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评论 > 正文

教材“手术”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新的课程标准的出台,犹如春风吹过大地,繁花盛开,万象更新。它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教法,改变了原来沉闷的数学课堂,改变了我们的学生,使教育大地上焕发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气象。我是一名课改实验教师,我在对自己的教学观念的转变和对教学方法的改进的过程中,也在对新的教材进行最前沿的验证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作为教学的载体,是培养学生的工具。要想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做到既“不惟是”,又“有所立”。就是说不完全依赖课本。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教学,又要结合社会、学校、学生的情况,对教材进行改进、调整或重组,即有创造性地使用。下面通过一案例加以阐述: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数学下册中的《统计》一课,根据教材编排及教材说明要求,让学生观察教材图例,发现图中所示的统计方法是“一个学生报三种形状学具的名称,其余学生记下来”,从而估计学生会产生三种不同的记录方法。
  在上这一课前,我对学生情况做了简单的了解,发现两个大问题:学生普遍认为采用排一排、理一理的分类整理的方法进行统计(即上册教材《统计》一课的教学内容)更为简单,这些不同形状的学具稍经整理就可观察出统计结果,采用教材所示的报名称记录后统计的方法反而麻烦。我觉得如果按照教材设计进行教学,学生难以产生用教材所示统计方法的内在需求,教师就没法让学生真正发挥出主体作用,如果处理稍不恰当就极易使教学变成机械的模仿、逼迫式的灌输。另一方面学生在记录方法上,在教材所安排的情境中一般只会产生前两种,教师不得已教授第三种记录方法后,学生普遍认为第二种记录方法也很清楚、简单,相对于第三种方法更为直观,第三种记录方法(教材的本意)也就失去了“价值”,所以,教学极易变成为教学而教学。
  如果按照上面的设计教学,虽然学生也学会了教材所要求的统计方法,但对照新课程理念中的新的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而言,学生并非“情不自禁”地想学会,他们对这种接受知识的方式缺乏深刻的情感体验,记忆是暂时的、是很容易“丢失”的。我们能不能在好的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适当改进其呈现形式,而更有利于好的教学方法的实施?
  按照新课程理念,同时根据教科书设计本意,我们努力探索如何“活化”教材,使静态教材动态化、趣味化,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于是,我将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学具改成三种形状的饼干,将放在学生学具盒中的学具的“一目了然”,改成在猪八戒趁他人不在偷吃饼干时饼干的“一去无踪”(多媒体电脑演示),使学生产生不得不记录下来的强烈愿望,而后加快饼干下落速度,又迫使部分记录慢的学生不得不产生寻找更为简单记录方法的强烈愿望,接着顺势让学生在共同“目的”的驱动下讨论“怎样记录既清楚又方便”。学生发言热烈,思维活跃,除产生教材所示第三种方法以外,还产生了用“点”、“横”、“竖”、“五角星”等符号乃至用“1、2、3、4……”数字排列等多种多样的记录方法,还产生了从下往上记和从上往下记等记录方法,真是五花八门。最后,让学生用自己认为最简单清楚的方法再次体验,让学生体会符号越简单,记录就越快、越简单清楚,这一重组教材的做法,改变了原先沉闷的课堂气氛,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趣味盎然,不时迸发出各种奇思妙想,教学效果显著。
  再次回顾反思整个教材的操作过程,对照新课程理念,以上对教材的改进、调整和重组无疑是成功举措。由此使我们生发了这样的一种教材观:
  “教材”并非教学之“第一”――回答“为什么可以改进教材”的问题,教材虽然是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课程标准、遵循学习规律由专家开发、编写而成,但新教材受编写时间短的限制和地区差别,有些做法未曾在实践中检验,难免会产生各种操作问题。由此,我们认为教材不应成为第一位的“圣经”,只是让师生照本诵读。我们应该在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在实践的基础上改进教材,“小改”、“中改”甚至“大改”,?最终教学目标不改,做到“形异神同”。就是说,主导教学的第一位因素不是教材,而应该是先进的教学观念。当教师拥有了先进的教学观念,才具备了教“活书”和“教活”书的条件。
  “教材”并非教学之“惟一”――回答“怎样改进教材”的问?。教材虽然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但不是惟一的教学资源。教学的可用之“材”,除“教材”以外,其实还有周围的环境资源以及学生自身的课程资源。我们应结合两者来增删、重组、包装“教材”,使“教材”更具情趣化、生活化。例如:我们充分利用学生猪八戒爱吃的小故事串连教材,又以学生自己开发出来的各种各样的统计“作品”材料补充教材,又如我们在《统计》一课的练习中设计了抛正方体木块的活动,让学生统计各个面不同颜色出现的次数,就是在考虑学生爱动好玩的特点的基础上撷取生活中常见的抛骰子活动,组合而成的又一个生动活泼的“教材”。
  “教材”并非教学之“归一”――回答“改进教材后是为了什么”的问题。改进“教材”是为了能更好地融入学生熟悉、鲜活的生活内容,更有利于发挥学生自身的课程资源优势,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这里,我们认为“教材”教学的最终目标并非是回归“教材”,而应该是回归“学生”、回归生活(进一步解决实际问题),步入素质教育的良性轨道。就此而言,“教材”并非教学的出发点,更非教学的终点,而仅仅是教学的媒介。
  我们认为,这样的教材才能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成为具有生命力的丰富多彩的教材。教材不仅是预成的,而且是生成的,是师与生之间的互动、对话过程,是师生与环境之间的开发、交融过程的新思想。也可以这样说,新的教材观的构建是对狭义的教材的增值和发展。

标签:焕发 课堂 活力 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