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部优课是什么意思

时间:2019-02-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标准》指出:学生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数学阅读能力成为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基础能力。本文从小学生数学阅读的认识不足、兴趣薄弱、自主阅读能力低下,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等方面进行思考。建议教师应加强学生对数学阅读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指导学生数学阅读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进行数学阅读,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 数学阅读能力 兴趣 方法 习惯
  
   数学特有的精确性、严谨性要求数学阅读必须要认真细致,对每个句子、每个名词术语、每个图表都应细致地阅读分析,领会其内容含义。数学阅读是学生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但很多教师忽视了对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也认为阅读数学教材无非就是看看结论,背背公式。学生阅读例题时不会运用自学符号,在思考解题时不会进行旁注。这些都说明学生不会数学阅读,更不懂课本中思考题对解题的导向作用。那应采取什么策略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呢?
   一、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进行学习。有没有兴趣,阅读的效果很不一样,带着一定的问题去读,可以使学生从机械阅读向意义阅读转化。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适当地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可以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问题要精辟而具体,要有针对性,新而有趣,要有适当难度,富有启发性。我们可以通过呈现与学生原有知识相矛盾的现象,设置悬念;或提供几个相互矛盾的方案、解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如在教学“被2、5整除的数”时,可以这样设计:“今天,咱们来进行一场比赛,你们随便给老师一个数字,老师一看就能马上知道这个数能不能被2、5整除,是不是2、5的倍数。”学生纷纷报数,老师马上回答能与不能。这下子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纷纷要求老师讲出判断的窍门。老师并不说窍门,而是告诉学生:“这个诀窍我们的课本里,只要大家认真阅读这部分内容,你们每个人都会发现的。”听了老师的话,学生们立刻打开课本,认真地看起来。由此,激发了学生阅读教材的动机。
   二、加强学生数学阅读方法指导,让掌握他们技巧,形成技能
   学生的阅读经验在不断积累,能力在不断提高。但是,他们往往不能自觉地使用自己的阅读技能来针对数学教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符合自己认知发展水平的阅读方法学习。这就需要教师给予科学的、清晰的指导。
   1、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数学常用阅读符号。学生在阅读语文课本时会运用一些阅读符号,那么在阅读数学课本时也不例外。如规定条件用“--”勾,问题用“??”标,名词概念或关键句用“??”加注,重点词用“▲▲▲”点,公式用“□”圈等,并长期坚持训练,让学生养成边读教材边进行圈点勾画的习惯。
   2、让学生学会运用咬文嚼字的阅读方法法。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以及解题方法、操作步骤的表述,由于其自身特点的要求往往具有更高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在初步阅读的基础上,对表述它们的语句进行多种方式的重点读,做好反复推敲之功,帮助学生彻底弄清结论成立的每一项要素,准确把握其内涵。
   3、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类推比较法。运用类推比较法可以使学生新旧联系,实现学习过程的正迁移,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类推比较法主要是同中求异法和异中求同法。它可以让学生在数学阅读的过程中明白,许多旧知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新问题;体会到数学问题虽然是千变万化,但是很多问题有共同的规律,很多知识具有内在联系。
   4、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相互进行质疑交流,实现共同进步。在阅读学习后,指导学生带着阅读中的体会与疑问,主动与老师或同学交换看法,探讨是非真伪。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契机,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在交流中真正实现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的交锋。教师可采用提问、练习、互相讨论等方式加强信息交流,检查阅读效果。随时发现问题,使指导更具针对性。质疑交流使学生观察会更仔细,发现问题的能力会逐步提高,自然思考也会越来越周密深刻。
   5、指导学生做会做数学阅读笔记。数学阅读笔记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疑问性笔记。在阅读中遇到疑难时,最好及时记录下来,以便有针对性的突破。(2)感触性笔记。阅读中,有所感、有所悟及有所发现的,都应即时记录积累。(3)梳理性笔记。就是把教材划分成若干个知识单元,通过简约化的编码形式,进行梳理和归类,归纳出数学知识的基本规则、原理等,使知识整体的层次和结构一目了然,既深化理解又便于记忆。
   6、教师要精心设计阅读提纲,引领学生阅读。要使学生较好地理解教材,教师要联系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阅读提纲,开导学生的思路,使提纲真正成为通向学生自学的桥梁。如教学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首先让学生通过相同分数相加和的简便运算,推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再通过自主阅读,推想出整数乘分数、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最后归纳出分数乘法的统一计算法则。
   三、拓展阅读内容,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材是数学基础知识的载体,无疑是数学阅读的主要内容。此外,可以把数学课外科普读物(包括数学史、数学学习方法、趣味数学及数学专题讲座等)作为学生开阔数学视野,发展数学思维的阅读材料。拓展阅读内容,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较快地提高阅读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和训练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从而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高度集中注意力,调动思维的能量。
   总之,未来科学越来越数字化,社会越来越数字化,将来要想读懂“自然界这本用数学语言写成的伟大的书。”没有良好的数学阅读基本功是不行的。因此,面向未来,应重视学科阅读,培养学生具有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各种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

标签:小学生 培养 能力 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