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六年级作文 > 正文

自读课文教学策略初探【中学课堂沟通策略初探】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在日常用语中,沟通指的是两个事物或人与人(个体或群体)之间建立联系,进而发生关系。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时,沟通还常与理解共通,主要指通过交流信息、看法或观念而达成相互理解,如“要做好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在这个意义上,沟通是人的主动、自觉的行为,总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发生的。
  与沟通相关、相近的词有交往、互动、交流等,我们经常提到的教学交往、师生互动、同学交流等,这也是我们容易混淆的几个概念。与“交往”相比,“沟通”是具体的行为;与“互动”相比“沟通”更强调结果,有时也更多地关注启动“沟通”一方的行为、方式、策略、能力等;与“交流”相比,“沟通”不仅是信息的流动,更强调对信息实质的理解,以及通过沟通过程所形成的更多方面的变化。本文所提到的“沟通”是有着特别含义的。课堂上的沟通,则强调通过师生双方的努力达到相互间的理解,它特别强调某种预期结果的达成,包括对某件事或某种观念的共同认识,强调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知识及观念的认同。因此教师要深入探究课堂沟通策略,通过教学沟通、“对话”沟通和“角色换位”来实现课堂的创新。
  一、 教学沟通
  知识对学生来说是否具有个人意义,是知识保持的决定性因素。学生学习了那么多知识,为什么很快就被遗忘?日本的佐藤学教授将借助“课堂”习得的教科书知识用柏拉图描绘的“洞窟的神话”作比喻。他认为:“正像洞窟的囚犯把洞窟壁上的影像误认为客体那样,习得教科书和黑板上映出的知识的儿童,并不是学到了现实世界的知识,不过是把教科书和黑板上映出的知识之影作为信息习得罢了”。
  在人本主义者看来,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他(她)意识不到的自我,面对自我的认识过程是实现学习的基本表现形式。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把这个内在的又难于捉摸的自我引示出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如果不能通过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把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其学习心理就会减弱。其中,导致学生学习心理活动减弱的原因有:教学内容较难、教学方法不当、教学媒体单调、学生在学习上没有成就感而放弃等因素。教师应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课堂行为的分析,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与效果。
  如《花未眠》一课讲述了作者在凌晨四点偶然发现花未眠这样奇特的美,从而联想到任何一种真正的美都是需要认真观察自然,用心体会自然而得到的。并且指出当今的小说家大多不怎么认真地观察自然。课堂上,同学们经过讨论认识到了自然美是无限的,而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由于是自读课,课文只安排了一个课时,当我准备总结全文结束学习时,突然一个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我们都知道有好些花是在夜间开放的,像是昙花。作者为什么会因为发现海棠花没有睡觉而大吃一惊呢?”
  “对啊,我们都不理解。”其他学生也发出了同样的疑问。
  “不会是日本只有海棠花不睡觉吧!”大家哄堂大笑起来。
  我不禁一愣,备课时,我也不理解这个问题,在请教了指导老师后还是有些模糊。开始我以为这个问题没有讨论的必要,就想偷个懒跳过它,没想到还是有学生提出来了。可是后来当我发现,如果学生能把这个问题弄清楚了,就能更清楚地理解“美是邂逅所得,美是亲近所得”这个主旨。
  于是,我慢慢分析:“海棠花并不只是只有日本才有,可是大家注意到了吗?作者独自住在旅馆里,凌晨四时醒来,突然发现海棠花未眠。虽然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意识到的。正当人们早早入睡时,这在夜里绽放的未眠之花就显得格外的美,这种美是被人忽视的、孤独的、静静的美。所以,作者才会由此引发更多的感悟,感叹‘美是邂逅所得,美是亲近所得’。”
  我们发现,总是会有一部分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陌生而新鲜的,他们只会凭自己的经验去思考,这就很容易与教材的相对固定思维产生冲突。如果教师坚持按照自己教案的设想来进行课堂教学,一定会被学生突来的问题打断思路,甚至否定学生的问题,引起双方的不满。如果顺着学生的思维进行恰当地引导和启发,使学生不但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还了解到课文主旨的内涵。课堂上,学生思维、教材思维和教师思维三者往往是相互交叉、相互包容的,当三者融为一体时,课堂沟通的中心磁场最强烈,教学思维活动和水平就达到了最高境界。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根据学生的反映,及时改变自己的教学计划,调整教学进程,变换教学方法,灵活地处理教学内容,沟通学生、教材、教师三者思维,让学生得到远比教材多得多的东西,使课堂教学更加顺利。
  二、 “对话”沟通
  巴西教育学者保罗•弗莱德(P•Freire)把教育的本质理解为“自由的实践”。他猛烈抨击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倡导“对话式教学。他说,“对话是人与人的接触,以世界为中介,旨在命名世界。”“这种对话不能简化为一个人向另一个人‘灌输’思想的行为,不应当成为一个人控制另一个人的狡猾手段,而应当是一种创造性行为。”
  对话理论引入课堂语言教学,体现着“对话式教学”的实质。教师的角色就有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将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的这种角色转变直接地反映在教师课堂语言的变化上。
  语文教学中,教师的启发诱导至关重要,所以,更应注重由灌输式言语向启发式言语转变的艺术。许多缺乏经验的年轻教师会把教案当成教学活动的保证书,只要遵循这一轨迹讲课,就不会出什么差错。如果教师将教学的每一步都事先设计好了,那么上课无非是把这种程序演绎了一遍,缺乏灵活性,教师在课堂上把学生视为一张白纸,一种容器,学生也只能被动接受。长此以往,学生原本拥有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被消磨殆尽。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越是年级低的学生,发言回答的积极性就越高。而随着年龄增长,特别是初二以后,举手的人渐渐少了,到了初三几乎就没人举手了。即使回答,也没有初一那种神采飞扬的自信与坚定。所以老师们常常感叹初一的学生课堂热闹活跃,初三的学生却气氛沉闷,缺少激情。难道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年龄增长和知识增多成反比例?其实不然,这种现象实际上是学生年龄心理差异的一种表现。教师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差异,只是形式主义地要求学生当堂发言,非但得不到相应效果,反而会扼杀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也不能算得上真正的对话。因此教师的启发诱导就必须考虑学生变化着的心理要求,研究并掌握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难易适度并能激起学生兴趣和思考的问题,积极创设对话情境。
  三、 “角色换位”
  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思想交流、情感交流,以及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而自身进行的各种思维活动,始终不断地进行着,可以说,它是一个动态的流程。教师能否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学生变化的心理而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角色换位”是教学中行之有效的一种教法,这种教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交换位置、变更角色,双方都站在另一角度来思考问题,它改变了学生的常规学习模式,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紧张而又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中学生处在从少年向青年的转变时期,生理心理上由不成熟逐渐趋向成熟,独立意识增强,有相当的自我表现欲,时时流露出“成年人”的神态,渴望在某些正式场合有一席之地。“角色换位”教学艺术正好为他们提供了尝试的机会。
  《我的空中楼阁》一文的教学中,文章展示了一幅幅优美的图画,有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从不同的角度、不同时间对小屋进行渲染勾画。课堂上,我请同学设想一下生活在小屋中的作者是一个怎样性格的人,进而把握文章的情和志。这时,大家显得特别感兴趣,开始各抒己见,踊跃发言。
  生1:“我觉得他是当代的陶渊明,陶渊明曾有诗句‘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他把农田生活描写这么富有诗意,表现了向往大自然、寄情山水的恬适之情。”
  生2:“我觉得他是当代的欧阳修,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写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表现了他钟情山水的美好情怀。”
  生3:“我觉得他是当代的刘禹锡,同样在为自己的小屋写《陋室铭》。”
  生4:“我觉得他像是周敦颐,周敦颐在《爱莲说》一文中,借莲花表明自己高洁脱俗的情怀。”
  我对大家说:“刚才同学们都说得很好!都体现了作者钟情于自然美景,向往淡泊宁静的境界。有的是老师以前没想过的,你们给老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希望大家今后都能将活跃思维发散到各个地方,努力开创自己心中的小屋。”
  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主、客体两方面的主动性,课堂教学中的科学与民主才得以具体实施,学生的潜能才能得以有效的发挥,素质的培养才能得以真正的落实。学生站到教师的位置上考虑如何“吃透”课本内容,怎样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亲自设计教学中的环节,登台上课、评课,他们就有明确的思维目标和具体的学习方向,明辨教与学中的是非得失,获取的知识及能力的锻炼远远超过了传统的教法,从而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变单向传递为多向交流。而教师也必须更多地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细致地观察学生的思维及活动情况,及时地辨析课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加以有效的组织和引导。从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更为突出。
  所以说,如果教师不断丰富自己教育教学的知识,增强自己对各种角色的认识,就能够机智而灵活地进行角色之间的转换,在恰当的场合表现出恰当的行为,从而减少师生之间沟通的阻碍,使教学更加顺利。
  (蔡昭胜 广西省北海市铁山港区南康镇三塘中学 536017)

标签:初探 课堂 沟通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