了下来的老爷爷,明白了小女孩哭闹的原因,便坐了起来,阻止着妈妈对小女孩的呵斥,忙着收拾铺位上的东西,并笑着对小女孩说:“小宝宝,睡爷爷的铺,爷爷的铺凉快还方便。”小女孩的妈妈看着老爷爷真要让铺给她们,说什么也不干,又制止不了女儿的哭闹,急得眼泪都掉了下来。

倔强的老爷爷,不容小女孩的妈妈阻拦,便从梯子向上爬。看着老爷爷吃力的样子,我便扶着老爷爷,并对他说:“别这样,要是把你摔着可麻烦了,咱们再想想别的办法。”

小女孩仍旧哭闹不止,就在这时,走过来一位中年军人,把老爷爷接到了他的下铺。半夜我醒来时,看到那位军人在过道的凳子上坐着。那位军人看到醒来的我,便示意我下来,帮助他攀爬到那张中铺。就在我感到奇怪的时候,手触摸到了他冰冷的腿,原来他那双腿是假肢。看着他微笑表示对我谢意的眼神,我的热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1.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贯穿全文?

2.请你梳理出本的主要情节.

3.文章为什么从“我”期待换铺写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你认为文章中那些细节描写真切、感人?请你写出来并进行欣赏.

5.文末写“我的热泪止不住流了下来”,请展开想象用一两句话来表现“我”当时的激动心情

答案1、以让铺为线索贯穿全文;

2、老人给哭闹的孩子让出下铺,残疾军人又把自己的下铺让给了老人;

3、从“我”一个人的想法折射出大家的想法,以一个点来写一个面,是文章更充实;

4、残疾军人坐在走道等人帮忙的情节;残疾军人自己不方便却为他人着想,文章生动的刻画出 一个当代先进军人的形象,非常令人感动;

5、已经残疾的军人还在为这个社会奉献,还在为他人着想,我们这些健全人却不能为他人着想,真的是自愧不如啊。

标签:记叙文 分析 记叙文的段落分析 记叙文阅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