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名人故事 > 正文

【浅析美食新闻报道――以台湾报纸为例】 奥运会新闻报道报纸

时间:2019-02-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台湾饮食文化丰富多彩,离不开媒体对其关注、报道。本文将从新闻学的角度,运用新闻学理论来讨论美食新闻报道的写作形式,从新闻定义、新闻要素、新闻价值、新闻内容等几大方面来看台湾美食新闻报道。
  关键词:台湾;美食报道;报纸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310-02
  
  美食新闻是新闻吗?美食新闻不像政治新闻或者社会新闻等硬新闻具有强烈地时效性,其书写结构也不同于一般的新闻,加上如果有广告的嫌疑,可能会违反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所以美食新闻存在的必要性受到质疑。但是,美食新闻与广大群众息息相关,与民生新闻一样存在其新闻性和专业性。随着社会各方面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日益增长,对生活的品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对美食品味的需求渐渐成为民生休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产生了对美食新闻报导的需求。媒体也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对美食新闻的报导越来越多。平面媒体的采编上,从以往介绍家庭食谱的路线,开始朝向特殊美食、节令美食、流行美食或美食索引等方面规划。报纸也开始开辟专门版面来处理美食的相关报道。如果美食新闻不是新闻为什么常态地出现在每日的报纸中,且版面呈现出增加的趋势。这反映出美食新闻报导受到读者的欢迎和市场的需要。基于媒体对美食新闻的重视及报导方式的改变,报纸的美食新闻近年来逐渐成为读者重要的信息来源,人民群众对饮食越来越讲究。在此方面,饮食专业化、方便化、甚至结合地方特色,不仅带动餐饮业本身,同时能够带动旅游业、带动一个地区的繁荣。本文将从新闻学的角度,运用新闻学理论来讨论美食新闻报道的写作形式,从新闻定义、新闻要素、新闻价值、新闻内容等几大方面来看台湾美食新闻报道。希望大家重视美食新闻报道。
  一、定义美食新闻报道
  在文将美食新闻报道定义为“美食”新闻报道,而不是“餐饮”或“饮食”新闻报道的原因如下:美食的概念主要有三种,一是指味美的食物,《墨子?辞过》:“今则不然,厚作敛于百姓,以为美食、刍豢、蒸炙、鱼鳖。” 二是指吃味美的食物,《韩非子?六反》:“今家人之治产也,相忍以饥寒,相强以劳苦,虽犯军旅之难,饥馑之患,温衣美食者必是家也。”三是美食新解,吃了使人美丽健康的食物;餐饮的概念主要有两种,一是指饮食,比如经营餐饮,提供餐饮。二是指提供餐饮的行业或者机构,餐饮行业,其主要内容是,从事该行业的组织(如餐厅、酒店、食品加工厂)或个人,通过对食品进行加工处理,满足食客的饮食需要,从而获取相应的服务收入;饮食的概念主要有两种,一是吃喝。《书?酒诰》:“尔乃饮食醉饱。”二是指饮料和食品。《诗?小雅?楚茨》:“?芬孝祀,神嗜饮食。”美食新闻报道主要报道和美味的事物有关的消息,而美味食物,包含餐点与饮料,与吃东西等方面,比如在哪里可以找到提供美味食物的餐厅?有哪些和美味食物有关的消息?或者邀请擅长烹饪的人教导如何制作出美味的食物,最终目的都是围绕在介绍如何品尝、制作与发掘美味的食物上。因此运用“美食”这名词,应该比餐饮或饮食更加贴切、准确。而采用“美食新闻报导”而非单独以“美食报导”或“美食新闻”定位,主要在于单以“新闻”的时效性而言,在美食新闻报导中亦有包含新产品、新资讯等,有明确的时效性与时间感的“餐饮市场资讯”形式的新闻报导,也有较不受时间性影响,告知读者的“餐厅店家介绍”和“料理制作示范”等属于信息类的“报导”。目前台湾有四大报纸影响力较大,分别为中国时报、联合报、自由时报和苹果日报。中国时报将美食新闻报道登于副刊,版名为《美食》。联合报将美食新闻报道登于周刊、别刊,版名包括《美食》等。自由时报将美食新闻报道登于周刊、别刊,版名包括《美食地图》、《主题美食》等。苹果日报将美食新闻报道登于副刊,版名包括《美食王》等。(整理与2011年12月)。台湾主要四报的版名,大多以“美食”为主搭配其它字眼构成版名,因此将其定为“美食新闻报道”。综上所述,刊登于新闻或副刊版面,版名或专栏的名称和饮食范畴有关,以纪实为基础,内容以传递美味食物相关信息为主,称之为美食新闻报导。
  二、从新闻定义看美食新闻报道
  “新闻”一词最早出现于唐朝,其定义一直被学界讨论。中解释到新闻是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报道的消息。著名新闻教育家徐宝璜:“新闻者,乃多数阅读者所注意的最近事实。”美国约斯特:“新闻是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情的报道。”综合以上,笔者认为只要符合以上,即属于新闻的范畴。而美食新闻报道,就是将其资讯、情报限定在美食范畴中,正确的报道出来,美食新闻报道的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中一定会遇到的,是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基于以上,美食新闻报道可以归类于新闻的范畴之中。
  三、从新闻要素看美食新闻报道
  新闻要素指新闻事实的主要构成因素。在19世纪80年代由西方新闻界首先提出,一般包括: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后来增加了一个要素,即如何(HOW),用英文字头简称“5W1H”,被人们称为新闻六要素。新闻写作实务上,一则新闻并不必同时具备以上特质,只要有几项,甚至只要有一项突出的新闻因素,就能够让该则新闻吸引阅听大众的注意。在美食新闻报道中,包括介绍厨师的WHO,因为食物美味而采访的WHAT,店家所在位置的WHERE,餐饮市场讯息发生时间WHEN,之所以要采访该家的原因WHY,讲述美食制作过程的HOW都脱离不了这些新闻要素,由此看来,美食新闻报道也应该被归属于新闻的范畴。
  四、从新闻价值看美食新闻报道
  新闻价值是事实信息适应和满足公众兴趣与需要的各种信息要素素质的总合。这个定义的核心在于,它强调要从公众的兴趣与需要出发来把握新闻价值。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分为不变要素和可变要素两种。不变要素包括真实性和新鲜性。它们是新闻能否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可变因素包括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上述六个要素是新闻价值的主要构成要素。一件事实信息并非六个要素齐备才具有新闻价值。一般情况下,一件事是信息,只要两个不变要素具备,便具有了新闻价值,而如果同时具备的可变要素越多,新闻价值自然就越大。美食新闻报道具备真实性和新鲜性这两种新闻价值中的不变要素,也具有接近性,同时还可能具备趣味性等可变要素的新闻价值,能够适应和满足公众兴趣与需要。
  五、从新闻内容看美食新闻报道
  研究新闻分类,是为了了解不同类型新闻的特点。以新闻与读者关系来分类,把新闻分成硬新闻和软新闻。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包括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制订和改变,政局变化,市场行情,股市涨落,银根松紧,疾病流行,天气变化,重大灾难事故等。这类新闻为人们的政治、经济、工作、日常生活的决策提供依据。硬新闻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越快越好,在有些场合,可以说失之分秒,差之千万,比如在期货市场、股票证券所里,各家通讯社、新闻媒介为争先发表重大新闻,不惜工本,采用一切先进技术。新闻事件现场,真正称得上是争分夺秒的战场。而软新闻正相反,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并无直接关系;向受众提供娱乐,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或作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软新闻的发生往往没有明确的时间界限,多数属延缓性新闻;软新闻的公开发表也没有时间的紧迫性,耐压,早一天迟一天往往无碍大局。美食新闻报道对时间的要求并不严格,富有人情味,属于软性新闻。
  六、从台湾报纸版面分类看美食新闻报道
  目前台湾的报纸按照版面区分,新闻分为:(一)国内外要闻版:通常属于报纸的第一版,把当天最重要,最具有“卖点”的国内外重大新闻,或以摘要方式的主要新闻,在这一要闻版中表达。(二)政治观察版:其内容为政治新闻,凡涉及国家统治、政府政策宣传及管理众人之事者,均属之。(三)社会新闻版:其内容为社会新闻,狭义的社会新闻是指犯罪新闻,广义的是指富有人情味、突发的灾难等,均属之。(四)生活新闻版:主要以和大众生活有关的新闻为主,如文教新闻(凡属文化、教育及一切艺文活动之新闻)、医药新闻(涉及医疗、卫生、食品检验等之新闻)、生活新闻(如民生讯息等之新闻)和交通新闻(涉及交通政策、航空、陆运、水运等之新闻)、 环保新闻(与环保、环境,或生物行动等之新闻)等。(五)财经新闻版:以财经新闻(经济新闻)为主,涉及财政、经济金融与各项商业行为活动者,均属之。(六)体育新闻版:主要以体育新闻为主,凡各种体育类的比赛或活动,均属之。(七)影视娱乐、艺文新闻版:包括影剧新闻(如电影、电视、广播等动态相关新闻,均属之),和艺文新闻(如文化、艺术等新闻,均属之)。(八)国际新闻版:以国际新闻为主,把世界各地重大新闻或趣味小品新闻,作国际?望式报导者。(九)副刊:副刊的定义与稿源形式,已和当初有不同的差别,目前以消费新闻(举凡衣食住行育乐等市场消费讯息,以物为主体所报导之新闻,均属之)、旅游新闻(凡报导国内外旅游休闲资讯、新闻者,均属之)和流行时尚新闻(举凡国内外流行时尚资讯、新知新闻者,均属之)等副刊形态为主。因此若从新闻版面分来来看,美食新闻报道登于副刊版面中,偏重消费新闻的形态。
  综上所述,美食新闻报道是刊登于副刊版面,以事实为基础,以接近性为特色的的软性新闻。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
  作者简介:李超(1988- ),女,朝鲜族,内蒙古包头人,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摄影。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徐宝璜.新闻学纲要[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
  [3]赵玉明,王顺福.广播电视词典[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1999.
  [4]周庆祥,方怡文.新闻采访写作[M].台北:风云论坛出版有限公司,2003.
  [5]郑保卫,当代新闻理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6]李良荣.新闻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标签:台湾 为例 浅析 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