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夸张句 > 正文

格式塔心理学 心理效应 [格式塔心理学框架下看庞德对中国传统诗歌的翻译]

时间:2019-01-0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 格式塔心理学是20世纪盛行于西方心理学界的主要流派之一。它融合了心理学、文学、哲学、语言学等众多学科。本文阐述的是格式塔心理学在理解诗歌意象、鉴赏诗歌、诗歌翻译中的指导作用,尤其是在格式塔框架下研究庞德对中国传统诗歌的翻译更加具有文学和心理学的意义。格式塔质的建立对于读者理解诗歌的感情,与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十分关键。在格式塔的框架下,评判一首诗歌译作成功与否的标准在于译者能否成功建立起与原诗相对等的格式塔意象。理解格式塔心理学在意境生成方面的作用机制,对于诗歌鉴赏和翻译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 格式塔心理学 意境生成 中国古典诗词 庞德译作
  
  一、引言
  “缺月”会让人想到什么?“垂柳”会让人想到什么?“鸿雁”会让人想到什么?……若是将这些事物一一提及,则我们脑海中反映出的应该只是这些事物本身的图像,但若是将这些事物拼凑在一起,则我们脑中的图像是否会发生变化呢?有过阅读诗词歌赋经验的人会发现,“缺月”、“垂柳”、“鸿雁”叠加在一起,一种幽怨、凄凉的情绪便油然而生。这便是格式塔心理学在诗歌意象构建中的体现。格式塔(Gestalt)的概念我们曾在本学期认知语言学中关于范畴化的部分介绍过。事实上,格式塔心理学作为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流派,在诗歌鉴赏和翻译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庞德的作品,无论是诗歌还是他翻译的中国古代诗词,都以意象为主导。而格式塔心理学在意象和意境生成方面又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从格式塔心理学的视角重新审视庞德翻译的中国古典诗词。
  二、格式塔心理学与意境生成
  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是二十世纪初形成于德国的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其主要发起人是德国的麦克斯?韦尔特海梅尔、沃尔冈夫、克勒和科夫卡,是于1912年提出并发展起来的。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原理是:主体对事物的感知过程并非诸元素的简单相加,而是将事物直接把握为完整的统一体,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不能还原为部分,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各个部分的性质和意义。换句话说,我们看一个事物,观察其整体所达到的认知效果要高于观察各部分再将各部分的性质相加总所得到的认知效果。用一个教材上的例子来阐释:我们看到一座房子,并对其进行命名(别墅、村舍、茅屋……),我们并不是测量其长宽比例、鉴定其建筑材料、辨别周围植物的种类进而对其命名的,而是从直观上对其整体进行把握和知觉,直接命名。这就是关于格式塔心理学最初步的阐释。
  格式塔心理学更重视感知对象的整体结构,侧重研究经验现象中的形式与关系。它最大的特点是强调“整体性”或“完整性”,这与我国传统诗词中意境想象的过程十分相似,两者都是由个体意象组成的,整体效果大于个体效果之和,并且都与观察主体的经验相联系。因此,格式塔心理学在鉴赏诗歌方面十分具有指导意义。
  格式塔意象这一概念是建立在传统的文学象征意义上的“意象”基础之上,将“意象”纳入格式塔心理学的框架之中,说明格式塔意象与传统文学中的“意象”本质上有着相似之处。读者在欣赏诗歌的时候,首先受到意象的刺激,把诗歌中一个个具体的意象加以还原、补充,再造为自己头脑中的意象,再把意象组合为意境。格式塔理论认为,在文学创作中作家都经历一个意象到词语的转化过程,而当读者在阅读作品时,又将词语转换成意象。意象较之词语更容易被人记住,所以读者往往记住的是作品中的意象而忘掉词语。例如,对一个事件进行如下描述“一辆红色轿车因雨天打滑撞到一棵树上”,对于这个事件,大多数读者在头脑中会形成一个图景,即“车撞在树上”的场面,但若是要求该读者复述下来上述内容,却不一定能准确说出其中的细节(如:车是红色的并且是轿车不是别的车,撞树的原因是雨天打滑)。这是因为,读者听到或看到这一描述,头脑中便形成了一定的画面,对于词语就不那么重视了,再要求读者对事件进行描述时,他只会根据头脑中的图像组织语言,而不会回忆最初的描述是怎样的。因此,一个事件、一个故事很容易记住,但是描述这个事件或故事的具体词语却很难被记住。文学文本具有其相对的整体性,也就是格式塔质。所谓“格式塔质”,就是客体中的某种结构、关系在人的知觉中的成像,是一种非心非物、亦心亦物的现象,其中包含着人与自然、人的心理与人的环境之间无比丰富的内容。诗词的“格式塔质”便是它的神韵,属于各部分但又超越它们,统摄它们的整体气质。
  现在让我们回到引言中的例子。“缺月”、“垂柳”、“鸿雁”几个意象本身虽也有萧条、凄凉之感,但效果远远小于将其叠加后所产生的凄凉、孤寂的意境,这是因为读者将头脑中生成的意象进行组合,形成了意境。由于读者往往具有阅读诗歌的经验,“缺月”、“垂柳”、“鸿雁”形成的意境往往与孤寂、萧条相关,因此意境在传情达意方面达到的效果比单个“意象”的简单相加更具优势。
  三、从格式塔心理学的视角看庞德的译作
  作为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庞德的作品中处处突出了意象的美感。他曾致力于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译成英文,评价褒贬不一,原因是庞德在翻译的过程中几乎只强调意象的保留而忽视了诗的形式、语法、语言的美感及押韵等一系列因素。但是,由于将意象保留,读者便可以将意象组合形成意境,透过意境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这也就是格式塔心理学构架下的意境生成过程。下面我们以具体的例子说明格式塔在庞德译作中的应用。
  1.《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篷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庞德的翻译版本是:
  Taking Leaving of a Friend
  Blue mountains to the north of the walls,
  White river winding about them;
  Here we must make separation,
  And go out through a thousand miles of dead grass.
  Mind like a floating wide cloud.
  Sunset like the parting of old acquaintances
  Who bow over their clasped hands at a distance.
  Our horses neigh to each other as we are departing.
  我们可以看到,庞德的译作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都不是一首传统意义上的英文诗歌,没有任何英文诗歌的格式可言。但是,仔细研读我们会发现,庞德保留了原诗中全部的意象:青山、北郭、白水、孤篷、浮云、落日、斑马鸣。这些意象分开来看,各自都蕴含了一种离别的情绪在其中,但是李白将这些意象组合,构成的意境无疑比这些意象的简单叠加更具感染力。或许单个的意象并不会使读者产生过多情感上的联想,但是这些意象叠加起来,读者便不由心生一种友人离去,孤独寂寞的情绪。这是因为,读者在阅读到对这些意象描述的文字时,头脑中会将这些文字转换成形象和画面,也就是意象,若干个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成了意境,意境会和读者自身的经验联系起来,使读者产生这一意境所代表的情感,达到单个意象达不到的传情效果。这也就是我们一直在阐述的格式塔心理学在意境生成方面发生作用的机制。可见,庞德将全部的意象保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他恰恰是抓住了读者在阅读译作时,格式塔质构建的原理,让读者通过意境与原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可以说这首诗在保留意象、构建格式塔意象方面是非常成功的。
  2.《玉阶怨》(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浸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庞德对这首诗的翻译是:
  The Jewel Stairs’ Grievance
  The jeweled steps are already quite white with dew,
  It is so late that the dew soaks my gauze stockings,
  And I let down the crystal curtain.
  And watch the moon through the clear autumn.
  同样,在庞德的译文中,“玉阶”、“白露”、“罗袜”、“水晶帘”、“秋月”等意象也被一一保留下来。李白的原诗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幽怨的妇人形象。何来“幽怨”呢?诗人并不是用描写情感的形容词描述这位妇人,而是用各种物的意象衬托人的思绪。庞德将这些意象保留,同样会使读者在阅读译作后心理上建立起格式塔质,通过格式塔质感受诗中人物的心情,洞察诗人要表达的情感。
  3.《青青河畔草》(《古诗十九首》)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庞德的译文是:
  Blue,blue is the grass about the river
  And the willows have overfilled the close garden.
  And within,the mistress,in the midmost of her youth,
  White,white of face,hesitates, passing the door.
  Slender,she puts forth a slender hand.
  在这首诗的翻译中,庞德不仅保留了原诗的意象“河畔草”、“园中柳”、“楼上女”、“红粉妆”等,而且模仿了原诗叠音形容词的用法,可以说不仅达到了格式塔意象上的对等,在形式上也保留了原诗的神韵,这样读者在头脑中建立格式塔质的过程便会更容易。再加上庞德构建的格式塔意象与原诗格式塔意象的对等程度本来就比较高,因此读者通过阅读庞德的译作来体会原诗的意境一点都不困难,这也就是庞德译作的成功之处。
  庞德的翻译强调保留意象而不拘泥于格式,这有助于读者在心理上成功建立起格式塔意象,领会原作的意境之美。而译作是否成功的关键,在于译者能否让读者通过阅读译作所构建的格式塔意象与原作者所构建的格式塔意象建立起对等关系。成功的文学翻译在于成功的格式塔意象再现。换句话说,原文和译文在美学意义上的对等在于格式塔意象的成功再现。从这个角度上说,庞德的翻译作品确实比其他译作更加成功,尤其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学中的诗歌来说,善于以有限的语言表达无穷的整体意境,意象的保留显得更为重要。
  四、结语
  意境的生成是格式塔心理学整体性原则作用的结果,从整体上把握对象,是格式塔心理学关于知觉整体性原则的重要观点,而且是意境生成、审美完成的要求。融合了文学、心理学和哲学思想的格式塔意象理论对诗歌鉴赏和诗歌翻译有很强的指导作用,读者在鉴赏诗歌的过程中、译者在翻译诗歌的过程中,就应该有语言认知和美感体验的双重活动,努力构建或再现完满的“格式塔意象”,寻求对诗歌完美丰富的诠释。
  对庞德的译作,若不是建立在格式塔框架下进行研究,就会认为其“根本就不是翻译”,因为翻译讲求“对等”,而庞德的译作无论是在字面上还是在形式上,都达不到对等的要求。但是在格式塔视阈下,我们可以认识到,庞德的对等是建立在格式塔意象的基础上的,应该说是更高一层次的对等。因此,庞德的中国古典诗歌译作相比于其他版本的译作更具鉴赏性,更加具有文学、美学和心理学上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黄俊娟.格式塔心理学与诗词鉴赏中的格式塔意象建构[J].理论月刊,2011,(4):134-137.
  [2]张丽华.“格式塔”视阈中的意境生成[J].鸡西大学学报,2011.5:91-92.
  [3]翟海霞.文学翻译中的格式塔意象再现[J].文教资料,2011.10:28-29.
  [4]张新艳.“格式塔”心理学与中国诗歌鉴赏[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0.2:42-48.
  [5]Yip,Wai-Lim.Ezra Pound’s Cathay[M].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9.
  [6]Pound,Ezra.The Translation of Ezra Pound[M].New York:Palgrave Maclillan,1970.
  [7]Xie Ming.Pound as Translator[M].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Ezra Pound,I.B.Nadel ed.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标签:庞德 中国传统 心理学 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