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日记 > 正文

大寒日记300字

时间:2017-03-0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上海材料作文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两千多年前,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意思是,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会有更多鱼。

中国新闻网6月7日电

上海市今年高考写作材料富哲理: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意思是,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鱼。实际上,其中的道理也贯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上午11∶30发布)

名师点评高考作文

出题很好有现实意义

“这个作文题出得非常好,很有现实意义。 ”特级语文教师毛荣富说。“现在的社会很浮躁,这种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的例子太多了。 ”

毛老师说,这是一篇带着哲理性的材料作文,学生写作时,首先要读懂材料,然后联系生活提炼观点。考生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写,第一是针对那种目光短浅,且缺少长远考虑,只顾别人不顾自己甚至后人的现象来写;第二是从时间的角度去考虑,事物的发展总有一个过程,小鱼变成大鱼也需要一个过程,现在很多人往往违背规律,揠苗助长,省略过程,例如制假贩假等现象。

可写“人和自然”和“度”

复旦附中特级教师黄玉峰说:这段材料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个角度,如可以从 “人和自然”的关系入手,谈谈对于大自然,该怎样保护和索取。在 《国语·鲁语上》里面,有个里革“断罟匡君”的故事,里面提到 “古训”,大意是要合理利用生物资源,不应该在鱼类生长繁殖的季节用网捕鱼。里革说: “古者大寒降,土蛰发,水虞于是乎讲罛罶,取名鱼,登川禽,而尝之寝庙,行诸国,助宣气也。……今鱼方别孕,不教鱼长,又行罣罟,贪无艺也。”可以提到这个典故,再联系现实,和这段材料结合起来写。

也可以从其他角度来写,比如万事都要有个 “度”,也就是做事不能过度。

引导考生关注不良社会现象

浦东新区某语文特级教师说:今年高考用材料作文,在很多语文老师的预料之中,在学校模拟考试时,多次强调材料作文。高考第一场,考生看到这个熟悉的面孔,都比较开心,情绪比较稳定。上海高考作文命题,一般在三年内保持相对稳定。

今年高考作文素材,和当前国人浮躁、急于求成、只看眼前利益、凡事追求速成、只求数量不重质量等现状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发考生关注身边的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引发考生深入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开出药方。

今年高考作文题取材范围很大。考生可以从积极主动、正面方向去思考。比如说,考生可以从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耐得住寂寞,不要重数量不重质量,不要急功近利,不要浮躁,学会等待,要有更宽广的胸襟,为子孙后代着想等角度展开等等,引导社会关注这一现象。

考生可写的角度很多

华东师大一附中语文特级教师李支舜说:考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来写。首先是放小鱼、捕大鱼这个现象,可以联系到渤海湾休渔季、环保、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等,譬如现在我国有些地方环境污染严重、部分渔民采用不科学的捕鱼方式等,可以学习国外的先进做法,也应该从中国古已有之的不用密网捕鱼的做法中得到借鉴。此外,这道题也考验学生的辩证思维,即“取”和“舍”的关系,若要得到更多机会,就不要太计较眼前的小利等。我担心部分学生看到“丹麦人用尺量鱼”,就联想到德国人的严谨等,这就有些偏了,不过如果能自圆其说,问题也不大。

篇二:挤油等作文

,天是一天比一天像个冬天了,从室内的空调房中走出,冷嗖嗖地感觉到有点刺骨,跺一跺脚,搓一搓手,似乎这样就能抵挡得住冬天的寒意。看着臃肿的人们在楼宇之间缩着脑袋紧走几步的匆匆背影,看着孩子们跳跳蹦蹦的情形,不犹想到儿时的冬天,儿时那充满暖意的冬天。

趿拉着茅靴,提拎着肥硕的棉裤,罩着厚重的棉衣,一字儿开地排着,三五成群,靠着墙根,簇拥成一团,分成两派,铆足了劲,哼着号子,用力挤向对方,随着轰然的倒地之声,随着演变成一场大规模的叠罗汉,没关系,爬起来,再次站在一起,奋力地用肩膀扛住前一个伙伴,又一次挤油开始了。

这就是儿时的游戏——挤油。

挤油能取暖,所以一到大冬天,课间的教室后面,教室的外墙根一簇簇的挤油者乐此不疲,挤掉了茅靴,光着小脚丫还是拼着命地上,哪怕茅靴已经被同伴踢到了雪地上也在所不惜,绷断了裤带,挤掉了棉裤,剩下爸爸的大裤衩,也绝不回头,挤得头上变成了蒸笼,挤得衣服撕裂了口子,挤得鼻涕直流,通红的小手捋起袖子,啪嗒一抹,“来,再挤!”一副誓不罢休之势。

上小学时有位陈姓老师,小老头样,但精干,经常穿着一身球衣,好像教数学,也教体育,看着我们正挤得起劲,他常常大手一挥:来,

看能不能把我挤冒了!好家伙,一群屁屁孩子一哄而上,挤得地动山摇,教室的窗子都通通地晃动起来,正在拼着命的时候,不知趣的铜铃敲响了,轰,伙伴们一溜烟地钻进了教室,只剩下老师还在整理着被挤皱的衣服,老师摸着闹着饥荒的稀疏头发,嘿嘿嘿地走进教室,伙伴们也哈哈哈地放肆地大笑起来。

挤油很有趣,但是有时也会闯祸。放假了,一帮孩子经常聚集的场所就是生产队的打谷场了,打谷场边的生产队的仓库就成为孩子们挤油的最好去处。但是仓库甚是简陋,泥坯的墙垛子,已经被蜜蜂做出了一个个小窝,墙壁更显粗糙,甚至为了挂东西的钉子不深不浅地藏在其间,一次正挤得来劲,刺啦一声,棉袄划拉成长长的口子,里面的棉絮耷拉着挂出来,伙伴们一看闯祸了,刺溜全溜走了,只剩下我泪眼汪汪地想着辙,怎样的蒙混过妈妈的打罚。

挤油的游戏还在脑海中一页一页地闹着,(原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资源网:大寒日记300字)但白驹过隙,人已到了中年,常常在不经意间忆起儿时的挤油游戏竟是那样的缠绵,竟是那样的清晰,竟是那样的暖融融的。

四年级优秀作文:真高兴,我学会了照相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喜欢上了照相,可是家长不让我学。到了五岁的时候,家长终于同意了,我才开始学习照相了。

在学习的初期,家长只是简单地告诉我在一般条件下如何使用,让我反复练习操作照相机。我练习了一段时间,迫切地想去实际拍照,可是他们就是不同意,我只好继续纸上谈兵——在家里面练习基本功。

好容易熬到了九岁的时候,机会终于来了,爸爸妈妈同意我实地拍照了。我兴奋地拿着照相机,来到拍照地点。结果实在出乎意料,我认为自己已经掌握的拍照方法,在第一次的实拍中竟然有20多张照片不是照得太小了,看不清楚,就是大得出奇看不出来是什么,真是让人难以接受。当我把这些照片拿给家长看的时候,他们看着我笑了笑,鼓励我说:“孩子,要想拍出好的照片,不仅需要了解照相机的功能还要掌握拍照的知识。”这时候,我明白了家长让我“纸上谈兵”的良苦用心了。

我仔细阅读了照相机的使用书和有关拍照的书籍,然后反复调试了照相机,又一次实地拍照。来到我家附近的公园,美丽的景色映入眼帘,一片茂盛的荷花十分引人注目。有了第一次的教训,这一次我没有盲目地拍照。望着眼前诱人的荷花美景,我仔细寻找最佳画面。我惊喜地发现一朵亭亭玉立的大荷花挺拔地站在绿绿的荷叶中间,周围还陪伴着几支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多么引人入胜的美景啊!我连忙支开三脚架,架上照相机,换上镜头,仔细调着焦距,直到自己认为没有问题了,才郑重按下快门。我变换着位置,调换不同的镜头,拍

下不同的荷花照片。

照片洗出来了,虽然不那么精致,但是我看着一张张不同姿态的荷花照,高兴地笑了。我骄傲地对爸爸妈妈说:“我学会照相啦!” 我相信世上没有不可能的事,只要努力去做,就会获得成功。

篇三:在草稿本上完成第三单元作文

配合的是利用假期全家在一起包一次饺子,孩子体验包饺子、

煮饺子、吃饺子的过程,感受包饺子的氛围。作文中要恰当引用关于饺子的来历或传说,突出饺子的寓意及体现的民族文化,文章开头还可引用关于饺子的儿歌、谜语等,要注意各部分内容的衔接和过渡相关资料我已上传博客,做写作参考。认真修改后于10月5日前上传

关于饺子

儿歌

包饺子

和面儿 擀皮儿 帮着妈妈包饺子儿

圆皮儿 方皮儿 娃娃变成小面人

谜语

前面来了一群鹅,扑通扑通跳下河,等到潮水涨三次,一古脑儿赶上坡.(打一食物)水饺

一群白鹅 漂水过河,红棍挑起,送到庙里.(打一食物)饺子雪白一群鹅,湖里来游过,嘴家门前过,肚家门前落.(打一食物)饺子

白纸包松香,抛在海中央,潮水涨三涨,赶紧把网张.(打一食物)饺子

风云际会一点红,打起包袱去广东,走过龙潭畅游过,到了汉口无影踪.(打一食物)饺子

有一句民谣叫“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

传说一

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相传东汉末年,南阳大夫张仲景在长沙为官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他在长沙告老还乡后,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百姓挨饥受寒,耳朵冻烂,随后他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天派药。他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做法是用羊肉、一些驱寒草药煮熬,之后用包成耳朵状的“娇耳”,据说吃后身体会发热,两耳变暖,后世有人诈传该配方含有辣椒,但此为伪史,因为辣椒原产自美洲,约明末后才传入中国,但有人猜测该配方可能含有花椒。当年张仲景派药持续到年三十。初一时,人们开始仿娇耳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称之为“饺耳”、“饺子”。

据说,饺子还是我们南阳医圣张仲景发明的呢。东汉末年的冬天,很多百姓因为挨饥受寒,耳朵冻烂,张仲景就把配好的中药包成耳朵状的食物“娇耳”给百姓吃,据说吃后身体会发热,两耳变暖,后来,初一时,人们开始仿娇耳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这就是“饺子”。

传说二

古时,饺子叫馄饨,但与现在的馄饨不同,馄饨之名,取其圆润馄饨之形,以面裹馅搓为圆形而成,传说是为了纪念盘古开天辟地,结束了混沌状态,后来将惯常的圆形,改成月牙形,称之为“粉饺”,叫来叫去,就把粉饺叫成角子,饺子了。北齐时,颜之推对饺子讲的很清楚:“今日馄饨,形如偃月,天下之通时也”。

饺子传说三:

春节饺子要在除夕晚上包成,子时(半夜十二点)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伊始,取“更子”之意,“交”“饺”谐音,故称“饺子”。还将饺子里面包上硬币,吃到的人被认定要交好运。这说明新春佳节人们吃饺子,寓意吉利,以示辞旧迎新。

精彩语段

包饺子:

我迫不及待地拿出饺子皮,圆圆的面皮像一张张小小的薄饼,捏在手里软软的。妈妈先把面皮放在手心,馅放在面皮中间,把它捏成半圆形,这样,一个饺子就做好了。我按照妈妈的样子做了一个,妈妈笑着说:“你做的饺子就像一个小懒虫。”我一看,呀!我做的饺子“肚子”扁扁的,躺在那里,像在“睡大觉”,而妈妈做的像一个个精神抖擞的“士兵”,整齐地排着队伍。

奶奶包的饺子最漂亮,一只只如雪白的小老鼠,整齐地码放在秫秸杆编的盖子上。奶奶一边聚精会神地包,一边给她的孙子孙女们出谜语:“南边来了一群小白鹅,噼里啪啦跳下河”。我们晃着小脑袋,使劲地猜啊猜,但终于猜不出。于是就催着奶奶快说到底是什么。奶奶笑眯眯地指了指盖子上饺子说:“就是它。”这是我童年里最喜欢,记忆也是最深的一个谜语。

煮饺子

饺子就下锅了,它们就像一条条鲜活的小鱼儿,扑通扑通一阵乱跳,不到一刻钟,饺子就煮熟了。

饺子煮熟了,香气扑鼻,沁人心脾,整个堂屋里弥漫着饺子香,嗓子眼里恨不得生出一只小手抓过来大吃一顿。但照例还是要客人先吃的,我们却被支到了一边干这干那。但哪儿心思干活儿啊,心思全在那喷香的饺子上了。 吃饺子

只见姨夫和表弟坐在饭桌上大口大口地吃,姨夫很瘦,我看到他的脖子下边的喉头结一上一下地蠕动着,因为每一上一下地动一次,就证明又吞下了一个饺子,也就意味着留给我们的又少了一个了。

饺子体现的民族文化:

团圆 吉祥 温馨 幸福

俗话说,“好吃不如饺子”,人们对于饺子的喜爱可见一斑了。

包饺子最能体现一家人的温馨与亲昵的氛围,你看,剁肉的,和面的,择菜的,擀皮儿的,包饺子的,烧火的,各有分工,人人能帮上忙,个个能露一手。包出的饺子也是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用奶奶的话讲,叫做“从爷爷辈儿到孙子辈儿的都齐了。”全家人说说笑笑,其乐融融也哉!

我国中国人有一种习俗,逢年过节,迎亲待友,总要包顿饺子吃。尤其是大年初一,全家人拜罢年,便围坐在一起,边包饺子边聊天,山南海北,无所不谈,不时引来欢声笑语,大有其乐无穷之意。"水饺人人都爱吃,年饭尤数饺子香"。 怪不得,无论走多远,春节了都要回来吃饺子,吃的是这份团圆,吃的是这份相聚,吃的是一家人的温馨!

一家人擀着,包着,说着,笑着,吃着,聊着,幸福就在这团聚的日子里,是饺子煮出了家的味道,是饺子包出了幸福的滋味!

2、

标签:大寒 日记 大寒感受日记 初中日记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