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日记 > 正文

顾颉刚日记

时间:2017-05-3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竺可桢日记

民国四大日记“海选”—— 《竺可桢日记》与民国日记(一)

如果要选民国四大日记,以笔者个人十多年的阅读经验而言,这四大日记应该是《竺可桢日记》《顾颉刚日记》、金毓黻《静晤室日记》《吴宓日记》(正续编)。《竺可桢日记》毫无疑问是首选,无人可企及。

历经十三个春秋,通过中国科学院许多专家学者所组成的编委会与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领导及编辑的精诚合作,一部二十四卷、二千万字的《竺可桢全集》终于圆满竣工出版了。其中一千三百万字共有十六卷的《竺可桢日记》是中华民族古今日记中的第一巨无霸,笔者有幸从头至尾通读了这部日记,发觉其内容所具备的丰富、复杂、珍稀、精悍诸种特点,远非其他日记所能望其项背。本文想谈谈民国日记以及《竺可桢日记》在这个领域中的重要地位。

近十五年来,笔者大概通读过大陆、港台公开出版的百余部晚清民国日记,其中民国日记占六七十部,这些日记的主人分属于不同的阶层,或许可以作以下一些粗略的分类:教育家日记:如《蔡元培日记》《竺可桢日记》《梅贻琦日记》《经亨颐日记》。文学家日记:如《鲁迅日记》《周作人日记》《郁达夫日记》《徐志摩日记》。

人文学者日记:如《黄侃日记》《吴虞日记》《吴梅日记》《许寿裳日记》、《胡适日记》《顾颉刚日记》金毓黻《静晤室日记》《吴宓日记》《朱希祖日记》《朱自清日记》《叶圣陶日记》《邓之诚日记》、杨昌济《达化斋日记》、夏承焘《天风阁学词日记》《夏鼐日记》《刘节日记》《潘光旦日记》《唐君毅日记》《张舜徽壮议轩日记》《夏济安日记》《郑振铎日记》、浦江清《清华园日记·西行日记》《季羡林日记》《陈君葆日记》《苏雪林日记》。

画家及书画鉴赏家日记:如《余绍宋日记》《吴湖帆日记》《丰子恺日记》《张葱玉日记》。

版本学家、博物馆学家日记:如《张元济日记》《董康东游日记》(又名《书舶庸谈》)、《马衡日记》。

国共之外的党派人士日记:如《黄炎培日记》《曾琦日记》。

乡村教育家日记:如《梁漱溟日记》《陶行知日记》。

军政人员日记:如《居正日记》《谢持日记》《吴稚辉日记》《宋教仁日记》《杨度日记》《张耀曾日记》《谭人凤日记》《邵元冲日记》《林一厂日记》《冯玉祥日记》《白坚武日记》《胡景翼日记》《翁文灏日记》《王世杰日记》《周佛海日记》《唐纵日记》《万耀煌日记》《杨玉清日记摘抄》《陈克文日记》《沈焕昌日记》。

外交家日记:如《颜惠庆日记》《蒋作宾日记(转自:wWw.DXf5.Com 东星 资源网:顾颉刚日记)》《傅秉常日记》。

银行家日记:如《陈光甫日记》《卞白眉日记》。

浏览过其中某一部分而没有全部通读完的日记计有《钱玄同日记》《徐永昌日记》《丁治磐日记》《王子壮日记》《王伯祥日记》《沙孟海日记》。这六部日记皆是手稿影印本。《钱玄同日记》的字迹写得龙飞凤舞,辨识困难,令人实在不敢恭维。这类日记只能存而备考,研究需用时才去选择性阅读。以前阅读十册《王世杰日记》手稿影印本,一边阅读一边还要识别作者潦草的字迹,推进的速度,如同隧道挖掘机,十分缓慢,虽然花了两三个月,却未能全线贯通;然而后来阅读2012年出版的两厚册《王世杰日记》排印本,却畅然无阻,仿佛在高速公路上驾车,痛快淋漓——一星期内尽可读完。

同是手稿影印本,《沙孟海日记》《张舜徽壮议轩日记》字迹写得端庄凝重,阅读毫无障碍,令人心生敬意。《居正日记》《谢持日记》虽是手稿影印本,字迹并不潦草,可以使人一气读完。胡适曾说:“民国六年回国教书,到现在四十多年了。这四十多年里,我写了三四百万字的稿子,或是讲义,或是文稿,我只有一条自律的规则,就是:不写一个潦草的字。”(耿志云、欧阳哲生编:《胡适书信集》下册1363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这当然十分难得,或许就是宋代理学家所倡导的做人做事皆要实践奉行一个“敬”字的态度。以上当然是最粗疏的分类法,因为这些日记的主人多才多艺,往往一身兼有数种才能及技艺。如余绍宋不仅是享誉东方的杰出画家,在1931年举行的中日绘画展览会上,日本皇太后就选购了余氏墨竹一帧(见《余绍宋日记》第三册954页,1931年5月25日,中华书局,2012年),引起轰动;而且又是著名的法律学家、方志学家。王世杰出长国民党政府外交部、宣传部、教育部多年,又是书画艺术收藏家及鉴赏家,主编过《故宫名画三百种》《艺苑遗珍》等皇皇巨著。

陈寅恪曾经指出:“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金明馆丛稿二编·陈垣敦煌劫余序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笔者认为:这些数量众多、内容丰富的民国日记的出版,再结合相关数量不少的文集、信札、函电、年谱、回忆录、口述史的问世,综合起来,对于重新研究民国人物及民国史的价值将不可估量。

在此仅举一例:1926年3月18日,北京各界民众集合,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犯中国主权,会后结队赴段祺瑞执政府请愿,未料北洋政府竟然下令卫队在国务院门前开枪射击,使徒手请愿的民众死伤两百多人。这就是“三一八惨案”。其中遇害的,还有两位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学生刘和珍和杨德群。事后,鲁迅用犀利的笔锋,写下了一篇著名的文章《记念刘和珍君》:

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只有一样沉勇而友爱的张静淑君还在医院里呻吟。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鲁迅全集》第三卷289、292页,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

鲁迅确有风骨,不惧军阀淫威,冒着危险,对于手握生杀大权的北洋政府首脑段祺瑞敢于口诛笔伐。近年读完一百七十多万字的《余绍宋日记》,方知鲁迅当年并非孤军奋战,我华夏民族不畏权贵、正气凛然之士大有人在。余绍宋(1883-1949)当时担任司法部次长,在他具体主持下的司法部和检查厅敢于接受各学校提出控告段祺瑞执政及同伙的公诉,依法侦察,并传唤段氏其人和国务院总理。最后余绍宋被段祺瑞政府下令免职。之后,他在致故乡龙游县一位前辈学者的信中这样写道:

洎3月18日惨杀案起,政府下令,诬学生为共产派。事经京师地方检察厅侦查,乃断言其不应开枪残杀。公函陆军部,依法办理。公函所称,悉主公道。政府大不谓然。各学校同时提出公诉,控告执政、国务总理及各国务员。检厅当然受理,依法侦查,并传执政及总理。于是政府益恨。时卢君已不到部矣。政府欲由(司法)部密令检厅为不起诉处分,冀以了结。侄自不能免。(《余绍宋日记》第二册550页,1926年4月19日,中华书局,2012年)

读了这些文字记载之后,还能说什么呢?笔者只能仰天长叹而一言以蔽之:老辈风范真正不可及也!以司法次长而代理司法总长行事,要去传唤政府首脑到庭接受司法审讯——这简直是以卵击石,这种发生在二十世纪中国这块土壤上的惊人之举,大可与二千多年前张良指使猛士在博浪沙向东巡中的秦始皇奋力扔出大铁锤行刺的壮举相媲美!民国日记纷纷出版问世的可贵之处正在这里,日记主人揭示了许许多多以往远未知晓的历史真相。

近年来坊间出版多本侈谈“民国范儿”的书籍,内中涉及的几乎是众所周知的陈芝麻烂谷子一类资料,毫无新意,然而偏偏有好事者乐此不疲,似乎非把这类陈芝麻烂谷子炒焦炒糊而不肯罢手。记得顾炎武大意说过这样的话,写书或做学问,要自己开山挖铜铸造新钱,不能把他人用过的旧钱反复“熔化”后再去铸造铜钱。何谓“民国范儿”?余绍宋其人就树立了一个应该让人睁大眼睛看看的典范。

近几年来,包括国家图书馆在内的各大图书馆等单位把历年所收藏晚清民国手稿日记与出版社合作影印出版,使读者能看到原先束之高阁的罕见稿本,有利学术研究,这是三方各得其利之事,值得学界赞赏。另一方面,也有某些单位,把公款收购的日记视为一家之禁脔,秘不示人,不容他人染指。这是一种鲜明的对照。历史学家傅斯年曾经对于田野考古工作有过一段妙论,他在致史语所同事吴金鼎的信中是这样说的:

《琴台报告》未完,岂可舍之而去?《彭山报告》未写,岂可半途而废?大凡作田野考古,亦须作室内考古,否则如袁希渊之只挖不写,与黄鼠狼捣洞何以异?此又为研究所之工作计,万不可中断也。(《傅斯年遗札》第三卷1487-1488页,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出版,2011年)

“只挖不写,与黄鼠狼捣洞何以异?”这真是对某种狭隘卑陋心态的辛辣抨击,此话有触类旁通的启蒙意义。如果以公款收藏日记稿本的某些单位,自己既无力研究,久久未见成果问世,又不允许他人借阅而整理出版,这无疑是一种把学术公器据为小圈子私产的行为。这与守财奴私藏金元宝,不知流通以益天下又何以异?

在阅读海内外公开出版的民国人物日记的同时,笔者也关注十多年来在国内众多拍卖公司举办的拍卖会上偶尔出现的民国日记。虽然零星散本的日记亦时有所见,但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国民党高官《王伯群日记》,共有八十本毛笔书写的手稿本(其中包括一册《广西的建设——民团与教育》),首次出现在上海朵云轩拍卖公司2013年春季举行的《双雨山馆——王伯群藏品专场》上。王伯群(1885-1944)早年参加中华革命党,深得孙中山器重,后来出任民国南京政府交通部长,并与马君武等人共同创办大夏大学,先后任董事长、校长。曾任国民党政府要职,参与中枢决策,日记中必然有许多政海秘辛。

预展首日,笔者花了半天时间把这八十本日记手稿快速浏览一通,只觉得民国史上显赫人物出现之多如过江之鲫。1931年12月9日国民党政府召开中央政治会议,会上讨论了几个问题,其中之一是由于日寇挑起“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国难将临,如何对付风起云涌的全国学生请愿运动。据这一天的《王伯群日记》记载:国民党诸公认为“学生借外交问题渐有出轨举动,形势严重异常,应设法对付”,戴季陶发言,“谓青年已发疯,整个的教育问题值得注意”,但无论如何不要对学生动武。蔡元培在这次会上被选为特种教育委员会委员长。蔡元培是教育界的领袖人物,曾被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的王世杰誉为 “孑公(蔡元培字孑民——笔者按)貌似和易,实际上风骨凛然,为本党第一”(《王世杰日记》第二册,1940年3月5日,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0年) 。蔡元培通常主持公道,大义凛然,与会诸公自然对于学生运动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

王伯群在12月9日的日记中表达了他本人对于学生运动的独特看法:

余以此事症结在上海各大学教职员,因各大学教职员入国民党者甚少,其故因上海办党之人皆青年,大半系各大学出身,一旦假党权而临人,故智识阶级均不归也。然智识阶级挟有才能者不归国民党,自必另寻出路,或对于国民党举措得失多存观望。此次学生运动各大学多作壁上观,无人肯积极负责,共挽狂澜者,职是故耳。

王氏观点虽然未必正确,但他确实看到问题产生的某种症结所在。王伯群作为国民党政府的重要人物,他的日记的确非同寻常,笔者在半天的快速浏览中看到了不少有价值的资料,与国民党元老《居正日记》《谢持日记》相比,毫不逊色。

这部《王伯群日记》在王氏家属手中秘藏了一个多甲子,2013年终于从海外出现在上

海朵云轩拍卖公司的拍卖场上,以三十万元起拍,引起了各方人士的关注。拍卖当日,笔者筹措了一笔钱款,以作非分之想,希望在拍卖场上能拣条漏网之鱼。后来传闻沪上某高校部门负责人集资百万巨款也上场竞拍,企图收入囊中作为校史研究之用,孰料今日中国有钱的角儿实在太多,最后被一位不知名的藏家横刀夺爱,以将近二百万元之谱(包括佣金在内)一举拿下。估计这部日记“一入侯门深似海”,重见天日不知何年月也。

众所周知,晚清有四大日记,即《越缦堂日记》《翁同龢日记》《湘绮楼日记》《缘督庐日记》。如果要选民国四大日记,以笔者个人十多年的阅读经验而言,这四大日记应该是《竺可桢日记》《顾颉刚日记》、金毓黻《静晤室日记》《吴宓日记》(正续编)。《竺可桢日记》毫无疑问是首选,无人可企及,该部日记的重要地位下文会论及。《顾颉刚日记》(台北联经出版公司于 2007年出版) 共有十二册。作为古史辨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一生几乎都在研究学问,所交往的人物都是学术界的著名要角,更关键的是《顾颉刚日记》文字严谨,内容精彩。金毓黻《静晤室日记》有十厚册(辽沈书社于1993年出版),字数多达五百五十万字,身为国学大师黄侃的得意弟子,他学殖深厚,文字功力甚佳,日记中除了读史治学之外,还记述了不少东北政局的秘辛。当时即有人称金毓黻为“辽东文人之冠”、“东北读书种子”,确是名符其实。相当重要的一点是《顾颉刚日记》《静晤室日记》的整理工作做得十分到位,很少有标点错误,与《竺可桢日记》一样,可以说是具有标杆意义的精品出版物。《吴宓日记》正续编共有二十册,字数多达七百多万。吴宓早年赴美留学,入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系,获硕士学位,主要治西洋文学史。归国后与友人创办《学衡》杂志,对国学研究颇有兴趣,后入清华大学任国学研究院筹备处主任,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四大导师交往甚密,晚年对于世态人生仍秉持独特见解,不改初衷。《吴宓日记》的重要性,学界已多有论及,此处无需引申展开。

其他几部日记似乎也有入选之可能:如《胡适日记》八厚册,约三百八十多万字,安徽教育出版社于2001年出版。民国初年,有人把胡适早期留学日记摘抄后,以《藏晖室札记》名目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鲁迅在《怎么写——夜记之一》一文中,先指出公开发售、风行一时的《越缦堂日记》存在各种弊端之后,有点揶揄地说道:“听说后来胡适之先生也在做日记,并且给人传观了。照文学进化的理论讲起来一定该好得多。我希望他提前陆续的印出。”(载《鲁迅全集》第四卷24页,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总之,胡适早期日记内容充实,且具有一种开时代风气的新鲜感,他自己也未尝不觉得可以公之于众而传世。但综观整部《胡适日记》,虽然内容丰富,论人论事及学术研究札记之类的篇幅也不在少数,但毋庸讳言的是,许多内容在他的文集及书信中都已反复出现。阅读《胡适日记》远远不及阅读竺、顾、金、吴四部日记时所能带来的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一种闻所未闻的快感及震撼力。例如《顾颉刚日记》,详述个人的学术理想、人生抱负以及终身为之不懈努力追求的过程,详记学术人物各种派别与复杂恩怨(甚至他人对顾的各种攻击诋毁也全盘记下),包括他私人内心隐秘世界的情感波澜,一切皆坦坦荡荡毫不隐讳。如牟润孙骂顾“野心太大,想做学阀,是一政客”(见《顾颉刚日记》第三卷182页)。顾颉刚至少在他的日记中显示了他是一个性情中人。胡适则完全是另一种类型的人物,他下笔矜持,虽然偶尔也有火山爆发般的真情坦露,但此类例子稀如星凤,他真实的内心世界与顾颉刚相比,在日记中相当收敛,展露不多。

1947年至1949年,这是一段重要的历史时期,胡适主要在热衷研究《水经注》,除了蒋介石请人敦劝他出山担任国民政府要职乃至邀请他出马竞选总统的记载之外,作为一个历史学家,对于正在发生以及即将发生的重大历史变化,在他的《日记》中没有留下多少有价值的记录。1947-1949年的《胡适日记》,大体上是一些条目纲要式的简单记录或者是报刊文章摘录,很多日子甚至一字不记,看不出他对时局激烈变化的内心感受,充分显示此公城府极深,恰如鲁迅晚年对他的一段评论:“《新青年》每出一期,就开一次编辑会,商定下

一期的稿件。其时最惹我注意的是陈独秀和胡适之。假如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道:‘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却开着的,里面有几枝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适之先生的是紧紧的关着门,门上粘一条小纸条道:‘内无武器,请勿疑虑。’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这样的人——有时总不免要侧着头想一想。半农却是令人不觉其有‘武库’的一个人,所以我佩服陈胡,却亲近半农。” (《鲁迅全集》第六卷73-74页)

现举一些例子如下,可以显示《胡适日记》在这三年中的简略面貌:

校《水经注》卷卅八,未完。(1947年2月13日)

今天才出门,到学校办公。(1947年3月5日)

赴中研究院评议会谈话会,商讨中研究院“院士”选举法草案。萨本栋与傅孟真各拟了一草案。雪艇邀吃晚饭,与陈辞修、罗志希、孟真,大谈。(1947年3月15日)到孟邻家中长谈。(1947年3月16日)

九点半北飞,下午两点到北平。(1947年3月21日)

今天市政府送来蒋主席三月五日亲笔信。(1947年3月22日)

早晨到南京。(1947年8月28日)

写完我的《争取学术独立的十年计划》。(1947年9月19日)

今天出席文科研究的会。使我感觉北大今日办文史研究所人才还大缺少。(1947年9月24日)

中研院评议会开会。(1947年10月15日)

上午十一点,在考试院讲演。(1947年10月23日)

第四次南下。(三月去一次,八月尾一次,十月中一次)(1947年12月11日)夜车今早到南京。(1947年12月12日)

校《水经注》钱氏五校本的卷十三,只校了九页。(1948年1月7日)

校《水经注》全校卷十三,未完。(1948年1月8日)

写信给周鲠生、王雪艇。(1948年1月23日)

甚冷。(1948年1月25日)

南飞,到上海已快天黑了。(1948年3月21日)

早七点到南京。中央研究院的评议会。(1948年3月25日)

中研院选举“院士”的结果,——先后五次投票的结果,——选出“院士”八十一人。(1948年3月27日)

国民大会开会。(1948年3月29日)

我治《水经注》五整年了。(1948年11月9日)

南京作“逃兵”,作难民,已十七日了!

蒋先生有主张和平的文告。(1949年1月1日)

收到寄来的《〈水经注〉展览目录》十多册。(1949年1月4日)

蔡元培先生生日,我作学术演讲,题为《四百年〈水经注〉整理的小史》。(1949年1月11日)

访印度大使。(1949年1月12日)

今早到上海。陈光甫先生邀我住在上海银行的招待所(霞飞路福开森路口)。今早《新闻报》登出昨夜毛泽东的宣言全文,各报皆只登其中的八条件。今晚报载天津已被共产党军队攻入了。(1949年1月15日)

李代总统来看我们(梅校长和我),谈了一点钟。(1949年1月23日)

下午近三点始到上海,慢了七点多钟。秩序还不算坏。(1949年1月26日)取得出国护照的签证。(1949年1月31日)

篇二:2017届湖南省衡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第I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语出北宋学者程颢。在儒家传统中,?仁?是儒家哲学的核心概念,?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是仁者追求的至高境界。和西方人相比,中国古人更注重有机整体的宇宙观。比如《周易》讲?一阴一阳之谓道?,认为阴阳是宇宙创生的两种基本力量;而乾天坤地,正是宇宙间阴阳之最大者,它们具有?生生?之大德,所谓?天地之大德曰生?,?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其逻辑正基于此。所以北宋张载才提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意指人间百姓都是我同胞,世间万物皆与我为同类。《礼记》也讲,圣人?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这种将天地人贯通为一体的宇宙观,为中国文化所独有。

那么,什么是仁呢?仁在儒家哲学中既是?全德?,又是?元德?。在《论语》中,孔子的弟子樊迟问仁,孔子答以?爱人?,这讲的是作为?全德?的仁,它是包括仁义礼智信等人的一切美好品德在内的。而《文言传》释?乾元?曰:?元者,善之长也。?朱熹进而说:?元者,生物之始,天地之德,莫先于此,故于时为春,于人则为仁,而众善之长也。?这里讲的就是作为?元德?的仁,它像春天一样有着生发之功能,可以说是一种具有超越性的善性、善情。比如程颢喜欢讲?观万物皆有春意?,还讲?观鸡雏,此可观仁?等,也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的。程颢认为,一个人如能体会到万物盎然之生意就是仁,那他自然就?浑然与物同体?矣,?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而已……存久自明,安待穷索?,自会达到?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后来王阳明讲?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与此一脉相承。

具体要如何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在《论语》中,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也就是说,?仁之方?无他,只是从自己的身边做起,推己及人就是。从反面来看,程颢曾举?手足痿痹?之症说:?医书言手足痿痹为不仁,此言最善名状。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认得为己,何所不至?若不有诸己,自不与己相干。如手足不仁,气已不贯,皆不属己。故‘博施济众’,乃圣人之功用。?也就是说,那些麻木不仁者已经相当于病人了。

由此也可看到,承认?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博施济众?将是其题中应有之义。子贡问孔子:?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孔子说:?何事于仁!必也圣乎!?一个?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仁者,自然会以百姓的喜乐为喜乐,以百姓的疾苦为疾苦。

当今世界已进入全球化时代,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必将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中国文化所固有的?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仁者情怀,必将在此进程中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辉。

(选自孙福旺《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仁”是儒家传统中儒家哲学的核心概念,“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意为把天地万物看作一体,是仁者

追求的最高境界。

B.“天地之大德曰生”,“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这些话的逻辑来自于“以天地

万物为一体”。

C.“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这种宇宙观,为中国文化所独有,中国古代的人较西方人而言更注重有机整

体的宇宙观。

D.“仁”是“全德”,也是“元德”。其中,“全德”包括仁义礼智信等一切美好品德,“元德”可以说

是一种善性、善情。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北宋张载提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观点,这个观点正体现了人与人、人与万物之间息息相通

的联系。

B.“元者,生物之始,天地之德??” “观鸡雏,此可观仁”等观点,都是从“元德”的角度出发,

阐发了其具有生发功能。

C.那些“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仁者,必然会心系百姓,他们自然会把百姓的喜乐疾苦放在心上。

D.“医书言手足痿痹为不仁??气已不贯,皆不属己。”因此,那些麻木不仁的人都是患了疾病的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要想达到“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只要从自己的身边做起,推己及人就是。若能“博施济众”,

简直就是圣人了。

B.王阳明讲的“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这既继承了儒家的传统,又丰富和发展了儒家哲

学的核心概念。

C.“观万物皆有春意”,程颢认为,一个人只有能体会到万物盎然之生意就是仁,那他才能达到物我同

体的境界。

D.中国文化所固有的“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仁者情怀,必将在全球化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焕发

出耀眼的光辉。

二、现代文阅读(二)(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胡适:学术一代宗师

胡适对古典小说的考证,有很可观的成绩。他有5万多字的《水浒传》考证、后考,2万多字的《红楼梦》考证,2万多字的《西游记》考证,1万多字的《镜花缘》引证,还有洋洋洒洒《醒世姻缘》考证等等。胡适对旧小说的考证,主要兴趣放在版本、作者及小说演变上,用他自己的话说:?搜寻它们不同的版本,以便于校订出最好的本子来。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们要找出著作者的历史背景和传记资料来,这种工作是给予这些小说名望现代学术荣誉的方式,认定它们也是一项学术研究的主题,与传统的经学、史学平起平坐。?(《胡适文集》397页)

胡适将《水浒传》划为?历史小说?一类,花费了大量精力去寻找版本,弄清了?水浒?由最初民间

口头的小故事演变为章回体的大部小说的过程,曾经有过的各种版本和它的作者以及金圣叹对《水浒传》的删削和评点等各种情况。以《水浒传》为例,胡适向学术界提供了一个运用历史演进的方法研究中国古典小说的范式。此后,他又运用这个范式对《西游记》《三侠五义》等进行了具体的考证。他的示范,为当时中国古典小说的研究,真可以说是起到了?打开一条新道路?的作用。

对于《红楼梦》,胡适将之归为?创作小说?的一类,他对该书的考证独具慧眼,开创了一个?新红学?派。在胡适之前,有关《红楼梦》的研究,基本停留在附会猜测的阶段,有的说是清世祖与董鄂妃的故事,有的说是写纳兰性德的家事,更有的说《红楼梦》是政治小说,影射的是清朝统治。胡适考证《红楼梦》,指出他们走错了路,他从考证者的家世、身世入手,认为《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传体小说。胡适的这一研究成果,使红学走出了猜疑附会的索隐,进入以事实为依据的研究阶段。

胡适把民主主义思想引入古典小说研究领域,对旧小说的思想精华和糟粕进行了清理批判,其许多大胆的见解,震动了当时的学术界。胡适对古典小说的研究,开创了这一学科的新局面。胡适在史料考证方面涉及面也较广,文章很多,其中,他耗费精力最多、成果最引人注目的是重勘《水经注》一案。

胡适重勘《水经注》一案是调查戴震(东原)注《水经》是否窃取了全祖望、赵一清的成果,为戴东原洗冤辩白。胡适人生十八年的时间里,不断地调查研究,寻找大量的材料,写了几十篇文章探讨这个问题,以事实为准绳,为戴东原平反。认定戴东原没有看到赵的书,更没有看到全的书,无从抄袭;同时还指出,诬蔑戴东原抄袭,是思想史撬入学术史的结果,?因为戴东原是当时思想的一个叛徒,批评宋朝理学,批评程子、朱子?,故骂戴的人?动了正义的火气?(《胡适文集》178页)。

总之,胡适在?整理国故?方面,提出了许多大胆的见解,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成功地展示了解决具体学术课题的范例,因而胡适也就赢得了?一代宗师?的盛誉,在学术的发展方向是哪个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后来与胡适交谊至深的傅斯年,原是北大国文部的学生、黄侃的高足,受同宿舍同学顾颉刚的邀请,去听胡适中国古代哲学史课程。原本对胡适相当轻蔑的傅斯年,听了几次课后,感到受益匪浅,于是转变立场,从?黄门侍郎?改从胡适的门下,成为学生中新潮人物的代表。傅斯年终身服膺于胡适的学术范式,他在担任台湾的中央研究院院长期间,着力倡导史料考证的研究,将之作为史学的正宗。

从整理国故中涌现的许多精英,都直接或间接受到胡适的影响,如红学专家俞平伯、太平天国史专家罗尔纲、明史专家吴晗等,胡适的学术范式也由此得到大力的拓展和广泛的认同。

(选自刘筱红著《胡适》,湖北教育出版社,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胡适(1891.12.17-1962.2.24),字适之。 安徽徽州绩溪人。曾任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兴趣广泛,著述丰富,在文学、红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著有《白话文学史》《胡诗文集》《尝试集》《中国哲学史大纲》等书。

(新版《辞海》)

②顾颉刚表示,他的全套治学方法是看胡适《水浒传考证》一文看来的。

(《顾颉刚日记》,中华书局)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对古典小说的考证,是一项学术研究的主题,胡适把它的地位,最终提高到了与传统经学、史学平

起平坐的同等位次。

B.胡适将《水浒传》划为“历史小说”一类,将《红楼梦》归之为“创作小说”一类,说明不同类的

小说研究方法应该有所不同。

C.胡适非常重视史料考证,他就是据此开创了新的古典小说研究方法的。

D.顾颉刚邀请傅斯年去听胡适中国古代哲学史课程,结果傅斯年改换门庭偷到胡适的门下,说明黄侃

的学问存在问题。

E.这篇传记语言通俗,虽然是记载传主进行古典小说、史料的考证,但表述时并不深奥难懂,所引用

的胡适言论也直白平易。

5.概括胡适在古典小说研究方面有哪些主要贡献。(3分)

6.结合原文,谈谈胡适的治学方法与成就,它给你怎样的启示。(5分)

三、现代文阅读(三)(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塑佛

塑佛用的是泥,所以又叫泥塑。完成一尊佛像,要经过八道工序::制架、做胎、细磨、水磨、润油、贴布、抹漆、装金。钦永其从十四岁拜师学艺,除?文革?十年不得不回乡下种田外,几乎所有的光阴都丢在寺庙里了,不少名山大刹都有他塑的佛像。所谓塑佛,其实是泛指,除释迦牟尼、燃灯、弥勒等佛像外,还有菩萨、声闻、护法三大类别。

这一次,华光寺重修好几个大殿,华光寺的老方丈智本,专差人来盛情邀请他去把把关。一眨眼,十个月了。只剩下一个三佛殿了,里面将要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燃灯佛、弥勒佛。眼看着离春节也就半个来月,工程队的二十几号人,像宿鸟归飞,呼啦啦回家过年去了。

钦永其决定留在寺里过年。

智本方丈在几天后的一个下午,忽然来到后院。?钦施主,连日冰冻,你在小寺受苦了。刚接到本市电业局的电话,说有三个工人要住到寺里来,以便为这附近的铁塔和高压线除冰清雪。?

果然来的是三个人,走在前面的汉子,摘下藤帽,露出很憨诚的黑红脸膛,大声说:?钦老,我们要打扰你了,请你包涵。我姓归,叫归来。这两个是我的伙伴,他叫小刘,他呢,叫小张,我们都是架线护线的。?

三个人每天吃过早饭,都把要携带的东西清点出来,从大帆布包里掏出各自的工具袋,工具袋里放上榔头、扳手、螺丝刀、电工刀、剪丝钳,再放上铝饭盒;理出一捆大拇指粗的尼龙保险绳,带上一副轻便的攀爬电杆的脚踏板。钦永其看着他们在工作皮鞋外,牢牢地套上草鞋,头上戴好藤帽,手上戴好手套。这一身装束几多沉重,还要扛着打冰的长竹竿,真不容易。

每天的光景惊人地相似:归来他们早出晚回;钦永其在黄昏时烧水、做饭;晚上大家围炉向火,热腾腾地喝茶、聊天。但钦永其发现归来的眼神里,忽地隐含着沉重的忧愁,话也说得很少了。

?归来,身体不舒服??

?好着哩。?

?家里还安吉吧??

?安吉。爷爷。?归来笑了笑,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离春节只有四天了。这一天的雨雪特别大,天特别冷。

三个人又像平日一样,雄赳赳气昂昂地出门去了。

瓦瓴上喧吵着很密集很混浊的雨雪声。

钦永其蓦地站起来,在屋子里焦躁地转圈,然后粗声粗气地骂起来:?这该死的天!?

转了一阵,骂了一阵,他觉得心里好受些了。

他忽然发现归来的枕头边,放着一个红封皮的日记本,准是忘记收了。归来深藏忧郁的眼神,引发了他要翻看这个日记本的冲动,当然他只看最近写的那几页。他从枕头下摸出那个日记本,翻到了那几页,迅速地看起来:?母来电话,说父病重住院……妻子将家中的存款尽取……女儿患肺炎住院……领导来电话,说可以请假回家探视,但我不能离开岗位……?什么都明白了,父病女病,归来却不愿回家去看望以尽子道和父道,因为公家事大,但其内心之痛如割如刺,自是不言而喻。他把日记本重新塞到枕头下,莫明其妙地又拍打几下枕头。他想,等归来傍晚回来,一定要力劝他回家去看望父亲和女儿!

天渐渐地黑了。却一直听不到那沉重而又疲惫的脚步声。

六点钟过了。

雨雪依然在下。

钦永其的心开始悬起来、落下去,像冲碓的碓锤,胡乱地冲撞着胸膛,咚咚地响。他再也坐不住了,套上草鞋,拄着拐杖,走到院门外去看、去等。粗大的雨点、雪粒扑打在脸上,生痛生痛。

背后忽然响起智本方丈的声音,低沉、沙哑:?钦施主,别等了?

?归来因爬到山边的一根电杆上去敲冰,电杆兀地断了,归来和电杆一起摔下山谷。他们找到归来时,他已经只有些许气息了。临终时交代,他尸体不要抬进后院,更不要抬进这间屋子,以免惊扰了你这个爷爷。? 太阳光穿过冬云,如瀑布般倾泻下来,路面上湿漉漉的,冰雪正在融化,斑驳地现出了土地的原色。 工程队的人相继回到了华光寺。

钦永其说,那尊燃灯佛由他亲自来塑。智本方丈听说钦永其亲自塑燃灯佛,得闲了便要到三佛殿来看看,和钦永其说说话。?《大智度记》说燃灯佛出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钦永微笑着说:?一切送光明、护光明者,皆是佛。?

一个月后,三尊坐在莲花座上的佛像圆满完成了。正中是释迦牟尼佛,左边是燃灯佛,右边是弥勒佛,金光闪闪,庄严肃穆,悲天悯人,但又体现一种无畏与沉毅,观者无不赞叹。

智本方丈把燃灯佛看了又看,那脸型,那眉眼,那嘴和鼻,那神情,分明都见出归来的影子,很生活

篇三:问题集_808809753

清华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学生作业参考题目(2015年)

(要求:每人从中选取一题,亦可自拟题目,做成PPT演示稿或写成文字稿,亦可做成FLASH、动漫等,体裁不限,考证、年表、对话、散文、诗词、剧本、论述、评论、解读、访问记、报道、知识竞赛题、信札、文言文等形式均不限,以爱做和做得有真收获、真感觉为准,FLASH、动漫等难度较大、耗时较多,可根据需要,3至5人合作完成,课程结束前提交。字数要求一般在三千字以上。这是总成绩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专辑:

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贡献。

中国等近40个国家为什么共同提议并经第69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定于今年五月举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特别会议?

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有何特别重要意义?

中俄为何决定联合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

日本政客现在为什么要“拜鬼”“改史”?

中日之间“历史”之争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

有关钓鱼岛的国际法文件主要有哪些?

英美报纸是如何报导中国抗战的?

二战期间中苏英美等国是如何突破意识形态的禁锢携手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 二战的教训是什么?

日军铁蹄下的清华园、清华人。

清华校史专辑:

我所崇敬的一位清华老学长

从清华校园建筑看清华百年历史

清华图书馆建筑的历史记忆

发生在科学馆里的历史故事

清华主楼与文化大革命

清华优秀人物三字经

清华优秀人物中共产党员的事迹数则

王国维进清华后的学术成就

梁启超进清华后所讲授的课程

梁启超先生临终前最担心的是什么

陈寅恪在清华对隋唐史研究的新贡献

读懂吴宓

读懂闻一多

读懂朱自清

读懂梅贻琦

读懂潘光旦

读懂叶企荪

读懂刘仙洲

读懂梁思成

读懂蒋南翔

《夏鼐日记》中的清华文科学生月考

夏鼐在清华上大学期间都读过一些什么书

清华建校百年来的主要成就及存在的问题举例。

中外报刊中的清华图片。

我看清华学风。

土地改革运动中的清华教师

访问老教授领悟清华传统

一个中国近现代科学家传记读后有感

中国近代史上的“XX年”(如:中国近代史上的1840年、1914年、1927年等) 百年百图(每年选取一张具有代表性的图片并做出适当文字说明)。

近年来关于马嘎尔尼使团研究的新情况。

中国落后西方始于鸦片战争之后还是之前?

鸦片战争的贸易差额对中外关系的影响。

有人说英国之所以发动鸦片战争,是因为清政府不能平等对待西方,英国以动对华战争是为了西方国家的尊严,是为了向中国争取平等地位。对这种观点,你怎么看?

“西方中心主义”是什么意思吗?

从《望厦条约》看早期中美关系。

1842年割让香港为什么到1997年才收回?

鸦片战争前后英国人是怎样在中国内部制造矛盾的?

中西之间有无“教科书问题”?英美等西方国家教科书中是如何描述鸦片战争的? 俄国是怎样将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划入自己的版图的?

太平天国起义从广西到南京清朝大员丧命录。

太平天国起义前,清政府官员如何处理广西各地的本土居民与客家的纠纷?

说说《李秀成自述》的历史价值。

钓鱼岛问题的来龙去脉。

日本是怎样吞灭琉球的?中国历届政府对此持什么态度?

“保钓运动”是怎么回事?

1884年的中日朝与中法越关系。

近代中国鸦片贸易的增长与茶叶贸易的衰落说明了什么?

洋务派引进西方新技术时间表。

比较中国的洋务运动与日本的明治维新。

甲午战败后李鸿章在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写真。

比较1895年康有为、孙中山的主要活动。

伊藤博文与百日维新。

光绪皇帝为什么要第二次“明定国事”?

八国联军为什么要让瓦德西当统率?

八国联军中俄国军队在北京的表现。

赫德是怎样评价义和团的?

同盟会为什么要在日本成立?组织形式如何?

五大洋出洋考察都考察了些什么?各国如何接待这些考察大臣?

美国《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如何报道和评价五大臣的考察活动?

晚清预备立宪为什么没有立成?

资政院及各省咨议局是怎么开会的?

日本逼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时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晚清民国时期的政党政治试验。

俄国如何策动外蒙独立?

胡适、鲁迅、郭沫若、毛泽东等人是怎样阅读严复翻译的《天演论》的。

“互助论”是怎样传进中国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中国北洋政府做何反应?

一战爆发后,日本为什么对德宣战却占领中国的青岛?

五四运动在清华。

《清华周刊》上有关社会主义的讨论。

“山东问题”的来龙去脉。

中国是怎样决定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中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贡献。

中国劳工在法国。

“德”“赛”二先生在中国——从五四到科学发展观。

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的表现。

梁启超巴黎和会期间在欧洲的活动。

英国《泰晤士报》对中国拒签和约的报导和评论。

为什么李大钊在五四时期要旗帜鲜明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陈独秀与梁启超、张东荪关于社会主义之争争什么?

五四时期《晨报》、《民国日报》等四大报纸的“副刊”是怎样宣传社会主义的? 《共产党宣言》早期都有哪些中文译本?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历史之间的内在联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欧美主要报刊是如何评说中国共产党的。

中共建立初期的“海归”党员。

周恩来在欧洲所看到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状况。

邓小平在法国的勤工俭学生活。

刘少奇的留苏生活。

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年来所取得的主要经验教训。

马林是怎样说服孙中山联合共产党的?

鲍罗廷与国民党一大。

孙中山晚年怎样评价《临时约法》。

“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在苏联的活动。

黄埔军校培养人材的速成模式。

湖南农民运动中斗争地主采取了哪些方式?

北伐战争中上海工人起义是怎样组织起来的?

蒋介石为什么要大肆屠杀工农革命力量?

贺龙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前前后后。

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队伍是怎样到达井冈山的?

毛泽东在江西福建为什么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在追求独裁统一现代化的政治目标时遇到了哪些方面的挑战? 蒋介石是如何开展“革命外交”的?

蒋介石花大力搞的“新生活运动”成效如何?

蒋介石对付其他政敌的法宝为什么对付不了共产党和红军?

民国名人笔下的民国政治与社会。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及其主要政绩

遵义会议前后毛泽东的谋略

国民党政要陈布雷等人笔下的西安事变和张学良。

蒋介石日记中的西安事变。

“八一宣言”是怎样出台并影响国内的?

西安事变中的一个重要人物蒋百里。

近代日本侵华的战略意图与主要步骤。

清华北大知识分子对“九?一八”的反应

张学良为何不战而放弃东北?

张纯如是怎样研究南京大屠杀的?

武汉会战的主要战果与失利原因。

图示八路军115师、120师、129师开赴抗日前线情况。

毛泽东关于抗日游击战争思想的英明智慧之处。

翁文灏等民国名人日记中的重庆大轰炸。

国民党制造皖南事变的动机与部署。

日本发动豫湘桂战役时河南百姓为何会协助日军打击国军?

美军观察组在延安都看到了什么?

美国政府在华代表是怎样评价蒋介石的?

对比日本宣布投降后国共两党的不同反应。

抗战胜利后毛泽东、蒋介石对建立“联合政府”的态度和主张有什么差别?

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的社交活动。

国民党为什么要杀害李公朴和闻一多?

中共中央是怎样重视东北的战略地位的?

分析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时的心态。

北平被围时傅作义的心态。

从《顾颉刚日记》看民国时期知识分子的艰难生活。

解放军在进攻上海前做了哪些准备?

蒋介石身边人士如何评价国民党上层的腐败。

一批民主人士是怎样到北京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的?

中国为什么不能实行西方式的政党政治?

美国《纽约时报》中的中国。

介绍近年来学界研究朝鲜战争的主要成果。

潘光旦教授参加土地改革后的感想。

毛泽东是如何主持制定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

试对网上所传有关“《毛泽东文集》中的文章不是毛泽东所写”的说法做一评估,并讨论如何看待“网上历史”。

毛泽东为什么要批评邓子恢是“小脚女人”?

苏联援助中国工业化建设的156个项目。

毛泽东与赫鲁晓夫的纠葛究竟谁是谁非。

“大跃进”在清华。

“大跃进”时期北京等地兴建的大型水利设施。

“大跃进”时期的科学技术。

“三线建设”都建了些什么?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毛泽东与刘少奇的分歧

“文革”中清华园里发生的几件大事。

中美在台湾问题上分歧的由来与焦点。

美国如何插手西藏问题。

中国重返联合国。

“四人帮”是怎样被粉碎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必然与偶然

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意味着什么?

审判“四人帮”时江青的丑态。

邓小平为什么那么重视对毛泽东的评价?

历史经验的总结与“小康”水平现代化目标的确定。

邓小平对毛泽东国际战略的继承与发展。

从2008年以来的世界金融危机看中西文化与制度差异。

“中国模式”在西方人眼中为什么会成为一个“迷”?

“中国二千年专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我看新农村建设。

我看近年来的“国学”热。

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从中国近代史看“中国梦”。

标签:日记 顾颉刚 顾颉刚日记下载 顾颉刚读书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