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论文写作 > 论文答辩 > 正文

【浅析合肥市当代建筑的地域性】地域性建筑

时间:2019-02-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在当今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建筑面貌几乎千城一面,而代表城市精神内涵与传统文化的城市特色正在渐趋消失。本文意在通过对合肥地域建筑特征研究,探索具有传统地域特征的城市建筑,深入挖掘、归纳、总结、提取,以期对现代城市建设的发展起到前瞻性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合肥,现代建筑,地域性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in today"s fast city changes a course in, city building look almost 1000 city side, and represents the city spirit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ity are gradually disappear. This article is intended to Hefei characteristic of regional architecture research, exploration has the traditional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ity construction, mining depth, Baconian, summary, extraction, with a view to the modern city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to prospective guide.
  Key words: Hefei, modern architecture, regional
  1、概况
   合肥当代建筑基本上属于“现代建筑”范畴,它是一种舶来的思想观念,并没有完全根植于合肥这一具有非常深厚底蕴的城市。
  1.1合肥地域文化
   自秦朝置合肥县,合肥已有 2200 多年的历史,素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淮军摇篮”著称。合肥不仅周边有许多具有游憩开发价值的山川风光宝地,城内也有不少历史文化景观。作为三国故地合肥,不仅遗存曹操教练弓弩手的古教弩台(今明教寺)、张辽墓(逍遥津),在城区还散落着斛兵塘、藏舟浦、筝笛浦;作为包拯家乡,合肥市区有包公祠、香花墩、清风阁和李鸿章故居等建筑群;作为淮军摇篮,淮军主要将领李鸿章、刘铭传等。
  1.2建筑存在问题
   ①建筑缺乏传统特色。绝大部分现在正使用着的建筑都是在20世纪建造的,这些建筑具有自己独特的面貌。它们大部分采用混凝土预制件、大平板玻璃、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具有简单的几何外形,绝大部分没有“传统”的元素和细部装饰,只具有高度理性和功能主义的特点。无论是大型商业建筑还是高层办公楼,无论是学校还是政府行政楼,这些建筑都具有非常接近的风格。
   ②建筑“国际化”明显加重。近年来,合肥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城市建设量快速增加,各式各样的建筑风格在合肥城区一一展现出来,从古希腊、罗马、拜占庭、哥特式到文艺复兴、巴洛克等风格,合肥就像圣人一样包容着一切外来建筑。
   ③“千城一面,一城千面”。和许多其他城市一样,发展中的合肥存在“千城一面,一城千面”现象,城市缺乏实质性的特色和标志性建筑,虽然有大钟楼、包公祠、环城公园等都是合肥的特色,能代表合肥少之又少。
   近年合肥也出现了一些带有“地方特色”的优秀建筑,对文化的传承与尊重,使得这种“地方建筑”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好评。但还是不理想,没有形成趋势,必须深入了解城市历史发展特征,透过建筑形式来认识建筑,而不是就事论事的形式主义,应当建立具有城市特色、历史文脉的建筑。只有这样,合肥的现代建筑才能摆脱“国际化”,片面追求数量的阴影,真正实现合肥城市的建筑特色。
  2、地域性建筑的相关内容
  2.1地域性建筑内涵
   ①地域建筑是地域文化在物质环境和空间形态上的体现。它的存在不仅满足社会物质功能的需要,同时体现了人们的意识观念、伦理道德、审美情趣、生活行为方式和社会心理需求等精神需要。当一个地域环境形成的同时,人们便对此环境产生了精神的寄托,从而形成了新的感受,以至于推动文化的发展,与此同时,文化的发展又反作用于地域空间的演变,在原有的基础上滋生出新的地域建筑,产生出新的特点。二者相互作用,推动着地域文化和地域建筑的不断演变。
  ②地域性建筑是反映某特定地区文化特色的建筑,是特定地区在建筑形式、空间组织美学、地域材料和当地建筑技术的有机整合。地域性建筑着眼于特定的地点与文化、关心日常生活与真实且熟悉的生活轨迹,并致力于将建筑和其所处社会维持一个紧密与持续性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地域性建筑可以从经验里学习,藉此达到修补、细心琢磨、接纳、排斥、调整与响应当地特色的目的。地方历史、地理、人性价值、传统、科技以及文化生活等这些可使人有身历其境的真实情况都是地域性建筑的来源。因此将地域性资源当作是创造力的来源,并不断更新其内涵以响应社会对建筑的要求,是创造人性化建筑所踏出的重要一步。
   ③地域性是建筑的本体属性之一,任何建筑都不可能摆脱自然气候、地理条件及人文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受到全球化冲击的今天,人们对地域性建筑的关注持续升温。通过对建筑地域性研究,从历史角度去认识和探讨地域性建筑的本质,从而对其有一个全面的、客观的认识,同时获得一些有益启示用来指导我们的建筑创作和城市建设。
  2.2合肥建筑的地域性特征
  ①地理位置
  合肥地处长江淮河之间,位于中国中部,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通过南淝河通江达海,具有承东启西、接连中原、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
   ②合肥市传统建筑风格
   合肥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合肥的建筑风格。
   合肥建筑色彩则既有粉墙黛瓦也有所谓清水砖灰瓦的青堂瓦舍。典型的为李府(青堂瓦舍)和包公祠(粉墙黛瓦)。合肥建筑屋顶则一般为双坡硬山顶(以硬山居多,并与歇山,悬山顶并存)的中原建筑与双坡马头墙的皖南民居并存,这和建筑的特点是一致的,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合肥特殊的地理位置,产生了这样过渡性的建筑风格。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原淮河路上的段氏住宅(已毁)与李公祠,非常具有代表性,双坡硬山顶与双坡马头墙这两个南北建筑的不同特点集中表现在了这一座建筑中,这是非常典型的合肥建筑屋顶的特征。
   ③合肥市传统建筑的传承和创新
   近年,建筑师通过对合肥传统建筑保护与特色挖掘,在有所创新同时保持着原有建筑特色。在汲取合肥优秀的物质文化,使城市发展和城市建设,特别是新区建设,营造出具有传统文化底蕴又有现代功能的人居环境,是非常迫切的。合肥在不同历史时期展现不同的形象。“老合肥”给我们一种沧桑、久远和韵味;“新合肥”是那样朝气蓬勃、现代。新老交替是城市发展必然,但在新的同时我们没有忘记对“老合肥”根的保护。
  3、合肥地域性建筑的探索实例――琥珀山庄
   合肥的历史文化与城市建设在城市与建筑上留下痕迹。在较长的建筑历史发展中,建筑师们不断的学习,不断提升总结经验,在建设设计勇于尝试,不断探索适合合肥建筑地域性,走以寻求建筑与人类、自然平衡关系的建筑的道路。
   琥珀山庄东邻合肥市环城公园和护城河,依山傍水,景色怡人。建筑随坡就势,层层跌落,白墙、红瓦,绿树掩映,一派山庄风貌;顺地形、地势分别组团,因地制宜,形成了异常丰富的下沉式、跌落式、庭园和围水空间,徜徉其间,情趣盎然;其中有婉蜒曲折的水面和亭台楼榭的中心池塘,有清新自然的双龙潭,精致典雅的宅间绿地,更有周边新建成的散发着民族魅力的琥珀潭、黑池坝景区,鸟语花香,生机勃勃,环境之美充分渗透到小区的各个角落,充分体现了琥珀山庄的尊重自然、以人为本的生态小区特色。
  
  
  
  
  
  
  3.1琥珀山庄建筑特色
   琥珀山庄建筑突出地方特色,把传统的中国徽派建筑融汇到现代建筑中,塑造具有鲜明特点的新徽派建筑;探索以人为本的软环境理念和大环境格局,利用原生态地貌和植被,自然布置建筑,以亲和自然造园等手法形成生态居住区。在原杂草丛生、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不规则岗冲地形地质上,充分利用原生地貌和植被,改善居住环境;在大起伏的地形上,建筑随坡就势,层层跌落;地势低洼,设置半地下车库和储藏室,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3.2琥珀山庄建筑设计特色――倡导“新徽派”
   建筑布局上借鉴皖南民居的特点依山傍水,随坡就势;在群体建筑组织上,引入院落空间的序列;在围合空间处理上,吸取传统民居庭院空间的内涵,以建筑围合成半私密空间,提供给居民一个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在单体造型设计中吸取了地方民居的符号,坡屋顶、马头墙以及吊脚楼等等,通过大胆创意,推陈出新,白墙、红瓦、坡屋面,建筑风格整体和谐,既承袭传统的地方民居文脉,又富于现代的风貌,中而不古,新而不洋。
   建筑设计一改中国过去几十年住宅简易平屋顶的历史,在深入研究地方民居特点后,采取坡屋顶的历史,在深入研究地方民居特点后,采取坡屋顶及装饰形式,对地方民居符号加以简化,以适合现代技术、又不失徽派建筑迭荡起伏的神韵。建筑的色彩处理大胆扬弃了传统民居的黛瓦,饰以红瓦,保持白色的墙面,以适应现代审美情趣,形成幽雅宜人的环境,风格鲜明的设计,富有韵律的新徽派建筑布局。
   琥珀山庄注重历史文化传承,尊重建筑的地域性,充分地研究徽派建筑对地形和山、水的利用,对城市安居模式进行探索,并结合现代人的生活要求,建成了深受广大居民喜爱的新徽派居住小区。
  4、结语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外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传入我国,人们在接受的过程中显得有些盲目,忽略建筑所在地区特有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传统建造材料和技术,丢失了本民族特色与地方传统,造成了“千城一律”。对于现代合肥市的地域性实践,应该立足于城市的实际情况,正确对待传统建筑与外来思想,充分利用和发挥当地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人文与社会环境,并进行认真深入实践,才能创造出适应合肥的具有地域性、时代性的充满生命力的优秀建筑。
  参考文献:
  [1]杨崴.中国现代地域性建筑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吴良铺,《论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与创造的历史任务》.城市规划,2003,27(1):P12.
   [3]吴良镛.建筑文化与地区建筑学[J].华中建筑1997,15(2):13-17,
  [4]苏涵. 地域性与乡土建筑.云南建筑.2005/02
  [5]绉德依等. 中国地域性建筑的成就、局限和前瞻.建筑学报.2002/05
  [6]朱光亚.城市特色中的地域文化传承研究.北大城市设计论坛四篇.
  作者简介:侯云 (1987.10―),女, 名族:回 ,籍贯:皖肥西, 学位:工学硕士,
  专业:城市规划与设计, 研究方向:人居环境与住区规划, 年级:2009级在读研究生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标签:合肥市 地域性 浅析 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