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求职 > 正文

求职简历造假

时间:2017-05-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大学生简历造假愈演愈烈

大学生简历造假愈演愈烈,建立信用机制迫在眉睫

近日,记者在走访兰州市各大人才市场时发现,一些毕业生为了尽早找到一份工作,竟煞费苦心地在自己的简历上做“手脚”。有的学生明明没有当过学生干部,偏偏在简历上注明自己是“班长”,有的学生没有获过奖学金,却胡乱编造出了所谓的“一等奖”??五花八门的简历造假,不仅增加了用人单位的考察难度,也让大学生的就业“诚信”大打折扣。 简历“注水”为求职开道

10月27日10时,记者在兰州市工程技术人才市场见到了正在找工作的兰州城市学院毕业生王某,他说,很多毕业生为了在面试中先发制人,往往在简历上“别出心裁”,甚至有的人在简历制作上“花样翻新”。“我在大学四年里既没有拿过奖学金,又没有在学校或社团担任过什么职务,可如果简历中缺少了这些,求职时就失去了对用人单位的吸引力。” 记者在武威市一家招聘单位收到的100多份求职简历中看到,得到一等奖学金的学生有85人,在校期间任学生干部的达80人之多。该单位招聘负责人说:“能得到一等奖学金的学生仅占极少数,应聘者中竟有80%以上的学生曾获此殊荣,我觉得这不太可能,这些简历让人很是怀疑。”他表示,在录取人选初步确定后,他们要逐一与当事学生所在的学校联系,一旦发现简历中有虚假成分,就取消造假者的应聘资格。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个个希望自己能突出重围。因此,简历造假已成为一个公开的秘密,每个应聘者如果不把自己‘夸大些’,就不会被用人单位重视,尤其是好单位,是不会看上一个普通学生的。其实大家的实力都差不多,但往往少一个‘优秀’就会被用人单位遗弃。”甘肃政法学院毕业生祁某无奈地说。

“求职是大学毕业生正式接触社会的第一步,在求职过程中弄虚作假,不仅是道德品质上的一个污点,也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缺憾。而且,诚信道德的底线一旦被突破,它会越降越低,最终会影响他们的一生。”省社科院研究员刘敏遗憾地说。

谁为造假提供了温床

采访时,不少大学生对“注水”简历表现出一种相当暧昧的态度:一方面,他们认为自己周围同学的简历的确存在着“水分”;另一方面,当问及他们自己的简历是否“注水”时,他们又对此讳莫如深。

本科毕业的陈洁十分气愤地说,他们宿舍4个人中,有两个人在自己的简历上写明曾担任过学生会主席,可他们根本就不是!甚至有的同学还用网上流行语这样说:“简历不造假,典型一大傻。”种种“劣迹”真是玷污了大学毕业生的“清白”。

10月28日上午,会计专业毕业的薛玲在甘肃高新技术人才市场找工作,她说:“以前周围很多同学在自己的简历上做假,我当时很不理解,但经过几次应聘后发现,不掺假的简历明显不受欢迎,时下大学生简历造假已成为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企业的做法无可厚非,为了自身的发展,他们有权选择更好的人才,因此企业的高要求与大学生给简历‘注水’并不具备必然的因果关系,部分大学生之所以给简历‘注水’,是因为他们自身实力不强,历练不够。如果一个学生能力强或者有突出特长,那么他绝对没有必要在简历上做文章。”甘肃政法学院马红平教授指出。

西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王宗礼告诉记者,给简历“注水”,对于学生而言其实是一种非常冒险的行为。能力不是从一张纸上就可以看出来的,“注水”简历只能帮助大学生过求职的第一关,接下来还会面临笔试、面试等考验。更进一步地说,在决定录用之前,用人单位也很有可能向学校核对信息,当发现应聘学生在简历中造假后,最可能的后果就是应聘者被直接淘汰,得不偿失。

甘肃高新技术人才市场一杨姓部门负责人说,一些学校为了提高就业率,对学生简历造假也呈放任心态,加上工作量大,审查难度大,在证明盖章时审查不严,给造假者可乘之机。

打“假”缺乏硬规则

西北师范大学法学系贾应生教授说,造假简历隐蔽性强,被发现的可能性小,即使被发现了,受到的惩罚也是表皮之痛。而大学生多因求职心切,忽略了诚信、道德和法规,这就导致了简历“注水”愈演愈烈。“目前我国还没有对大学生简历造假和单位虚假招聘的惩处性法律规定。”兰州栖云律师事务所律师王维军说,从法律层面上讲,大学生简历造假缺乏硬性的法律条文制裁,其后果最严重是被用人单位开除;对于用人单位的虚假招聘,就更无惩戒规定。就此问题,王律师建议,可以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就业政策对双方进行规范,建立大学生和企业的求职招聘信用机制,对学生造假取消一定资格,对企业假招聘行为进行经济处罚。

记者手记

简历“注水”就像传染病,在大部分求职者中“传染”开来。个人诚信缺失已危害到莘莘学子,建立社会诚信体系迫在眉睫。

对个人而言,是立处职场之本。职业信用是个人必备职业道德素质和品质。是高尚(原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资源网:求职简历造假)的人格力量。提高自我约束能力,规范自身行为道德规范,提高创造力。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职业信用,形成一个统一完备真实的自我,很难在职场中得到企业的赏识,在职场中立足,发挥自己的潜能取得成功。孔子说:“信则人任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对用人单位而言,需要建立一种以诚信为导向的用人机制,让更多的求职者意识到,用人单位在选择员工时虽然重视学历、技能证书及工作经验等,但更重视员工的诚信和实践才能。只有求职者在求职时不弄虚作假,不在自己的简历上“掺水”,才能真正体现他们的学术和人生价值。

篇二:HR如何识别简历中的谎言

HR如何识别简历中的谎言

一个HR在招聘旺季的时候,一天甚至可能需要看几百份简历,面对花花绿绿的简历、口若悬河的应聘者,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就是如何能够练就一双慧眼,帮助企业从中挑选出真正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鉴别真假、去伪存真呢?

“简历不造假,典型一大傻”,这是大学校园中流传的一句话。在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的今天,简历“注水”之风也愈演愈烈。。

在对1000名大学生进行的调查中发现,66%的学生认可这种造假行为,超过80%的学生适度“包装”过自己的简历。面对这组数字,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时间会出现那么多的学生会主席、优秀学生干部和校演讲大赛中的冠军了

简历造假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诸如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不健全,造假成本太低等。彻底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需要社会诚信体系的不断完善。

虚假简历的表现形式

面对花花绿绿的简历、口若悬河的应聘者,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就是如何能够练就一双慧眼,帮助企业从中挑选出真正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鉴别真假、去伪存真呢?我们先看看造假者的伎俩,虚假简历通常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时间衔接不准确

应聘者只将注意力放在了工作内容、经历和能力的造假上,而忽视了时间。前后时间矛盾,在同一时间内在两家企业工作,或者一边在读书一边在做全职工作。为了满足“在本岗位工作满几年”的招聘要求,应聘者有意拉长与应聘岗位相关的工作年限,而忘了调整其他时间。这样造假的手法最低劣,也是最易识别的,说明应聘者造假不“认真”,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即可察觉。

2.低龄高就

夸大其词,为了显示自己的才能,很多应聘者年纪轻轻就担当了部门经理、总监或总经理助理等工作,这种情况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几率甚小(不是没有),如果他真是这样一位少年奇才,一般的公司也放不下他,还是尽早放弃为好。

3.全能冠军

各方面的能力全都具备,是个能力超人。一份通用型的简历,无论你招聘的岗位是什么,我具备职场上需要的所有能力。只有你不需要的,没有我不具备的。姑且不论这样的全能冠军生活中根本就没有,退一万步讲,他的描述是真实的、客观的、准确的,那他一定是猎头公司紧盯的目标,绝不会用投送简历的方式找工作。凡是把自己描述成能力超凡、舍我其谁的应聘简历,直接删除就是了,多看一眼都是浪费时间。

4.夸大公司规模

也许就是三五十人的小公司,却要描述成成千上万人的大企业,以抬高自己工作职位的重要性和含金量。做人力资源工作的人平常要注意各种信息的收集和积累,相关行业内上规模的企业要略知一二。如果这个应聘者各方面的情况都满足我们的要求,可以上网查一下他曾经就职的公司。信息化的今天一般规模的公司都会有自己的网站,查到人力资源部门打个电话核实一下,顺便了解一下该应聘者的工作情况。电话调查对于重要岗位的招聘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5.英文简历

很多人习惯在中文简历后附一份英文简历,以表明自己的英文水平。有些人甚至注明:读写流利、听说俱佳,可胜任英文谈判。笔者就曾经面试过这样的应聘者,其实招聘的岗位对英文能力根本没有要求,但笔者还是决定用英文进行面试。应聘者很吃惊,用中文问:“营销总监需要有一定的英文水平吗?”笔者用英文回答:“不,但我希望与您用英文交流。”他很尴尬地笑一笑用中文说:“对不起,我没有准备,我的英文口语不太好。”原来他会用英文谈判,而不会用英文面试,我们的面试就此结束。

虚假简历乘虚而入的后果

如果我们的鉴别能力有限,不能有效地识别这些虚假简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

应聘者凭着一份造假的简历侥幸进入公司,他会认为在这个公司行骗有效,这在日后的工作中是相当危险的。另外,有些简历造假者已经养成了说谎的习惯,这也是与我们的基本价值观背道而驰的。还以上文中提到那个应聘营销总监的人为例,类似营销总监、销售代表这类岗位是经常要与财、物打交道的,他们工作在市场一线,再健全的制度也难做到时时监控、事事监管,因此员工的自律就非常重要。在对这样岗位的招聘中“素质品质评价”里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诚实度”测试,这一项具有一票否决权。虽然营销总监的能力要求中无英文水平一项,但他说谎的表现让笔者对他不再信任,笔者有权对他的所有表述产生质疑。失去信任就失去了一切,这一原则可以适用于所有面试。

好简历“感动常在”

那么什么样的简历是一份好简历呢?笔者想起了某品牌的广告语:感动常在。简单地说,可以打动面试官的简历就是好简历。

因为工作的关系笔者读过数万份简历,至今还记得20年前读到的一份简历。那是广东佳宝集团在北京进行的招聘,招聘销售代表。有份简历是这么写的:“我很喜欢吃佳宝杨梅,每周都要买两袋。我非常渴望成为佳宝公司其中的一员,其实我早已经是了,因为我一直在向周围的朋友推荐佳宝产品。”这是我做管理工作中唯一没有面试就直接录用的应聘者,虽然按常规的标准,她的自然条件不太适合做销售工作,但她对产品的热爱弥补了一切不足,在公司工作的8年里她一直是最出色的员工。

要想攻心必须用心,写简历也是一样。一份表达自己求职欲望的求职信是一份求职简历必不可少的要件。另外,在简历中适当分析自己能力上的欠缺、性格上的不足有时可以收到奇效,至少表明作为一个应聘者,你的思维是成熟的,是有自信的。

愿我们每一个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人都拥有一双慧眼,能够识别简历中的真伪,去伪存真,一方面是对造假者的应有的惩罚,同时也是我们对净化企业小环境所做的应有贡献。

篇三:干部履历造假不绝,谁之过?

干部履历造假污染“政治生态”

原创于: 2015-03-23 16:36:39

履历造假、违反人事提拔程序、拉票、瞒报家属移居海外实情??所有这些终究没有逃过组织部门的严格审查。记者从辽宁省委组织部了解到,辽宁省最近对6起违反干部人事纪律的案件给予严肃查处。(3月21日人民网)

近来,全党各级组织部门一直都在对干部人事档案分级、分批展开系统专项审核,各级别公务员和参公管理人员档案均将纳入审核范围,这样的举措,表明了党中央有信心、有决心,向干部人事档案造假乱象“亮剑”。

干部履历造假,一直以来都是党中央所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同时也是民众茶余饭后所热议的一个话题。这些年来,少数干部通过非正常的手段以及非正常的渠道,将自己的履历材料进行“洗白”,进行“加工”,从而达到他们理想的目的,看似一个“整容变美”的过程,实则是对自己身份又一次的“隐藏”,这样的做法违背了道德的规律,触碰了法律的底线,最重要的是还污染了我们和谐安宁的“政治生态”。

就在去年,中纪委公布的2014年中央巡视组两轮巡视整改情况中,巡视涉及的20个省份中就有15个省份的整改通报提及整治干部履历造假的问题,其中河北还处理了11名身份造假的干部。如此看来,这样的数据确实让我们感到不安,干部履历造假的背后,到底有多大的利益驱使?此前轰动一时的河北石家庄“骗官书记”王亚丽,

档案中除性别是真的外,姓名、年龄、履历均是假的,其档案中的90多枚公章,有三分之一以上也是假的。

“年龄越填越小、工龄越填越早、学历越填越高、身份越造越假”这正是民众对干部履历造假现象的调侃。不难看出,民众的这些调侃一针见血。那究其原因何在呢?时下,随着组织部门对干部选拔任用程序的完善,年龄、学历、工作经历等多方面都有了更加明确和具体的要求,有些条件不够的年轻干部为了“占位子”、“争帽子”,冒着被暴露和查处的风险,依然将“洗履历”当成火线上位的“临门一脚”,这样的“上位”手段,怎能不被民众所唾弃?

同时,对于履历造假现象,我们还应关注那些“久坐钓鱼台”的老干部,他们被称之为政坛“常青树”,这些老干部有的处在一定的位置上,有的掌握着一定的利益实体,总而言之,他们都是为了他们的“权”和“利”不撒手。很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一名干部今年57岁,明年就变成了56岁,也许这些干部是吃了神话世界里的“长生丹”、“不老丸”,使之变得更加“年轻”,他们不想退休,也害怕退休,看似“崇高无尚”的觉悟,不过是“得名得利”的私心,这样不仅没有起到“老同志”的带头作用,反而加重了我们“政治生态”的污染。

干部履历是记载干部基本信息、政治思想、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工作实绩等内容的重要文件材料,是历史、全面地考察干部的重要依据,我国《干部档案工作条例》自1990年修订以来,就再没有进行过相关的完善,有的也只是各级各部门自己出台的一些政策和条例,

那么干部履历造假现象的发生是我们制度的“老化”,还是少数干部思想的“老化”呢?

谁是履历造假的利益受益者,谁又是造假者的同谋,谁又是推波助澜者,加大对这些人惩处力度和问责,才能从根本上杜绝造假利益链条。才能杜绝干部履历造假现象的发生,才能一步绿化我们的“政治生态”。(孙梓鸿)

标签:造假 求职简历 简历造假的后果 许宁生简历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