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寄语 > 正文

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_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时间:2019-01-0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即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问题进行推理、判断,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呢?笔者着重从注重操作训练,奠定思维基础;加强语言训练,促进思维发展;科学进行练习,发展思维品质等方面加以阐述。
  关键词:数学 教学 思维 培养 能力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广泛的应用性,因而被认为是“思维的体操”。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教学是教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没有思维也就谈不上数学教学,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问题进行推理、判断,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点滴经验,下面就此问题谈一下个人的几点做法。
  一、注重操作训练,奠定思维基础
  人的最初阶段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对他们来说,思维离不开形象和动作。为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师应充分利用学具的直观作用,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摆、拼拼、折折、剪剪等具体操作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使学生达到用具体形象的事物获得抽象的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
  在教学中,让学生操作或观察,不仅是为了证明教材上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还要通过动脑动手,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不能把操作活动看成是一般的、随意的动手活动,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操作前教师要精心设计学生观察过程中的思考问题,如教学圆柱体的表面积、体积时,课前就要求每个学生制作一个圆柱体(用纸在圆柱体外面围好,以便取下展开)。在教学圆柱体各部分名称后,请学生拿出圆柱体进行以下操作活动:①把圆柱体的两个底面取下,将两个底面重叠比较,从中让学生发现它的第一特征:圆柱体上下两个底面是面积相等的两个圆。②把侧面取下展开平放在桌面上。教师同时演示教具,将两个底面和侧面展示在黑板上。学生很快就发现圆柱体的第二个特征:圆柱体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这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长等于圆柱体的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体的高。③指导学生用实验得出第三个特征:同一圆柱体两底之间距离处处相等(即高相等)。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在辨认、比较、分析中获得感性认识,经过手脑并用,建立起清晰鲜明的圆柱体的表面,进而为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能促进学生思维,用思维指挥操作,依据操作推想到计算方法。这种教学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发展了学生的概括、理解能力,同时使学生较迅速地获取知识,而且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使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二、加强语言训练,促进思维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的发展和语言的表达有着密切的联系。语言表达不清的学生,思维往往也是混乱的。因此,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相应地发展学生的语言,也就是通过语言的训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养成敢于提问题,勇于争论问题,理直气壮地回答问题的好习惯,并逐步达到思维有条理、说话有根据,表达准确严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
  例如,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顺序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计算法则,还要理解计算的道理。如对于算式280×(750-115),应让学生计算前对算式意义进行阐述,叙述为280乘以750与115的差,积为多少?再如,在应用题教学中,对各应用题都应说思路,学生说思路的过程是进一步强化数量关系,清晰解题途径的过程。因此应用题教学的重点也就在训练说思路上。对于应用题“饲养小组养10只黑兔,养的白兔比黑兔多4只。一共养兔多少只?”应让学生讲述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路。要求一共养兔多少只?必须先求出白兔多少只?即10+4=14(只),再求出白兔和黑兔一共养多少只?即10+14=24(只)。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意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对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灵活性、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
  三、科学进行练习,发展思维的品质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精心巧设,科学安排有指导性的课堂练习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发展学生思维重要途径。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有坡度、难易适度,即从强化思维的基本题入手,过渡到深化思维的变式题,引申到发展思维的综合题。例如,在学习了乘法分配律后,设计了如下三个练习题:
  1.根据乘法分配律在下面的□里填上合适的数:
  (34+25)×4=□×□+□×□
  2.计算下列各题,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①63×235+235×37;
  ②97×6+46×6;
  ③25×44;
  ④125×8;
  ⑤125×82;
  ⑥125×32;
  ⑦37×3。
  3.计算125×96,你想出几种解法?
  上面第一题从基础题起步,围绕本节教学重点、难点进行强化练习,来巩固新学的知识。第二题是在第一题的基础上,采用变式练习。学生利用新知识去认真思考,选择合理简便的解法,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也发展了思维的逻辑性、敏感性和广阔性。学生在计算第三题这类题时,通过分析、判断、推理等,将有关概念、定律、法则等知识灵活运用,学生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很高,这对于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是十分有益的。
  总之,在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效果就要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提高思维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认真研究教学方法,经常的、多方面的进行培养,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敏捷、灵活、积极、主动的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能逐步摸到学习数学的门道,并渐渐喜欢上这门学科,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的数学教学也才能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责编 闫祥)

标签:培养学生 小学数学 思维能力 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