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日记大全 > 六年级日记 > 正文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开拓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作文

时间:2019-01-2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民族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潜能的开发,基础在教育,关键在教育。传统的应试教育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才能,影响学生身心健康,为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难以适应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实验,开拓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数学教学为例,浅谈了如何在数学教育中开拓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应试教育;创新精神;创新;数学教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2-0000-01
  
  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当成了灌输知识的容器,注重成绩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扼杀了学生的想像力,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已经不能赶不上时代的要求,注定将遭到淘汰。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改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已经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初中数学作为义务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是培养与提高学生素质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创造思维、创新精神的培养。在中学数学课堂中开拓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过程是“单向流动”,“一厢情愿”,课堂形式是“一言谈”,“满堂灌”。传统的教育观的基本特点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过分强调了老师的作用,而新的教育要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线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来,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教师要变灌输方式为主动探索式,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给学生一个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空间,只有教师的“主导”正确,学生的“主体” 才会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二、设计问题情境,营造创新氛围
  教师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问题中探究不同的答案、不同的解法,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设计此类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既能调动学生积极运用现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又能训练他们用多种方法或多种渠道解决问题的求异思维能力。
  比如在学习一次函数应用时,我设计了以下两个生活实例。
  问题1:(哪种灯省钱)你现在是小采购员,想在两种灯中选购一种,节能灯10瓦60元,白炽灯60瓦3元,两种灯照明效果一样,使用寿命也相同(3000小时以上). 如果电费是0.5元/ (千瓦?时),选哪种灯可以节省费用
  问题2:(货物何时出售好)有批货物,若年初出售可获利2000元,然后将本利一起存入银行.银行利息为10%,若年末出售,可获利2620元,但要支付120元仓库保管费,问这批货物是年初还是年末出售为好
  因为买卖东西是生活中的常事,人人都会遇到。看到以上问题,学生会感觉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存在,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个个跃跃欲试,一下子注意力能集中到解决以上两个实际问题中来。通过以上两例学生真正感到原来我们在学有用的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
  在学习解直角三角形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
  已知平顶屋面的宽度L和坡顶的设计高度h(如图)。(如图)
  问题1:你能求出斜面钢条的长度和倾角a 吗?
  问题2:已知平顶屋面的宽度L和坡顶的设计倾角α
  你能求出斜面钢条的长度和设计高度h吗?
  这是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一问题的提出就可以让学生感到具体的实际问题就在自己的身边等待解决,增强主动意识,激发了兴趣。随后,同学们就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尝试各种方法来解决刚才两个问题。整个过程中,学生在充满渴望的求知欲中进行有目的地学习,我无一不看出孩子们的智慧在闪光。学生的潜能是个不竭的宝藏,你对他们有多大的信心,他们就能给你多大的惊喜。
  课堂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打开了一个学习数学的窗口。学生通过这个窗口进行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发现数学王国的奥秘,从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亲近数学的情感。
  三、创设实践情境
  学生的第一发展水平和第二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差异。教师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创造“最近发展区”。注意适时、适度创设实践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比如学生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之前,教师根据“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内在联系,在学生回忆性质定理后,可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有一个等腰三角形,若一不小心,它的一部分被墨水涂没了,只留下一条底边和一个底角,大家想一想,能否将原来的等腰三角形重新画出来?
  于是,当学生经过动手实践,画出图形后,要求学生说出画法.而这些画法的正确性是需要“判定定理”来判定的.于是教师用问题“这样画出来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来引出课题,创设了问题情境。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间制造一种“不协调”,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教学是一门艺术,相信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采用相适宜的创设情境,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模仿只能跟着走,创新才会出人才。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去探索和思维,引导学生去大胆创新,这样学生在有趣的、现实的问题情境中,对数学有了更加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创新的乐趣;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树立了自信;在发现问题,应用问题的过程中,深刻体验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价值等等。
  总之,数学不仅仅是识记公式、计算、证明,而是要会去运用、去创新。数学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好数学这门学科。
  
  
  参考文献:
  [1]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李建才,初中教材教法,1995.
  [3]贾晓波,《心理健康教育与老师心理素质》,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

标签:创新精神 开拓 数学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