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入党申请书 > 正文

什么叫愤青主义_行动主义愤青走在后工业时代

时间:2019-02-2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搏击俱乐部》   作者: [美] 查克?帕拉纽克   译者: 冯涛   页数: 234   定价: 24.00元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装帧: 平装
  出版时间: 2009-7
  
  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青春,每一代的青春大都有相对应的青春文学。一代人年华老去之时,那些没有随之褪色的青春文学,成为时间轴上一个个醒目的坐标,甚至成为后人解读这个时代的关键材料。文学的时代性和永恒性在这里得到了某种统一:真正时代的就会成为永恒。有过《少年维特之烦恼》和《麦田里的守望者》这些作品后,不难想象,当后人读到美国作家查克?帕拉尼克的这本《搏击俱乐部》或许会渐渐懂得,为什么人类历史上一代身处和平与发展的年代,吃穿不愁的年轻人会热衷于恶搞和乱搞,用暴烈的方式探索身体极限,有人格分裂之虞,甚至不乏反社会举动。
   “当时,我的生活看起来真是有点太完满了,或许我们一定得把一切都打破,才能把我们自身中一些更好的东西给逼出来”。小说主人公“我”是一名饱受失眠之苦的白领,他伪装成各种各样的绝症患者参加多个心理互助小组,结识并喜欢上和他一样的“冒牌货”玛拉?辛格。与此同时,一个名叫泰勒?德顿的人闯入了他的生活。泰勒聪明、果敢、有主见,他对主人公说:“我想请你帮我个忙。我想请你铆足了劲狠狠揍我。”
   于是,泰勒和“我”一起创立了“搏击俱乐部”,让社会大机器中那些“微不足道”“心中不爽”的“螺丝钉”周末聚在酒吧地下室里两两对打。此举大受欢迎,“搏击俱乐部”很快风靡全国。主人公和泰勒也发现,他们越来越重的口味已非搏击所能满足。泰勒招募搏击俱乐部的精英创立“破坏工程”,经营一家制皂厂,从医疗废料中回收人体脂肪,将制造出来的肥皂高价卖给也许刚刚做过抽脂手术的有钱人,暗地里则从事从恶作剧到爆炸在内的各种反社会活动。他们甚至扮成杀手,挑一个碌碌无为的小角色,威胁杀死他,从而强迫他在濒死体验中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
   小说也可以看做是一个爱情故事:主人公“我”、泰勒和玛拉的三角恋。从小说手法上讲,三位人物的个性并不十分突出,可以说都是作者本人的传声筒。查克?帕拉尼克对后工业文明,尤其是消费主义、快餐文化、碎片化的种种抨击,都借三人之口得以宣泄。主人公常常怀着羞愧的心情回顾他遇见泰勒前的生活:“我愚不可及,我全部的所作所为就是想要并且需要各种各样的东西。”“你只管做好你那点小工作。拉一根杆儿。按一个钮儿。对其中的原理你其实一无所知”。这恰恰是后工业时代无数人所谓“正常生活”的真实写照。
   泰勒则是一个果敢的反叛者:“我们是被历史忽略的孩子,看电视长大,相信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百万富翁、电影明星和摇滚巨星,可我们成不了。”而玛拉所传达的,又是一种女性视角的感性体验:“你知道,安全套就是我们这代人的水晶鞋。你碰上个陌生人的时候就套上它。你整晚跳舞,然后你把它给扔掉。”三个角色在小说中并没有出现激烈的情感冲突,他们相互错开的视角,反倒构成一面三棱镜,让作者抨击社会的主题呈现出较为丰富的光谱。
   搏击的组织日渐壮大,作为也日趋极端。“我”开始反感泰勒越走越远,试图阻止泰勒。但他终于发现,泰勒?德顿已经成为“在我想当然的一切的下面、后面和里面”深深植根的一种精神存在。《搏击俱乐部》的出版和电影的发行,本身也是无意中传播“泰勒?德顿”精神的文化事件。许多地方出现各种“类搏击俱乐部”的活动,泰勒?德顿像当年的少年维特一样成为年轻人的效仿对象,他的名字和小说中的经典语录也像切?格瓦拉一样,成为时尚文化元素。
   但对于小说作者查克?帕拉尼克而言,搏击不仅是对后工业时代的反抗方式,也是一种古老的人类本能――或许正是后一点,使前一点成为可能。正如他在谈及这本书时讲到:“在玻利维亚的群山之中――那个地方还没出版过这本书,……每年,那些赤贫的乡民都会聚集在安第斯山高高的村庄里,庆祝‘廷库’佳节。在那里,那些自耕农会相互把对方的屎都揍出来。醉意醺醺、鲜血淋漓,他们赤手空拳打得天昏地暗,一边高唱,‘我们是男人。我们是男人。我们是男人……’然后,等他们打得筋疲力尽了,男男女女就一起去教堂。去结婚。累了并不等于富了,不过大多数情况下,庶几近矣。”

标签:在后 主义 工业 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