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求职信 > 正文

[带着梦想前行我的人生不一样] 我的人生不一样格言

时间:2019-02-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写在前面的话】   侯印国,南京大学文学院在读研究生。2007年,他作为甘肃省定西市文科状元考入南京大学文学院国家文科基地班。在校期间,他先后创办了南京大学国学社、南京大学记者团,任社长和团长,并兼任凝眸文学社社长,并曾任文学院团支书、学生会副主席等职务。可以说,他是一个历经苦难的孩子,却始终阳光地面对生活;一个曾受别人片滴荫榆的弱者,却立志回报社会一片森林;一个平凡的学生,却有着不凡的善举;一个校园中的“名人”,却低调地立德立言立行。他身居校园、胸怀天下,数年如一日坚持不解地组织和参与救灾、扶贫、支教等公益活动,他是普通学子,却成就不平凡的大学生涯。
  
  坚强勇敢 圆梦金陵
  
  侯印国出生在甘肃省定西市。这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左宗棠曾说过这里“贫瘠甲于天下”。他的父亲是一名乡村教师,长期在大山深处任教,要翻过好几座山才能回家。而他的母亲是一位农民,在他高二的时候遭遇严重的车祸,曾在生命边缘徘徊长达半月之久。因为家里没有足够的费用,医院不愿收留其母,使得她住院脱离危险期后便只能在家中养病。可这突如其来的厄运并没有将他击垮。坚强的他把悲痛埋在心底,每天一边照顾母亲,一边赶到学校读书考试。
  伴随着高三紧张的复习,他和母亲相濡以沫,并在高考时取得了优异成绩,成为当地文科状元,如愿以偿地考入我国著名的高等学府南京大学。当听到自己的儿子已被南京大学录取的消息时,卧床不能移动的母亲奇迹般地从床上坐了起来,母子相拥而泣。他永远也无法忘记那一瞬间的感动。
  
  勤工助学 自强不息
  
  大学本科在校期间,为了多赚取生活费用,他申请了最苦最累的保洁员岗位,并坚持每天早上5点起床,打扫两层楼栋。这一干就是三年。怀揣梦想的他虽是特困生,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奖学金。大学本科四年,他非但没有花费家中分文,而且还多次将助学金评选的机会让给其他同学。
  
  品学兼优 努力实践
  
  侯印国在繁忙的社会工作中从不忘记学习,他学习成绩非常优异,名列前茅,在学术上也小有成绩。大二时他已经获得南京大学520论文报告会二等奖,大三他获得这一难度颇大的学术论文会议的一等奖。2010年4月,他的论文获得代表本科生学术水平的基础学科论坛的最高奖,并是其中文学类的唯一最高奖。2009年到2010年,他在著名中国古典文献学专家武秀成教授指导下主持了国家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竹山词》笺注与研究”,并完成了专著《竹山词笺注》。这个成果获得了专业老师的高度评价。
  同时,作为南京大学国学社的创始人和首任社长、江苏省高校国学论坛的发起人和首任主席、南京大学凝眸文学社社长、《凝眸》杂志主编、《国风》杂志主编、南京大学学生记者团副团长,他在江苏数十所高校发起一系列旨在弘扬传统文化的社团活动,其中首届、第二届高校国学经典背诵大赛在社会产生较大反响。因为在高校传统文化普及方面所做的工作,2010年5月4日,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洪银兴教授给他颁发了有青年最高荣誉之称的“五四青年奖章”。当记者问起他为何如此钟情于古代传统文化时,他说道:“这或许和从小喜欢读书有关。父亲是乡村的小学语文教师,并收藏了一些传统文化的典籍,从小识字就接受很传统的教育,像在私塾一样跟着父亲背诵古文古诗。小时候也写诗,记得十几岁的时候写了首关于秋天的诗,有个句子叫‘寒风催碧树,晨露?黄花’,很被称赞。当然现在看来很是一般了。后来,我到大学得到了专业的指导,就更喜好古代文学了”。
  
  感恩之心 回馈社会
  
  作为一个贫困生,他说自己曾得到国家和学校太多的帮助,这使得他能够有这样一个机会能完成自己的梦想――进入高等学府深造。故而凭借着这份自强的信念和一颗充满感恩的心,他不仅联系经费,帮助更多的学弟学妹继续深造,同时还把自己的阳光分享给别人,鼓励他们自强、自立。
  另外,除了刻苦的学习和必要的社会活动之外,侯印国将所有的时间都放在志愿者活动上。他曾在无数个周末走进南京大大小小的敬老院、孤儿院。他记得住每个老人的名字,并逐一记着他们的爱好和心结。2010年4~5月,他协助著名生物科学家、110岁高龄的郑集教授整理的书籍在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为了感谢这位忘年交,郑老特地将他和侯印国同学的合影放到书前的彩页中留作纪念。
  针对当下“寒门难出贵子”论,他认为:“无论富贵还是贫穷,要成为人才就一定需要吃苦。2011年,我曾去甘肃一个乡下小学调研,学生生活非常困难,我为他们每个孩子争取了一笔资助。发放资助款的时候和孩子们交谈,我说你们应该学会感谢。要感谢帮助过你们的人,并且在有条件的时候传递爱心,去帮助别人,更重要的是要感谢现在的苦难,它们是成长中的财富,梅花香自苦寒来,曾经磨砺,更易成才。当然,我也关注到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和贫困家庭教育的高投入、低回报现象。我曾担任政协委员,还就这个问题写过提案。在西部很多家庭,举家之力并借债才能培养出一个大学生,但大学生早已不是天之骄子,面临就业难等问题。对很多困难家庭来说,知识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但在当下也越来越难。国家在教育领域的投入还需加大,教育资源的不平衡现象也要设法缓解。”
  
  情系西部 故土难忘
  
  出生在西部山区的侯印国一直不能忘怀那片贫瘠的土地,他连续三年放弃假期赴西部支教。从2007年他进入南京大学开始,就开始积极组织团队赴西部支教。2008年夏天,他和甘肃籍的学长一起创办了“收线的风筝”团队,招募志愿者利用暑假在甘肃古浪、民勤、定西、靖远等贫困山区支教,2008~2010年,他连续三年承担团队重要职责,放弃了大学期间所有的暑假,冒着高温酷暑走进甘肃山区,为贫困地区的高中学子义务支教。他还在西部创办了南京大学首个暑期社会实践基地,在当地被广为传颂。
  2010年秋天,本来成绩优异,并在多个学术竞赛中获得重要奖项可以直接保送为研究生的他,在同学们惊异的声音中,毅然放弃了直接保送研究生的机会,选择参加国家第十三届研究生支教团,配合国家西部开发的政策,延续他感恩西部的情怀。鉴于他的实际情况,学校因此保留了他一年的学籍,使得他可以推迟一年入学,继续深造。他至今还记得自己当时用毛笔书写的那句悬挂在宿舍床头的话语:自昔至往,心是西部之人;从今而后,愿为时代献身。正如他所说:“回西部支教,就像风筝收线。我经常说人生在世,互相温暖。我曾得到很多帮助和感动,感受到亲人和社会的温暖,总觉得应该尽己之能去回报,因此毕业之后我会选择来西部长期支教。”
  
  【寄语】作为一个过来人,他说他最想送给高三学弟学妹的话是:“人生在世,就应该互相温暖,做好自己,帮助别人,会感受到快乐。人只有尊重自己的内心,按照自己心的方向,才能追寻梦想。最后衷心地祝愿你们梦想成真!”

标签:带着 前行 梦想 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