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军校国防生 > 正文

音乐核心素养 提高低年级学生阅读素养的“四部曲”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孩子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的知识、文化水平非常有限,要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一定语文素养并具有良好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人,就要抓好学生的阅读。在教学实践中,我从识字、阅读、积累、运用四个方面入手,奏响了培养低年级学生阅读素养的“四部曲”。?
  
  一、 识字:润物细无声?
  认读大量的汉字是培养低年级孩子阅读能力的前提。怎样才能大量识字?方法很多,但最简单也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以阅读促识字,以识字促阅读。一年级学完拼音后,就可以培养孩子自己看拼音读物。在我校发的“课外阅读告家长书”上,有位一年级家长在回信中说:“孩子被评为‘识字大王’,因为孩子喜欢对照拼音,一个字一个字地指着读,一本儿童版的《西游记》反反复复读了不下于二十遍,不经意间竟认识了上千字,平时说话常冒出许多成语,令家长感到意外的惊喜。”其实,我们能从每一个喜欢看书的孩子身上发现他们识字量简直超乎我们的想象。于是我要求孩子们的小书包里放上一两本拼音读物,一有时间就看书。还取得了家长的配合,大力开展亲子共读,建设“书香家庭”。在校时间里,我也不放过每个识字的机会,每天都会给孩子讲一个故事,故事用实物投影仪上打到屏幕上,学生边看字边听老师读故事。故事读完了再读一读故事里出现的生字词。学生的一些补充读物,往往是在早读课上,精选篇目领读。所谓“润物细无声”,在阅读中识字是一种悄无声息的渗透,是一种没有痕迹的教学,延伸了学生的识字空间,节约了学生的识字时间,可以说是实现了阅读与识字的双赢!?
  
  二、 阅读:快乐伴我行?
  一本书是一个视窗,阅读让学生了解世界并提升自己。阅读,更是一种快乐的精神之旅和情感体验。爱读书的孩子手不释卷,令人欣慰。但也有些孩子由于引导不当或缺少良好的外部环境,把读书当成了苦差事。通过细心调查发现,那些不爱读书的孩子看的书大都是家长购买的优秀作文,甚至是《好词、好句、好段》之类的作文速成书,是我们的家长们太功利了,忽略了孩子的兴趣所在。真正的好书孩子们怎么会不爱读呢?于是我从网上下载了适合低年级孩子阅读的书目,列出了长长的书单,让学生们“择真而读,择善而读,择美而读”。鼓励家长通过各种渠道给孩子买好书,买自己孩子感兴趣的书。我还每月向学生重点推荐一本书大家共读。本学期我向孩子们推荐的第一本书是《三毛流浪记》,这本书插图形象,语言生动,可谓图文并茂,文质兼美。扣人心弦的故事吸引着一颗颗童心,三毛跌宕起伏的命运使孩子们欲罢不能。在读书交流课上,每一个孩子都激动无比,争着讲三毛故事,抢着谈自己的感受。看着一双双高举的小手,我想,选一本好书,胜读十本杂书啊!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摒弃一切功利的目的,让孩子在最自然的状态下没有压力地阅读,培养孩子爱读、乐读,就是孩子最大的收获。?
  
  三、 积累:积学以储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可见,积累对于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低年级学生正处于记忆力迅速发展的时期,学习负担也不重,正是积累背诵的绝佳时机,但由于三年级才作文起步,所以不少低年级老师重识字、轻积累,认为不要“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园。”孰知“万丈高楼平地起”,一二年级正是打好基础、培养习惯的时候,引导学生多背诵,多积累将会对孩子的一生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让孩子背什么呢?两个字:“经典”。课程标准中说道:“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及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我让孩子背《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和现代儿童诗、童谣,以及课外书中的现代美文片段。?
  为了达成既定目标,我作出了不少的努力。首先是要求学生背诵的我自己也要会背。这样才能发挥教师的示范熏陶作用。我经常在早读课上和学生比赛背,能超过老师当然很光荣,所有孩子都鼓足了劲儿和我比赛谁先会背。其次,我经常为孩子们讲《三字经》和《论语》故事,《孟母三迁》、《曾子杀猪》、《孔子拜师》等故事学生都耳熟能详。有一次,我在电视上看到台湾大学教授傅佩荣教授讲《论语》,其中讲到鲁哀公问孔子:“在你3千多学生中,谁最好学?”孔子说;“只有颜回最好学。他不迁怒,不二过,不幸短命死矣!”意思指颜回最爱学习,他遇着发怒的时候,能做到随发随化,从不转移到别的事情上去;有了错误就改,决不重犯。不幸的是颜回32岁就死去了。第二天,我就对学生讲了这个故事,然后趁热打铁,讲了另一句孔子对颜回的评价:“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故事讲完了,这两句话已经在孩子心里扎根了,当然扎根的还有思想的教育,心灵的洗礼。将故事与经典背诵相结合,寓教于乐,每日一背已变成孩子们每天的期待了。此外,诵读一定要坚持到底,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叶圣陶先生说:“要养成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每日诵读现已成为我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相信习惯成自然,长时间坚持以后,一定可以采集零琼碎玉,使之日积月累,变成每个孩子的聚宝盆。?
  
  四、 表达:童心的放飞?
  在阅读积累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表达,既能促进学生的阅读,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了表达的内在需要,学生的阅读也会变得更主动更有效。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有不少低年级老师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不太信任,总是像妈妈一口一口给宝宝喂饭一样,一句一句灌输给孩子。虽然看上去作文本上的语言是整齐干净了,好词好句是比比皆是,但却极大地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抑制了学生自主表达的欲望,同时也造成部分学生的思维惰性。“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这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观。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因此在引导低年级孩子写话时,最重要的不是教给语言,而是要引导学生观察,写最感兴趣的事,写感受最深的事,写亲身经历的事,绝不可让孩子闭门造车,乱编一气。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写的积极性,产生最鲜活的语言。某天中午上学时,风刮得特别大,我布置学生写了一个片段《风真大呀》,由于刚体验了风的威力,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一节课的时间都写出了一百多字的片段。有个孩子写到:“大风像一个发脾气的巨人,鼓着腮帮使劲吹,吹得我躲到了爸爸的背后,做了个缩头乌龟。开车的人不得不眯着眼睛慢慢开,行人都捂住了眼睛,有的人甚至倒退着走。”国庆假期,我布置孩子们到农村去观察秋天,参加打白果、挖红薯、摘花生等劳动实践。中秋节,我布置学生到超市买月饼、尝月饼,赏月亮,写想象作文《我给月亮姐姐打电话》。双休日,我布置孩子们做树叶贴画,写下做的过程或据此编故事……这些素材贴近学生生活,学生不需要老师提供优美词语,自己就能创造出最富有童真的语言,放飞天真的童心,快乐地运用、实践已有的语言积累。

标签:素养 提高 低年级学生 四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