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名人故事 > 正文

邢台历史名人故事传说风俗等

时间:2017-03-3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5月份“感动邢台人物”事迹简介

ass="txt">四年前,冯会莲的爸爸突发心脏病不幸离世,妈妈因脑瘤做了手术瘫痪在床。家里的困境使小会莲比同龄的孩子更懂事和成熟。每天除了学习,她都会担起照顾妈妈的重担。一个只有13岁的小女孩,4年来坚持独自照顾瘫痪在床的母亲,用她的孝爱和稚嫩的肩膀为瘫痪母亲撑起一片天。

李秋冬、张西敬,南宫市旧城区鲍家街居民

2012年2月8日,住在南宫市鲍家街的李秋冬正与街坊张西敬聊天,突然听到外面传来“着火了、着火了”呼喊声,两人一起跑向着火的邻居家。透过门缝,他们发现有两个孩子被反锁在家里出不来。于是,两人决定破门相救,用锤子把院门凿开,把窗户上的钢筋棍敲断,在令人窒息的烟雾和迅速蔓延的火舌中救出了这两个孩子。

张珊珊,女,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法律系学生(内丘县人)

张珊珊是一名今年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最后一个学期,学生们都在为自己的工作奔波,而张珊珊从3月份接到红十字会通知后,捐献骨髓就成了她最大的事。今年5月底,她用自己的骨髓挽救了一个数千里之外12岁的小生命,为此,她也错过“求职黄金期”。她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被人称为“最美90后”。

邵立侠,男,隆尧县农业局农业推广研究员

1980年从邢台农校毕业后,邵立侠主动要求到当时条件非常艰苦的隆尧县农业局,从事农作物病虫测报和农技推广工作,这一干就是32年。只讲奉献,不求索取,是他敬业工作的真实写照。他辛勤的付出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肯定,老百姓亲切地称他为“庄稼卫士”、“科技财神”。他也先后数十次受到国家农业部、科技部和省、市有关部门表彰奖励。李志红,女,邢台市七中教师

从教十五年,李志红曾先后被市教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巾帼建功示范标兵”、“三八红旗手”,多次荣获嘉奖并荣立二等功、三等功。由于长期超负荷的工作,2009年她被诊断为患有慢性肾炎。医生在得知她是教师后,一再提醒她不能累着,要求她坐着上课,可她从没坐着给学生上过一节课,并依然担任着班主任。作为一名教师,她始终对教育充满激情。徐新菊,女,新河县仁里乡台家庄村南农资门市经理

十几年来,徐新菊从不销售劣质农资,严把质量关,把货真价实的农资销售给群众。此外,在群众资金紧张时,她为不耽误农时主动赊销。村民徐建会在1998年丧父,当时他只

有十几岁,家中有年幼的弟弟和体弱多病的母亲,缺少劳动力,没了收入,日常生活无法维持,徐新菊主动和他联系,拿出3000元予以资助,并承诺说“在我店里用任何商品,都可以赊帐。”

高跃钦,男,巨鹿县洪水口村党支部书记

2012年4月26日,邢德路洪水口桥东300米处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司机当场死亡,一名司乘人员被困驾驶室,生命垂危。紧急关头,以洪水口村党支部书记高跃钦为首的五名村民,迅速展开营救,成功将被困人员救出,并送往医院救治,充分体现了体现了车祸无情,人间有爱。

刘玉花,女,邢台县西黄村乡东牛庄村村民

自从刘玉花嫁到婆家后,就不嫌傻,不嫌脏,像照顾老人一样的照顾着有智障的大伯哥。年近81岁的婆婆身患脑血栓、高血压已经17年了,刘玉花照顾婆婆十几年如一日,平时给婆婆洗衣叠被,端屎端尿,洗脸梳头,体贴入微,从来不说一声苦,不喊一声累。“玉花真是个好媳妇!”提起刘玉花,东牛庄村的乡亲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

邢台市质监局计量测试所血压计义务检定服务处(集体)

2005年11月16日,测试所成立了国内首家血压计义务检定服务处,常年为居民提供免费服务。服务处自成立7年来,已免费检定和修理血压计12000余台,接受咨询1500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0余份,使合格率由22.1%上升到60.8%,深受百姓欢迎。除提供免费的检定服务外,服务外还提供免费维修服务,不但免收修理费,而且免收部分配件费。宁燕,女,邢台市桥东区铁路北社区居民

龙龙是市福利院第515号弃婴,因为肛门闭锁,只有几天大的他被父母遗弃。2月23日,龙龙病危,经医院抢救恢复健康,但医生称龙龙肚子上有刀口并从这里排泄,需要特殊照顾。为此,《牛城晚报》发出爱心召集令,市民宁燕暂时领养了龙龙。龙龙在爱心人士宁燕悉心照料下,一个月时间里由4斤长到了9斤多。她为一个弃婴倾注了伟大的母爱,现在,她只有一个简单心愿,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长。

医械巴巴(www.yixie88.com)-专业家庭医疗保健器械网站,提供专业的相关知识!

篇二:中国现代名人成长故事

出时间看书。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到处都是书,床上除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为了读书,毛泽东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带一箱子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他重读了解放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他许多书刊。他反对只图快、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重点书他总是一篇篇仔细研磨,从词汇、句读、章节到全文意义,哪一方面都细细滤过。对一些马列、哲学方面的书籍,毛主席反复读的遍数就更多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他都反复读过。许多章节和段落还作了批注和勾划。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有的还把书、文中精当的地方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毛主席动笔读书,还纠正原书中的错别字和改正原书中不妥当的标点符号。他还提倡“古为今用”,非常重视历史经验。在他的著作、讲话中,常常引用中外史书上的历史典故来生动地阐明深刻的道理,他也常常借助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和对待今天的革命事业

2.马克思

经常有针对性地阅读。每逢书中他自认为重要和有参考价值的地方,都加以摘要,并做笔记。马克思的一生虽然颠沛流离,经济经常陷入困境,生活十分艰难。但他依然克服各种困难,坚持读书和科研。

3.鲁迅

非常讲究读书方法。他提倡博采众家,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有拓宽思路,增长知识等好处。对于较难懂的必读书,他的看法是硬着头皮读下去,直到读懂钻透为止。他还提倡在“泛览”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爱的书深入研究。在研究中,他主张要独立思考,注意观察与实践相结合,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对看不懂的地方,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那个地方,那无论看到多久都不会懂。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也明白了”。鲁迅十分重视运用“剪报”积累材料。曾说:“无论什么事,如果陆续收集资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4.诸葛亮

读书方法是“观其大略”。这个方法意味者他注重知识的全面性和开拓性。

5.爱因斯坦

他的成功,与他从小就有刻苦自学的习惯是分不开的。11岁时,他就读完了一套通俗科学读物,并对科学开始发生兴趣。12岁时,他又自学了欧几里得几何。此外,和现代的孩子们相比,他特别重视哲学的阅读,13岁时就开始自学康德的哲学了。

他还根据自身的特点、志向和兴趣,把精力集中在物理学的学习上。结果他在物理学方面果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爱因斯坦在读书学习时不搞不必要的死记硬背,经常爱和同学在一起讨论,使他感受到互补的乐趣。

6.著名数学家华罗庚

华罗庚

有一种奇特的读书方法。他拿起一本书,不是从头至尾一句一字地读,而是先对着书名思考片刻,然后闭目静思:设想这样一个题目,如果要让自己来写应该怎样写……想完后再打开书,如果作者写的和他的思路一样,他就不再读了。一本需要十天半月才能读完的书,他一两夜就读完了。

篇三:邢台故事相传

07年05月12日 星期六 10:01

除了做过商和邢的都城,邢台还曾做过后赵的国都。后赵只存在了三十多年,其开国之主石勒在位也只有短短的十几年,但恰恰是从这个时候起,邢台故事现代动听起来。

一、后赵都城里的人事

后世一种比较普遍的说法是,石勒建立后赵,定都襄国,也为我们后来看到的邢州古城打下基础。以今天的标准衡量,石勒身上集中了人性的光芒与黑暗,功过是非鲜明。他是文盲,却雅好文学,会亲临大小学考诸学生经义,对成绩突出者大加奖励;在军旅,他以血腥杀戮的铁腕著称,又常令儒生读史书而听,“每以其意论古帝王善恶,朝贤儒士听者莫不归美焉”。作为开国之君,他“天资英达”,看重必要的讲究和排场,在他眼里,新生的襄国大兴土木该不该?应该应该,都城毕竟是整个国家的体面呀。

无论怎么说石勒的一生都可谓奋斗的一生。他一边忙着武功靖边,一边忙着城市和宫廷文化的建设。我们不敢恭维石勒的审美情趣,我们却不能低估他身边像张宾这样一些谋臣的审美,“机不虚发,算无遗策,成勒之基业,皆张宾之勋也”,张宾们的见识对石勒的王业可谓影响深远,一批青史标名的宫殿在石勒手上相继落成,建德殿、崇训殿、明堂、灵台、辟雍、桑梓苑等等设施成为后赵都城襄国华美的组成部分。

这一时期,一位跟石勒关系密切的著名僧人在后赵和邢台城市发展史上也如星光灿烂。他叫佛图澄,天竺人。他追随石勒来到襄国,率先建起净土寺,这也是邢台民间广为流传“先有净土寺后有邢州城”的开始。

有关佛图澄的神奇传说不但流布民间,官修的正史上也多有记载:一年都城西北的水源暴竭,城内闹起水荒,石勒请求佛图澄帮助解决,佛图澄便派弟子到泉源上烧安息香,咒愿数百言,“如此三日,水泫然微流”,“有顷,水大至”,一城吃水问题就此解决;佛图澄“妙通玄术”,“能役使鬼神”,又能听铃音断吉凶,后赵“百姓因澄故多奉佛,皆营造寺庙,相竞出家”??由这类极具传奇色彩的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当年围绕佛图澄在襄国产生的明星效应。

然而襄国这座后赵都城在石勒死后便被遗憾击中,就像我们推定祖乙死后作为商都的邢被遗憾击中一样。同样的遗憾为什么会撒向同一个地方?

襄国因石勒年号“建平”而有了建平城之称,因石勒在位仅仅15年而猝然离世亦变得短寿。石勒死后,后赵都城南迁邺城,襄国降格成为襄国郡,但城内未完成的建设并未停工,仍在进行,有名的太武殿在石虎执政时期完成,《晋书》对这座建筑做过这样的描述:“

基高二丈八尺,以文石綷之,下穿伏室,置卫士五百人于其中。东西七十五步,南北六十五步,皆漆瓦、金铛、银楹、金柱、珠帘、玉壁,穷极伎巧。”

如此华美的建筑,伴随后赵的短命,不幸遭到灭顶之灾,如花朵凋谢于襄国的废墟。“石氏既灭,罢之。后魏复为襄国县”。

二、邢州流光

4月的流光跟我们一起在邢台的大街上逡巡的时候,喧嚷也一直追逐在我们耳边。我们想不到在邢台访问一座承载了历史风情的建筑,竟至如此之难。这样的经历我们在邢台已经不是第一次遭遇,那次在邢台城内寻找文庙的经历已经成为我们在邢台寻找经典的经典之行。

转入一条不太宽阔的林阴路,再拐进一条不太幽深的巷道,一座委身寂寞破败难堪的庙宇终于在尽头现身。没有珠光宝气,没有人专门莅临捧场,也没有香火缭绕出的热闹,孤零零,日迟迟,而又坦荡荡,这就是那座曾经享有盛誉的天宁寺。在今天的邢台,面对曾经有过的历史,绝非仅仅是前不久引发的“邢台市变邢州市”一个话题。

流光摇曳在隋开皇九年即公元589年的时候,襄国县改为龙冈县,“以西北有龙冈,因名之”。七年后置邢州,州治龙冈。唐朝因之。

邢州就这样因时而来。从隋来到唐,从唐又来到五代十国,从五代十国再来到宋。来到宋,邢州的名字有过短暂的“信德府”之变,但很快又恢复了;龙冈县的名字则被“邢台”取代,从此作为县名沿用至今。

天宁寺最早是唐朝的邢州捧给我们的礼物。唐朝的邢州随后又给我们捧出了开元寺。4月的邢台4月的古寺清晨,怀古幽情此时此地似乎能找到释放的出口。光天化日下,阳光正无声无息静静爬上一口金朝大定甲辰年即公元1184年铸造的大钟。大钟两米多高,15吨重,钟壁上的日月人兽牛鱼以及八卦图案,还有铭记监造人、资助者和工匠姓名、籍贯和身份的铸字,此时此刻也正无声无息静静迎接阳光打来。

在通达的世俗语境,开元寺与天宁寺在邢州城内东西遥相呼应,一个被称为东大寺,一个被称为西大寺。而今天我们所能知道的,两寺光彩辉煌的一页是在金末元初之际翻开的。两寺与原有的净土寺那个时候在邢州城内共同构筑了光大佛法的铁三角。

“古人一举一动,后世即传诵而不忍忘者,如倾盖之有亭,问津之有渡,岂其景物足以流连,亦其人之垂名不朽,有超乎迹之外也。”净土寺印下了万松老人的身影,他是禅宗名僧,承其衣钵的弟子中有法名从源的耶律楚材和刘秉忠的少年密友华严至温;天宁寺印下了虚照宏明的身影,“缘契相值,非偶然也”,“禅客生涯贵寂寥,幸居山寺远尘嚣。情

难断处千年在,心肯闲来万事消。新月看残还旧月,今朝过了任明朝。须知元气常流转,平旦无风自海潮”,他的弟子中有法名子聪的刘秉忠;开元寺印下了万安广恩的身影,“得道高僧不易逢,几时归去愿相从。自言住处连沧海,别是蓬莱第一峰”,正欲问鼎华夏的忽必烈两次亲临开元寺,仰万安遗风,“叹美再四”,开元寺随后成为蒙元皇室御用寺院。

公元1259年的邢州流光瞬息。“其地披山带河,为古用武之国。有鼓铸灌溉之利,且当南北往来之冲,故民物浩繁常甲于他郡。在承平时,登版籍者,恒不下十万户”。忽必烈相上了这里的风起水涌,在此大会诸王。那个时候以刘秉忠、郭守敬等人为代表的在邢州本土成长起来的风流人物,已走上或正要走上广阔的历史舞台,大有作为。

三、顺德之风

顺德路和邢州路是邢台市内两条主要干道。在邢台市内,这样的涵纳了城市历史信息的街道还有,比如郭守敬路和豫让桥路。如果追问它们的来历,我们就会发现一座城市的成长轨迹和生命律动。

有多少人会关心这样的追问?有时这样的追问宛如是在拷问我们苍白的文化知识,显得刀子般尖锐。这样的追问在邢台会成为我们的一笔财富吗?

元世祖忽必烈1259年获得的一笔个人财富是邢州之行,成为开元寺“大功德主”。

他在邢州的收获又何止这些?

公元1262年,邢州改为顺德府,三年后又改为顺德路,明朝再改为顺德府,直到公元1911年之后废除;“顺德二字来历无资料可考,可能和信德古名和帝王意识有关”。

明成化三年即公元1467年,在顺德府城内发生了一件值得纪念的盛事:知府黎光亨主持重建的清风楼完工了。黎光亨的生平事迹及为人为官如何?我们没有发现这方面的材料,不敢妄下断言,重建清风楼这件政绩工程却可划到他的头上。清风楼建自唐朝,后毁于战火,他着手重建这座府城内的标志性建筑,足见他政治觉悟之高。

竣工典礼的日子是他特意让幕僚选定的。他邀请了府城内外众多名流贤达文人学士来参加。“政暇集客登其上,四牖洞辟,徘徊远眺”,登上清风楼的人们首先感觉到了风,“风之来也,凭高者先得有伉,斯楼凉飙四集,爽我襟裾”,他们对眼前景象发表感怀,并由眼前景象推延开去,“有声之风足以袭人之外,无声之风足以感化人之中”,感怀君子之德风,“德之为风,入人也深矣”;议论前朝诸贤,像包拯等“以廉为吏,脱然不污至今,千百载之下,想其清节,犹使人兴起踊跃,如盛暑而御凉风也”。

“以清风名楼,使后之人将指斯楼为伯夷之居,亦将慨慕清风而兴起”。那天

登上清风楼的宾客说着客套的赞美的词语,黎光亨则谦虚地回应以动听的抒情的官话,他说:“皇风清穆,来自帝侧,我先宣之,播于八极。后于吏者,永如今日。保我皇图,巩如磐石,垂亿万年,吾愿始毕。”

那天一个叫黄庭经的“郡博”也在那群兴奋的人当中,他将宾主之间在清风楼上的对话,默记于心,然后告诉了好友陈音,陈音于是文思泉涌,写下了一篇《清风楼记》??

四、传说中的卧牛城

邢台“牛城”的俗称来自卧牛城。

清乾隆十五年《顺德府志》记载,卧牛城为石勒筑,“沈存中又谓:郭进守西山时所筑,厚六丈,上可卧牛,俗呼为卧牛城;又传城西有拴牛石,东北有牛尾河??”

在邢台从事地名研究多年的翁振军先生说,牛城的由来有两种。第一种:传说在(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星资源 网:邢台历史名人故事传说风俗等)很早以前,一对夫妻带着孩子经过此地,见山清水秀,没人居住,一头腰肥体壮的黄牛面南而卧和善可掬,他们便决定留下来。然而美好的田园生活刚开始,一场洪水突然而至,情急之中一家人骑上牛背以求脱险,谁知黄牛一声大吼,洪水闻声而退。

第二种与邢台一组旧有地名有关:南关外有东牛角村和西牛角村,又有牛耳石和拴牛橛;城内的长街原为牛肠子街,又有肚子巷;北关外有牛尾河;城内原有四个水坑,传说是牛的四个蹄印??“如果把这组地名合成一幅图,正好是一头面南而卧的黄牛”。

卧牛城的传说美丽,却多附会。上面提到的郭进,五代或宋初在邢州做过地方大员。沈存中即沈括,公元1074年任河北西路察访使,到过邢州,他传世的《梦溪笔谈》说:“郭进有才略,累有战功,尝刺邢州。今邢州城,乃进所筑,其厚六丈,至今坚完”。我们没有看到沈括关于卧牛城的记述,倒是另外一件新闻,我们觉得很有必要转述在下:

郭进在邢州城修造的宅院落成了,他把族人和民工都请来。这是一个庆祝宴会,民工席在东庑,他的孩子们的席位设在西庑。“诸子安可与工徒坐在一起,而且还坐在他们下位?”众人惊诧,郭进指着东庑下的民工说“此造宅者”,又指着诸子说“此卖宅者,固宜坐造宅者下也”。

郭进看透生在富贵不懂富贵的孩子们终是败家种。他死不久,他的大宅院果然就为他人所有了。

卧牛城又岂只有卧牛和郭进的传说?“秦并天下,于此置信都县,属巨鹿郡,项羽改曰襄国。盖以赵襄子谥名也”。邢台人历来有避讳“邢”、“仅以赵襄子为邢台开国之侯”的传统,“在邢台历史上,往往奉侍襄子,建襄子祠,而无邢侯祠,对邢侯少有铭记,主要原因是邢台邑人认为邢侯曾屈服于夷族,而且最后败灭于卫”。

我们不难找见邢台跟赵襄子结交之深的依据,比如现在有学者就认为赵襄子后期,赵国一度立都邢台,赵襄子死后,其子赵献侯即位,公元前423年左右,赵都从邢台迁到中牟。后又在邯郸最后安定下来。赵成侯时邢台成为赵国的信都。

尾随赵襄子,豫让也闪耀在邢台历史的天空。

豫让晋人。原是范氏、中行氏手下,后转投智伯之门。赵襄子杀智伯,取其头颅做饮器,豫

让于是走上刺客道路。他先把自己变成邢人,然后潜入赵襄子的内宫。他把刺杀地点选在了卫生间,他想在每个人都逃不脱的吃喝拉撒睡之中的一个环节结果赵襄子,那该是他最放松最没有防备的时候。他们终于在卫生间遭遇了。然而赵襄子如厕,心动,豫让没来得及下手他就识破了,赵襄子被豫让“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表白感动,宽宥并释放了他。豫让却未就此放弃暗杀行动。他使用了更严酷的苦肉计,“残身苦形”,再扮成乞丐,藏在赵襄子必经的一座石桥下面。他惊动了赵襄子通人性的马。赵襄子数落他先事范氏、中行氏后又投靠杀死他们的智伯。豫让说,范氏、中行氏对待我和对待其他手下没啥两样,智伯不同,他把我当成国士,我也以国士之举对待他。他承认自己的刺杀计划彻底失败了,有再一再二,他不想有再三再四。他只有自杀。赵襄子满足了他最后的一个请求,脱下一件衣衫,他拔剑三跃而击之,而后伏剑自杀。

人说邢台城北曾有豫让桥和豫让祠,可惜今天都已看不到了。

(感谢翁振军、邵祥云、刘顺超等先生为本文的采写提供帮助。)

主要参考资料:

顺德府志,清乾隆十五年编撰;

史记,司马迁撰,中华书局1959年版;

晋书,房玄龄等撰,中华书局1974年版;

邢台市地名志,邢台市地名委员会1984年编。

(本报记者:刘学斤 统筹/执笔)

标签:邢台 风俗 历史名人 春节的传说故事风俗 有关邢台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