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评课稿 > 正文

画风评课稿

时间:2017-03-1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画风评课稿

《画风》评课稿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五课。课文主要讲三个小学生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本文贴近儿童生活,语言简单朴实。这节课老师在新课标、新理念的指导下完成是比较成功的一节课,通过实践,本课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新课改精神。

1.加强读书实践 以读为本 ,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教学。〈〈新课标〉〉指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 过程 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理解,体验、感悟、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例如在教学生学课文4 8自然段时,设计问题 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呢? 学生带着问题多样式的读,练读、分读、竞赛读,争当 宋涛、陈丹、赵小艺 ,教师出示重点句 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多么会发现、会联想啊!这是她的心情是怎样呢?教师借机指导朗读,如我能 我也会画风了 还有我还能画! 等句子,带着兴奋的心情用自信肯定的语气读,接着设计问题: 你喜欢文中的哪个小朋友?为什么? 让学生再次读。以学生读为主,在多样式、多次的阅读活动中,学生理解了宋涛、陈丹、赵小艺动脑筋学画风的过程,认识到风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懂得了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学会合作、勇于创新。在这一环节中把学习的主动

画风评课稿

权交给学生,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抓住重点句教学,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提高孩子们的阅读的积极性,使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空间。

2、学科整合、读写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 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 ,在拓展延伸、启发联想环节设计 三个小朋友都能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画的那么好,真不简单,还有没有其他方法画风呢? 把绘画引入语文教学之中,以此激情、领悟、延伸、拓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想风、说风、画风、写风,通过句式张洁问: 你想怎样画风? 我画(),风把()吹得( ),风藏在()。把文章的理解想象与写作融为一体,培养了学生对事物的独立见解,从而达到学用结合的、课内课外结合。同时在愉悦的气氛中,他们求新求异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3、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一种轻松和谐愉快的氛围。开始古诗导入,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投入到学习之中。在识记生字时,采用与他们打招呼的方法,记住 宋、涛、陈、丹、赵、艺 又采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猜一猜的方法记住 显 字。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学生注意力非常集中,使语文教学上得生动有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当的是学生的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本课的教学方式主要以学生的合作学习为主,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走进课堂,这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新举措,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种融洽的氛围,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多项合作交流,给学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好习惯。

当然,课堂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总会有些不完美,这节课也不例外。

1、教学内容局限知识面窄。例如设计作业时可补充 声音、气味也看不见、摸不着,如果由你来画声音、气味,你会画什么?请你们把自己的奇思异想用五彩的笔绘画出来。

2、学生的活动面不够广,个别学生发言次数过多。

《画风》评课稿

 

今天听了《画风》一课,我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受益匪浅。教师 以读为本 ,采用 读 找 悟 画 读 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抓住学生的特点,张扬个性,使课堂开发有活力,学生的素养也得到发展。具体表现有下面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能让学生从感受、体验形象开始,语言及思维也必然随之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必然被激发。当学生觉得所学教材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的时候,他们就会觉得所学内容倍感亲切,则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导入时,老师请孩子们用歌曲来唱风,用古诗来吟风,用耳朵来听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的导入手段新颖。

二、识字教学,灵活多样。

识字教学要从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为儿童接受知识提供方便。本课中有7个要求学生会认的字,其中就有6个是与文中人物的名字有联系。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从人物的名字中认识这些生字,老师采取形式多样的方法,如说名字,读名字,与这些小朋友打招呼交朋友,说说自己怎么记住他们的名字等等,使学生易于接受,易于记忆。再配上鲜艳的图片,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识字教学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三、借助问题,引导体验

在学生自由读课文后,教师创设情境 你最喜欢谁?为什么?给小组的同学说说。

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感受各种各样的体会,从而使学生走进了文本,超越了文本,张扬了个性,形成了富有创意的独到的见解。达到了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流,生命与生命的对话。让孩子在阅读中自主感悟到:我们喜欢宋滔,因为他敢想,善于提出问题;我们喜欢陈丹,她敢于修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善于向别人学习;我们也喜欢赵小艺,你瞧她 眨眨眼睛,想了想 ,敢于迎接挑战,善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阅读中,去体会文中三个孩子的思想。去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想出别的、更多的画风的办法。这样,就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以读为本,促进理解

《新课标》指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体验,感悟,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教学中,教师以读为本,以拓展为目标,设计了问题: 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呢? 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竞赛读等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在多样式、多层次的阅读活动中,理解了宋涛、陈丹、赵小艺动脑筋学画风的过程,认识到风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懂得了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学会合作,勇于创新。在这一环节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抓住重点句教学,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提高孩子们的阅读的积极性,使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空间。

当然,课堂教学总会有些不完美之处,总会留下一些遗憾,这节课也不例外:

1、生字的呈现应稍微多花些时间,让学生交流一下识字的方法,从而更好地巩固汉字。

2、指导书写的时候,最好在学生练写完后让学生评一评,议一议,使他们的书写更美观。

画风评课稿

《画风》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三位小朋友一起画画时遇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即“谁能画风”。是小艺首先动脑筋想出了办法,最后还是三人合作,用不同景物的变化描绘出了风的样子。本课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要勤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要动脑筋、善于合作、敢于创新。听了吴老师上的《画风》一课,让我学到了不少,下面就谈谈自己听课后的一点感受。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上课伊始,吴老师用风的谜语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看不见,摸不着,小草见它弯腰,猜猜它是什么?”简单的谜语一下激发学生的学生学习兴趣。接着,她提问:“你们知道哪些风”一个问题下来,学生们表现得非常积极,纷纷回答自己生活中知道的风。这样将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达到了让学生乐学的目的,从而引出课题——画风。

二、识字教学灵活多样,形式新颖。

 本课要求认识的7个生字中其中6个出现在课文的人物姓名中,吴老师根据这一教材特点,还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这些熟悉的字,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很快地就记住了这些生字。让我深刻的体会到“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三、创设“读”的课堂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朗读和语言表达能力。吴老师在课堂上积极挖掘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发挥这篇课文人物的对话非常多这一特点,读的形式多样,有自由读、齐读、个别读等等,并指导学生读出特定的语气,感悟三个小朋友的不同性格,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悟文章那美好的意境。

 四、套用句式,重在引导

 吴老师在阅读教学中采用——画了--------,风把-----的句式,先是重点指导学生分析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抓住哪些关键词。学生通过自己的读,交流,汇报,把这个问题弄懂,并用填诗形式加深了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此过程中,教师只开了个头,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开动脑筋,你来画,你会怎么画,出示:我要画------ ,风把----教师没有过多的引领,整个过程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起了导的作用。这真是“授之以渔”。学生也在这样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

五、注重激励性评价语言的运用。

 激励性的恰当评价,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课堂上,吴老师不时的把恰到好处的激励性语言送给同学们,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既学在其中,又乐在其中。当学生回答完一个问题时,老师总能用用激励的语言及时评价,为学生自主读书学习注入了催化剂,学生从中体验到了成就感,自我价值和成功的自豪感。

总的来说,这堂课非常精彩,从引入到生字呈现,再到课文朗读,程序非常清楚,特别是朗读方面,学生的表现精彩,教师的评价也做得相当好。值得我学习、借鉴。

 

 

标签:于翠华画风评课稿 画风教学评课稿 画风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