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记叙文 > 正文

采薇的记叙文

时间:2017-04-0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主的记叙文阅读

第五课时 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主的记叙文阅读

教学目标:

1、明确概念:所谓的“写人散文”即通过事件展示的是人物的性格及其它特点。

3、散文大体分类:写人、叙事、写物。

4、掌握阅读的技巧,试题类型分类。

课堂笔记: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伫立(zhù) 蓦然(mò)苦心孤诣(yì)

B.炽痛(zhì) 吮吸(shǔn)黯然失色(àn)

C.皲裂(jūn) 棱角(léng) 提纲挈领(qiè)

D.倜傥(tǎng) 畸形(jī) 随声附和(hè)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闲暇 挺而走险 一如即往 B.深遂 承前启后

C.奔弛 物竞天择 相形见拙 D.制裁 顾名思义

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略胜一愁 一视同仁

A.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

B.各地中小学要完善和建立校园安全预防工作机制。

C.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精神,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建设。

D.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提高。

一、阅读下文,完成文后22~25题。(共12分)

冬天

①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②又是冬天,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S君刚到杭州教书,事先来信说:“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在身上。本来前一晚是“月当头”;也

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吧。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湖上的山只剩下淡淡的影子。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火。S君口占两句诗道:“数星灯火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我渐渐地快睡着了。P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见他在微笑。船夫问要不要上净寺去;是阿弥陀佛生日,那边蛮热闹的。到了寺里,殿上灯烛辉煌,满是佛婆念佛的声音,好像醒了一场梦。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S君还常常通着信,P君听说转变了好几次,前年是在一个特税局里收特税了,以后便没有消息。

③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大见人;晚上一片漆黑。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还在走路的拿着的火把;但那是少极了。我们住在山脚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们里却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他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地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还老记着她那微笑的影子。

④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中总是温暖的。

(选自《朱自清名作欣赏》 林非主编 中国和平出版社)

22.文章写了哪几件事?请用自己的语言概述。(3分)

23.有人认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得很好,你认为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2分)

“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 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

P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见他在微笑。

并排地挨着他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地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

2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外面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它在文中有什么深刻含意?(3分)

(五)城市农夫

①我的舅舅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几年前一个深秋的清晨,他挑着两个圆滚滚的蛇皮袋,踏上了开往城市的班车。舅舅在那里替人夯基( )、打桩、拉板车、搞装修,但他最容易找到的工作还是砌墙抹灰。一个半拉子泥工的浆砌技术毫不逊于那些泥匠师傅,他过硬的基本功得益于家里砌牛栏厕所时的自我实践。身

高只有1.6米,体重不过l00来斤的他就像一座小型火力发电机,仿佛他每天吃下的不是白米饭,而是乌黑的煤。他一肩能扛两包水泥,一天能砌l00多平方米的墙,一板车能拉500多块砖。

②舅舅的文化水平不高,勉强( )称得上是一个小学毕业生。他深知没有文化的苦,下决心培养孩子。如今,三个孩子一个在江西农大读书,两个在县城上中学,这在农村可是相当少见的。舅舅的负担自然是够重的,每年得交一万多元的学费。好在孩子们懂事,他们一边在课堂上读着朱自清的《背影》,一边想念自己当民工的父亲。他们几乎不花零用钱,在意念中把自己不必要耗费的体能蓄积起来和思念一同寄给父亲,同时用优异的成绩来赢取奖学金,以此默默地帮着父亲。这些,使长年在外用苦力挣钱的舅舅欣慰无比,也使他更下定决心不让自己的孩子在知识面前失去尊严。

③来到城市,他从一幢高楼到另一幢高楼,白天和工友们在蛛网似的脚手架上出没,宛如一只蜘蛛,靠巨大的定力将身体附着在网上;夜晚把自己劳累了一天的身子卷进棉被,形如一节横卧在工地上的涵管,然后在梦中展开对故乡的思念……

④近3年,舅舅都没有回家过年。在农村和城市这两块地里,他各有收获:前者收获的是每亩一千多斤的粮食,但付出的是种子、化肥、农药等不低的成本;后者收获的是每月近千元的现钞,而唯一的成本只是汗水,“利润”可观,但高空作业,难免有风险。显然,舅舅还是从城市这片庄稼地里看到了更多丰收的希望。春节.....

留守在城里工地,省下了一笔回乡的路费,寂寞自然也少不了,他常和未回家的民工守在电视机前,把节目看了一遍又一遍。当他看到今年春节晚会上民工子弟学校学生朗诵《心里话》的情景,不禁( )流下了泪水。

⑤站在高空展读大地的容颜,城市越来越高大,而故乡却越来越渺远。潜意识里,舅舅试图从城市与乡村所形成的夹角中探求自己及家人的命运。他从这个夹角中看到了什么?或许看到了一座城市的繁华,当然还有一种失衡的感恩。但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留在每一块砖每一片瓦每一扇窗上的体温。我想告诉你,一块光洁无瑕的.....美玉,往往是由一双粗糙斑驳的手来打磨;一座繁华似锦的城市,常常是由一群勤劳朴实的人来建造。一座城..

市因为有无数双这样的手、无数颗这样的心、无数个这样的人而倍感温暖。我的舅舅就是这样一名如候鸟般转徙于城市和乡村的普通的农民工。他有时想到自己一个月的收入还不及有些人挥霍掉的一顿饭钱,内心不免有些酸楚;但想到三个孩子的未来,又不由得宽慰起来。

⑥近日,接到舅舅的电话,说今年又不能回家过年了,他寄回了一年的劳动所得一万元钱,要我转交给他家里。从银行出来,我感觉手上的一沓()钞票特别重,并且有种浓重的潮湿感,仿佛一捏就能渗出汗来。

⑦如果有一天,在城市的街头有一个满身灰尘,大口嚼着开花馒头的农民工与你擦肩而过,请你一定要在心里微笑着对他说声:“辛苦了!”

16.如果把本文标题改为“我的舅舅”好不好?为什么?(3分)

18.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1)④段:舅舅还是从城市这片庄稼地里看到了更多丰收的希望。 舅舅“丰收的希望”有哪些?(2分) .....

(2)⑤段:一块光洁无瑕的美玉.往往是由一双粗糙斑驳的手来打磨。这句话里“光洁无瑕的美玉”用来比.......

喻什么?(1分)

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①段中“仿佛他每天吃下的不是白米饭,而是乌黑的煤”一句,表现了舅舅饮食恶劣,生活艰难。

B.④段写“近3年,舅舅都没有回家过年”,这是因为舅舅一心投入城市建设,无暇顾及自己的家庭。

C.⑥段中“我”感觉“钞票特别重”,“一捏就能渗出汗来”,形象地表明“我”深刻理解舅舅打工的艰辛和家庭责任之重。

D.本文的主旨在于表现城市和农村不可分割的关系,肯定城市建设带动了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

21.阅读④段中下面这句话,结合链接材料揣摩舅舅当时的心理,请用文艺化的语言来展示出舅舅的心理。(3分) 当他看到今年春节晚会上民工子弟学校学生朗诵《心里话》的情景,不禁流下了泪水。

【链接材料】

要问我此刻最想说什么,我爱我的妈妈,我爱我的爸爸。因为,妈妈把城市的马路越扫越宽;因为,爸爸建起了新世纪的高楼大厦。

别人与我比父母,我和别人比明天。打工子弟和城里的小朋友一样,都是中国的娃,都是祖国的花。

(三)生命中给我首次拥抱的那个人

①深夜的走廊上灯火通明,武钢二院病房里很安静,偶尔有婴儿的哭声。胡洁穿着白色平底鞋,走起路

来猫一样轻巧。她循着哭声,快步走进病房,轻轻地抱起宝宝,只他安静下来——这时候,紧急情况出现了,护士长和医生连声喊她:“小胡快过来!有产妇就要生了!”

②消毒,换衣,用最快的速度,她推着手术车进了产房。这个时候,她是医生的得力助手,孕妇正闭着眼睛尖叫,胡洁一边和她轻声说话,一边握紧她汗津津的手。

③走廊里静悄悄的,在走廊尽头的产房里,一场迎接新生命的忙碌正在紧张地进行着。汗水、泪水和安慰在此刻都如此富有深情和意义。当婴儿憋足了劲“哇”地一声哭出来的时候,妈妈伤口还在流血,却顾不上自己,用微弱的声音问道:“宝宝还好吗?”每每这一瞬间,胡洁的眼睛就有点湿润——每个妈妈都是伟大的。她揉着手腕上被产妇掐得青紫的印子,笑得很甜。

④走进妇产科,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淡淡的奶香,满眼都是粉嫩嫩的小胳膊、小脚丫、小脸蛋,让人忍不住想去摸摸。有的宝宝天生就是非常“愁苦”的模样:额头上的皱纹,抿着的嘴巴,忧郁的眼神;有的生来是“乐天派”,对谁都乐,一见胡洁就咧着没牙的①嘴笑。其实,每个刚生下来的婴儿都不怎么好看,皱皱的脸蛋,眯眯的眼睛,但是在妈妈的眼里,他们就是最美的天使。胡洁抱着他们,满心欢喜,就好像拥抱着世界上最柔软最美好的希望。

⑤没有什么比宝贝的生命更能战胜一个女人的脆弱。胡洁见过一个怕疼的产妇,她从进医院的那一刻就开始哭,哭得嗓子都哑了。胡洁认真地对她说:“你得把劲儿留着,生宝宝的时候再用,要不,孩子就出不来啦!”

过的最好看的笑容。

⑦看着病房里产妇的老公细心照料,胡洁有点想哭:“以后找男朋友,就得找这样体贴的。我要是和谁

恋爱了,一开始就得告诉他,做女人真不容易!生孩子真是一件伟大的事儿!”

⑧凌晨两点,胡洁和前一个护士交班,正式上夜班。守在值班室,每隔一个小时,她就会沿着走廊,悄悄观察每一个待产或者生产过的妇女,还有那些可爱的宝宝是否睡得安宁。

⑨总有一些突发的事情。待着的孕妇突然不舒服,需要输液。她盯着胡洁,不放心地问:“会疼吗?”胡洁明白她的意思,半天玩笑地说:“不会疼,就像蚊子叮一下!”一边说,一边扎针,动作是那样的轻柔,又快又稳,针头一下子就进入了血管。

⑩凌晨四点,胡洁再次进病房给病人打针,照例被问到“你行吗”,先前接受输液的那个孕妇直点头:“她可以的,扎针好像蚊子叮了一下!”这个时候,胡洁心里是最温暖的,所有的辛劳,都值得了。○11清晨,是送宝宝去洗澡的时候。看着他们在热水里扑腾扑腾很享受的小模样,胡洁心里有说不出的欣慰。换好尿片,她再把宝宝送回妈妈的怀里,接白班的护士就到了。

○12走出医院,回头看看病房的窗户,胡洁想,那些熟睡的婴儿永远不会记得,曾经有个阿姨,给了他们世界上第一个拥抱,为他们洗了第一个澡……那有什么关系呢,要知道,在生命中,不是每个人都拥抱过这么多纯洁可爱的小精灵。胡洁心中便时时涌动着温柔和希望。

(选自《东西南北》2007年第1期,有改动)

17.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记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分)

答:

19.第⑥段中加点的词“硬是”换成“还是”好不好?为什么?(2分)

20.结合文章内容,概括胡洁的性格特点。(3分)

答:

22.人们常用“白衣天使”来赞美护士,作者为何以“生命中给我首次拥抱的那个人”为题,而不用“白衣天使”呢?(2分)

答:

23.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像胡洁一样的人,“拥抱”、关爱过我们,而我们往往忽视甚至遗忘了他们,对此谈谈你的感想。(4分)

答:

篇二:《治水》、《采薇》读后感

《治水》、《采薇》读后感

首先,《治水》一篇是以大禹治水的故事改编而来,整个天下洪水浩浩荡荡,人民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鲧治水不力后,被舜处治,后舜让其子大禹负责治水之事。围绕着治水,几个学者之间关于大禹是否为一条虫的争论,实则是在讽刺当时某些知识分子关于“文化城”的不当言论,该不当言论与当时的不抵抗主义关系密切。这大概是鲁迅先生此文的用意之处。但我更想谈谈别的东西,比如关于大禹,在我看来,他是一个改革者,一个勇于冲破思想枷锁的改革者。首先,总结一下,改革无疑受到社会惯性的阻碍,改革意味着改变旧有的社会秩序,创建新的社会秩序,重新分配资源、安排社会角色。这种过程显然困难重重,哲学上讲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必将触犯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因而所以当大禹提出“导”的策略时,他便受到形形色色的改革阻挠,首先是一个年轻的官员“这是蚩尤的法子”一个勇敢的年轻官员悄悄激愤着。接着又来了一个世故的老家伙搬出了三纲五常来约束大禹“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云云。这只是其中的两个人物而已,仔细想想站在他们背后的是千千万万的反对的人,所以改革是需要改革者拥有巨大的勇气和执着的坚持。大禹是个勇于变革的人,有勇气不惧反对的洪流,有毅力敢坚持,有创新思维提出疏导策略,有头脑懂得寻找支持者舜,结合这些大禹方才成功。回首那个时代,我们才会领略鲁迅先生的良苦用心。在那个积贫积弱、内外交困的时代,中国社会内部千疮百孔、宛如一个浑身流脓

的虚弱巨人,任人宰割。无疑,我们需要改革者,需要这些志士仁人去探讨救国之路,去打破旧的枷锁,创建一个新的、有希望的中国。于是,我们需要大禹这种勇于改革甚至于革命的仁人志士,去启迪民智、创造现代化的中国。

《采薇》体现了鲁迅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对古代忠臣形象的全新价值判断.通过对历史人物伯夷与叔齐的“故事新编”,鲁迅对“骨气”、“忠诚”的定义进行了个性化的诠释.骨气不是为了传统的落后文化而死,忠诚不是忠君,应该是忠于祖国。顾炎武曾区分亡国与亡天下,亡国只是朝代更替,亡天下是民族沦亡。故有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因而真正的忠诚乃是忠于自己的民族,这里的民族不是狭隘的生物性民族划分,而是具有文化认同意义的中华民族。站在一个新旧交替的尴尬时代,常常会有一批知识分子拘泥于旧的世界,不是有许多遗老么?伯夷、叔齐不食周粟、明郑成功、文天祥起兵反清复明、王国维跳湖也有为大清而死的成分吧。鲁迅批判了那个时代旧式文人面对巨大变革、改朝换代的愚昧与落后认知,用自己的怀疑、否定的眼光剥落了伯夷、叔齐神圣的外衣,还原了以他们为代表的旧式知识分子他们精神的无价值.同时,鲁迅在这篇作品中又直指中国国民性弱点的又一实质:善于转化矛盾,以求自保;避重趋轻,苟且偷生.以小丙君为代表的乡绅、世故官员是这类人物的原型,在武王伐纣取得胜利之前,小丙君就开始着手准备后退之路。这些乡绅、世故官员不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是国家的蛀虫而已,

篇三:论《采薇》末章杰出的艺术成就

论《采薇》

采薇的记叙文

末章杰出的艺术成就

摘 要:《诗经》中《采薇》末章被推为千古名句,它的艺术成就在于融为一体的铺陈手法、巧妙的对比方法和朴素纯净的语言。 关键词:《采薇》末章;铺陈;对比;语言朴素

《诗经》中《采薇》末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被东晋谢玄推为《诗经》中最动人的千古名句。王夫之则以“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予以高度评价。那么,《采薇》末章的艺术成就到底有哪些呢?

一、铺陈手法,统摄一体

《采薇》末章运用铺陈的艺术表现手法,把不同时空的景象统摄融合为一体。写景为“杨柳依依”,“雨雪霏霏”;叙事为“行道迟迟”,“载渴载饥”;言情为“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直言其事,明白晓畅,自然得体。这四个画面把自然的景、人生的路、生命的情、肉体的痛、心灵的伤、用纯净淡雅的语言勾绘出来,如,溪水流畅,引发读者强烈的心灵共鸣。

二、运用对比,感慨颇深

将时序之“今—昔”,物候之“杨柳—雨雪”,姿态之“依依—霏霏”,人生之“往—来”剪接融会,创造出超越现实的典型画面。短短四句诗,看似平淡,却娓娓道来,感受强烈,充满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原因就在于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同一个“我”,但有“今昔”之分;同一条路,却有“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之别,

标签:记叙文 采薇 采薇改写记叙文 诗经采薇改写为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