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励志 > 正文

[生物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践研究] 初中生物实验教教学实践与创新

时间:2019-01-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目前中学生物教学的弊端是:老师依纲靠本地教,学生死记硬背地学,唯分数和答案为重,效果差,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教育是改变这个弊端的最好途径。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实施创新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为冲出“应试教育”和“减负”找到了突破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应如何开展中学生物的创新教育呢?
  一、创新课堂教学
  当代教育,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创新学习,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知识更新的时代。要学生创新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先创新课堂教学。
  1.重视运用启发式教学。
  创新是一项自主性的活动,教师在创新教育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在于启发和引导。思维始于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课堂启发,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创新意识。如讲解光合作用这个概念时,若直接提出“什么是光合作用?”学生就会死记硬背,出现丢三落四的现象,若如此提问:(1)场所;(2)条件;(3)物质转变;(4)能量转变,学生看书时必然深刻挖掘这个概念的内涵,经过分析综合才能回答出问题,显然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掌握这个概念就要牢固得多。
  2.尝试运用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课堂不该是老师个人专制的天下,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如在生物进化部分的学习中,书本讲到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是黑猩猩,有的同学提出了不同观点,我就告诉他这只是目前较有说服力的说法,但并不一定是正确的,并鼓励同学们寻求更有说服力的证据。
  3.重视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以往实验课,要求学生与老师必须统一步骤,统一进度,实验方法必须与书本完全一样才算符合要求。为了保证课上实验任务顺利完成,实验的前期准备工作如药品的配置、实验材料的预处理都由老师课前完成,这就忽视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4.开设第二课堂、研究性课程等实践活动。
  第二课堂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自主组织和参与的一种教育和学习活动。第二课堂是一种充满乐趣和激情的学习,为学生激活创新思维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能最大限度地激活脑细胞,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研究性课程,能够给学生以充分自主性,可考查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英国科学教育学家贝尔纳主张把科研作为科学教育的一种形式,让学生在具体的科研工作中学习和掌握科学。他说,科研的长处在于它不是向学生灌输,不是给学生一堆死知识,而是让学生知道结论的来龙去脉。
  二、培养创新思维
  生物科技的开发需要具有独立工作能力和良好的科学素质,特别是具有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开展创新教育,在不改变教材和课时计划的基础上,运用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教材的创造因素,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1.营造氛围,激发创新思维。
  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教育氛围,利于启迪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和创新意识的产生。创新思维是抽象的思维活动,不是凭空产生的,须借助外因的刺激,引导产生探究愿望,激发学生的欲望。如在讲植物的繁殖时,先安排学生讨论植物的繁殖方法,他们马上就讲出可以用种子、根、茎、叶等繁殖植物,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就问:“还有哪些方去?”不料一位同学说:“还可以用花粉繁殖。”这位同学脱口而出,但是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当遭到大家反对时,教师却做出肯定的回答:“对,这叫单倍体繁殖。”接着又问学生:“你们还想用什么方法繁殖植物呢?”学生说:“我想用花瓣来繁殖植物。”“我想研究用克隆技术繁殖植物。”“我想研究为什么可以用茎繁殖植物。”……长期这样训练,就会强化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进而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的创新意识。
  2.求同求异,启动创新思维。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就注意引导学生按照异中求同、同中求异、逆向、迁移、发散、想象的思路去分析、说明生命现象,引导学生进行不按常规、与众不同的提问,进行实验设计,改进实验方法等,进而启动学生的创新思维。
  3.迁移、发散、想象、联想,发展创新思维。
  让学生标新立异,对不同的想法、做法、问题、思路等我们并不急于肯定和否定,而是引导学生理性地思索,大胆地去尝试,成功与失败都光荣。在学生的创新思维过程中教师起着协调、指导、评价的作用,促使学生开展迁移、发散、想象、联想思维,使创新思维能不断地发展。
  4.在实践中深化创新思维。
  “从做中学”是杜威全部教育理论的基本原则。实践是学生创新思维深化的途径。如我在生物研究性课堂上,让学生自我开展“糯米酿酒的研究”课题活动。他们设置了以下课题:一是温度对糯米甜酒制作的影响研究,二是不同原料对糯米甜酒制作的影响研究,三是酒曲对糯米甜酒制作的影响。在研究过程中,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教师的点拨下自己解决问题,提供机会让学生深化自己的创新思维。
  三、发掘生物教材中的创新教育功能
  在传统的观念中,中学生物学教材的功能只是单一的“知识源”,教材的教学法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在中学生物课程中实施创新教育,必须对传统教材进行改革,以发掘教材的教学功能为途径,改革教材的内容和形式。
  1.改革教材内容。
  传统的教材内容对学生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单一的“打基础”的作用。对于创新教育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从创新的角度考虑,以往中学生物教材在内容上至少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知识相对陈旧。因为受传统观点,教材更新周期长的影响等原因,新观点、新技术、新方法很难纳入中学教材。尤其是有争议的新观点更不可能编入教材。第二,教学内容组成单一,仅仅包括本学科的“双基”。科技创新的实践告诉我们,仅有本学科的“双基”是绝对不够的,还需要大量跨学科的东西,需要大量实践的东西。由此可见,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改革教材内容。
  2.改革教材内容的表述方式。
  我国传统的生物学教材知识概念均以不容置疑的定义形式出现,遣词严谨,似乎滴水不漏,其结果是教师只能死抠字眼地教,学生只能原封不动地接受,别无选择。这种貌似严谨的表述方式实际上有很大的副作用,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发展。

标签:生物学 实践 创新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