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求职信 > 正文

深海挑战者号深潜器 在深海下感受中国“深潜”事业的未来

时间:2019-01-2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你知道5000米深的海底是什么样子么?参与中国5000米海试的“蛟龙号”潜航员也许会告诉你,看起来就像我们夜晚头顶的星空,深邃而富有魅力,充满着神秘。   日前,“蛟龙号”总设计师、无锡市科协副主席崔维成,向《科学大众》的读者们讲述了他所看到的深海世界。他说,在5000米的大海深处,他们看到了一个美丽而神秘的世界。此次5000米级海试的成功,让中国的潜航员们能够在深海下感受海洋的魅力,大胆畅想中国“深潜”事业的未来。而即将进行的7000米级海试,将让中国赶超外国同行,中国的深海探索将展开更为广阔、绚丽的画卷。
  “蛟龙号”窗外的深海,如同星空般绚烂
  “深海世界,其实看起来就和夜晚的星空样,璀璨绚丽!”当崔维成描述深海世界时,他用这样一句简洁而形象的话语来总结。
  原来,在5000米的海洋深处,其实是片漆黑的,寂静无声。寂静和漆黑,对潜航员们来说,是一个心理的巨大考验。而借助于“蛟龙号”潜水器自带的灯光设备,潜航员们得以透过窗口看到外面的情形。当海洋深处的那些浮游生物经过窗口时,由于光线的照射,这些生物自身显得闪光点点,这些闪光配上海洋这个漆黑无边的大幕,就如同我们抬头可见的星空。眼前的这一美景,让大家忘记了心理的负担。
  崔维成说,中国此次选择的试验区域,是一个锰结核(类似于煤球一样的矿物集合体物质,内含多种稀有金属矿物元素)聚集的地区,这种物质本身有上亿年的历史。此次下潜,潜航员们就发现了包括鱼、虾、海狮乃至最古老生命形态的原生细胞生物等,这让潜水员们惊奇和兴奋不已。海底世界的奇妙之处并不仅仅于此,海洋深处的海珊可以长到三四千米高,还有喷着黑色液体的海底火山,“这些海珊、海底火山,虽然我们这次没亲眼看到,但深深吸引着我,吸引着我们的深潜队员们!”
  崔维成透露,潜水器在深海的移动很平稳,但速度较慢,要到达定点作业的预定区域颇费一番周折。所以,每次在海底作业时,每拍一张照片,或者是抓着一个样品,或者是发现特别的生物,潜航员们都是一阵兴奋。“深海作业做的每件事,都是不易的,哪怕你抓把泥,也是难得的。所以大家都很珍惜在深海的每一分钟,毕竟一次深潜作业的时间也不过是三四个小时而已。”
  事实上,大海深处的绚丽和神秘,还吸引着那些特别具有冒险精神的非专业领域的人们关注。崔维成介绍,国外有两位非常爱冒险的企业家,已经尝试着向海洋深处的世界迈出“旅游”的步伐。据说,这两位冒险者此前出资请专门的机构打造深海潜水器,声称他们将乘着它到地球五大洋的深处逐个“探访”。“他们计划用5年时间,每年去一个地方,最终到所有的海洋深处旅行一次,进行一番探险,他们也想千古留名。”
  不过有意思的是,当深潜设备造好后请他们尝试一番时,考虑到目前有些技术不是很成熟,为安全着想,他们暂时放弃了这样的尝试。但无论如何,这都是个伟大的冒险狂想。“当人们尝试着像旅行一样去太空的时候,实际上,到海洋深处去旅行,也是很多冒险家的梦想。”崔维成说。
  中国“深潜”后来居上,7000米深度将超越国外同行
  上天、入地、下海,曾经是中国传统神怪故事里的想象。而如今,正在成为中国努力寻求实现的目标。
  崔维成介绍说,相对空中、地面,海洋也是个广阔、巨大的空间,海洋中的矿物资源、生物资源,也都关系着人类的未来生存。海试,即为海洋资源的勘探这一目标而来。“现在油气勘探、开采的竞争,已经向我们证明着海洋对于人类的重要,我们中国在这些方面不能落后。”
  不过,实事求是地讲,相对国外,中国的“深潜”事业起步很晚。据悉,国外的深海试验从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美国、俄罗斯、法国和日本是走在前列的国家。单单从用于深潜海试的潜水器的研发来说,目前美国拥有4500米级别的潜水器一台,且利用率很高,技术相当成熟;俄罗斯6000米级的潜水器有两台,分别名为“和平一号”、“和平二号”,曾经在北极冰层下作业,此事震动世界;法国的也是6000米级的潜水器,技术也是很成熟的;邻国日本拥有6500米级别的潜水器,也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相比较来说,中国潜水器的研制和“深潜”海试的成系统尝试,还是近10年的事情。
  不过,所谓“后来居上”,正是其他国家的先行先试,恰恰给了中国借鉴学习的机会,中国因此少走了不少弯路。崔维成介绍说,从潜水器的性能来说,中国的“蛟龙号”属于第二代载人潜水器,“从技术水平上来说,是不低于国际同行潜水器的,使用的技术都是当今领域内最新的。现在,中国在国际深潜领域得到了同行的承认,已经进入了‘深海俱乐部’。”
  对于中国来说,最大的关注点则在于7000米海试能否成功。因为这一深度是当今世界各“深海俱乐部”国家努力追求的目标,从作业范围、成果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突破,也代表着更高的技术标准。令人欣喜的是,7000米的深度是“蛟龙号”设计本身原先设定的“目标值”。也就是说,“蛟龙号”本身已经为这一目标做好了设计上的准备,所欠缺的就是进一步的尝试。
  对此,崔维成透露,随着5000米级海试的成功,2012年,中国将向着7000米的深度进发。“这个要看具体情况,不光是海洋条件本身的问题,还有国家层面的考虑。2012年进行,是目前的一个暂定计划。”他说,如果7000米海试成功,那也就意味着在“深潜”事业方面,在潜水器的研发乃至探索作业方面,中国将超越国外同行。
  培养“深海的哥”心理素质最重要,不特别限定专业
  2011年7月21日开始的中国5000米级海试,曾经引发了中国公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人们在关注海试的同时,“蛟龙号”潜水器舱内的三名潜航员也同样惹人关注。
  崔维成介绍说,“蛟龙号”下潜作业,每次承载的潜航员为3名,一名是主驾驶,负责潜水器的操控,另2名则是作业人员。如果把“蛟龙号”比作是辆出租车的话,那么主驾驶叶聪就是“的哥”,其他2名潜航员就是乘客。“这当中,潜航员的工作有分工,大家各司其职,不过主驾驶的职责非常关键。”这个驾驶员开得怎么样,很重要,安全都在他的手中。在中国目前来说,这样的潜航员尤其是主驾驶潜航员,还仅是初步形成了梯队,还需要更多热爱海洋、有着冒险精神的年轻人参与。
  据悉,潜航员的培养过程比较复杂,花费也是巨额的。除了业务素质,心理素质是至为关键的一个培养重点。崔维成介绍说,在心理素质培养环节中有一个项目,是将潜航员放在黑房子中24个小时,周遭没有一点声响,一种绝对安静的环境,然后测试他的心跳等,考察他的承受力,同时制造一些“意外”,考验他的应急能力。“深海是寂静的、漆黑的,对人的心理是一大考验。”
  据了解,在“蛟龙号”初期3000米级的海试中,队员们就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在岸上时,人还显得有很多焦虑,但是一下海就好了。“因为忙碌起来的时候,大家没有时间想恐惧的事情。慢慢地,大家在潜水器里感觉和在办公室上班没什么差别。”崔维成解释说。
  而当初,为了找到合适的潜航员,国家也是花了很多的心思。首先,在全国发了招聘广告,选定了15人进行初步培养,最终留下的有5名,现在都是“蛟龙号”深潜海试的主力。包括叶聪在内的3名潜航员都已经能够胜任主驾驶的工作,也是中国未来深海事业的主力军。
  据悉,当年中国曾经请求国外帮助培养潜航员,但是一直被以各种理由拒绝。无奈之下,中国决定自己培养潜航员。到如今,中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潜航员培养体系,有着较为完善的一整套系统来保证培养出合格的潜航员。对于那些有志于畅游深海的年轻人来说,即使你不是海洋、潜艇之类的“对口”专业,也同样有望成为潜航员。“一般来说,理工科的想报考,是有着理论方面优势的。不过,文科等其他专业的年轻人也没有关系,心理素质过关,够好,加上专业方面的训练,成为中国未来的潜航员,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标签:深海 中国 感受 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