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求职信 > 正文

阿多尼斯_阿多尼斯诗三首

时间:2019-02-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阿多尼斯(Adonis),享誉世界的阿拉伯诗人、思想家、文学理论家,阿拉伯诗歌现代化最积极的倡导者,也是成就最卓著的实践者。   阿多尼斯原名阿里?艾哈迈德?赛义德?伊斯伯尔,1930年出生于叙利亚拉塔基亚省一个海滨村庄。从小喜欢诗歌,大学期间曾以“阿多尼斯”(希腊神话中的美少年)为笔名发表诗作。大学毕业后,他进入叙利亚军队服役,其间园为曾加入过左翼政党而入狱一年。1956年移居黎巴嫩,开始诗歌创作,并与黎巴嫩诗人优素福?哈勒共同创办在阿拉伯新诗运动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刊物《诗歌》,后又担任《立场》主编。80年代起长期在欧美讲学、写作,现定居巴黎。
  阿多尼斯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表诗作,迄今共发表22部诗集。其诗集有《最初的诗》(1957)、《风中的树叶》(1958)、《大马士革的米赫亚尔之歌》(1961)、《随日夜的领地而变化迁徙》(1965)、《舞台与镜子》(1968)、《灰与花之间的时间》(1970)、《这是我的名字》(1971)、《复数形式的单数》(1975)、《围困》(1985)、《行进在物质地图上的欲望》(1987)、《纪念朦胧与清晰的事物》(1988)、《第二套字母》(1994)、《书{昨天、空间、现在》(三卷,1995-2002)、《风的作品之目录》(1998)、《身体之初,大海之末》(2003)、《预言吧,盲人》(2003)、《女人身体上撕裂的历史》(2007)、《出售星辰之书的书商》(2007)、《安静,哈姆雷特:你能嗅到奥菲莉娅的疯狂》(2008)等。
  阿多尼斯曾荣获布鲁塞尔文学奖、马其顿金冠诗歌奖、法国的让?马里奥外国文学奖和马克斯?雅各布外国图书奖、意大利的诺尼诺诗歌奖和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德国歌德文学奖等国际大奖。近年来,他一直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2009年,他曾两度访华,分别出席其中文版诗选《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首发式,以及“第二届中坤国际诗歌奖”颁奖典礼。
  S城
  S城的风,
  不会梳理树的发辫。
  S城的居民真是奇怪,
  他们悬挂着生活在爪子的边缘。
  石子不会长出双眼,双耳,
  一只手和一条舌头,
  但在S城却是例外。
  在S城,就连风,
  也几乎失去了吹拂的欲望。
  S城的白昼,是泪的汪洋,
  它的夜晚,是一艘沉船。
  月亮,无非是它反射的光芒,
  或者看起来如此。
  可是,为什么,当你从S城注视月亮,
  你似乎看到它的爪子将要触及你脸庞,
  似乎它刚刚走出地狱?
  你应该有本事拿光明作比喻,
  以便去书写并谈论
  S城的黑暗。
  有时候,
  为了能在S城看得清晰,
  你必须闭上双眼。
  我如何能打开一片不会生锈的天际,
  当S城的风吹过这天际?
  S城逼迫我生出一种难以解释的欲望:
  去和时针一起抗拒时间。
  这个吊在宇宙舞台的上方,
  犹如死神,倚靠着风的门坎的,
  正是S城的躯体。
  在S城,人被定义为
  ――“被追捕的猎物”,
  而且逃不出布下的圈套。
  在S城,无论你把脚搁在何处,
  那里都会生长出疲惫。
  在s城,这便是女人的历史――
  “生于夜晚,
  死于黎明。”
  “你想了解自然和超自然吗?那么,你该了解女人的身体和它背
  后的一切。”
  可是,为什么,在S城,这样的问题和答案属于禁区?
  我要用石头,为忍耐或忧伤的蜘蛛,编织一张网,
  这样,我才能在S城的氛围中获得灵感。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有时候在我眼里,S城的月亮像泪珠和祷告
  的混合物,被倾注在一只形如牛角的白色容器里。
  我只造访过S城一次,
  但我每次旅行,都会暗中从那里经过;
  在那些瞬间,我似乎看到它正在哭泣,
  并用我的词语拭去泪水。
  (2002)
  贝鲁特1982
  时光前行
  拄着一根尸骨的拐杖
  失眠的刀刃
  在割破夜晚的颈项
  有的骷髅倾倒着血液
  有的骷髅在胡言醉语
  火焰会被污染吗?
  空气也会驼背吗?
  硝烟是云团
  云团呈头颅的形状
  来自天空的字母
  像肢体一样印在大地上
  天际叮嘱它的儿子――空气:
  “今天不要出门!”
  如何收集、运载这些包扎的肢体?
  路上的石子怎么不会疲倦?
  连太阳自己,也不知道如何
  去照亮这具流淌着黑暗的躯体
  岁月穿戴着灰烬
  呈现出老年人的容颜
  蝴蝶在燃烧
  同时爬上睡眠的阶梯
  灰烬这个王子
  端坐着听取别人的效忠
  导弹这位国王
  拽着它的尾巴
  覆盖起臣民们的身体
  太阳几乎要对阳光说:
  让我目眩吧
  让我眼不见为净。
  难道生命是一个过错,
  需要杀戮来纠正?
  哪里还有盛放泪水的窟窿?
  哪里还有
  可以收容灵魂的洞穴?
  事物正在暗杀事物。
  这片天空
  就没有别的乳房?
  这朵花儿,怎么会有这样的执着,
  还在向我宣示爱情?
  玫瑰几乎忘记了
  如何散发出芳香
  白昼害怕白昼
  黑夜躲避着黑夜
  太阳揉着眼睛,叹息:
  它无法相信见到的一切。
  致谢:
  向掺杂着浓烟、减轻它威力的灰尘致谢
  向两颗炸弹之间的间距致谢
  向仍然承受我脚步的地面致谢
  向教授忍耐的石头致谢
  我体验着爆炸的酩醉
  和轰响的欢畅
  我把面孔,释放在可能的空间
  光熄灭了
  我将点亮梦中的星辰
  爱情啊,抓住我,
  把我覆盖吧!
  (1988)
  ※1982年,以色列发动入侵黎巴嫩战争,随后,黎巴嫩又陷入内战。贝鲁特为黎巴嫩首都。
  关于生与死
  这个世界不是正在死去,确切而言,它已经死去,因为在本质上,它就是死亡。
  死亡消解了意义,正因为如此,死亡本身也不再有任何意义。
  生命产生了那本是生命自身的死亡。
  为了生存,生命以死亡为食。
  生命是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死亡。
  人,是一种持续死亡的状态。
  “死”是人的身体,“无”是人的居所。
  在阿拉伯语中,“死亡”是阳性词,“灵魂”是阴性词。
  两者之间有着婚嫁和姻亲的关系。
  灵魂只有在这样的婚姻――死亡中,才能真实地发现自己。
  死亡是宇宙的性爱,做爱便是真实的存在。
  走进死亡是一场婚宴,消融其中是一次酣醉。
  死亡永远年轻,只要灵魂也是年轻的,两者的婚姻就是幸福的。
  出生是一次离散。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不要出生――继续合一于本源:死亡。
  生命是病,死亡是痊愈,
  死亡是滋养人这株水仙的水。
  (1988)

标签:多尼 诗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