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寄语大全 > 正文

学校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现状及构成_信息化环境下教师教学现状调查与研究

时间:2019-01-1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基础教育是推动信息化教育的主体力量,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决定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广度和深度。目前信息技术已成为教师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者以陕西省中小学校为研究对象,针对信息化教学现状、教师的认知态度以及信息技术能力等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推动信息化教育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小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01-0034-04
  一、引言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创新教育的平台和基础,为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专业成长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提高信息素养的同时,需要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另一方面,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信息技术手段拓展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模式将是必然的选择,信息技术正在成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中小学教师在提高全民信息素养和推动信息化教育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笔者就目前基础教育中教师信息化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旨在探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目前新课程改革如何进行深层次整合并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二、研究的设计和实施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内容涉及中小学校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情况、教师对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的态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状况等方面。研究者以陕西省中小学校为调查对象,在学校样本选择上,结合陕西省地域、经济特点,分别在关中、陕南、陕北等地共抽取了87所学校(其中小学29所、初中30所、高中28所)。对于教师样本选择,考虑了学科、年龄、性别等因素,做到学科、年龄和性别分布均衡。
  从2009年2月至7月进行了为期5个月的集中调查工作,共发放问卷520份,有关问卷发放回收统计情况见表1所示:
  
  调查数据整理以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层次进行数据统计,所有问卷采用SPSS 13.0进行处理。
  三、调查内容与结果
  1.中小学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情况
  (1)学校信息化教学设施的普及情况
  对学校拥有现代化教学设施情况调查统计数据结果如图1所示。目前中小学在现代化教学设施拥有比例较高是计算机房和多媒体教室,小学分别为38.1%、37.5%;初中分别为35.6%、36.4%;高中分别为37.1%、31.6%。而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音像资料室的拥有比例较低,小学分别为13.0%、4.6%、6.8%;初中分别为16.2%、6.8%、4.9%;高中分别为14.6%、10.5%、6.1%。数据显示,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校在现代化教学基础设施配备上差异不大。
  
  从访谈中得知,中小学在现代化教学基础设施配备上总体水平较低,只能保证信息技术课教学和极少课程的多媒体教学需求。电子阅览室和电子备课室的拥有比例较低,这从客观上限制了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时间和方式。
  (2)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的几率
  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情况人数统计结果见图2所示:
  
  教师偶尔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的平均比例为70.0%,经常使用仅为18.7%,不使用为11.3%。对统计数据进行X2检验,结果X2=7.0762(4)=9.40(P>.05),说明小学、初中和高中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方面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绝大部分教师只是偶尔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主导地位仍不可动摇,信息技术手段使用的随意性较强,还未纳入常态化的教学之中。
  (3)教师使用教学资源状况
  根据中小学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实际情况,主要列举了自制课件、网络下载、校园网资源库、购买商业软件等,统计结果见图3所示:
  
  从统计图可以看出,中小学教师在使用课件来源上差异不大,主要以网络下载和自制课件为主,两者的平均比例分别为41.0%、36.4%,使用校园网资源库和购买商业软件的平均比例分别为14.4%、3.9%。校园网只是搭建了硬件应用平台,主要起到连接互联网的通信功能,学校教育资源库建设应用水平较低,与“校校通”工程实现信息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目标相差较远。
  2.教师对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的态度状况
  (1)影响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的主要因素
  有关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的主要因素,列出了形象生动、激发学习兴趣、资源丰富、学生自主探究、促进新课改等五种情况,统计数据结果见图4所示:
  
  调查数据表明,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的主要原因是其形象生动、激发学习兴趣和资源丰富,小学教师选择的比例分别为28.3%、32.0%、23.6%,初中教师选择的比例分别为31.7%、30.5%、26.0%,高中教师选择的比例分别为26.6%、33.2%、28.4%;而对学生自主探究、促进新课改的平均比例分别为10.3%、2.9%。在影响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的各种因素中没有明显的差异性,普遍把其形象生动、激发学习兴趣和信息资源丰富作为使用的主要原因,而对自主探究、促进新课改的认可程度较低。分析其原因,主要与信息化教学设施的普及率低和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低有关。
  (2)影响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的主要障碍
  影响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的主要障碍统计结果见图5所示:
  
  从统计图可以看出,初中和高中教师在影响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的主要障碍的选择上差异不大,把自身信息技术能力有限和技术维护跟不上作为两个因素,初中教师选择的比例分别为21.3%、20.8%,高中教师选择的比例分别为20.0%、21.8%。而小学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的主要障碍是备课工作量大和教学资源少,选择比例分别为25.3%、19.3%。在访谈中得知,由于初中和高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简单使用信息技术形象直观的特点进行教学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师普遍认为在教学中如何有效、深层次整合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成为主要方面,所以把信息技术能力和技术维护等作为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的主要障碍。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主要考虑了其形象直观的特点,所以小学教师普遍把备课工作量大和教学资源少等作为主要障碍。
  调查结果显示,在影响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的主要障 碍中没有明显的集中倾向性,基本呈现扁平化的特点,表明影响的各种因素普遍存在,从侧面反映了信息化教学支撑服务体系很不完善,影响了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的自觉性、积极性。
  (3)对信息技术手段与新课程教学改革之间关系的认识
  教师对信息技术手段与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关系认识情况统计结果显示,小学、初中和高中教师认为很重要的比例分别为66.2%、57.6%、42.0%,认为一般的选择比例分别为32.4%、39.9%、56.5%,认为没作用的选择比例分别为1.4%、2.5%、1.4%。对统计数据进行X2检验,结果X2=18.562>X2(4)0.01=13.28(P

标签:信息化 现状调查 环境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