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求职 > 正文

2011年安徽高考理综试卷(化学部分)分析及教学反思|高考理综化学试卷分析

时间:2019-01-0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2011 年安徽高考理综化学试卷秉承安徽省近几年化学高考的优良作风与特点,与2009和2010年基本相同 ,所有试题都是学科内综合,无学科间综合,体现高中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原则,落实《考试说明》的要求,从整体来说,今年的试题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融合,实现了选拔性和导向性、基础考查和能力考查的和谐统一,更加注重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多数试题和平时训练的试题较为接近,无偏题、怪题、难题,给人以平和熟悉的感觉。
  一、试卷特点:
  2011安徽高考化学试卷符合《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试卷特点:强化基础、结合实践、重视探究、注重思维。题目基础与灵活相结合,富于变化,注重考查学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所应具有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试题难度适中,总体难度比去年略易,从知识点上我们可以看出,重视考查主干知识,突出化学主干知识的考查,如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元素周期律、化学平衡、离子浓度、pH、重要的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化学实验和基本计算等。以这些主干知识为载体,测试考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考查综合素质。它涉及中学基础知识和原理的重点内容,基本上也都是我们平时重点强调的,反复训练的,并且题型也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这体现了出题人的意图,不管教材怎样变,教学理念怎样改,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用于指导生活、生产、科技等的作用不会改变,需要学生作为知识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不会变,体现高考平稳发展的思想。
  二、试题评析:
  高考的本质功能是为高校选拔优秀人才,在客观上对中学教学也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 2011 年安徽卷以能力立意,注重试题的区分度;同时,立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密切联系中学实际,做到了两者的有机结合、和谐统一。
  内容特点:
  1 、注重基础性,考查主干知识
  试题注重基础性,试题所涉及的考点都是课程标准要求考生掌握的主干知识。比如考查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内容。要求学生运用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真实问题,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凸显科学过程与方法,注重考查基本科学素养。由上表可以看出,化学试题考查的知识点都是中学化学主干知识,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电解质溶液、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化学计算、化学实验等主干热点知识。不仅使试题更加符合考试测量学要求,也对学生平时学习知识的理解内化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整卷所涉及的知识在各册教材、各部分教学内容中的分布合理,更贴近考生平时的学习和训练。考查的题型都是常见题型,在安徽省的考试说明所给的题例中都能找到相应的范例。
  2、强化实验能力考查
  2011年安徽高考化学试题尤其实验题不仅注重考查掌握化学科学的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而且突出对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2011年安徽高考化学试题在考查的方式上有所创新,主要体现在第28题化学实验题,本题的目的根据完成实验需要对某一过程的实施方案进行推理的猜测能力,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某些异常现象进行分析、设计实验方案检验假设结论。实验设计、过程分析是学生创新能力、探究能力的具体体现,因此实验设计、过程分析考查既是近几年化学考题的一个亮点,同时也是我们中学化学教学中难以把握的一个难点。
  3、考查学生科学素养。
  2011年安徽理综化学试题的背景涉及人类生产、生活、科技、环境有关的素材进行考查,选择了相当多的社会热点问题展开讨论。但也注意到了绝不牵强附会、无目的地进行联系,保证了题干的简洁明了、指向明确,又能与化学基础知识有机结合。不人为地增加考生的阅读和理解困难,但折射出化学与社会、学习化学和增强社会责任感的密切联系。例如:第7题、第12题、第26题、第27题、第28题等都是以简洁的语言创设了问题赖以展开的情景,而这些情景涉及科学事实、社会生活、社会环境、工业生产等众多方面。例如:与新型燃料有关的高效火箭推进剂问题,水电池问题,合成抗心率无常药物――室安卡因问题,无机功能材料――MnO2提纯问题,地下水脱氮――环保问题等,这些情景的创设极大地丰富了试题的内涵,赋予试题以积极的人文特色和教育意义,突出体现了化学科学在人类生产、生活、科技、环境等方面的实践价值。这些正面的化学科学应用情景的呈现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要多关心生活、生产中的化学常识,能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尤其是与化学相关的新闻、科技、发明创造等,特别关注日益突出的环保问题。
  

标签:高考 安徽 试卷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