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情感 > 正文

国外情感化设计

时间:2017-04-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水上垃圾清理方式情感化设计综述

水上垃圾清理方式情感化设计综述

南通大学 工业设计系 杨帅

【摘要】本文从情感化设计理念出发,结合当代科学技术和毕业设计课题,具体阐述了设计中主要部分工作原理和相关结构问题,并且用现有技术实现水上清理工具清理垃圾的具体方法和途径。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综述,论述了情感化设计的概念,同时结合水上垃圾清理方式设计课题,把情感化设计的主要研究领域分为产品造型、功能和文化三部分加以论述。 最后, 针对产品创新设计和相关技术的发展现状, 提出了情感化设计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发展趋势。

【关键词】情感化设计 水上垃圾清理方式 产品创新 发展趋势 设计综述

1.引言

现在是一个过剩的消费时代,我们更加重视个性的满足,精神的愉悦,重视设计的外观,形状,体积,色彩等感性的特征。人们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更关心情感上的需求和精神上的慰藉。目前,水上清理垃圾的方式以人工清理为主,辅以少量的半智能工具清理。为了保证水面的清洁,清洁工通常每天都要清理水面。在少量的半智能清理中,设计师所设计的工具通常只考虑了机器本身的功能,很少考虑使用者的情感诉求。而且现有半智能清理工具在安全,环保和节能方面做地也很欠缺。本文从情感化设计理念出发,利用数码控制和机电等技术,来设计一种即能清理垃圾又能体现情感化的清理方式。

2.情感化设计的概念

何谓情感化设计?情感化设计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①从人的因素及心理学的角度去探讨顾客的感觉和需求;②在定性和定量的层面上从消费者的感性意象中辨认出设计特性;③建构感性工学的模式和人机系统。学术界和工程界的提法不尽一致。日本和韩国一般称为“感性工学(Kansei Engineering)”,并设有“感性工学学会”等研究组织。欧洲学术界基本接受感性工学的提法。在我国,工程学术界一般也接受日本感性工学的相关概念,称之为“感性意象或感知意向”,有的学者在此基础上将感性意象与人工智能结合,提出人工情感理论;也有的学者称之为“感性设计”。

而部分艺术设计学院的学者则与美国学者保持一致,采用“情感化设计”的提法。在英文里,情感化设计一般用“Affective Design” 和“Emotional Design”来表示,很多时候两者可以互换,但也有一定的细微区别。前者一般指带给消费者积极、正面情感的产品设计,如喜欢、快乐等情绪反应;后者则具有一定的中性色彩,既包括正面情感,也包括负面情感,如痛苦的回忆等。从词语的内涵分析“Emotional Design”要大于“Affective Design”。

本文采用“情感化设计”一词来描述产品设计中对消费者情感加以考虑的相关学术研究,主要考虑其通俗易懂,便于学术界不同领域学者的交流。另外,“情感化设计”不仅包含有形产品的创新设计,还包含服务等无形产品的创新设计。

3.水上垃圾清理现在存在的问题

目前,水上清理垃圾的方式以人工清理为主,辅以少量的半智能工具清理。人工清理垃圾方式效率低下,安全性不高,并且为了保证水面清洁,清洁工人通常每天都要清理水面,做一些重复性的劳动。在少量的半智能工具清理中,设计师所设计的工具通常只考虑了机器本身的实用功能,很少考虑使用者的情感诉求。而且,现有半智能清理工具在安全,环保和节能方面做地也不到位,这种清理过程很少体现情感化在里面。

4.情感化设计主要研究领域

情感测量得来的信息,可以应用于产品的创新设计。当前,对于情感化设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功能与情感

功能是指产品所具有的某种特定功效和性能。消费者的情感不仅与产品的造型相关,而与其实用功能也密不可分。从功能角度分析,水上清理垃圾工具应该具备可用性、易用性、可靠性。由产品实用功能带来的情感反应更加具有持久性,也是消费者产生二次购买动机或推荐其他用户购买的重要原因。本次我所设计的水上清理工具,在满足基本的清理功能基础上,还具有环保功能,审美等功能。之前考虑用蓄电池方式供能,后来考虑到环保和安全问题,改成使用太阳能。太阳能提供的能量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水上清理工具自动收集垃圾和处理垃圾。在这一清理过程中,人参与的很少,或者在参与的时候心情是很愉快的,因为机器做了绝大部分重复性的劳动,而人只做了少数的操控。

4.2 造型与情感

造型是产品的实体形态,一般涉及到产品的外观、材质和色彩等属性,是产品实用功能的表现形式,同一产品功能可以采用多种产品造型。造型研究侧重于通过某一消费品的市场调研确定消费者的感性意象,从而确定产品创新设计或改进设计的相关参数。国内外学者对于产品造型与消费者情感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产品的物理造型在产品市场成功中扮演重要角色,是设计师与使用者交流信息和刺激其反应的重要方式。我所设计的水上清理垃圾工具,其造型主要来源于水母,色彩以蓝色调为主,能与水面和周边环境很好融合,外壳选取ABS板,主要考虑ABS板具有易成型,通过电镀和替代金属等一些特点。

4.3 文化与情感

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和选择标准,产品设计也必须结合特定地区和国家的文化传统,才能很好地与消费者产生共鸣。同样的产品造型,同样的实用功能在不同的地区往往市场效果大相径庭,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文化因素在起作用。例如,仅仅快乐这种情绪,就可能因不同的社会价值观而具有不同的产生机制,如不同的宗教信仰、道德判断等。从跨文化的角度,以水上清理垃圾工具为例,应用感性工学研究了中国不同地区文化背景的消费者对智能化清理方式的不同感性认识,在经济发达地区,水上清洁工喜欢使用智能化的清理工具,而在经济水平相对欠发达地区,水上清洁工却更喜欢传统的清理方式。目前,对于与文化有关的情感体验研究的文献相对比较少,很多研究仅局限于刺激消费者产生初次购买动机的情感类别。随着经济和市场的全球化,文化对消费者情感的影响也会越来越重要,如何在产品设计中融入文化因素是未来的一个研究重点。

5.相关技术问题

水上清理垃圾工具内部安装两个电机,一个用来推进清理工具前进,另一个应对特殊情况。主要是电机的转动来带动螺旋桨的转动,以此来达到清理工具前进的目的。电机在非超载的情况下,其转速和所停的位置取决于脉冲信号的频率和脉冲数。它的旋转以固定角度进行,可以通过控制脉冲个数来控制角的位移量,从而达到准确的目地。这样就可以通过控制电机来控制清理工具所停位置。

在水上清理工具的头部尾部和侧部各安装一个摄像头,便于观察船体的运行情况。也可观察周围垃圾的分布情况。在头部安装照明灯以便在夜间执行任务。同时在清理工具上安装一个感应系统,负责收集外部信息,如同人的眼睛一样,当有物体进入到感应范围他就会给主控系统一个信号,以此来完成垃圾的收集。

同时,该清理工具主要靠无线电控制前进和转向。无线电设备主要有发射机,接收机和执行机

构。发射机主要包括编码电路和发射电路。编码电路由操纵器操纵开关和电位器等控制。控制系统主要控制清理工具的出行及返航。

本设计的优点是:清理垃圾方便快捷,造价低廉,能够缓解水面固体垃圾清理问题,还人们一个碧水蓝天,也可以把人从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只要简单的遥控即可。缺点是:清理工具载量有限,不能装载太多的垃圾。如果在水面出现除电动机故障以外的问题无法原地排除问题,只有等到清理工具回到岸上才能解决。

6.结语

设计学发展的历史一直强调产品设计要“形式追随功能”,“功能追随形式”,或者“设计追随销售”的设计理念, 忽略了情感的重要性。如何在产品设计中融入更多的情感因素, 将是设计师所面临的新课题。从本文分析可知,情感设计的研究仍然处于不断探索之中, 由于产品的千变万化和消费者作为个体的不可重复性, 要想寻找到适合于任何产品设计的情感设计理论非常困难。本次设计还有很多不足方面,比如如何实现自动化,对数码和机电等方面也没有了解透彻,只是做了一些基本的了解。希望在以后的设计课程中,我能够 和其他学科的同学一起合作,把设计做的更好。

情感化设计是未来设计趋势之一。使用者情感上的需求,已被当今许多设计师关注和利用。通过本次设计,我学会了在系统观的引导下,运用工业设计方法学的设计理论,在情趣化理论的指导下,对水上清理工具展开了设计。通过对水上清洁工人、水上清洁工具、清洁环境三者之间所形成的系统做了深入的研究,最终设计出可以帮助清洁工人挺高工作效率,环保的清理工具。

7.致谢

感谢吴国强教授的指导,和在设计过程中给予我许多宝贵的建议。经过多次修改,本设计综述终于完成,在此,学生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黄嵬.情感信息处理研究综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9(1 11:67-71.

[2].简召全 .《工业设计方法学》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0.3

[3].李乐山.《工业设计心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

[4].罗仕鉴。朱上上.用户和设计师的产品造型感知意象[J].机械工程学报,2010,41(10):28—34.

[5].孙从丽.非物质设计的发展趋势— — 强调为“情感”而进行的设计[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2):

21—23.

[6].原田昭.感性工学研究策略[A]//清华国际设计管理论坛专家论文集[c].北京: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2009:1—11.

[7].赵得成.《产品造型设计—从形态的概念设计到实现》 2010.2

篇二:国内外对用户体验的研究综述

国内外对用户体验的研究综述

国外有关用户体验的研究综述

用户体验对信息服务的作用已引起国内外相关组织的关注,2005年12月在旧金山召开了2005年用户体验设计大会,就用户体验中的原则,实践,研究和案例进行讨论和交流;2006年10月在西雅图召开的用户体验会议就“信息构建与用户体验”“用户测试”“用户体验团队的管理”和“多用户服务设计”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国外在理论研究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包括:用户体验的定义,内容,特征,模型及评价等。

1) 用户体验定义

当前,学术界主要从三个层面定义:第一层的体验指持续不断的信息流向人的大脑,用户通过自我感知确认体验的发生。第二层指有特别之处且令人满意的事情。这种体验与物质体验无关,是体验过程的完成。且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改变用户和环境,对用户行为 产生一定的影响。第三层是把用户体验作为一种经历。一般而言, 用户体验被认为是在特定互动中个体独特的经历。体验被看做个体的反应以及与环境,社会因素的关联。

2) 用户体验的内容及特征

James Garrett:包括用户对品牌特征,信息可用性,功能性,内容性等方面的体验。

Norman扩展到用户与产品互动的各个方面的内容。

Leena Arhippainen认为用户体验包括使用环境的信息,用户情感和期望。 Hassenzahl对用户体验中的非技术特征区分为三类:享受,美学,娱乐。 3) 用户体验模型

Sascha Mahlke提出了基本的用户体验过程及研究框架

Dhavl Vyas& van der Veer 提出了设计用户体验的 APEC(审美,实用,情感,

认知)框架

4) 认知因素:包括人机互动的技术因素和非技术因素,技术因素的标准如系统的有用性和易于使用性;非技术因素的标准,如享受性,视觉的美感性和内容的吸引性。情感因素一方面包括直接和间接的情感反应,另一方面包括由认知评价过程产生的更为复杂的情感结果。

量化用户体验的4个互相关联的重要因素:品牌(branding),可用性(usability),功能性(functionality),内容(content).

国内用户体验的研究及不足

以“用户体验”作为关键词,通过中国期刊网进行查询,检索结果为65篇文章,涉及电信,印刷,装饰,信息技术和图书情报等领域,很多文章都是介绍某一领域新推出的一种产品及解决方案,但是它们并没有对用户体验进行深入,细致的理论研究,只是抽象的利用概念。少数几篇文章从外国对用户体验研究中得到启发,在网站设计,信息构建和信息资源整合中引入了用户体验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初步研究。 其中,不足之处表现在:

? 缺乏完整的用户体验的理论体系;

? 经济从以工业为主导转向以服务尤其以信息服务为主导的经济,用户体验成

为体验经济的重要构成要素,但我国缺乏对体验经济的深入研究;

? 信息服务领域对用户获取信息过程中的反馈,跟踪等后续行为缺乏研究,导

致技术的提升并不能带来积极的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UE,UX)的内涵及特征

英文user experience.在《情感化设计》中,Norman提出大脑反应的3个层次:①本能层,人的本能反应,例如第一眼看上去是美还是丑等;②行为层的反应体现在人和对象的交互过程中,交互的过程是否合理,行为上是否方便等;③反思层体现了人对产品的进一步思考,他所蕴含的意义,引起个人感情上的反应等。而一份用户体验是3个层次感觉的综合,而不是单单的某个层次。

在人机交互领域,用户体验主要来自用户和人机界面的交互过程。它的构成要素主要有:

宏观方面的用户体验要素:

①表面层要素。表面层由一系列网页构成,表面层要素包括网页色彩的搭配,文字变化,图片处理和网页布局。

②框架层要素:按键,列表,照片以及许多文本的设置。其作用是优化设置这些元素。

③结构层要素。结构层确定站点的各种特征和功能组合的方式,主要解决用户所需要信息的分布结构,区分信息的重要程度,以确定导航的目标设置,允许用户按需浏览有序分布的信息。

④范围层要素主要指网站包括哪些范围的特征和功能。 ⑤战略层要素主要包括站点目标和用户对象的定位。

微观方面的用户体验要素

主要指帮助创建积极用户体验的关键组成部分。

①信息构建:把网络体验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形成了用户体验的基础。 用户特征:人口统计学

个性化:

用户需求:

潜在阶段“闲逛”需求目标无意识

醒目的标识

意识阶段:模糊,零碎

检索。模糊检索,人工咨询

表达阶段:知识组织,内容管理

用户行为:检索行为(习惯法则)和浏览行为(省时省力) 用户认知:

②信息设计:目的在于高效化处理信息并提供尽可能清晰,易于理解和有用的信息。 ③工作流程组织: ④资源转换 ⑤界面设计 ⑥跨平台兼容 “盲肠理论” 80|20原则

80%的用户信息需求的最重要的20%的因素 用户信息分析 使用情况分析 用户需求分析 用户细分

人物角色模型

功能性体验:可用性,有用性 技术性体验:省时省力省钱 美学体验:好看,好听,好感

《教育技术专业英语》网站用户需求分析

面向的用户范围:

大学本专业学生和老师,以及一些对本专业方向英语学习有学习需求的非专业人士,

根据用户不同的功能需求,我们分为学习,浏览者,以及管理员两个权限

《教育技术专业英语》构建学习协作网站的目的:

满足本专业师生的学习需要,除了对于英语知识的学习外,使专业英语的学习更能方便面向实际的应用:即满足师生进一步与国外先进理念的交流与学习,以及服务于一些研究需要,另外激发和维持学习的兴趣。 根据不同的用户权限,赋予不同的功能 首先把用户分管理者和学习协作参与者两部分 再根据学习的各种阶段把学习者分为

初学者:专业词汇的学习(仅是停供参考即可)

有一定基础:即根据教材的改变,可以是按照教材线索分别就教育技术的理论,五个范

畴等模块化学习,

一是要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要整篇文章教材都罗列上去,可以提炼关键字段的阅读翻译,以及写作的学习和练习。

二不要成为学生不假思索照抄,照搬的“帮凶”(这方面功能如何实现,没想出办法来)

方便做研究的:可以按照专业的发展方向,提供一些论文,资料的链接的 (论文的协作翻译)

我们强调的是“实用”功能,所以 一是为阅读障碍的突破提供帮助 二是外文的写作,翻译,听力

认知偏好:

学习面向的对象基本是80后,倾向于视频,音频格式;

所以学习资料呈现方式的选择,应该是激发和维持学习兴趣的一个因素。

我觉得在设计网站的过程中,一些理论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心理特点,还有信息服务中的用户为中心的理论,不一定非得以某种可见,可触摸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而是更多的是渗透到它的整个设计思路的指导中的。

篇三:设计心理学

情感化设计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直以来人们深信,人类首先需要满足衣物、温饱等基本需求,再是健康、教育,然后才慢慢开始追

求奢侈和舒适。由此得出的结论是,首先是行为层面,然后才是感官和反思层面。但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例

子:在美国,当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人们口袋里的钱变少,昂贵商品的销量自然会下降,但有一类商品的

销量却几乎总会上升,那就是小的昂贵商品--糖果,而且通常是高价糖果,因为即便是高价糖果,与其它商

品相比仍然是便宜的。从中可以看出,人们即使处于努力满足基本需求的阶段,有时候也愿意享受一下生

活。他们可能会花钱、花时间去看场电影,吃一块好吃的糖,或买条漂亮的围巾,总之去小小地享受一下

美好的事物。这些不属于基本需求,除非你认为自我满足以及小小的放纵和享受也属于基本需求。所以我

认为对于这些金字塔底层的消费者而言,奢侈品就是可以带给他们乐趣的小东西。我们可以从管理大师C.K.

Prahalad的印度经验中求得一些例证。他在印度开发非常廉价的酒店,但客房里都配备了电视,而且是价

格不菲的纯平电视,还有其它许多可能被认为是不必要甚至是奢侈的物品,但他的做法对顾客极具吸引力。

关键在于他的策略重心非常明确--坚持保留那些重要的东西,同(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星 资源网:国外情感化设计)时清除大量冗员和低效,从而使运营成本保

持在低水平。正是他认为重要的东西促使我们重新审视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他没有说我们只能把注意力放

在廉价商品和必需品上,而是告诉大家应该重新思考究竟该以何种方式来提供这些商品。所以情感化设计

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很好.

问题二

标志设计的记忆性

标志设计是通过准确的意念和创意形式引起观者的注意,通过标新立异的造型,简洁、鲜明的色彩来强 化标志的识别性、记忆性。标志设计中的记忆性具有重要作用,它能使观者在购买行为中从大脑中提取标志信息,根据标志去购买商品。本文主要对标志设计中记忆的程序与策略做了初步的研究。

人们看到的标志就一定能记住吗?答案是否定的。当今时代人们看到的标志可以说是名目繁多,但有多少标志能够真正地进入人们的记忆系统,而且在这些标志从人们的视觉范围内消失以后,人们还能“想起” 它们呢?标志的目的不仅仅是让人们对标志本身感兴趣,更重要的是使人们在接受其信息后,对人们的行为产生某种影响。

一、记忆

记忆就是通过识记、保持、再认、回忆等方式,在人们大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记忆是一 种积极能动的活动。人们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能主动地进行编码,使其成为大脑可以接受的形式,信息才能转 变为记忆。同时,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接受是有选择的,只有那些对人们生活具有意义的事物,才会被有意识 地进行记忆。

二、标志的记忆

标志的记忆就是人们对标志的意念和创意形式等传递的信息产生一定认识,并作为经验保留下来,对以后 的消费行为产生影响。比如,人们在感知过的广告中储存了商品的标志信息,在下次购买行为中就会从大脑 中提取这个标志的信息,根据标志去购买商品。人们对标志所传达的信息进行记忆主要有形象记忆和逻辑记 忆两种形式:

1. 形象记忆: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在大脑中再现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它保存了事物的感性特征, 并具有显著的直观性。

2. 逻辑记忆:逻辑记忆是以观念、概念为主要内容的记忆,具有概括性、理解性和逻辑性等特点。逻辑记忆 是个体在储存经验中最快捷、最经济的形式,它的内容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超过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是人类 特有的记忆形式。

三、标志记忆的程序

记忆就像“记忆”一词本身所表明的那样,是一个从“记”到“忆”的过程。记忆过程包括四个环节,即 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识记

是识别和记住事物,从而积累经验的过程;保持是储存和巩固已获得的经验 的过程 ;再认是指当经历过的经验重新出现时,能够很快地识别;回忆是恢复过去经验的过程。这四者是 密切联系的。

标志的记忆程序首先是标志的识记过程,即观者获得标志信息的过程。标志识记是标志记忆过程的初始 环节,是保持环节的必要前提,要提高标志的记忆效果,必须要有良好的识记。标志识记包括观者对标志信 息进行反复感知、思考、体验等过程。

其次是标志的保持环节。标志的保持是指观者已接触过的标志印象在大脑里得到巩固的过程。标志保持 不仅为巩固标志识记所必需,而且也是实现标志再认环节或回忆环节的重要保证。标志的保持是一个动态过 程,在这个环节中,存储的标志信息在经验的左右下会发生变化。 再次是标志再认环节。当经历过的标志信息再次出现时,能够被很快地识别,这就是标志的再认过程。

因为观者的个体差异,所以对标志的再认就有不同速度和程度的区别。这取决于两个条件 :一是取决于当 前出现的标志与已经体验过的标志相类似的程度 ;二是取决于对已经体验过的标志识记的巩固程度。

最后是标志的回忆环节。标志回忆是指对已经体验过的留存于大脑中的标志信息进行回忆,使之重新出现的印象过程。标志的回忆有直接性和间接性之分 :直接性是由当前的标志直接唤起对往日经验的回忆,间接性则是通过一系列的中介联想才能唤起的标志回忆。

观者对标志信息的记忆程序就是由以上四个环节的过程所组成的,这四个过程按先后顺序发生,缺一不可。

四、增加标志记忆的策略

1. 减少识记材料的数量为了使观者有效地记住标志信息,首先应尽可能地减少记忆内容的数量。由于观者一般没有刻意记忆标志的动机,对标志的记忆的时间一般也不会超过1分钟,在这样短的时间内,材料越少,记忆水平就越高。所以,为了提高观者对标志的记忆率,在标志设计中,一定注意要以简洁、鲜明、准确为表达的出发点,令人一目了然。

2. 增加刺激的视维组合

标志设计要想增加观者辨认刺激物的兴趣,应当设法增加刺激物的多视维组合。如在标志设计中,可采用形意结合、形字结合、形色结合等方法来增加信息的传递量。这样结合的效果等于增加了标志的信息含量,使观者通过趣味视觉,在分析中加深对标志的印象。

3. 充分利用形象记忆的优势标志设计要增加观者的记忆度,可利用形象记忆的方式进行。形象记忆是以直观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而直观的、具体形象一般比抽象的形象更容易记忆。所以,在标志设计中可有意采用写实或象征的具体形象进行表达,这样不仅可以吸引观者的注意,还可以使人一目了然,增加知觉度,提高记忆效果。

4. 通过理解增加记忆

理解是识记信息材料的重要条件。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识记,有助于信息材料识记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巩固性,其效果优于单纯性的机械识记。这是由于理解能使信息材料与观者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把新信息材料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从而能起到潜移默化地加深记忆的效果。

5. 考虑不同观者的记忆特点

由于观者群体是由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经历、生活方式的人群所组成的,在记忆能力、记忆习惯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别。比如,儿童一般对夸张、形象、活泼、鲜艳的事物容易记忆,而老年人的记忆力往往有明显的衰退。因此标志传达应考虑不同观者的记忆特点,才能有效地强化观者的记忆。

一个仅仅被感知的标志不一定能够影响人们的行为,只有被人们记住的标志才可能影响人们日后的购买 行为。所以,一个成功的标志必须力求给人们留下深刻的记忆。

问题四:如何利用设计激发消费者购买欲

商品包装设计的心理要求

包装的设计必须能够满足消费者的核心需求,也就是必须有实在的价值。虽然对于同质量的商品,包装较精美的比起包装较普通的更能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但若过度强调包装的作用,以致包装超过质量的商品对长远的商品销售是绝对不利的。例如,在所有年龄的文化群体中老年人最讲求质朴、实在,但是现在五花八门的老年人健康滋补品却普遍是“形式大于内容”的过度包装。这些产品即使能够吸引到偶然的礼品购买,也难以赢得消费者的忠诚,缺乏长远发展的动力。但如果在产品上突出了厂名、商标,倒是有助于减轻购买者对产品质量的怀疑心理。特别是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这样做,对产品和企业的宣传一举两得。美国百威公司的银冰啤酒的包装上有一个企鹅和厂牌图案组

成的品质标志,只有当啤酒冷藏温度最适宜的时候,活泼的小企鹅才会显示出来,向消费者保证是货真价实,风味最佳,以满足他们的求信心理。商品的包装设计是装饰艺术的结晶。精美的包装能激起消费者高层次的社会性需求,深具艺术魅力的包装对购买者而言是一种美的享受,是促使潜在消费者变为显在消费者,变为长久型、习惯型消费者的驱动力量。大凡是世界名酒,其包装都十分考究。

(1) 消费心理——购买动机

包装是与消费者接触最广泛、最频繁的视觉形象。商品包装设计在诱导消费、提高商品竞争力、建立品牌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购买心理一般依次经历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决策过程三个阶段。在质量、价格大致相同的情况下 ,独特的包装可以在0.25秒左右(购物者观察每一种商品的时间)一瞥决定消费者是否会从无意注意转向有意注意,吸引消费者的视线和兴趣,进入消费者的选择范围。

人们消费心理的差异性,决定了商品包装必须能吸引特定的消费群体产生预期的购买行为。因此,在对商品包装进行设计时,必须针对不同的消费者群体进行设计。包装设计只有把握消费者的心理,迎合消费者的喜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激发和引导消费者的情感,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购买动机是引导顾客购买活动指向一定目标,以满足需要的购买意愿和冲动。这种购买意愿和冲动是十分复杂、捉摸不透的 心理活动,从其表现来看,可以将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归纳为两大类:理智动机和感情动机。

理智动机的基本点就是求实心理,是立足于商品的最基本效用。顾客偏重产品的技术性能,而对其外观、价格、品牌等的考虑则在其次。在其他条件大体相同的情况下,价格往往成为左右顾客取舍某种商品的关键因素。因为顾客总是希望商品在规定的时间内能正常发挥其使用价值,可靠实质上是“经济”的延伸。名牌商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有优势,就是因为具有上乘的质量。但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经济条件的改善,顾客对自我保护和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对产品安全性的考虑愈来愈多地成为顾客选购某一商品的动机。“绿色产品”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就是适合 这一购买动机来促进销售。在人们对于产品本身质量和价格的要求达到后,人们喜欢美的本性也促使了对于产品的外包装的要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感性能也是产品的使用价值之一。省力省事无疑是人们的一种自然需求,这个和之前提到的增加商品的方便是一致的。人们总是希望花较少的时间快速的掌握一个产品。对多数消费者而言,花了一笔积蓄购买高档耐用消费品,即使就是享誉世界的名牌产品也不能完全消除心理上的紧张感。因而,有无良好的售后服务往往成为左右顾客购买行为的砝码。

排除刚刚所说的理智的一面,现在就来看看消费者感性的一面。当然感情动机不能简单地理解感情动机为不理智动机。它主要是由社会心理的因素产生的购买意愿和冲动。感情动机很难有一个客观的标准。好奇是一种普通的社会现象,一些人专门追求新奇,赶时髦,总是充当先锋消费者,至于是否经济实惠,一般不大考虑,诸如谜语手纸、跳跳糖、电动牙刷等能在市场上风靡一时就是迎合了这一心理。很多年轻人,喜欢与众不同,喜欢求异、求奇、求新,极力寻找机会表现自我,不愿与世俗同流,总希望与别人的不一样,将黑发染成黄发、红发的消费行为就反映了他们想标新立异的心理。很多功成名就、收入丰盛的高收入阶层,也见于其他收入阶层中的少数人,在他们看来,购物不光是适用,还要表现个人的财力和欣赏水平。他们是消费者中的尖端消费群。购买倾向于高档化、名贵化、复古化,几十万乃至上百万美元的轿车,上万元的手表等的生产正迎合了这一心理。很多国外的奢侈品牌正因如此才把箭头指向了国内的市场。虚荣心是很多80年后出生的年轻人惯有的心理。一些讲摩登的人盲目崇拜外国货,只要是舶来品就买。社会学家称攀比为“比照集团行为”。有这种行为的人,照搬他希望跻身其中的那个社会集团的习惯和生活方式,不管商品是否需要,是否划算,也要购买。和这个不太一样的是从众心理。很多人希望与他归属的圈子同步,研究表明,当某种耐用消费品的家庭拥有率达到40%后,将会产生该消费品的消费热潮。顾客是企业的争夺对象,理应被企业奉为“上帝” ,有时尽管商品价格高一点,或者质量有不尽如意之处,顾客感到盛情难却,也乐于购买,甚至产生再光顾的动机。

(2) 色彩,外型,商标文字的重要性

商品包装设计中的色彩 包装上的色彩是影响视觉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包装色彩设计很重要。心理学认为记忆是人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重现。记忆是心理认识过程的重要环节。基本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其中,识记和保持是前提;回忆和再认是结果。只有识记、保持牢固,回忆和再认才能实现。

商品包装有很多元素组成。色彩,包装的形态,商标文字,装饰图案以及摄影照片等等,都间接的决定了顾客选择的商品。很多包装运用了具象图形,这些通过摄影、变化、写实等方式进行变化的图形,使得产品更完美,更直接的表达了一些颜色无法表达的情感。

人们观察外界的各种物体,首先引起反映的是色极,它是人体视觉诸元素中,对视觉刺激最敏感,反应最快的视觉信息符号。对色彩的注意力占人的视觉的80%左右,对形的注意力仅占20%左右。色彩对包装装潢设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人们在商店里,吸引其注意力的,并能引起其注意的不外乎对色彩所产生的印象是最难忘的。

①色彩的分类;色彩分为原色、间色、复色、补色四类。

在颜色中不能再分解的,并能调配其它色彩的色,如红、黄、蓝,也就是原色,即三原色。由两种原色调配混合而成的色,叫做间色,如红与黄配为橙色,黄与蓝配为绿色,蓝与红配为紫色。复色,是由两种间色调制而成的色如橙配绿为橙绿色等等。补色是指原色中的一种再间色,或者和复色相配而现出的色。以上四种色,依次又称之为第一次色(原色),第二次色(间色),第三次色(复色),复色也可以叫做再间色。

②色彩的三要素;三要素具体指的是色彩的色相、纯度、明度。它们有不同的属性。

色相指的是色彩的相貌特征和相互区别。色彩因波长不同的光波作用于人的视网膜,人便产生了不同的颜色感受。色相具体指的是红、橙、黄、绿、青、蓝、紫。它们的波长各不相同,其中红、橙、黄光波较长,对人的视觉有较强的冲击力。蓝、绿、紫光波较短,冲击力弱。色相主要体现事物的固有色和冷暖感。

纯度,指的是色素的饱和程度。色彩的纯度体现事物的量感,纯度不同,即高纯度的色和低纯度的色表现出事物的量感就不同。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纯度是最高的。每一色中,如红色系中的桔红、朱红、桃红、曙红,纯度都 比红色低些,它们之间的纯度也不同。

明度,是指色彩的深与浅所显示出的程度。所有的颜色都有明与暗的层次差别。这层次就是“黑”、“白”、“灰”。在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中,最亮的明度最高的是黄色、橙、绿次之,红、青再次之,最暗的是蓝色与紫色。色彩明度的变化即深浅的变化,就使得色彩有层次感,出现立体感的效果。

③色彩的性质;色彩不同,其光波作用于人的视网膜使人产生的感受也不同,于是面对不同的颜色人们就会产生冷暖、明暗、轻重、强弱、远近、胀缩等不同心理反应。

色彩的冷与暖。绿、蓝、紫色相能给人以文静、清凉近似于冷的感受,而红、橙、黄色相能给人以热烈、温暖、兴奋近似于暖的感受。

在冷色、暖色之间也有一种给人不太冷与不太热的中间色,如色相环上的黄绿、蓝绿色。冷暖色也有层次关系,有的偏冷,如紫红、柠檬黄、蓝紫,有的偏暖,如桔红、桔黄、蓝绿则偏暖。冷暖关系在色相相互比较中产生的。

色彩的轻与重。轻和重的色彩感是由色相的饱合度的高和低在视觉上产生的一种效果。凡是感觉重的色都是色相饱和度高的色,饱合度低则感觉就轻。色彩的色相因纯度(饱和度)值不同,其轻重的量感也就不一样。如把白色的心理感觉重量定为100克计,黑色是187克、黄色是113克、绿色是133克、兰色是152克、紫色是155克、灰色是155克、红色是158克。

色彩的远与近。远和近的色彩感是由于色彩的冷暖关系作用于人们的视觉感受而产生的。一般冷色给人以远的感觉。在自然界蓝色的群山就给人远的感觉;暖色则给人以近感。

色彩的胀与缩。胀与缩的色极感,是由色彩的明度不同而在视觉上产生的。一般,胀色淡,缩色深。灰色白色相比,白色就呈膨胀感。就是色彩的明度体现光感和事物的体积的大小。

色彩中的冷和暖、轻和重、远与近、胀与缩,以及色彩的明与暗、强与弱,既说明色彩的性质,而冷与暖等等也是人们心理和视觉情绪上的反映,是一种感觉对比。这种色彩的对比有强烈的视觉效果,极富有宣传性。

④色彩的调子;色彩的调子能激起人们的心理活动并引起快感与产生美感。 红色调它给人热情、欢乐之感。人们用它来表现火热、生命、活力与危险等信息。

问题10:

艺术思维是对现象和本质两方面进行双重加工,加工的重点在感性形式上,遵循的是个性的情感逻辑。前者用共性概括个性,后者用个性显示共性。前者是自然作用于人的精神,后者是人的精神作用于自然。艺术思维特有的双重加工,感性形式和理性内容均发生变化,从而形成新的审美形象统一,结果是新的艺术形象、艺术品的诞生。

现在的科学学普遍认为,要判断一个理论是否科学,要符合逻辑的、经验的、社会学的和历史的四套标准,缺一不可。具体地说:

在逻辑上,它必须是:1)符合“奥卡姆剃刀”的原则,即必须是简明而非繁琐的,而不是包含一大堆假设和条件,为以后的失败留好了退路;2)本身是自恰的,不能一会说先造动物再造人,一会又说先造人再造动物;3)可被否证的,不能在任何条件下都永远正确、不能有任何的修正;4)有清楚界定的应用范畴,只在一定的条件、领域能适用,而不是对世间万事万物,无所不能,无所不包。

在经验上,它必须:1)有可被检验的预测,而不是只是一套美丽的空想;2)在实际上已有了被证实的预测,也就是说,一个科学理论不能只被否证,而从未被证实,否则这样的理论是无效的;3)结果可被重复,而不是一锤子买卖,或者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只有你一个人作得出那个结果,别的研究者重复不出来,还要怪别人功夫不如你。4)对于辨别数据的真实与否有一定的标准,什么是正常现象,什么是异常现象,什么是系统误差,什么是偶然误差,都要划分得清清楚楚,而不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对结果随意解释。

在社会学上,它必须:1)能解决已知的问题,如果连这也办不到,这种理论就毫无存在的必要;2)提出科学家们可以进一步研究的新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模型,也就是说,它不光要有解释,还要有预测,否则也没什么用处;3)提供概念的定义,而且必须是切实可行的,不是象“气功场”、“天人感应”之类子虚乌有、对解决问题没有任何帮助的伪概念。

在历史上,它必须:1)解释已被旧理论解释的所有的数据,也就是说,你不能只挑对自己有力的数据作解释,而无视对己不利的数据,否则

标签:国外 情感 设计 情感化设计产品 情感化设计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