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励志 > 正文

励志的外国诗歌

时间:2017-05-2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诗界革命

摘要:“诗界革命”是近代资产阶级文学革新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诗歌迈向近代化的开端。早在“诗界革命”这一口号未正式提出前,近代诗坛已呈现出变革的趋势。“诗界革命”的起点是“新学诗”,中间经过了“新派诗”、“潮音集”和“新体诗”几个阶段。“诗界革命”作为近代诗坛上的一次革新思潮,不能仅仅局限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范围内,也应包括“南社”中的部分诗人和资产阶级革命诗人秋瑾等。

中图分类号:1209.5 文献标识码:А 文章编号:0511-4721(2000)02-0005-08

“诗界革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学史上一次诗歌革新思潮和资产阶级文学革新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诗界革命”是近代社会变革思潮、西学东渐的文化走向在近代诗歌领域的一种反映,也是近代诗歌求新求变的一种自然发展趋势。早在“诗界革命”这一口号未正式提出前,近代诗坛已呈现出变革的趋势。

(一)“诗界革命”的起点:“新学诗”

“诗界革命”的起点究竟起于何时呢?目前有三种意见:一是起点于“新学诗”(又称“新诗”,1895),最早持此看法的是朱自清[1];二是起点于“新派诗”,最早提出此看法的是胡适。他说,黄遵宪的《杂感》(1868)“可以算是诗界革命的一种宣言”[2](p136)。三是主张起于1899年梁启超正式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3](P335)。我的看法是:“诗界革命”的起点和界标应是“新学诗”,时间当在1895年。

诚然,以黄遵宪为代表的“新派诗”,如果溯源,要比“新学诗”更早些,但“新派诗”的正式出现应以1897年黄遵宪在《酬曾重伯编修》中正式提出这一名称为准。至于以1899年正式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为起点,那显然是割断了“诗界革命”的发展历程。因为1899年梁氏在《夏威夷游记》中提出“诗界革命”四字,是对前一阶段出现的诗界革新的理论概括,不能视为起点。

1895年秋冬之际,梁启超、夏曾佑、谭嗣同经常在北京讨论诗歌革新问题[4],后虽因梁氏去《时务报》工作而中断了对诗歌的探索,但由夏、谭所代表的“新学诗”却产生了。所谓“新学诗”,其特点,用梁启超的话来概括,就是“盖当时所谓‘新诗’,颇喜扯新名词以自表异”[5](P49)。当时的“新名词”,就是指佛、孔、耶三教经典中的词语,因为多用音译、象征,所以这些新名词很难懂。像谭嗣同《金陵听说法诗》中的“纲伦惨以喀私德,法会盛于巴力门”,夏曾佑《无题》中的“冰期世界太清凉,洪水茫茫下土方。巴别塔前分种教,人天从此感参商”。这里的“喀斯德”、“巴力门”、“冰期”、“巴别塔”之类,如不加注释,是“断无从索解”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新学诗”,也即是夏、谭、梁研讨“新学”的另一种文本的记录。故后来蒋智由在评论夏曾佑的这类诗时说:“亚欧捭国谋空壮,耶佛评论语更鲜”[6],发现了夏氏诗与“新学”的关系。

“新学诗”虽然极难懂,但在先进之士厌弃旧学、崇拜新学的当时,也表现了诗人自己的“宇宙观、人生观”,以及对思想解放的热烈追求,它的出现,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原因的。于此梁启超曾回忆云:“到我们在一块儿的时候,我们对于从前所学生极大的反动,不惟厌他,而且恨他。??我们当时认为,中国自汉以后的学问全要不得的,外来的学问都是好的。既然汉以后要不得,所以专读各经的正文和周秦诸子;既然外国学问都好,却是不懂外国语,不能读外国书,只好拿几部教会的译书当宝贝。再加上些我们主观的理想——似宗教非宗教,似哲学非哲学,似科学非科学,似文学非文学的奇怪而幼稚的理想,我们所标榜的‘新学’就是这三种原素混合构成。”[4]由谈“新学”而写“新学诗”,就是出于上面的这种文化背景。自然,夏、梁、谭氏谈“新学”或写“新学诗”,虽然带有一种“宗教式的宣传”,但这之中仍可见出当时少数唾弃旧学、崇拜新学的先进青年的苦闷。数年之后,梁启超又在《饮冰室诗话》中说:当时吾辈方沉醉于宗教,视数教主非与我辈同类者。崇拜迷信之极,乃至相约以作诗非经典语不用。所谓经典者,普指佛、孔、耶三教之经,故《新约》字面,络绎笔端焉。??至今思之,诚可发笑。然亦彼时一段因缘也[5](P49)。

这就是当时“新学诗”中新名词的文化意蕴。“新学诗”作者队伍狭窄,甚至仅限于“吾党二三子”,或者说也就是夏、谭、梁三人,诗作也不多,但它却是“诗界革命”的一个起点。所以朱自清先生在《论

中国诗的出路》中说:“近代第一期意识到中国诗该有新的出路的人要算是梁任公、夏穗卿几位先生。他们提倡所谓‘诗界革命’;他们一面在诗里装进他们的政治哲学,一面在诗里引用西籍中的典故,创造新的风格。”[1]我以为此见解是很有道理的。

(二)“新派诗”的界定

大约这之后不久,又有了“新派诗”的名目。黄遵宪在1897年写的《酬曾重伯编修》中云:“费君一月官书力,读我连篇新派诗。”黄遵宪此时正式提出了“新派诗”的概念并承认自己写的诗是“新派诗”。诚然,黄遵宪的“新派特”写于1897年之前,如果以我们习惯称黄遵宪“新派诗”的代表作是《今别离》的话,那说明,黄遵宪早在1890年就写“新派诗”了。尽管如此,“新派诗”作为其整体概念却应当被视为是“新学诗”(1895)之后的产物。

“新派诗”作家群人数较多,其成员是具有维新思想的爱国志士,除黄遵宪外,还有康有为、蒋智由、丘逢甲、邱炜@①、麦孟华、狄葆贤等人。“新派诗”创作的主要年代是在甲午战争之后,他们在诗界革新的大潮中写了大批的新派诗。“新派诗”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古典诗歌的韵味和形式美,它却囿于传统的诗美观,未能在诗体革新上有所突破。

(三)“诗界革命”口号的正式提出

1899年12月25日(光绪二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梁启超在《夏威夷游记》中正式提出了“诗界革命”的问题。他认为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19世纪末,“诗运殆将绝”,诗的境界已被“千百年来鹦鹉名士占尽”,诗歌要想发展,必须另辟新路,犹欧洲之“地力已尽”,须由哥伦布之再发现新大陆。梁启超又指出:诗界要革新,也应向西方学习。他说:“今欲易之,不可不求之于欧洲。欧洲之意境、语句,甚繁富而玮异,得之可以陵轹千古,涵盖一切,今尚未有其人也。”那末“诗界革命”的标准是什么呢,梁氏提出了三点:

第一要新意境,第二要新语句,而又须以古人之风格入之,然后成其为诗。

根据这三条标准,梁启超检讨了“诗界革命”以来“新学诗”、“新派诗”在美学上的得失。

对“新学诗”梁氏作了明确的否定。他说:以夏曾佑、谭嗣同为代表的“新学诗”虽“皆善选新语句”,但“其语句则经子生涩语、佛典语、欧洲语杂用,颇错落可喜,然已不备诗家之资格”[7](P189)。在此时的梁启超看来,夏、谭的“新学诗”已无发展前途,因为它不“备诗家之资格”。我们不仿再看夏曾佑《赠梁任公》诗中的前四句:

滔滔孟夏逝如斯,附图文王鉴在兹。帝杀黑龙才士隐,书蜚赤鸟太平迟。

全诗杂用佛、孔、耶三教经典,如不详加注释,真是无从索解。谭嗣同的“新学诗”也类此。梁启超说:“复生本甚能诗者,然三十以后,鄙其前所作为旧学。晚年屡有所为,皆用此新体,甚自喜之。然已渐成七字句之语录,不甚肖诗矣。”[7](P190)后来梁氏在《饮冰室诗话》中更明确表示:“此类之诗,当时沾沾自喜,然必非诗之佳者,无俟言也。吾彼时不能为诗,时从诸君子后学步一二,然今既久厌之。穗卿近作殊罕见,所见一二,亦无复生此等窠臼矣。浏阳(谭嗣同)如在,亮亦同情。”[5](P50)

对于以黄遵宪为代表的“新派诗”,梁启超则是肯定的。他说:

时彦中能为诗人之诗而锐意欲造新国者,莫如黄公度。其集中有《今别离》四首,又《吴太夫人寿诗》(即《拜曾祖李太夫人墓》)等,皆纯以欧洲意境行之,然新语句尚少。盖由新语句与古风格,常相背驰。公度重风格者,故勉避之也[7](P189)。

梁氏肯定了“新派诗”的“以旧风格含新意境”,又指出了这类诗“新语句尚少”,同时梁启超也看到了“新语句”与“旧风格”的矛盾。但由于梁氏受传统审美观的制约,也由于古典诗歌形式规范所潜在的艺术魅力,他还是看中了“旧风格”,这是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诗界革命”派共同的局限。

(四)“诗界潮音集”的评价

在“诗界革命”问题上,梁启超并非没有看到形式变革的滞后,同时他也在寻求一种与“新意境”相和谐的新形式,这种努力就是他在《清议报》和《新民丛报》上开辟的两个专栏“诗文辞随录”和“诗界潮音集”(为叙述方便,下面我把这两部分诗通称之为“潮音集”)。“潮音集”是“诗界革命”继“新学

诗”、“新派诗”之后的一个新发展。

有的研究者指出:“‘新派诗’与‘新诗’的合流,已成为‘诗界潮音集’的基本趋势。”[6](P49)换言之,“潮音集”的基本趋势是“新派诗”与“新诗”(即“新学诗”)的合流。我以为这种提法是不确切的。如所周知,“新学诗”的主要特点是“扯新名词以自表异”,即是用儒、佛、耶三家经典中一些生僻的词语或西方名词的音译,不是当事人或不加注解则“断无从索解”;而“潮音集”体虽用新名词却无此缺点。其实运用新名词并不是“新学诗”的独特处,其独特处是在于它用谁也“无从索解”的新名词。以黄遵宪为代表的新派诗也以新名词入诗。“潮音集”诗歌也运用新名词,但没有“新学诗”那种生涩难解之病。所以我们无理由说“潮音集”是“新学诗”和“新派诗”的合流,而应当把“潮音集”视为“新派诗”的一个新发展。那末“潮音集”诗较之新派诗具有哪些特点呢?除去作者队伍更加广泛(有100余人)和利用近代传播方式(在报刊上发表,这比“新派诗”作者唱和传递或刻诗集传播更迅速)之外,在诗歌形式上还具有如下几点:

(1)使用新名词,但这些新名词已较“新学诗”中的新名词不同,它已经不再使用佛、孔、耶三教经典中谁也看不懂的词语,如“喀私德”、“巴力门”、“冰期”、“巴别塔”之类,而是运用当时社会上已较通用的新词语,如浪公的“冷月凄凉平等阁,阴风惨淡自由旗”,“通义千秋《民约》在,中原何日主权伸”(《挽@②@③子六律用星洲寓公原韵》)[8](P125),紫髯客的“何期百六间,女中见卢梭”(《赠吴孟班女士》)[8](P125),自由斋主人的“野蛮例应文明换,进化原从冒险来”(《伤时事》)[8](P131)。诗中的平等、自由、《民约》、主权、卢梭、文明、进化、冒险,均是当时较流行的新名词。

(2)在形式上虽没有突破传统诗体的束缚,但表现了更多的革新精神。如果说,“新学诗”和“新派诗”在形式上还主要是五七言古诗、律诗和绝句的话,那末“潮音集”的诗则出现了更多的杂言体长篇,有的还表现了明显的散文化倾向,这类诗歌为尔后黄遵宪“新体诗”(杂歌谣)的构想提供了启示和参照。在《清议报》和《新民丛报》中这种杂言体的诗歌屡见不鲜。比如因明子(蒋智由)的《终南谣》、《见恒河》、《闻蟋蟀有感》、@④浦寄渔的《奉题宿园先生五百石洞天选诗图》、突飞之少年的《可惜歌》、《励志歌十首》等。我这里以梁启超的诗歌为例略加说明。梁氏一生写诗不算太多,他自己说:“余向不能为诗,自戊戌东徂以来,始强学耳。”[5](P52)从梁氏的全部诗作看,我以为最有特色的是刊登于《清议报》和《新民丛报》上的诗作。如《二十世纪太平洋歌》、《赠别郑秋蕃兼谢惠画》、《志未酬》、《举国皆我敌》、《爱国歌四章》等,均是字数不等的杂言体,它们可以代表“潮音集”诗歌自由化、散文化的倾向。

(3)通俗化的走向更加突出。如果说,“新学诗”由于“扯新名词以自表异”,不加注释让人难以索解,“新派诗”由于强调“旧风格含新意境”而又相对忽视了语言的通俗化,那末,“潮音集”作者在诗歌语言通俗化上则向前跨出了新的一步。许多作者表现了这一特点,代表诗人有蒋智由、狄葆贤、突飞之少年、觉庵、自由斋主人等。请看突飞之少年《励志歌十首》之二:诸君听我歌,二歌狂起舞,大声疾呼竟何意,笑尔四座泪如雨。黑红两种衰可悲,白种日兴黄种危。合群保种争一刻,过此更无中兴期。噫吁嘻,过此更无中兴期[8](P132)。

这类通俗化的诗歌在“潮音集”中占有很大比重。

(4)有意向民歌学习。“潮音集”作者越到后期越注意吸收民歌形式和学习来源于古代民歌的歌行体。《新民丛报》上刊登的诗歌,有些直接注明“俚词”、“俗调”。它刊登过平等阁(狄葆贤)的《燕京庚子俚词》。“潮音集”作者还注意用歌行体创作。歌行体本是古代民歌中的一种体式。“歌”是曲的总名,上古时代就有《击壤歌》、《南风歌》。“行”是歌的一种。明人胡震亨说:“衍其事而歌之曰行”(《唐音癸签·体凡》),胡氏说颇能探其本义,观汉乐府民歌可知。在汉乐府中,凡带“行”字的诗,均带有叙事性质。这类诗歌在《清议报》中已见端倪,如突飞之少年的《励志歌十首》,梁启超的《赠别郑秋蕃兼谢惠画》、《举国皆我敌》、蒋智由的《见恒河》等篇,有的虽无“歌行”字样,亦属此类作品。到了《新民丛报》中歌行体的诗歌就更多了。如高旭的《唤国魂》、蒋观云的《醒狮歌》、杨@⑤子(度)的《湖南少年歌》、梁启超的《二十世纪太平洋歌》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我之所以关注“潮音集”在“诗界革命”中的地位,固然在于确认“潮音集”是“诗界革命”发展中

的重要阶段,此外还有两点重要意义:一是它的出现对后来黄遵宪“新体诗”(杂歌谣)构想的产生有一定的启示。二是直接开启了资产阶级革命派诗人(如秋瑾、高旭、黄人)大量采用“歌行体”的先声。

(五)“新体诗”:黄遵宪在诗体上的新探索

黄遵宪“新体诗”(杂歌谣)的提出,是“诗界革命”中诗体改革的新探索。

1902年,梁启超创刊了《新小说》,他在大力提倡“小说界革命”的同时,也没有忘记“诗界革命”。他继续在《新民丛报》中通过《饮冰室诗话》宣传“诗界革命”,并给了黄遵宪的诗以很高的评价:“近世诗人能熔铸新理想以入旧风格者,当推黄公度。”尽管如此,黄遵宪还是清醒地认识到“旧风格”与“新意境”是存在着矛盾的。正是基于这种认识,黄遵宪提出了诗体改革的主张:

报(指《新小说》)中有韵之文自不可少,然吾以为不必仿白香山之《新乐府》、尤西堂之《明史乐府》,当斟酌于弹词、粤讴之间,句或三或九,或七或五,或长或短,或壮如《陇上陈安》,或丽如《河中莫愁》,或浓如《焦仲卿妻》,或古如《成相篇》,或俳如俳伎辞,易乐府之名而曰“杂歌谣”,弃史籍而采近事。至于题目,如梁园客之得官,京兆尹之禁报,大宰相之求婚,奄人子之纳职,侯选道之贡物,皆绝好题目也。此固非仆之所能为,公试与能者商之。吾意海内名流,必有迭起而投稿者矣《壬寅八月二十二日与梁任公书》)[9](P1245-1246)。

这是黄遵宪经过长期思考而提出的诗体改革方案。他提出的这种“新体诗”,其形式介于弹词与粤讴之间。弹词这种形式,大家较熟悉,兹不赘述。关于粤讴,它是流行于广东民间的说唱曲艺。相传是清代嘉道年间粤人冯询、招子庸在木鱼、南音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曲艺形式。从招子庸编写的《粤讴》俗曲集看,其篇幅或长或短,没有定格,形式比较自由。唱词多为长短句,字数多少不等,平仄可不全叶,选韵较宽。黄遵宪是广东人,他对粤讴和广东民歌十分熟悉,而且他又是一位热爱民间文艺的诗人。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一种“新体诗”,名曰“杂歌谣”,篇幅长短不一,句式、字数多少不等,艺术风格多种多样。在内容上,他要求“弃史籍而就近事”,也就是要反映现实生活,其批判重点,则指向清王朝上层官僚社会。在他的建议下,梁启超果然于他创办的《新小说》上特辟“杂歌谣”一栏,专门发表这种“新体诗”。如燕市酒徒、雪如、水月庵主等人的新乐府,剑公的《新少年歌》,外江佬、珠海梦余生的新粤讴等。

黄遵宪不仅从理论上提出了这种“新体诗”,而且他还亲自实践。他先后写了《军歌》24章、《幼稚园上学歌》10章、《小学校学生相和歌》19章,自称它们为“新体诗”,并希望梁启超能“拓充之,光大之”(《壬寅十一月与任公书》)[9](p1249)。梁启超不仅把黄遵宪的《出军歌》四章、《幼稚园上学歌》10章刊登在《新小说》上,而且他自己也模仿《出军歌》4章写了《爱国歌》4章,并给予这种“杂歌谣”的“新体诗”以很高的评价。他评黄遵宪的《军歌》曰:“其精神之雄壮活泼、沉浑深远不必论,即文藻亦二千年所未有也。诗界革命之能事,至斯而极矣。”[5](p43)

《新小说》相继刊出的“杂歌谣”,为“诗界革命”的诗体改革作了许多新探索、新尝试,尽管这种“新体诗”也未能完全冲破旧诗体的束缚,成为一种全新的形式,但在20世纪初,“新体诗”已达到了“诗界革命”在诗体改革方面的最高成就。

(六)“诗界革命”的范围

“诗界革命”是近代一次诗歌革新运动,它既是社会发展和思想文化变革在文学上的反映,也是西方文化撞击的结果。这次诗歌革新运动始于甲午战争前后,一直持续到辛亥革命之后。

近代文学研究界过去大多把“诗界革命”定位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诗歌运动,其理由是因为这次运动的倡导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改良派)代表人物梁启超,其主要成员也大多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改良派)人物,如黄遵宪、梁启超、谭嗣同、夏曾佑、康有为、蒋智由、丘逢甲、狄葆贤、丘炜@①等。近年来,随着近代文学研究的深入,已有学者认识到把“诗界革命”仅仅局限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诗界革新运动的范围内,是不恰当的。最早表露这种倾向的是钱仲联先生。钱先生明确指出:金天羽、黄人、高旭、柳亚子等人是“‘诗界革命’在江苏的一面大纛”[10](p239),他又在《近百年诗坛点将录》中称金天羽“亦曾主张‘诗界革命’”云云[10](p360)。吴泰昌也曾在《不以诗人自居的诗人》一文中把马君武、金天羽等南社诗人归入“诗界革命”的范围内。这说明已有一些研究者开始对“诗界革命”的定位提出了

怀疑[11]。

由于“诗界革命”产生的时代因素,即正值资产阶级维新运动(改良主义运动)发展时期,在辛亥革命前(姑以1905年为界),其主要成员大多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人物,但也有些原先具有维新思想而后来成为革命派的南社诗人,如柳亚子、高旭、马君武、宁调元、于右任、黄人,乃至资产阶级革命诗人秋瑾,虽然并未声明参加过“诗界革命”,但从他们的诗歌主张和创作实践来看,显然是与“诗界革命”同一阵线的。马君武概括自己的诗歌创作为“鼓吹新学思潮,标榜爱国主义”[12],周实呼唤“变风变雅之音”[13],高旭认为“世界日新,文界、诗界当造出一新天地”[14],宁调元说:“诗坛请自今日始,大建革命军之旗。”[15]马君武更进而指出诗歌创新和改造旧形式的问题:“唐宋元明都不管,自成模范铸诗才。须从旧锦翻新样,勿以今魂托古胎。”[11](p426-427)这些主张无疑与“诗界革命”的精神和文学主张是一致的。“勿以今魂脱古胎”,尽管并未指出如何“脱古胎”(即创造新诗体),但至少在思想认识上已试图解决梁启超所提出的“新意境”(“今魂”)与“旧风格”(“古胎”)的矛盾。同时他们还创造了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歌体诗,其代表作有高旭的《路亡国亡歌》、《爱祖国歌》、《海上大风潮起作歌》、《登富士山放歌》,马君武的《从军行》、《华族祖国歌》、于右任的《从军乐》,黄人的《元旦日蚀诗》、《和定庵西郊落花歌》、《过湖荡纪事》,金天翮的《招国魂》,秋瑾的《宝刀歌》、《勉女权歌》等。至于“以旧风格含新意境”的诗作,在南社诗人和资产阶级革命派诗人中那更是不胜枚举了。今举柳亚子、宁调元的两首五古和七律以见一斑。

??我思欧人种,贤哲用斗量。私心窃景仰,二圣难颉颃。卢梭第一人,铜像巍天阊。《民约》创鸿著,大义君民昌。胚胎革命军,一扫秕与糠。百年来欧陆,幸福日恢张。继者斯宾塞,女界赖一匡。平权富想像,公理方翔翔[16](p3)。

十年前是一重囚,也逐欧风唱自由。复九世仇盟玉帛,提三尺剑奠金瓯。丈夫有志当如是,竖子诚难足与谋。愿播热潮高万丈,雨飞不住注神州[15](p138)。

柳亚子、宁调元这两首诗歌,与黄遵宪为代表的“新派诗”并没有什么区别。所以我认为“诗界革命”作为近代诗坛上的一次革新思潮,实在是吸引了许多进步诗人参加的一次群众性的诗歌革新运动,它的最初发起人、倡导者和创作主体是具有维新思想的进步诗人,随着运动的深入,资产阶级革命派诗人也参与了“诗界革命”,并成为“诗界革命”队伍中一支生力军,他们与梁启超、黄遵宪、康有为、丘逢甲、蒋智由、狄平子等人共同开创了中国近代诗歌的新天地。这一基本评价我想会得到多数人的认同。其实,近代的评论家也并未把“诗界革命”仅仅限制在维新派诗人的范围内,比如柳亚子在1945年就说过这样一段话:“辛亥革命总算是成功了,但‘诗界革命’是失败的。梁任公、谭复生、黄公度、丘沧海、蒋观云、夏穗卿、林述庵、林秋叶、吴绶卿、赵伯先的新派诗,终于打不倒郑孝胥、陈三立的旧派诗,同光体依然成为诗坛的正统。”[17]这段话对“诗界革命”的评价是否正确我们姑且不论,但文中提到几位诗人,如林述庵、林秋叶(之夏)、吴绶卿(禄贞)、赵伯先(声)均是资产阶级革命派诗人,林之夏还是南社社员,可见把“诗界革命”仅仅视为资产阶级维新派内部的诗歌革新运动是不确切的。

(七)结语

由如上叙述可以看出,近代“诗界革命”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领导的有纲领、有队伍、有阵地、有理论、有创作实践的一次自觉的诗歌革新运动。以梁启超、黄遵宪、丘逢甲、蒋智由为代表的新派诗人,他们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敢于冲破几千年来自我封闭的诗歌旧传统,毅然于诗世界中手辟新洲,独创异境,为“诗界之哥伦布”,为“独立风雪中(之)清教徒”[9](p1249),这种精神是十分值得称道的。在内容层面上,“诗界革命”是从宣传新学、描写新事物(从异域风光到自然科学的新成就)、表现新思想、新理念开始的,继而又以描绘时代风云、反对封建专制、弘扬爱国主义、倡导尚武精神、礼赞民主革命为基本主题。在形式上它从“扯新名词”开始,逐渐过渡到“以旧风格(即旧形式)含新意境”,再到借鉴民歌形式,力求冲破旧格律、旧体制的束缚而提出了“新体诗”的尝试。尽管“诗界革命”最终并未完全解决旧形式的问题,但在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下,“诗界革命”的先驱者们已作了大胆的尝试与努力。在价值取向上,他们自始至终都自觉地吸取西方文化,为“诗界革命”输入新血液,注入新生命。还在《夏威夷游记》中,梁启超就曾经指出,欲求诗歌革新,“不可不求之于欧洲,欧洲之意境、语句,甚繁富而玮异,

篇二:李嘉诚激励员工的一首诗

李嘉诚激励员工的一首诗.txt如果青春的时光在闲散中度过,那么回忆岁月将是一场凄凉的悲剧。杂草多的地方庄稼少,空话多的地方智慧少。即使路上没有花朵,我仍可以欣赏荒芜。李嘉诚激励员工的一首诗

李嘉诚激励员工的一首诗

Are You Ready? ——李嘉诚

当你们梦想伟大成功的时候,

你有没有刻苦的准备?

当你们有野心做领袖的时候,你有没有服务于人的谦恭?

我们常常都想有所获得,但我们有没有付出的情操?

我们都希望别人听到自己的说话,我们有没有耐性聆听别人?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快乐,我们对失落、悲伤的人有没有怜悯?

每一个人都希望站在人前,但我们是否知道什么时候甘为人后?

你们都知道自己追求什么,你们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吗?

我们常常只希望改变别人,我们知道什么时候改变自己吗?

每一个人都懂得批判别人,但不是每一个人都知道怎样自我反省。

大家都看重面子,大家都希望拥有财富,但你知道财富的意义吗?

各位同学,相信你们都有各种激情,但你知不知道什么是爱?

每一位员工都是优秀的,只要他得到正确的培训;每一位员工都会对工作付出、负责、用心的,只要他得到正确的理念。

每位员工的薪水都取决于他为企业创造的价值。

只有为企业创造的价值越多,他的薪水才会越高。

提高价值,一是技能,二是态度第一:对待工作的四种心态1,付出那些总想着让自己能挣到钱的人,为什么一生只在平庸中度过?而总想着通过自己的工作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人,却取得了了不起的成绩!一个人只有为企业为他人、为社会做出奉献,他才会是富有的、富足的。

为什么不乐意付出?

①认为付出的多,得到的少。

②自作聪明,怕吃亏上当③老板不重视如何付出我为什么要付出?对得起这份薪水不就可以了吗?

每个人都是在为自己的未来与梦想而工作,为了自己的将来是成功的、幸福的,那么现在的你就应该是努力的、付出的。

①积极主动被动做工作不是付出

②让你成为付出人的一句名言不要问企业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企业做什么。

③向施瓦伯学习我不光是在为老板打工,更不单纯为了赚钱,我是在为自己的梦想打工,为自己的远大前途打工。我们只能在业绩中提升自己。我要使自己工作所产生的价值,远远超过所得的薪水,只有这样我才能得到重用,才能获得机遇!付出就不要抱怨——解决抱怨的三个心态①不要祈求工作的完美②不要祈求绝对的公平③唯一能改变的只有你自己2,负责尊重自己的选择大家选择这家企业是你的主动选择,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就要为这份工作的全部负责,不仅获得薪水,同时还有压力。“不要问喜欢不喜欢,而要问应该不应该”

明确自己的职责不要归罪于外事情做的不好,只能是自己的责任,而不要找外在的原因与借口。

培养责任意识的一种有效工具——QBQ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将会帮助员工找到真正的责任问题所在。

3,卓越为什么要追求卓越?

因为,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

怎样做到最好?

①脚踏实地,把小事与细节做好鲍威尔我尽量让自己成为最好的军人,而其余的事自然水到渠成。

②用心事情没有做好,只是因为没有用心。

用心就要学会思考,请问你有多长时间没有静下心来思考过了?

4,学习为什么还要学习?

学历高,就代表你将来取得的人生成绩就大吗?所以,只有继续学习,能承认你价值的只有一点,那就是你为企业创造了多少价值。如何学习?

第二:对待老板的四种心态序:每个人都可以把老板看作是自己的顾客,他只是按照我们为其创造的价值多少在支付我们薪水,所以对待顾客(我们应该把身边的每一个人都看作是自己的顾客)我们应该拥有以下四种心态。

1,服务的心态2,推销的意识3,赢得信任4,感恩的心

要想英语得高分,直接背诵高考题!我做一套高考题只需要40到50分钟,一眼认出正确答案的能力就是语感。

● 记住我的“123教学法”:课前课后一分钟,每次两分钟,一天三十次。我要在每个班级成立英语朗读领导小组,简称“123领导小组”,由班长、课代表、学习委员三人组成,每天下课带领同学们朗读2分钟英语,然后才可以去上厕所。否则你们没有权利,用你们屎尿污染环境!同意的举手!是人都举!

● 姚明说,李阳的疯狂英语还是很有效的,但是没有必要老是几万人集中在广场上一起喊。那我就要说:姚明的篮球还是打得很好的,但是没有必要老是对着电视镜头打球,干吗不在自己家后院里打打算了?

● 李冰冰、范冰冰,这个冰冰那个冰冰都想聘请我做她们的私人英语教练,我不干,与其教明星,不如教贫困生。

● 刘翔是跑出来的,武术是练出来的,英语是说出来的。

● 当你说的英语中国人听不懂的时候,你就成功了。除非你说的是河南英语,说给广东人听。

励志的外国诗歌

● 我现在每次讲笑话举例子都糟蹋北大,因为老子没机会上,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如果我上了北大,我就糟蹋清华!

● 中国人学外语不是崇洋媚外,只是可怜外国人不会说中文。

● 在中国,英语变成一种商业,一种考试机器,变成了包话我在内的英语培训机构的牟利工具,这确实阻碍了中国的发展,比方说,大学生起码要花一半时间在英语上。我觉得我的疯狂英语缩短了中国人学习英语的时间,这就是一种爱国行为。

● 年轻人要搞好专业,当官是顺便的;学生要为大未来学好英语,考试是顺便的;我要当好老师,商人是顺便的。

● 家庭也是个伟大的事业,但一般的男人很难同时把两个事业同时做好。

● 我已经学会了对一切感恩,别人骂我,我感激他,就算现在判我两个月徒刑,我也会心怀

感激:太好了,正好我平时总停不下来。我肯定能把监狱变成模范监狱,把监狱变成外国语学校,把刑期变成犯人们的学期。

● 所有的游戏机房都应该关闭!所有开发网络游戏的都该判刑!国家行政命令一声令下,肯定能把这些东西取缔,这才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 我的一切都可以暴露在阳光下,公开是最大的阴谋。

有个叫杰克的小男孩,他有个严厉的母亲,而就是这个特别的母亲用不一样的教育方法成就了他的一生。

杰克很怕冷,每到冬天,他就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宁愿躲在破旧的屋子里,也不愿意出门接受寒风的洗礼。有一天,他的母亲对他说:“杰克,你不能这样,为了你的身体你必须出去”。于是杰克开始冒着严寒做户外锻炼,风吹打着他的骨骼,雪飘打在他的身体上,他埋怨自己的母亲太狠心。日子一天一天过去,当杰克不再埋怨母亲的时候,他已经不害怕寒冷。

杰克很怕黑,对黑暗的恐惧始终萦绕着他,他只愿意把自己的脸朝向阳光,不停地躲避黑暗。有一天,他的母亲对他说:“杰克,你不能这样,为了让你自己拥有坚强的意志,你必须出去”。于是杰克开始试着适应黑暗,无尽的黑暗使他充满恐惧,他焦虑、茫然,在摸索中前进的时候,他开始怨恨自己的母亲。但当他真正恐惧到了极点而不想再坚持下去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已经不再恐惧,不再害怕黑暗。

杰克很懦弱,他不愿意出风头,更不敢担当责任。他宁愿躲在别人的庇护下,也不愿意站出来承担自己的责任。有一天,他的母亲对他说,“杰克,你不能这样,为了你的荣誉你必须出去”。于是杰克顶着内心的压力走出自己,他讨厌自己的母亲,流言、对自己的不自信以及生活的艰辛使得他多少次想转身逃走,但他知道母亲没有留给他回家的路。生活的重担磨砺了他弱小的身躯,使肌肉变成了软骨,软骨变成了骨骼。当他变得足够勇敢的时候,他已经不再害怕担当。

杰克很自私,他不希望别人分享他得到的一切,宁愿自己一个人咀嚼生活给他的甜美也不愿意和别人哪怕是最好的朋友分享。有一天,他的母亲对他说,“杰克,你不能这样,为了你的快乐你必须出去”。杰克真的不理解母亲,甚至怀疑母亲到底在做什么。他看着属于自己的快乐被别人一点点分享,开始变得急燥不安,他害怕其他人会把他的快乐全部拿走,剩下的痛苦是他不愿意承担的。但后来他发现,分享他快乐的人总是在分享完他的快乐之后再给他一个更大的快乐,慢慢地,在彼此快乐的过程中,他发现了生活的乐趣。当他不再怀疑母亲的时候,他已经放弃了自私的生活。

杰克20岁的时候,母亲告诉他,为了生活,他必须找到一个工作。于是带着20美元,他来到了一个很大的地方,开始打工。他擦玻璃、搬货物、送报纸,每当他碰上困难的时候,他就埋怨母亲的决定,可每次埋怨完,他就自己对自己说,“杰克,你不能这样,为了将来你必须坚持”。当杰克45岁的时候,他已经成为了新的商业贵族。可人们这时候才发现杰克曾经是个有智力缺陷的孩子。大家很好奇:杰克为什么可以成功?他的母亲回答道:“虽然生活对他是不公平的,但他不能就这样放弃。”

未来对于我们是什么,是憧憬伴随着无知。憧憬给我们以生活的希望,但无知却给我们数不清的烦恼。我们不知道明天的成绩单上是不是又是一个失败;我们不知道明天的工作是不是又是一个错误;我们不知道明天的生活是不是又是一个麻烦;甚至我们都不敢肯定今天对我们重要的人明天是不是仍然还在关心我们。我们打开明天的窗户,伸手去抓未知的空气,得到的是更大的恐惧。因为我们对未来有着太多的期望,更因为我们对未来知道得太少太少,我们开始恐惧,开始怀疑今天所做的是否是正确的。

可是,生活往往是这样的:当你超过遥远的那个目标的时候,它就不再遥远,当你经过明天之后,对明天的恐惧就不再成为恐惧。心理学家说,人们在现实中担心的事情绝大多数都不会发生。如果说,明天会有炸弹落在你的大楼里,但这样的可能性几乎是零,你还害怕吗?如果这个你都不害怕,你还恐惧什么?也许你胖,但或许因为这样你才注意身体,反而得到健康;也许你害羞,但或许因为这样才让你得到别人的喜爱??当对生活极度厌烦、准备放弃的时候,战胜一切麻烦的秘诀就是:你不能这样。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群人,被称作天才。

他们眼中的世界该是跟我们不同。错综复杂的线条在他们眼里,是一群飞过蓝天的白鸟,清晰而舒畅;晦涩难懂的公式在他们眼里,是一串金色的音符,动听而醉人;浩如烟海的数字在他们眼里,是一枚静静的巧克力,可口而好消化。

可是牙签放在哪里?

天才之所以称之为天才,乃是因为我等凡人觉得复杂的事情他们就可轻易解决。除此之外,还有,我们觉得简单的事情在他们眼里却太麻烦了。于是牛顿把怀表放在锅里煮牛肉汤,于

篇三:00534外国文学作品选(复习资料全)

00534 《外国文学作品选》笔记

? 第 1课、荷马《伊利亚特》)荷马史诗公元前九世纪行吟诗人,成文于公元前1000年开始,记载-12世纪的事,-3世纪定稿)

1、 史诗分为《伊里亚特》《奥德塞》两部分,是古希腊流传至今最早的文学作品,相传作者是盲诗人荷马,因而被称为“荷马史诗”,两部史诗都与特洛亚战争有关。《伊里亚特》(共24卷,15693行。)直接描写特洛亚战争最后一年的事情。《奥德塞》写希腊英雄奥德修在特洛亚战争结束后十年回国的艰难历程

2、 主要人物:特洛亚战争的三方参与者

希腊联军一方:1阿基琉斯(英俊骁勇,感情强烈、但过于自尊,盛怒之下不免残忍),2统帅阿伽门农、3阿基琉斯好友帕特洛克罗斯

特洛亚一方:赫克托尔(遇事冷静,比较内向,性格稳重,有人情味);2赫克托尔父亲、老王普里阿摩斯;3赫克托尔母亲赫卡柏;4妻子安德罗马(诗中哀叹阿斯提阿那克斯喪父后凄凉)4弟弟帕里斯

神衹方面:1女神雅典娜‘ 2集云之神宙斯;3射神阿波罗

? “荷马式比喻”:指的是荷 马在描述人物行动、特征和事件时,擅长取材于大自然的景象、狩猎、农事等,以比喻的手法表现事物特征。荷马式比喻在烘托人物,渲染气氛、激发联想方面起巨大作用,增强了诗歌的真实性和形象性。

? 荷马史诗的艺术成就:

1规模宏大构思精巧剪裁得当,是史诗结构的一大特色。

2塑造出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

3用自然质朴的语言写成使用了大量的表现技巧如夸张烘托比喻固定修饰语等

4诗歌本身独特的韵律和源于神话传说的丰富的想象力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5客观的叙事手法仿佛作者亲眼目睹事件发生的全过程

选文的主要故事情节和关键性场景和选文中的一些著名诗句

选文的主要故事情节:阿基琉斯的挚友帕特洛克罗斯穿上阿基琉斯的盔甲上阵迎敌,结果被赫克托尔所杀。好友的死,使得阿基琉斯悔恨不已,遂与阿伽门农捐弃前嫌,再次上阵,指名要与赫克托尔决斗。决斗发生前,赫克托尔父亲普里阿摩斯与赫克托尔母亲赫卡柏都劝其放弃和阿基琉斯争锋,但赫克托尔仍旧决定参加决斗,随后赫克托尔在决斗中被阿基琉斯杀死,他的尸体也被阿基琉斯拖在战车后面绕城,赫克托尔的父亲普里阿摩斯与赫克托尔母亲赫卡柏、妻子安德罗马克都陷入万分悲痛之中

简述荷马史诗所反映的时代:荷马史诗是研究古希腊社会的珍贵文件,它反映的时代是古希腊从氏族社会向奴录制社会过渡时期;

4、基本精神:是歌颂英雄是歌颂英雄的行为和他们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从本章可以看出诗人对战争的态度是矛盾的;采用高度集中的手法,以及点带面的结构;多用比喻,是史诗语言艺术的重要特点。

1、 一个片断。围绕的是"阿基琉斯的愤怒"来描写这51天的战争,而具体描写的只是9天间发生的故事,这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2、人神两条线索交错平行发展。在描写这场战争时,人与人在互相斗争,同时也穿插着神之间的斗争。如在斗争中描写"天父取出那把黄金天秤,把两个悲惨的死亡判决放进秤盘??"

阿基琉斯是氏族社会向奴隶制时代转型时期的英雄人物,在他身上体现着既勇猛又残忍,既冷酷易怒又宽厚仁慈,既天真任性又珍视英雄荣誉的多重特性。因此,这一英雄人物形象让黑格尔赞叹:“这是一个人,高贵的人格的多方面性在这个人身上显示出了它的丰富性。”

第 2课:萨福《永生的阿芙洛狄忒》

1萨福,是希腊女诗人,被柏拉图称为“第十位缪斯”。 传说她有三个同性伴侣,最终却因失恋而投海自杀。

2.萨福的作品经人整理后为抒情诗九卷,哀歌一卷,可惜后来以伤风败俗为罪名被焚烧,目前只有《永生的阿芙洛狄忒》、《给所爱》和《失去的友人》等基本完整,另有《相思》等残篇。

? 阿芙洛狄忒的身份是:宙斯的女儿

? 为阿芙洛狄忒驾车的是:金翅之雀

思想内容与艺术特征:主司爱与美的女神阿芙洛狄忒是萨福笔下最鲜活的人物形象,体现生命热力的爱情是萨福诗歌永恒的主题。此诗就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点。首先,诗作是对爱与美的颂扬。诗中,诗人所爱的人不爱她,她“万盘痛苦”,满怀惆怅。于是她呼唤阿芙洛狄忒,希望爱神保佑她“一切心愿能够 实现”。

其次,诗作是对个体生命力的弘扬。诗人是第一位描述个人爱情和失恋的诗人。她的诗凸显自我,具有丰厚饱满的生命力,是贵族女性对生活理想的大胆追求,是对人的主体性的可贵发现,是古希腊人本思想的诗性体现。

正是是拜伦《唐璜》中所说的那个“如火焰一般炽热的萨福”

“缪斯”:是古希腊神话中主管科学和艺术女神的总称。

第三课:索福克勒斯《安提戈涅》

1. 索福克勒斯是雅典民主制全盛时期的悲剧作家,被 称为古希腊“戏剧艺术的荷马”

和“第二大悲剧诗人”(第一是埃斯库罗斯,第三是欧里庇得斯)。他的剧作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繁荣时期的思想意识。他拥护民主,赞扬人的自由意志,书写人在不可抗拒的命运面前不屈的抗争精神。他的悲剧往往被称为“命运悲剧”。

2. 索福克勒斯一生共写100多部戏剧,现有7部传世。其中主要的有《埃阿斯》,《安提

戈涅》和《俄狄浦斯王》等。以《俄狄浦斯王》成就最高,被认为是古希腊悲剧的典范,被亚里士多德称为“十全十美”的悲剧。

3. 主要人物:克瑞翁,国舅,后继承王位;厄忒俄克勒斯,俄狄浦斯王的大儿子;波吕

涅刻斯,俄狄浦斯王的小儿子;安提戈涅,俄狄浦斯王的大女儿;海蒙,安提戈涅未婚夫、克瑞翁的儿子;欧律狄刻,克瑞翁的妻子。

4. 关键情节:波吕涅刻斯和厄忒俄克勒斯为争夺忒拜统治权发生冲突,波吕涅刻斯被厄

忒俄克勒斯赶走后召集六位英雄前来攻打忒拜,被厄忒俄克勒斯杀死,厄忒俄克勒斯自己也牺牲了性命。克瑞翁断承了王位,为守卫忒拜的厄忒俄克勒斯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同时宣布波吕涅刻斯为叛徒,禁止将其下葬,违者将被处死。安提戈涅不顾克瑞翁的禁令,到荒野埋葬了自己的哥哥,为此安提戈涅被囚禁并自杀。她的未婚夫海蒙也殉情自杀,海蒙的母亲也随之自杀,只剩下克瑞翁一人。

5. 《安提戈涅》的戏剧冲突主要是围绕是否埋葬一个人而展开,这个人是:波吕涅刻斯

6. 《安提戈涅》的思想主题:A在血缘伦理与城邦伦理不可调和的冲突中,展现了人物不可避免的命

运悲剧。B在对命运的不屈抗争中,安提戈涅既彰显了个人的自由意志,也显示了女性的尊严和觉悟。安提戈涅敢于以一己之力对抗至高无上的王权,充分显示了古希腊民主制时期所崇尚的自由平等精神。C警告人类不可过度傲慢狂妄。克瑞翁坚持以自己制定的人类之法执掌一切,安提戈涅却说:“我不认为一个凡人下一道命令就能废除天神制定的永恒不变的不成文律条。”剧作结尾克瑞翁失去了所有亲人,歌队长最后的话“傲慢的人的狂言妄语会招惹严重惩罚”,是对人类的提醒和警示。

7. 艺术上的特点:鲜明地体现了索福克勒斯剧作的艺术特点,也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亚里

士多德的悲剧主人公安提戈涅有优点,也有弱点。而克瑞翁既不是完美无缺的好人,也不是为非作恶的坏人。他是一个在权力的鼓动下失去了理智和克制能力的人,是亚

里士多德悲剧理论中典型的悲剧人物,有缺点的现实人。其次戏剧结构严谨、完整。

第四课: 但丁《神曲》(节选)(13-14世纪)(38-50)1、

1. 但丁是欧州中世纪最伟大的意大利诗人,恩格斯对但丁的评价:中世纪的最后一位

诗人,同时也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意大利诗人)

2. 但丁一生著作甚丰,最能够代表他创作成就的是长诗《神曲》。另外有抒情诗集《新

生》,还有著作《论俗语》、《飧宴》、《帝制论》等。

3. 但丁早年曾把所写的31首写给贝亚特丽采的抒情诗用散文连缀起来结集出版,这部

诗集是:《新生》

4. 神曲的三部分篇名:《地狱篇》《炼狱篇》《天堂篇》。拦路的三头野兽:豹、狮、虎。

《神曲》的原意是“神圣的喜剧”全长14233行。

5. 主要人物:但丁、维吉尔、弗兰采斯加、保禄

6. 关键情节:但丁来到地狱第二圈,看到生前放纵情欲的灵魂遭受惩罚,听到弗兰采

斯加和保禄的不幸遭遇时因同情而昏晕,似乎将濒于死亡,如同一个尸首倒下。

7. 主要内容:《新生》是意大利人但丁早期的作品。但丁少年时期曾经邻居家的少女贝

亚特丽采产生了爱情,贝亚特丽采早逝以后,但丁把在1283年以来所写的31首献给她的抒情诗用散文连缀起来,取名《新生》出版。记述但丁对贝亚特丽采的爱情和她芳魂早逝的悲剧。这部作品歌颂了男女之间纯洁的爱情,表现出了反对禁欲主义的情绪。特别是艺术上深受“温柔的新体”诗派的影响,具有清新自然的风格。

8. 在地狱入口处迈诺斯用什么来衡量罪人的灵魂该去地狱第几层:用尾巴在自身上缠

绕的圈数

9. 但丁的《神曲》不用当时一般文学作品通用的拉丁文,而用民族语言写成,它所用

的民族语言是:意大利俗语

10. 在维吉尔的带领下,“但丁”游历了:地狱、炼狱

11. 象征意像:黑暗的森林---象征当时意大利黑暗的政局,意大利现实三头猛兽---阻碍

人类达到光明世界的邪恶力量但丁在森林中迷路---人类的迷惘但丁游历---追随理性与信仰

12. 《神曲》主要思想内容和艺术贡献:但丁正是用中世纪诗人惯用象征手法,描写了

在理性、神学信仰和爱的引导下的心灵觉醒过程。但丁对宗教和教会、对世俗生活、对封建统治者、对古典文化都既肯定又否定,体现了作家思想上的矛盾性,也反映了新旧交替时期意大利现实生活的本质特征。运用宗教文学中常用梦幻故事的写法,以前隐喻、象征等手法,具有一部宗教文学作品的特征

8、《神曲·地狱篇》但丁在“情欲”看法上的矛盾性。 这表现为他两个方面的两重性: 1、思想内容上的两重性。作为一个中世纪的意大利诗人。他的作品构思具有宗教性,其思想内容也表现了中世纪的基督教观念,但是,其中已有人文主义思想的因素,透露出文艺复兴的曙光。如他虽然按照宗教观念把弗兰采斯加和保禄打入地狱,但是他又赞许他们对真诚爱情的追求,甚至最后因怜悯他们而晕倒在地,表现了人文主义的色彩

9、神曲表现手法:A、既有中世纪文学的一般特征,又具有新文学特征。(梦幻故事,但取材于现实,从现实出发来评价人物)B、善于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量取自现实的比喻。C、注意用人物自己的语言来叙述人物特定的处境和特定的心情。D、不是纯客观描写,爱憎分明、感情充沛、直抒胸臆,有鲜明的抒情性。

第五课、 薄伽丘《十日谈》(14世纪)(52-60)

1、 作者乔万尼·薄伽丘是意大利人文主义文学的先驱。早年致力于《神曲》研究。是欧

洲最早第一个掌握古希腊文的学者。写过叙事诗、抒情诗、十四行诗、史诗、长篇小

说,代表作为短篇小说集<十日谈>。晚年写有学术著作《异教诸神谱系》、《但丁传》等。

2、 人文主义:反对以神为中心的宗教思想,提倡以人为中心,针锋相对地肯定人,赞美人;人文主义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和出世思想,认为人有享受爱情和财富的权利,幸福不在来世而在人间,人可以依靠自己的才智和力量去争取个性的解放和现世的幸福。人文主义的反封建反教会精神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3、 十日谈以一个故事开端,引出100个故事,套装在一个共同的背景故事之中,期间用文字串联。这种结构方式被称为"框式结构"

? 《十日谈》中100个故事的缘起:故事的起因是1348佛罗伦萨爆发了黑死病。为躲避

瘟疫,七位青年女子与三位青年男子在一所教堂不期而遇,随后相邀来到一所美丽的乡间别墅。在那里,他们散步、唱歌、跳舞、宴饮,生活十分惬意。后来,七女子之一潘比妮亚建议讲故事以消遣时光,大家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选出一人来主持活动,督促、引导大家轮流讲故事。每人每天讲1个故事,一共讲了100个故事。瘟疫过去后,他们离开了别墅,各自回家,这10天讲的故事,构成了《十日谈》的全部作品。 ? 《第四天故事一》的基本情节:唐克烈亲王的女儿-绮思梦达的爱情悲剧。郡主绮思梦

达青春年少、才貌出众,智慧过人。她喜欢上了人品高尚、气宇轩昂的侍从纪斯卡多。两人真诚相爱,但因地位悬殊,为亲王所不容。亲王发现了郡主和侍从间的幽会之后,派人杀死了纪斯卡多,将他的心脏送给绮思梦达,以图让女儿死心。悲痛的绮思梦达选择服毒自尽,为爱情殉葬。追悔莫及的唐克烈遵照女儿的遗嘱,将一对情人隆重地葬于一处。

5、绮斯梦达形象:性格刚强,思想开明,眼光敏锐,能言善辩,行动果敢。积极争取自己的幸福,私情暴露后,不否认,不求饶,理直气壮地为自己辩护。勇敢地面对父亲的狠毒行为,殉情而死。体现了新时代新女性的面貌。唐克烈并不是坏父亲,但作为一个封建统治者和旧观念的维护者,他又残忍、狠毒的一面。女儿面临情、理、势三重力量的考验。 ? 情节发展的三个阶段:私恋、辩护、殉情

4、 十日谈是欧洲第一部现实主义文学。

文艺复兴运动:中世纪后期的14世纪至16世纪末,欧州产生了一场以人文主义为思想核心,崇尚理性,主张个性解放的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史称“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一词原意指“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再生”。但与其说是这是“古典文化的再生”,不如说是近代文化的开端 《十日谈》主题思想内容:(主角:绮思梦达 纪斯卡多他的父亲是唐克烈)《十日谈》中的故事来源多样,但都真实地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广阔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精神。具体而言,它以人文主义为思想武器,批判宗教蒙昧主义、神秘主义和禁欲主义,反对封建压迫和包办婚姻,大胆地揭露教会的腐败和欺骗,以及种种悖情逆理愚行固念,热情洋溢地歌颂爱情,赞美人的聪明才智和高尚美德,以及幸福在人间的思想。。

第六课:拉伯雷《巨人传》

? 弗朗索瓦。拉伯雷是欧州文艺复兴时期法国重要的人的人文主义作家这一。他的长

篇小入《巨人传》共五部,出版后风靡一时,却被巴黎大学和法院宣布为禁书。 ? 主要人名:巨人高康大-国王高朗古杰之子。他躯体庞大,体能超常,食欲旺盛,行

为夸张,他有着人的正常欲望,自信而有智慧。

约诺土斯。德。卜拉克玛多大师-巴黎神学院的神学士。他语言繁琐、啰唆,外表道貌岸然,实则是酒囊饭袋。

? 艺术特点:在艺术上,本文采用滑稽夸张和象征、寓意等写法写成,既是当时现实生活

的真实写照,同是却又包含着大量的夸张、幻想成分,情节离奇古怪,荒诞不稽。作品

使用了民间百姓喜欢的诙谐、粗俗的语言,但表现的则是严肃、深刻的内容。恰恰以这样的艺术风格,客观地显示了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法国现实。

? 高康大一时兴起,把圣母院塔楼上的大钟摘下来挂在马脖子上当铃铛,这是对教会圣物的公然调笑和

? 《巨人传》思想特色(现实内涵,思想内容)。(拉伯雷创作与时代的关系)故事表面看起来荒诞离奇,

但作者却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16世纪法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强烈的现实影射和讽喻意味。A通过描写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形象,歌颂人的自身力量,肯定人的欲望与追求的合理性,挑战了基督教禁欲思想。B揭露教会统治下的黑暗现实,表现出鲜明的反教会倾向。C对封建法律制度和司法机构的无情嘲讽。在从中世纪神权统治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法国,法律制度和司法机构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神权的延伸和王权的仆从,毫无独立性可言。D揭示了市民阶层的无聊愚昧、保守落后等特征。

第七课:莎士比亚《哈姆雷特》(17世纪)

?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剧作家。一生共创作38个剧本,两部长诗、154

首十四行诗集以及若干不同题材的短诗,人们称他为“时代的灵魂”,说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 莎士比亚作品:

历史剧:《亨利四世》(上、下)、《亨利五世》、《理查三世》

喜剧:《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仲夏夜之梦》《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皆大欢喜》

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及(《奥塞罗》《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白》四大悲剧)

? 基本情节:《哈姆雷特》是一部五幕悲剧。故事讲述了正在德国威登堡大学读书的丹麦

王子哈姆雷特回国为父奔丧,却发现叔父克劳狄斯已经登基成为新王,并与母亲结婚。一天夜里,父亲的鬼魂出现,告诉哈姆雷特自己是被克劳狄斯毒死的,并要求儿子复仇。哈姆雷特震惊悲痛,发誓复仇,同时决定在采取行动前用装疯迷惑对手,保护自己。克劳狄斯不断派人试探,都被哈姆雷特识破。哈姆雷特用戏中戏证实了鬼魂的话,但在克劳狄斯祈祷时却没有动手;一次他在与母亲谈话时,将偷听的大臣波洛涅斯当成克劳狄斯误杀。克劳狄斯派哈姆雷特出使英国,准备假英国国王之手除掉他,结果,奸计被哈姆雷特识破。此时,哈姆雷特的情人奥菲利娅因种种变故,精神受打击失常,溺水身亡。克劳狄斯一计不成,又挑起波洛涅斯的儿子,奥菲利娅的哥哥雷欧提斯对哈姆雷特的仇恨,怂恿他们决斗,并在剑上涂毒,酒里下药, 要置哈姆雷特于死地。最后哈姆雷特被雷欧提斯的毒剑刺中;雷欧提斯也被毒剑所伤致死,王后则误喝毒酒而死。哈姆雷特临死时,将奸王克劳狄斯刺死。

? 主要人物:哈姆雷特-丹麦王子。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内涵,性格忧郁,延宕。 ? 克劳狄斯-丹麦现任国王,哈姆雷特的叔父。阴险奸诈、残暴狠毒。

? 奥菲利娅-波洛涅斯的女儿,哈姆雷特的情人。单纯,天真、温柔可爱,不谙世事。 ? 波洛涅斯-克劳狄斯的御前大臣。通晓世事,趋炎附势、圆滑、迂腐、自私

? 雷欧提斯-波洛涅斯儿子、奥菲利娅的哥哥。感性冲动、莽撞

? 奥斯里克-宫廷大臣。阿谀逢迎、见风使舵

? 霍拉旭-哈姆雷特的好朋友。忠厚诚实、机敏聪明、支持正义。

4、 主题:悲剧《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它通过古代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复仇的故事,真实反映了16世纪末17世纪初英国现实,对人文主义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 第五幕第二场发生的地点在什么地方:城堡中的厅堂。

标签:励志 诗歌 外国 青春励志诗歌 关于励志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