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评课稿 > 正文

小学语文课文 谈谈小学语文中的传统课文

时间:2019-01-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本文充分肯定传统课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呼吁在教材建设中不能大量砍掉传统课文,建议传统课文的教学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传统课文;价值;教材;教学法
   所谓传统课文,指的是长期选用并保留在统编语文课本中的篇目,不少同行称其为“老课文”。笔者对传统课文有着深厚的感情,认为它在整个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研究,特别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中,笔者更认为:教材建设中,传统课文不能大砍;语文教学中,传统课文不能老讲。
   1. 说价值,传统课文值得肯定 传统课文产生于我国各个历史时期,曾经为当时的政治、社会、生活、生产服务过。举我们身边的一个例子。1945年春天,我们这里打垮了日寇,国民党败退到黄河南岸,人民过上了太平日子,各村建立了学校,许多学生已经十二、三岁了,还得从低年级学起。八路军太岳兵团为学生印的书都是新内容,用于政治服务。如当时小学国语第二册上的一篇“赵大想吃肉,拿刀去杀牛,牛说‘留我去耕地,杀我没道理’;赵大去杀鸡,鸡说‘天明叫你早早起,杀我没有理’;赵大去杀羊,羊说‘剪我羊毛做衣裳,杀我丧天良’;赵大去杀猪,猪说‘牛、羊、鸡、鸭都不杀,杀我干什么?’赵大指着猪说‘光吃不动弹,要你做什么。’”这些课文,用的都是中国老百姓自己的语言,生动有趣、通俗易懂。通过学习,只是让学生粗知一点热爱劳动,不要好吃懒做的道理就可以了。随着全国的解放,这种教材虽然不再使用了,但它服务政治,造福社会、结合学生特点的文风却保留了下来。如《小马过河》、《猴子捞月亮》、《小蝌蚪找妈妈》等等,课文内容涉及科学知识等领域,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好看好读,实用性很强。
   传统课文多为祖国文化的精粹,大都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今天所用。在小学语文中选取的古诗文、寓言故事等可读性很强,学生学起来兴趣很浓。如《悯农》、《题西林壁》、《早发白帝城》、《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等等。教材收集了大量的历史素材,同时也精选了当代的资料,如《小小的船》、《小萝卜头》、《小铁锤》等等,这类课文能诱发学生内心的感悟及思考,使他们受到熏陶感染,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审美情趣。有些传统课文已在海内外产生了一定影响,如《小马过河》,就被30多个国家翻译,放在本国的小学教材中。
   传统课文是代际交流和沟通的重要载体。在今天的家庭教育中,一些小学生的家长对于小学数学不一定能全部辅导,对于小学语文也不一定能全部辅导,但对于小学语文中的传统课文却倍感亲切,记忆犹新,有话可说。且抛开古诗文不说,像《小马过河》、《小小的船》这样的现代文,许多家庭中三代人恐怕都已经学过或正在学习,接触到这些课文,能引起他们对往事的追忆,对下一代无限的憧憬,某种程度上讲,这些传统课文成了他们沟通的桥梁。
   总之,传统课文传播了前人的知识与经验,闪耀着我们民族的集体智慧,丰富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世界。
   2. 说教材,传统课文不能大砍 新中国建立以来,小学语文教材建设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于传统课文特别是现代文典范作品来说,经历过省编、全国统编、一纲多本等多个不同时期,往往成为教材编者的首选,因此成为“传统课文”。但在现行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选编的教材中不少传统课文“下岗”了,这不能不引发人们的深思。
   是基于现代社会短时间内急剧增生大量信息的现象吗?马克思主义认为,知识不存在“爆炸”和“老化”的问题,只存在“激增”和“更新”的问题。以《小马过河》为例,课文中有这样一句“你把粮食驮到磨坊里去”,我们不能因为“驮”和“磨坊”在今天几乎看不到了,就认为这篇课文过时了,需要删去。这样的课文就内容来说,旨在培养学生从小就实事求是,喜欢钻研问题和解决困难的能力,训练他们的思维方法;就形式来说,生动活泼、故事性强、文字浅显易懂,篇幅一般不长,适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及学习需求。
   是基于思想性、时代性的考虑吗?前段时间谈论最厉害的要数《狼牙山五壮士》一文被删去一事,删去的理由是:现在社会以多元化为主,学生们需要更多更新鲜以及种类丰富的知识,过去单一以革命战争题材为主的文章结构与学生们的思想脱节。另外,《狼牙山五壮士》所反映的时代与现代社会从时间上来说也存在距离,学生的生活环境与那个时代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文章越来越难勾起年轻的老师们的共鸣,再用这些战争题材的课文教育学生,“教”与“学”的作用都不会很大。选编教材时,就删去传统教材中有关艰苦奋斗、舍己为人的历史篇目,这的确引起了很多人的争议。大多教育者认为多元化与历史教育并不矛盾,恰恰相反,有益的历史素材可以成为多样性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今天的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来说,是有益于他们的健康成长的。鉴古知今、读史明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优良的传统不能丢,优秀的品质要提倡,社会主义荣辱观一定要加强。
   是基于改革开放的考虑吗?小学语文传统课文多以记叙文为主,体裁有童话、寓言、故事、诗歌等,还有浅显的说明文和简短的日记。在这些方面,我们也希望引进外国儿童喜爱的作品,丰富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的学生从小就能“睁开眼睛看世界”。但在选编教材上毕竟有主次之分、轻重之分,不能“言必称希腊”,忘了自己的祖宗。 我们国家的语言十分丰富,我们的语文教材还应该下大功夫去研究。目前,许多专家、学者惊呼新一代母语学得太差,这些确实应当引起我们教育者的警觉。
   总之,传统课文所占比重值得探讨,我们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积极稳妥地取舍。既不能匆忙行事,又不能裹足不前。
   3. 说教学,传统课文不能老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少同事认为,传统课文的教学可以“老戏老演”。这种方法,拿来律己,则害了自己,拿来教人,则误人子弟。
   有人把写过的教案又捡起来,说下次讲时备课省事了。因为是传统课文,教案就能一劳永逸吗?传统课文一般是不变的,但授业对象都是年年在变化的,教法上也应当不断创新,“因材施教”是首当遵循的教学原则。况且一篇教案,只能随着教师思想认识逐步深化,才能不断飞跃到新的高度。如科普童话《小蝌蚪找妈妈》一文,以前我们只注意小蝌蚪和青蛙的生理特征,把它作为一篇纯科普文章讲解学习,学生学到的也只是纯自然科学知识,人文体验,情感熏陶往往学生的收获是很小的,甚至是没有的,其实只要稍微一留神,我们就会发现它暗含的人文因素,标题是小蝌蚪找妈妈,而不是小蝌蚪找青蛙,它的人文思想就是渴求母爱,寻求母爱,小蝌蚪是那么羡慕在母爱呵护下成长的小朋友,它坚持不懈,千辛万苦,执着地寻找,找错了也不气馁,终于找到了妈妈,找到了世间最令人向往、陶醉、幸福的母爱。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也是自己成长的过程,也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教学中,我们要渗透学生对母爱的珍惜,对母亲的热爱。
   有人用读和背的老办法解决传统课文教学。这其中也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是因为传统课文长期作为应试的焦点,指挥棒的导向客观上使教师迫于无奈。诚然,读和背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一,要学生读好、背好,确实能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但读好,是需要教师指点的;背好,则又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进行的。况且,传统课文对于教师来说是熟悉的,但对学生来讲是生疏的。如果我们老师能够讲得精炼,导得有趣,能在学生疑点处画龙点睛加以引导,那学生也就想背了,会背了。如果我们在教学传统课文时,还能付之于新的教学思想,巧妙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定会获得更过的情感体验,课堂效益一定事半功倍。
   有人认为只有传统课文才有讲头,特别是在新一轮课改中,相比起来,往往认为新选进来的课文没啥讲,学生通过网络查阅、小组合作交流基本上可以弄清一二。再者说,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教师们面对全新的教材确实不知该怎么讲。诚然,传统课文是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精选出来的,多少人为之深入研究,有讲头也是实际情况。但讲多少,尺度如何掌握,新课标如何要求,在新课改下,课堂教学应该做到哪些,我们教师心中应该有数,不要过多地旁征博引,将课文分解得支离破碎,让学生云里雾里,如坠烟雾,不知所措。
   总之,传统课文在教法上应当“更上一层楼”,不断推陈出新。要将传统的“传授知识的教学过程”转变为“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自主探究、主动参与,获取更多知识。
  

标签:课文 小学语文 谈谈 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