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名人故事 > 正文

迷途知返的名人故事

时间:2017-05-0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一个古村落的故事

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村落----玉屏村 玉屏山下,燕水河畔,坐落着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村落---玉屏村。说它古老因有上千年的历史,说它年轻因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中旧貌换新颜。

村庄原来叫孙村,合作化期间,为了便于管理,被分为上下两个村,上面叫孙村村,下面叫玉屏村。整个村子依山傍水,村子西边有一座大山叫玉屏山,酷似一块磐石般的屏障,玉屏村就因此而得名。站在河东向西看,玉屏村形同一头雄狮。后来村里人在村口建了一座水碓,碓屋里的辘轳是圆形的,像是狮子盘球。村口还有一座小山---乌竹园,村子中间有一条数丈宽的大河自南向北纵贯整个村子,这条河就是燕水河,青弋江的上游,也是长江的支流。河岸用大块青石砌成。桥面铺有花岗岩条石,供人们通行。

孙村原来是我县中心地带,历代文人不乏,在历代的科举考试中,名标金榜的汪姓很多,其中北宋7人,南宋12人,明朝4人,清朝6人。豪商巨富众多,加之族中长辈又善于经营建设,故亭台楼榭,坊阁桥梁,举目皆知。再加上那得天独厚的奇山异水,实在是气象万千,秀色迷人。故那时旌德县内有句俗话“要玩就到孙村玩”。但是后来由于战乱,一些风景建筑和民居经风霜雨雪的洗刷,村里和百姓也无钱去修理,特别是到解放前夕,更是破烂不堪。改革开放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玉屏村也开始闹腾起来。一

些弯曲的羊肠小道和被毁坏的石板路都成了宽阔的水泥路,路两边都进行了绿化。村里还修建了休闲广场和农家书屋,村民们的生活日益丰富起来。村里改水改厕,新建垃圾池,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晚上,路灯齐明,格外美丽。

清朝初年,该村孕育了一位被家乡人称道的好官“台湾道”。他就是汪楠,从小非常聪明,但家境贫寒,自幼头上长满癞痢,父母都不喜欢他,恰巧其叔膝下无子,于是将其收养,并送他上了私塾。在私塾里,同学都疏远他,于是他常常瞒着老师和叔叔出去玩,因此学业无进。一天傍晚,他又偷偷到社公庙抓蟋蟀,突然远处传来马蹄声,便躲在旁边想看个究竟,待他们走近时,发现是玉屏山腰宝塔下面的几个菩萨,他想跪下可是怎么也跪不动,这时几位菩萨七嘴八舌,有的说:“小癞痢…….”有的说:“台湾道……..”说的汪楠目瞪口呆。这时又一个菩萨说:“小癞痢,我们说的台湾道是你今后的前程,你若能迷途知返,攻读诗书,以后你就是台湾道。如果你这样荒废学业,就会断送前途。我这里有一把金钥匙,到社公庙神台下去取比金银珠宝更值钱的东西。”临走时,还告诉他,他们是天上的八仙。汪楠遵照神仙的旨意,用这把金钥匙打开了社公庙神台下的石门一看,原来是一堆书 ,他从神台下取出大堆书,抱回家立志攻读。几年后,果中了进士,皇上赐他到台湾去任道台。汪楠在台湾上任后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发动大家捉螃蟹、吃

螃蟹、卖螃蟹,变害为利。有些商人还因此发了大财。第二件是把木筏放到了海边种水稻。因为台湾水田面积有限,这样做是为了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方法是上面用泥覆盖,泥巴见了水变成稀泥状,但又不会散渗到海里,然后在上面插秧收获,这就叫“湖田”。据说,至今台湾还有这种种植水稻的方式。汪楠虽离家千里之外,但却非常关心家乡百姓生活,想方设法帮助家乡建设。有一天,孙村百姓收到了汪楠从台湾捎回来的上等白糖,当大家将白糖打开后,发现每包里面都有一块小金砖。原来汪楠喜欢古玩字画,又善于交朋友,这些金砖是他变卖古玩字画,加之朋友赞助特意打制成的。可见,孙村当初能有如此繁华,汪楠帮了大忙。汪楠活了70多岁,死的时候,台湾百姓十分悲痛,许多人主动前来守灵。汪楠的棺木是上等的楠木做成,是台湾百姓主动集资筹办的,以此对这位好官寄予绵绵思情。后来,汪楠的棺木被送回了孙村,并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被安葬在新建村一处名叫彩霞披的地方,因送葬的人穿的草鞋都放在了坟头上,后来这地方又被叫作“草鞋坡”。汪楠的坟墓前安放着一块由当地名人撰写的一幅对联作为碑文---半世读书还读书,一生为人也为人。汪楠的妻子自己耕织,从不收人家礼,人称贤妻。孙村人喜欢吃“青菜煮馃”,后来为了纪念他,每年大年三十的晚餐全家都吃“青菜煮馃”。汪楠生前还说他死后,只带两个海蚌壳回家,以便死后魂系台湾百姓。台湾

百姓精心挑选了两个三百多斤重的肥厚的海蚌壳送给他做永久纪念。这两个大蚌壳当时是放在汪氏宋柯(雍睦堂)中堂两边大木柱旁。

“川上”是玉屏村的一个村民组,坐落在一进村口的地方,至于川上的老祖是谁,川上的房屋始建于什么年代就没有人知道了。据说川上建房屋的地方原来是河的一个弯道叫枰钩湾,当时主人看中了这个地方,就将其填平建了房,一幢幢在河川上建起来的房屋就叫“川上”。建房的主人是一名京官,有钱有势,外号叫“双百万”。在他的房子的大门顶上有一块大理石的石匾,上面刻有“川上别业”四个大字,人们对这四个字的解释有二:一种是此处是主人的别墅,别业就是别墅的意思;另一种是此处没有别人家的产业。一般人赞成第一种说法。这栋别墅是红漆大门,听说当时只有有皇上的圣旨才能做红漆大门,否则就犯下了欺君之罪。听这家主人的后代说,他家的老祖坟就在草鞋披,而草鞋披只有唯一一处官坟,而台湾道汪楠就安葬在草鞋披,汪楠也许就是川上这家人的祖先,不过这只是推测。

“牌坊”在我们皖南山区是多见的,每个村子都有一个甚至几个几十个牌坊,内容各不相同,有“进士”坊,“孝子坊”、“贞节坊”等等,现玉屏村内尚存一座贞节牌坊,是清朝乾隆时期为旌表国钊公(79世祖汪国钊)德配吕氏夫人新建的贞节坊。据说国钊公去世时,吕氏夫人才20多岁。

她年轻寡居,奉老育孤,贞节贤德,名闻乡里。年老时,宗族将她的懿德上报,皇上颁下圣旨,为她立了这座牌坊。据传说,当年建造牌坊时,镌刻着“圣旨”二字的石碑一再垒不牢,由儿子跪问母亲一生可曾有什么杂念以至牌坊顶树不起来。钊公夫人反复回忆,只记起自己有一次在晒霉时看见当年结婚时穿的大红鞋,就顺便在脚上套了一下,试试是否还穿的上。(守寡的妇女只能素装,不能穿红着绿)钊公夫人说出这件事后,经过儿子焚香祈祷上苍原谅和祖宗保佑后,牌坊顶才得以树牢。尚不论这个传说是否属实,但可以看出

迷途知返的名人故事

,在当时,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女人却必须从一而终。它告诫人们,寡居的妇女必须贞操自守,头脑中连一点杂念都不许有,否则上苍不容。

在玉屏村进口处约一百米的地方,有一座古老的石拱桥---隆兴桥。它是西乡通往三溪和县城的交通要道,也是村子东西方向的唯一通道。隆兴桥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东西横跨在燕水河上,该桥属三孔石拱桥,长42.6米,宽6.3米,高7.5米,每孔净跨9.5米,桥东28级台阶,桥西14级台阶。桥原有栏杆,于1987年被洪水冲毁了桥南一个分水尖,次年重修,1988年分水尖再次被冲毁。直到2009年,在县委县政府和孙村乡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重建了分水尖,并增修了石狮、石栏,再现了它当年的雄姿,成为玉屏村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篇二:蒲圻近代人物篇

蒲圻文化古老,山川钟秀,人才辈出。对在本县有影响的人物按传、录、表收录在人物卷中,计人物传记55篇含传主57人;人物录73人(其中历史人物8人);英烈表1415人;抗日八百壮士蒲圻籍战士22人;蒲圻籍黄埔军校毕业同学44人。总计1611人。 历史名人(公元1866年以前)

张开东(1702-1781)字宾阳,别名白莼,号青梅居士、海岳游人,茅山张家人。贡生,为蒲圻有名书画家、旅游家、文学家、诗人。一生慷慨好义,打抱不平,是一位传奇式人物,其传说故事,广为流传。著作有《白莼诗集》、《海岳文集》等。

马之鹏,字文渊,号新溪。康熙乙丑(1685)进士,初授予博白知县,旋擢给事中,并掌管钱法。一生为人清正廉明,执法如山,甚得民心。

邓士亮,字寅候,明万历甲辰(1604)进士,曾两任州学正,后升肇庆府推官,旋擢户部朗中,出任四川马湖府知府、川南道尹。崇祯九年(1636)以薪俸购铜万斤铸观音大士象立于蒲圻西门外大沙洲。

魏裳,字顺甫,明嘉靖庚戌(1550)进士。曾受业于王世贞门下,为后五子之一。著作有《楚史》、《仁山堂集》等,是明代中叶享有盛名的文学家。

谢存儒,字懋?d,明嘉靖丙戌(1526)进士。初授给事中,旋迁祭酒,调山东布政使,再升副都御史,最后擢兵部侍郎。为政能抑富济贫,举学劝农,清理积案,廉洁奉公。 廖道南(?-1547),字鸣吾,小柏山芙蓉山人。明正德辛已(1521)进士。初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右春坊太子中允至侍讲学士。一生著述甚丰,并于嘉靖癸已年主持纂修《蒲圻县志》。

谢鹏举(1509-1601),字促南,车埠官田谢家人。明嘉靖癸丑(1553)进士,初授户部主事,守江西临江,后擢副都御史,因征剿倭寇有功,晋户部侍郎,旋迁右都御史,与张居正不睦,挂冠归田。

魏观,字杞山,洪山灯窝山魏家人。朱元璋登基聘征入京。历任平江学正、国子助教,浙江按察司佥事、两淮都转运使、侍读学士,寻迁祭酒。因修建苏州府治,触犯朱元璋,坐法而死。其一生诗词甚多,仅少数流传。

人物传

鲍宏魁(1889—1916)出身于东洲一个书香世家,11岁入沙市基督教方言中学学习国文,后转入政法学堂攻读政治、经济。宣统三年(1911)春加入省文学社,后入宪兵将校研究所学习军事,毕业后,任新军第六师宪兵营三连连长。首义成功,退伍,拟学习理化专科。 袁世凯复辟帝制时,鲍放弃了科学救国的打算,赴上海、广东联络、宣传革命道理,参加倒袁活动。返鄂后,鲍翻山越岭花两个月时间测绘了湘鄂间水陆交通军用分地图25幅,总图

漆昌元(1904—1927),小名辰保,别名时杰、善长,中伙铺蛟龙桥山里漆家人。1920年考取武汉两湖师范学校,后又入武昌医科大学,任学生会主席。加入国民党后,被选为省学联执行委员。与恽代英结识后,由恽介绍加入共青团,1924年转为中共党员。

1925年2月,漆回市发展革命组织,成立了国民党蒲圻市特别区分部。国民党蒲圻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时,经董必武提名,漆昌元以省党部特派员身份到会作指导。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漆发动铁路沿线工人、农民支持北伐军,动员、组织中学生下乡宣传革命。北伐军临近县城时,漆与沈国祯组织30多名学生成立“敢死队”,把大爆竹装在铁桶内,半夜在城南鸡公山、应家山、铁山马家后山等山项上同时点燃,10几支快枪也同时鸣放,形成四处枪炮声。北洋军阀驻蒲圻部队以为革命军打来,吓得迅速离开县城,漆带领学生出城迎接了北伐军。

1927年,漆调任鄂南巡视员。中共“八?七”会议以后,湖北省委派吴德峰、黄赤光等人到蒲圻成立鄂南特委,领导秋收暴动,漆任农民军第一路军总司令。9月8日晚,漆与石谷、汪远本组织农民300余人在中伙铺车站拦截了国民党政府军押运的火车,缴枪16支,子弹5箱以及纸币、光洋等,打响了秋收暴动的第一枪。紧接着漆带领20多人到新店,做县人民自卫团团长刘步一的工作,不料刘与当地驻军勾结,将漆杀害(即“新店事变”)。鄂南秋收暴动也因之失败。

张计储(1902-1928),别名传清、继渠、计枢、新店人,家清贫。1920年考入湖北外语专科学校,常与武汉中学同乡学生交往,受董必武影响,接受马克思主义。1921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转为中共党员。1924年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学习。北伐战争前回国,任国民党汉口市特别党部宣传部长兼中共湖北地方委员会秘书部部长,与何恐等人领导武汉地区学生运动。1926年,曾领导武汉码头工人迎接北伐军。8月,张任汉阳兵工厂罢工委员会秘书。9月1日。起草《汉阳兵工厂工友罢工响应国民革命军通电》,组织工人配合北伐军攻占武汉。后被选为武汉码头总工会委员长。

1927年1月3日,英国水兵在汉口刺死码头工人李大生,张随刘少奇等赶至现场,率工人纠察队与英巡捕房交涉。5日,张率码头工人冒雨参加反英示威游行大会,会后码头工人冲进英租界,驱逐英巡捕,将“码总”大红旗插在英租界内沙包上。把“码总”招牌挂在英领事馆门前,迫使英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签订“汉案”协定,将汉口,九江两地英租界交还中国,5月张任湖北失业工人救济局局长,设法救济武汉14万失业工人。夏斗寅叛变时,曾代表“码总”发出夏通电,组织11支码头工人宣传队上街演说,并训练工人纠察队员,创办《铁肩报》,呼吁工人维持后方秩序。1927年9月,张被派往荆州、沙市等地组织农民秋收暴动,任中共鄂西特委书记。1928年2月,当选为湖北总工会第二届执行委员。5月,沙市特委机关遭破坏,张被捕牺牲,时年26岁。

熊映楚(1906-1928),原名后丰,黄梅县人,中华大学附中毕业。在校期间,利用寒假返乡机会,发起组织“黄梅县平民教育促进会”,创办“书报流通处”,以发行书刊从事革命活动。后考取上海大厦大学理科,加入由中央代表贺昌领导成立的党团合一的支部。因参加“五州”运动,进行演讲,散发传单而被捕,后被保释。1925年7月,返回黄梅,在青年中进行革命活动,并任中共黄梅县特别支部书记。12月,中共黄梅地方工作委员会成立,熊任书记。1926年春,熊又被选为第一任县委书记。5-9月,熊赴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结业后,在黄梅农村建立了“农民进德会”。1927年4月,出席省农民代表大会并留省工作。5月,任中共蒲圻县委书记,配合中央独立师第一团讨伐夏斗寅部。“新店事变”后,熊奉命先后转移到石坑渡、木兰寺等地,继续组织和领导农民秋收暴动。11月,熊调任鄂南特委书记,领导鄂南地区的游击战争。1928年3月,熊奉省委通知到汉口裕泰旅社接洽工作时被捕。熊大义凛然,爽直地承让自己是鄂南农民暴动的领导人,但是敌人却从他嘴里没有得到任何一点东西。19日,在汉口被杀害,年仅22岁。

钱素珍(1907-1928),女,原名陈寿珍。湖南长沙县人。12岁时随父母迁居蒲圻泉口士夫咀,被钱家收为童养媳,改名钱素珍,又名守珍、寿姑。16岁与钱定候完婚,因家境贫寒,经常挑菜到汀泗桥卖,得以认识共产党员漆昌元,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

1926年8月,北伐军攻打汀泗桥,钱积极参加支前活动。后由杨希震介绍到县党部,参加县妇女协会筹备工作。钱加入国民党后,被选为县党部妇女部长。同年冬,蒲圻农民运动兴起,钱回泉口组织成立农民协会,剪发放脚,穿对襟衣,奔走于神山、西凉咀、钟鸣桥一带,或召开大会,或走村串户,以自己的苦难经历,控诉封建社会的罪恶,宣传革命道理,号召妇女行动起来摆脱枷锁,掌握自己,在钱的宣传发动下,神山、泉口两地相继成立了妇女协会,革命影响日益扩大。

钱的丈夫胆小怕事,对钱的行动多方阻止,钱虽然多次耐心劝说,晓以大义,仍然无效,最终夫妻反目,钱毅然舍女别夫离家出走。

1927年春,县成立妇女协会,钱当选为县妇协执委会委员长。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县委委员分管妇女工作,短短几个月里,全县发展妇协会员千余人,车埠、新店、羊楼洞、汀泗桥等地成立了区妇协会。钱素珍与漆昌元、沈国祯被群众誉为“蒲圻革命三杰”。 农民秋收暴动失败,漆昌元殉难,钱被迫转移去武昌,在第一纱厂当女工,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后因叛徒告密被捕。在残酷的刑讯中,钱坚贞不屈。敌人用铁丝穿其锁骨游街,最后割去她的双乳,被惨杀于武昌阅马场,年仅21岁。

李绍先(1905-1930),原名祚志。出生于茶庵岭白石新塘角李家一个富豪家庭。1926年更名李登甲。考入黄埔军校,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校学业未满,参加北伐,任第八军政治部宣传员。随军攻入武昌。10月,李遵照上级指示。回县从事地方革命活动,动员亲友和农民参加农协,并在1928年元宵节晚上,带领农民摸进团总彭树阶的家,亲手枪决了

彭树阶这个作恶多端的亲妹夫。

1928年春,李转移到崇阳柏岩庵一带,组织成立鄂南工作团,任主任。李派人回县到赵李桥、茶庵岭、柳家山3片组织农民武装,镇压了当地一批土豪劣绅。10月,中共蒲圻临时县委成立,李被选为县委书记,化名赵旗。

在敌人的围困下,苏区经济非常困难,李经常派人到自己家里挑谷担米。李还动员其兵员岳母,除留下自己度日的田地外,将多余的田地送给无田少地的穷人。李向地方土豪发出“要钱不要命”的警告,对敌人震慑很大,只要见到李的筹款条子,财主土豪就赶快将钱送到指定的地点。

文化艺术

本市地处南楚,受楚传统文化影响甚深。巫术舞蹈“求神驱怪,”乐舞“脚盆鼓”,游龙舞“草把灯”等民间活动至今仍在羊楼洞、新店、赵李桥、赤壁等地出现。

本市是诗歌之乡,文化名人代不乏人。历史上出现过廖明略、廖道南、魏观、魏裳、张开东、张兆安等文化名人,他们的诗词歌赋在文学史上有一定影响。清末、民国时期贺良朴、马君武、张国溶、但焘、覃孝方、贺良琦等人在文化艺术界享有盛誉。

土地革命时期,本市茶庵岭、羊楼洞、斗门桥、枫桥、荆泉山、随阳山等地群众,大力开展歌咏活动,鼓舞人民求翻身,求解救。

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人民以讽刺歌谣评击日伪暴行,开展对敌斗争。

建国初期,群众文化活动极为活跃,宣传土地改革、合作化运动的秧歌队遍及全市城乡。1963—1965年,全市建农村文化室220多个,有文艺骨干2860人。市建立农村文化工作队,深入乡村演出,占领农村的文化市场。

“文化大革命”期间,样板戏一花独放,乡村文化室只能学唱学演革命样板戏。1978年后,出现了国家、集体、个人、全社会办文化的新局面,各乡镇文化站相继成立,影视、录相放映活动十分活跃,文学创作社团也逐步兴起,出现了一批有影响的诗人,还在本市举办过三次全国性的“赤壁诗会”。

文学创作

戏剧: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本市贺良朴创作《海桥春传奇》曲本,揭露美国资本家贩卖华工罪行,辑入《晚清文学资料》一书。民国27年(1938),市民众教育馆曾编演《迷途知返》等抗战小话剧。建国后,一些演出团体曾自编自演不少小剧目,主要有1956年集体创作的《一罐谷》演出多场。1964年游哲茂编导的小楚剧《我爱三八枪》参加孝感地区创作汇演并得奖。1971—1980年连续举行全市文艺会演,先后创作小剧目24个。1971

年,市成立文艺创作组,创作八场歌剧《幸福渠》。1981—1986年7月,本市戏剧创作种类多样,主要有宋祖立创作的大型爱情悲剧《双合莲》,肖显鉴的大型古装悲剧《望夫石》及其它人创作的小戏剧《谷雨》、《破碲为笑》。电影剧本《世界公民》于1986年发表于广西《西江月》秋季号;描写东汉末年天文学家张衡少年的勤学苦读的电视剧《星光》1982年在中央电视台播放。

诗词:清末光绪年间,本市贺良朴着有《南荃诗抄》10卷,《词抄》1卷,汇编成《篑庐全集》。民初张霆若、贺良琦有诗作《醉醒石》、《聊复呤》传世。抗日战争时期覃孝方著有《孝方诗存》1卷。1958—1969年,本市陆水枢纽工程动工兴建,劳动人民在改选山河的斗争中,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歌赋,后汇成专辑《陆水歌声》。1979年12月,市总工会集工人、干部创作诗歌79首,编成《工作诗选》一书。1979—1986年7月,本市诗歌发表居全省第二位,共发表诗作588首,有梁必文等33名作者在省以上报刊发表诗作。这段时间有饶庆年的《山雀子衔来的江南》、叶文福的《山恋》、《雄性的太阳》、张进的《晚晴楼吟草》等诗集出版。《雄性的太阳》、《祖国啊,我要燃烧》获全国中青年诗歌奖,《编钟》、《山雀子衔来的江南》获国庆35周年征文二等奖。《多雨的江南》、《洗地米莱的姑娘》在国外翻译出版。梁必文、叶向阳也出版了个人诗集。

1985年6月9日到13日,《人民文学》编辑部、湖北省作家协会、蒲圻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了蒲圻第二届赤壁诗会。出席诗会的有5省(湖南、湖北、安徽、浙江、甘肃)4市(北京、上海、武汉、郑州)17家杂志社的著名老、中、青年作家、诗人54人和本市诗歌爱好者30人。11日晚在大礼堂举行诗会上,他们朗诵了各自的代表作50余首,观众1100多人,会后印发了诗会专集。

小说、散文:小说创作始于清末,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贺良朴创作《国魂》,发表于《新小说》上。宋祖立于1941—1948年共发表小说、故事30万字。新中国成立后,宋祖立先后中《长江文艺》、《桥》发表小说《宏生老汉》、《师范生》。1956年饶子平的小说《笑老头看戏》刊于《湖北文艺》八月号,并发表了评价文章。此后还发表小说《朱大妈的鸡》及与葛健吾合作的《新老头》。饶有庆发表小说《水上梭》、《在路上》。1978年后,本市小说创作更为繁荣,到1985年7月,有11人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小说29篇,地级报刊发表小说14篇。周杰的中篇小说《今生偏又遇着她》发表在省群艺馆主编的《布谷鸟》上。

清末民初,但焘著有《海外丛谈》一书,系游记散文。民国30年10月(1941),宋祖立在广西《西风》杂志发表了散文《日本战俘营》。1978—1986年,本市散文,报告文学创作甚为风行,《赤壁行》、《陆水漫游记》、《为童心而歌》、《欧神》、《长江水晶宫》、《在国忠魂》、《赤壁游记》等49篇作品在省以上报刊发表。主要作者有:陈天生、马昌松、刘满元、鲍江逊、冯金平、刘国荣、袁东方等。

篇三:2014年高考作文经典素材汇总

标签:迷途知返 名人 故事 迷途知返的成语故事 迷途知返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