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名人名言 > 正文

名人旅行的经典故事

时间:2017-05-3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

邰丽华两岁时,因一次高烧失去了听力。没过多久,她甜美的歌喉也关闭了。那以后,

她陷入了无声世界,自己却茫然不知。直到5岁,幼儿园的小朋友轮流蒙着眼睛,玩辨别声音

的游戏,她才意识到自己与别人不一样,她伤心地哭了。 为此,父亲带她辗转武汉、上海、北

京等地求医问药,只要听说哪里有一线治疗希望就不会放过,但始终不见好转。眼看要满7岁

了,父母将她送人市聋哑学校学习。

舞蹈使邰丽华品尝到无穷的欢乐,但她知道,在现代化的今天,知识对于一个人的重要。17岁

那年,她给自己定下新的目标:上大学。于是她又将自己练舞的倔劲放在学习文化课上,1994

年如愿以偿地考取了湖北美术学院装潢设计系,成为了一名大学生。

如今,邰丽华成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里的台柱子。她不仅担任了残疾人艺术团演员队队长,

出任了中国特殊艺术协会的副主席,同时她也是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形象大使”,先后在40多

个国家巡回演出,她的演出剧照总是出现在艺术团宣传材料最醒目的位置。

贝多芬

《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最杰出的一部作品,它的主题是反映人类和命运搏斗,最终战胜命

运。这也是他自己人生的写照。 这是第一乐章中连续出现的沉重而有力的音符。贝多芬说:

“命运就是这样敲门的。”

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家,也是命运最糟的一个。童年,贝多芬是在泪水浸泡中长大

的。家庭贫困,父母失和,造成贝 多芬性格上严肃、孤僻、倔强和独立,在他心中蕴藏着

强烈而深沉的感情。他从12岁开始作曲,14岁参加乐团演出并领取工资 补贴家用。到了

17岁,母亲病逝,家中只剩下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和已经堕落的父亲。不久,贝多芬得了伤寒和天花,几乎丧命。贝多芬简直成了苦难的象征,他的不幸是一个孩子难以承受的。 尽

管如此,贝多芬还是挺过来了。他对音乐酷爱到离不开的程度。在他的作品中,有着他生活

的影子,既充满高尚的思想 ,又流露对人间美好事物的追求、向往。对美丽的大自然他有

抒发不尽的情怀。 说贝多芬命运不好,不光指他童年悲惨,实际上他最大的不幸,莫过于

28岁那年的耳聋。先是耳朵日夜作响,继而听觉日益衰弱。他去野外散步,再也听不见农

夫的笛声了。从此,他孤独地过着聋人的生活,全部精力都用于和聋疾苦战。 贝多芬活在

世上,能理解他的人太少了,而唯一能给他安慰的只有音乐。他作曲时,常把一根细木棍咬

在嘴里,借以感受钢琴的振动,他用自己无法听到的声音,倾诉着自己对大自然的挚爱,对

真理的追求,对未来的憧憬。他著名的《命运交响曲》就是在完全失去听觉的状态中创作的。

他坚信“音乐可以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顽强地战斗,通过斗争去取得胜利 。”

这种思想贯穿了贝多芬作品的始终。

1827年3月26日,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音乐巨人与世长辞,那时他才57岁。贝多

芬一生是悲惨的,世界不曾给他欢乐, 他却为人类创造了欢乐。贝多芬身体是虚弱的,但

他是真正的强者。

华罗庚

华罗庚初中毕业后,华罗庚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学费而中途退学,故一生只

有初中毕业文凭。 此后,他开始顽强自学,他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

数学课程。1928年,他不幸染上伤寒病,靠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却落下左腿残疾。

20岁时,他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 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

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他自学了英、法、德文,先后在

国外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1936年夏,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两年中发表

了十多篇论文,引起国际数学界赞赏。1938年,华罗庚访英回国,在昆明郊外一间牛棚似

的小阁楼里,他艰难地写出名著《堆垒素数论》。

张海迪

5岁的时候,张海迪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但她身残志坚,勤奋学习,热心助

人,被誉为" 当代保尔"。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

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

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

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3月7日,共青团中央在北京举行命名表彰大会,授

予被誉为"80年代新雷锋"的张海迪同志"优秀共青团员"称号。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小米勒旅行记》和《丽贝卡在新学校》,创作了《向天

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一百多万字的作品。现为山东省作家

协会文学创作室一级作家。1993年张海迪通过考试和论文答辩,获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1994年参加远南运动会。1997年入选日本NHK"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1998年起担任中国

肢残人协会主席。2000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霍金

霍金十三、四岁时已下定决心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十七岁那年,他考到了自

然科学的奖学金,顺利入读牛津大学。学士毕业后他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

不久他发现自己患上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病。由於医生对此病束手无策,起初他打算

放弃从事研究的理想,但后来病情恶化的速度减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万难,从挫折中

站起来,勇敢地面对这次的不幸,继续醉心研究。七十年代,他和彭罗斯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并在1988年共同获得沃尔夫物理奖。

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不会随时间减少。1973年,他发现黑洞辐射的温度和其质量成反比,

即黑洞会因为辐射而变小,但温度却会升高,最终会发生爆炸而消失。

八十年代,他开始研究量子宇宙论。这时他的行动已经出现问题,后来由於得了肺炎而

接受穿气管手术,使他从此再不能说话。现在他全身瘫痪,要靠电动轮椅代替双脚,不但说

话和写字要靠电脑和语言合成器帮。

虽然大家都觉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学上的成就却是在他在病发后获得的。他凭著坚

毅不屈的意志,战胜了疾病,创造了一个奇迹,也证明了残疾并非成功的障碍。他对生命的

热爱和对科学研究的热诚,是值得年轻一代学习的。

海伦凯勒

亚当斯·凯勒(Helen Adams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国一位

残障教育家。 她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父亲亚瑟是位南方邦联老兵。她在19个月大时因为

一次高烧而引致失明及失聪。后来籍着她的导师波土顿柏金斯盲人学校老师安·沙利文

(Anne 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学会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1898年,海伦·凯勒考入了哈佛大学附属剑桥女子学校。1900年秋,再考进哈佛大学的雷地克里夫学院,这对于一个失明和失聪的人而言,可说是教人难以置信。最后于1904年,海伦·凯勒成功取得文学学士学位,而且成绩优异。而这么多年来沙利文老师则一直留在海伦·凯勒身边,并将教科书与上课内容写在海伦·凯勒的手掌上,让凯勒能了解其内容,可说是对海伦·凯勒不离不弃,因此海伦·凯勒一生均十分感激她。 从1902年4月开始,她又在莎利文老师的帮助下,开始在美国的一家杂志上连载她的自传《我的一生》(又译《我生活的故事》)(The Story of My Life)。第二年结集出版后轰动了美国文坛,甚至被誉为1902年世界文学上最重要的两大贡献之一。 桑兰

桑兰,出生于1981年2月,浙江宁波人,原国家女子体操队队员,曾在全国性运动会上获得跳马冠军。到今天为止,坚强的桑兰已经笑着度过了6年的轮椅时光。

1998年7月21日晚在纽约友好运动会上意外受伤之后,

默默无闻的桑兰成了全世界最受关注的人。这确实是个意外。当时桑兰正在进行跳马比赛的赛前热身,在她起跳的那一瞬间,外队一教练“马”前探头干扰了她,导致她动作变形,从高空裁到地上,而且是头先着地。 遭受如此重大的变故后却表现出难得的坚毅,她的主治医生说:“桑兰表现得非常勇敢,她从未抱怨什么,对她我能找到表达的词就是‘勇气’。”就算是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来之后,她也绝不后悔练体操,她说:“我对自己有信心,我永远不会放弃希望。”

3年来,桑兰用她的行动应证着自己的诺言,在北大学习、加盟星空卫视主持节目、担任申奥大使、参加雅典奥运北京接力??她充满力量的笑容总能给人希望!

篇二:残疾名人的励志故事 (2000字)

征服残疾的巴雷尼--对峙

巴雷尼小时刻因病成了残疾,母亲的心就像刀绞一样,但她还是强忍住本身的沉痛。她想,孩子当今最须要的是役使和支持,而不是妈妈的眼泪。母亲离开巴雷尼的病床前,拉着他的手说:孩子,妈妈自信你是个有志气的人,希望你能用本身的双腿,在人生的路线上果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够同意妈妈吗?

母亲的话,像铁锤一样撞击着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声,扑到母亲怀里大哭起来。

从那往后,妈妈只消一有空,就给巴雷尼练习走路,做体操,屡屡累得满头大汗。有一次妈妈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亲的不光要言传,还要身教。假使发着高烧,她还是下床按商榷支持巴雷尼练习走路。。黄豆般的汗水从妈妈脸上淌上去,她用干毛巾擦擦,咬紧牙,硬是帮巴雷尼完成了当天的熬炼商榷。

体育熬炼填补了由于残疾给巴雷尼带来的未便。母亲的样品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毕竟承担住了命运给他的严酷打击。他吃苦进修,进修收效一直在班上压倒元白。末了,以优异的收效(转载自:www.dXf5.cOm 东星资源网:名人旅行的经典故事)考进了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大学毕业后,巴雷尼以全盘精神,勉力于耳科神经学的研究。末了,毕竟登上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领奖台。

史蒂芬?霍金

史蒂芬?霍金 (stephen hawking) 於1942年1月8日生於牛津,那一天刚好是伽利略逝世三百年。可能因为他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代,所以小时候对模型特别著迷。他十几岁时不但喜欢做模型飞机和轮船,还和学友制作了很多不同种类的战争游戏,反映出他研究和操控事物的渴望。这种渴望驱使他攻读博士学位,并在黑洞和宇宙论的研究上获得重大成就。

霍金十三、四岁时已下定决心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十七岁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学的奖学金,顺利入读牛津大学。学士毕业后他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不久他发现自己患上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病。由於医生对此病束手无策,起初他打算放弃从事研究的理想,但后来病情恶化的速度减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万难,从挫折中站起来,勇敢地面对这次的不幸,继续醉心研究。

七十年代,他和彭罗斯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并在1988年共同获得沃尔夫物理奖。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不会随时间减少。1973年,他发现黑洞辐射的温度和其质量成反比,即黑洞会因为辐射而变小,但温度却会升高,最终会发生爆炸而消失。

八十年代,他开始研究量子宇宙论。这时他的行动已经出现问题,后来由於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气管手术,使他从此再不能说话。现在他全身瘫痪,要靠电动轮椅代替双脚,不但说话和写字要靠电脑和语言合成器帮忙,连阅读也要别人替他把每页纸摊平在桌上,让他驱动著轮椅逐页去看。

霍金一生贡献於理论物理学的研究,被誉为当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著作包括《时间简史》及《黑洞与婴儿宇宙以及相关文章》。虽然大家都觉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学上的成就却是在他在病发后获得的。他凭著坚毅不屈的意志,战胜了疾病,创造了一个奇迹,也证明了残疾并非成功的障碍。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科学研究的热诚,是值得年轻一代学习的。

张海迪

张海迪(zhāng hǎi dí),女,汉族,1955年9月出生,山东文登人,当代女作家。198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9月参加工作,吉林大学哲学系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肢体残疾。曾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残联第四届主席团副主席,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席,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青联副主席,省残联主席团副主席。历任山东莘县城关医院医生、广播局无线电修理工,济南市文联创作室创作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创作室创作员,中国残联第一、二、三届主席团委员,第三届肢残人协会主席,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2008年11月13日,中国残联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为中国残联第五届主席团主席。

张海迪5岁时因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她因此没有进过学校,童年时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15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的一个贫穷的小山村,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她很坚强!

1983 年,海迪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她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疾病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着地为文学而战。张海迪学习非常刻苦,曾经自己翻译过一本10万多字的外语小说。

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长篇小说《美丽的英语》《轮椅上的梦》《绝顶》。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翻译作品《海边诊所》《丽贝卡在新学校》《小米勒旅行记》《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等。她的作品在社会上在青

少年中引起了很强的反响,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已经在日本、韩国出版。

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国盲聋哑女作家和残障教育家。

海伦?凯勒自幼因病成为盲聋哑人,但她自强不息,克服巨大困难读完大学。一生写了十几部作品,同时致力于救助伤残儿童,保护妇女权益和争取种族平等的社会活动。1964年获得总统自由勋章。

她在黑暗中摸索着长大。七岁那一年,家里为她请了一位家庭教师,也就是影响海伦一生的沙利文老师。沙利文在小时候眼睛也差点失明,了解失去光明的痛苦。在她辛苦的指导下,海伦用手触摸学会手语,摸点字卡学会了读书,后来用手摸别人的嘴唇,终于学会说话了。

沙利文老师为了让海伦接近大自然,让她在草地上打滚,在田野跑跑跳跳,在地里埋下种子,爬到树上吃饭;还带她去摸一摸刚出生的小猪,也到河边去玩水。

海伦在老师爱的关怀下,竟然克服失明与失聪的障碍,完成了大学学业。 1936年,和她朝夕相处五十年的老师离开人间,海伦非常的伤心。海伦知道,如果没有老师的爱,就没有今天的她,决心要把老师给她的爱发扬光大。于是,海伦跑遍美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周游世界,为残障的人到处奔走,全心全力为那些不幸的人服务。

1968年,海伦89岁去世,她把所有终生致力服务残障人士的事迹,传遍全世界。她写了很多书,她的故事还拍成了电影。沙利文老师把最珍贵的爱给了她,她又把爱散播给所有不幸的人,带给他们光明和希望。

死后,因为她坚强的意志和卓越的贡献感动了全世界.并且各地人民都开展了纪念她的活动。

中国残疾“美女首富”的传奇人生

她生在洛阳市吉利镇,美丽和智慧足以让她要风得风要雨得雨。18岁时,她遭遇意外,手术后,失去了下半身,成为坐轮椅也难的高位截瘫女。

爱她爱得死去活来的男朋友在她截肢前去过医院3次,截肢后失踪了。

死过、哭过之后,有一天(微博),她怒喊道:“我不死了!你们都走开!

篇三:浅谈名人的右脑开发故事

浅谈名人的右脑开发故事

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但他并不是脑子里只单纯的充满着数字和公式的数学、物理学家,他是一个更喜欢想象的人。据爱因斯坦自己说,他不是坐在书桌前发展“相对论”的,而是在某个夏天,他躺在一个小山头上天才非天生发现的。当他着眼睛向天上看时,千万道细细的阳光穿过他的睫毛射进了他的眼睛,他好奇地想,如果能乘一条光线去旅行,那将是什么样子呢?于是在想象中,他作了一次宇宙旅行。他的想象力把他带进一个场所,这个场所,用经典物理学的观点是不能解释的。他怀着特别急切的心情,回到了教室,黑板面前,他相信,他的想象比经典物理学的概念更正确。他提出一种新的数学理论,以解释他的想象。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爱因斯坦能充分发挥他的全脑功能。他的右脑产生了精彩美妙的想象,接着再用左脑发展了一套崭新的数学及物理论,为他的创造性的想象奠定了理论基础。正是因为有了右脑的想象,然后右脑的相互配合才为人类提供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学说之一。

李博,中学只读了3年,5年制大学也只读了3年,提前2年大学毕业考取研究生,以后又进入某名牌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李博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父亲的引导下,李博开始喜欢小画书。由对小画书入迷,进而对绘画发生了兴趣。父亲便因势利导,在他2岁时开始教他练字。李博3岁画画,同时学数学,4岁便能画简单的构思图。他先学画静物,后画动物,再画人物,画种涉及铅笔画、钢笔画、毛笔画、水彩画等。父母还特地请绘画老师为他专门指导。艺术是一种艰苦、复杂而细腻的活动,既能磨练人的意志和毅力,培养人的性格,陶冶人的情操,又能启迪人的心智,培养人的观察、分析和思维能力。父母经常带李博上街、游公园,但这不是无目的地凑热闹,而是为了在美好事物的诱发下,扩展他的知识面,引导孩子认识商店名称、商品类别、公园内动植物的形状、名称等。这既是美感教育,又是智能教育,也是开发右脑,更重要的是激发孩子追求知识的兴趣。

科学家尼古拉?特斯拉(Nikro Tesla)在电科学领域里和爱迪生并称“天才”,据说他从小就有一项奇怪的本领,在考虑事情时,眼前瞬间就会出现相关图像。特斯拉曾为这些而烦恼不已。但是母亲鼓励他,告诉他这没有任何不正常。尼古拉在做计算题时,眼前也会瞬间出现题目的答案。

安徒生在小时候,母亲就常常给他讲充满神奇幻想的一千零一夜故事和拉?封丹寓言故事,所以他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开发。他常常从自家墙上的小洞里盯着邻居有钱人家宫殿般的豪宅看,陷于幻想之中。

这些所谓“天才”们都拥有一种“直觉图像”(Eidetie Image)能力,“直觉图像”是由德国的爱尔里?希伊恩休教授于1909年命名的。直觉图像是右脑的能力,所以最常出现在0-6岁儿童的右脑中。然后从6岁到12岁之间出现较易,12岁以后就越来越难。“直觉图像能力”又被称作“右脑照相记忆”,是不是一旦消失就不再出现了呢?不是的。这种能力是每个人天生就有的,所以只要加以训练,还是可以重新出现的。

因此,正如我们在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中所提倡的一样:所谓“天才”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后天训练的结果,在此,小编建议各位精英特的各位学员一定要有信心,坚持每天一次完整的训练测试并上传成绩,软件训练下来平日里再多加强巩固,相信你离天才也不会很远了。

标签:名人 旅行 故事 经典名人励志故事 经典作文素材名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