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散文 > 正文

中国散文pdf

时间:2017-05-2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上海古籍出版社[PDF]1984年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上海古籍出版社[PDF]1984年

收藏资源后,一旦有新更新(字幕、文件)我们

将会用站内消息和电子邮件通知你。

?

? 状态: 精华资源 摘要:

发行时间: 1984年

语言: 简体中文

?

? ? 时间: 2009/7/21 发布 | 2009/7/21 更新 分类:统计: | 830

收藏

相关:

哈里森

精华资源: 3506

全部资源: 3507

详细内容

相关资源

补充资源

用户评论 ? ? ? ?

电驴资源

下面是用户共享的文件列表,安装电驴后,您可以点击这些文件名进行下载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rar

全选详情

149.9MB 149.9MB 中文名: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

资源格式: PDF

版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

发行时间: 1984年

地区: 大陆

语言: 简体中文

简介:

我国具有灿烂的文化传统。在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迅速实现四个现

代化的新长征中,为了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学遗产,给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提供有益的借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这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这是一套普及性的读物。遵照党的“百花齐放”、“古为今用”的方针,选录历代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包括诗、词、散文、小说、戏曲、书信、日记等各种体裁,采用选注、选译等方式分册出版。

目录: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白居易诗文选注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陈维崧词选注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楚辞选译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杜甫诗选注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杜牧诗文选注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高适岑参诗选注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古代民歌一百首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古代日记选注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古代山水诗一百首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古代游记选注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归有光散文选注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韩愈散文选注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韩愈诗选注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汉魏六朝赋选注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汉魏六朝散文选注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汉魏六朝诗一百首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话本选注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黄庭坚诗选注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黄遵宪诗选注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近代散文选注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近代诗一百首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李白诗选注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李清照诗词选注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李商隐诗选注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历代书信选注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两汉书故事选译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刘禹锡诗文选注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柳永周邦彦词选注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柳宗元诗文选注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陆游诗文选注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明代散文选注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明代戏曲选注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明清笔记故事选注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清代散文选注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三国志故事选译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三袁诗文选注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诗经选译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史记故事选译(一)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史记故事选译(二)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宋代散文选注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宋诗一百首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苏轼诗词选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唐代传奇选译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唐代散文选注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唐诗一百首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唐宋词一百首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陶渊明诗文选注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通鉴故事选译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魏晋南北朝小说选注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先秦寓言选译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先秦诸子散文选译(一)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先秦诸子散文选译(二)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辛弃疾词选注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元代戏曲选注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元好问诗文选注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元明清诗一百首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元散曲一百首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战国策故事选译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朱彝尊诗词选注

篇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单元达标测试

(本试卷共150分)

一、诗歌阅读(60分)

(一)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2题。(6分)

夜 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夜 雪

张居实

斗室香添小篆烟,一灯静坐似枯禅。忽惊夜半寒侵骨,流水无声山浩然。

1、这两首诗写雪时都重点运用了同一种手法,试简析之。(4分)

2.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诗的相同点。(2分)

答案:1、这两首诗写雪时都重点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张诗后两句分别从人的触觉、听觉、视觉来写雪。白诗四句分别从人的触觉、视觉、听觉来写雪。 2、都写出了诗人的孤寂无眠。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3—4题。(6分)

越中览古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3.请谈谈这两首诗艺术手法的主要不同之处。(4)

4.这两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2)

答案:3、《越中览古》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结句聚焦在今日荒凉的遗址,以强烈的反差抒写了姑苏台今日的荒凉;《苏台览古》着重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凉,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衬托人事的变幻无常,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感受。4、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感慨,对功名富贵的否定。

(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和今人分析唐诗的一段言论,完成5-6题。(6分)

唐 诗 一 首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实宵。

五更鼓角声悲注,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盛唐之音在诗歌上的顶峰当然应推李白,无论从内容或形式,都如此。因为这里不只是一般的青春、边塞、江山、美景,而是笑傲王侯,蔑视世俗,不满现实、指斥人生,饮酒赋诗,纵情欢乐。……深刻地反映了那整个一代初露头角的知识分子的情感、要求和向往:他们要求突破各种传统约束羁勒;他们渴望建功立业,猎取功名富贵,进入社会上层;他们抱负满怀,纵情欢乐,傲岸不驯,恣意反抗。而所有这些,又恰恰只有当他们这个降级走上破路,整个社会处于欣欣向荣并无束缚的历史时期才可能存在。……盛唐艺术在这里奏出了最强音。痛快淋漓,天才极致,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范可循,一切都是冲可

而出,随意创造,却都是这样的美妙奇异、层出不穷和不可思议。……李白的天才作品确已达到了中国古代浪漫文学交响音诗的极峰。然而这个极峰,与文学上许多浪漫主义峰巅一样,它只是一个相当短促的时期,很快就转入另一个比较持续的现实典范阶段。那就是以杜甫为"诗圣"的另一种盛唐,其实那已不是盛唐之音了。

(李泽厚《美的历程》选段)

5. 请根据有关唐诗知识分析判断上述一首唐诗的作者是李白还是杜甫,并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6 为什么说"诗圣"杜甫已不是盛唐之音?请参照上文来回答。

答案:5、该诗为杜甫作品。因其具有杜诗的沉郁顿挫,深刻悲壮、气势磅礴的现实主义风格,同是又是严格工整的七律。

6、(此题实为仿写题。可根据杜甫的风格和原文的对李白的分析来写)从形式来说,杜诗李白那种雄豪壮伟的气势情绪纳入规范,即严格地凝聚在一定的形式、格律中,从而不再是一种天才美、自然美,而是一种人工美、世俗美,为后世提供了可以学到的范本;从内容来说,杜诗更多地关注国远民生,且充满忧患意识,不似李白那么飘逸洒脱,也明显地蕴含了这个阶级的停滞与走下破路。因而,李白与杜甫是两种风度,两种意境,两种格调,如果说李白是盛唐之音,那么杜甫就是另一种盛唐了。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6分)

永遇 乐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撚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8、上片的画线句近似口语,从中可洞察作者的内心世界。试结合语境,作简要解释。

9、下片今昔对照,反映作者晚年精神面貌的变化和物质生活的窘迫。试结合上文,简析画线句所展现的心理活动。

答案:8、人在何处:怀念亡夫的忧伤; 春意知几许:尽管柳色加深,但心中因存春梅凋谢的哀怨笛声而不觉春意;次第岂无风雨:历经沧桑,对一切感到变幻莫测,顾虑重重,心情凄伤; 谢他酒朋诗侣:谢绝游赏的邀请,心情落寞、消沉。

9、元宵夜的热闹繁华无心游赏,却又怀念昔日盛况,躲在帘内“听人笑语”。矛盾的心理中反映出心灵的哀思,蕴涵着无限的孤寂、悲凉。

(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0—11题。(6分)

鹊桥仙夜闻杜鹃

宋?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陆游四十岁来夔州任通判,途中作诗道:“四方男儿事,不敢恨飘零”。两年后到南郑的王炎幕府里赞

襄军事,使他得以亲临前线,心情十分振奋。这时他觉得王师北定中原有日。可只半年多,王炎幕府解散。以后他播迁于西川各地,无路请缨,沉沦下僚,直到离蜀东归。

10、“茅檐人静,蓬窗灯暗”一句在词中渲染了一种什么气氛?(2分)

11、上面这首词运用了比兴的手法,借物寓意。请结合词作及背景资料对此进行鉴赏。(4分)

答案:10、渲染了萧条寂寥忧愁的气氛。 (基本意思到即可)

11、杜鹃的啼鸣往往给人以凄婉动人的联想。诗人的人生历程在经历了从踌躇满志到失意孤独的过程之后,杜鹃的啼鸣更能引起诗人愁苦寂寥之情。作者把自己看成一只“悲鸟”,由杜鹃起兴,借物寓意,“况半世、飘然羁旅”,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的失落和对时局的忧虑.。

(六)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13题。(6分)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微山亭赋韵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江 总① 岑 参②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①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②岑参,盛唐边塞诗人。安史之乱中,长安沦陷,故有此诗。

12、这两首诗都是五言绝句,都写了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这个节日的名称是 。唐代诗人在《》一诗中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其中“佳节”也是这个节日。(3分)

13、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同中有异,不同的地方在哪里?依据是什么?(3分)

答案:12、重阳节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3、江诗:从诗的第三句中“篱下菊”的用典(1分)可知,诗人在表达对故乡的怀想和思旧之情的同时,流露出了归隐田园(1分)的情怀。岑诗:该诗是在长安沦陷时所作,故第三句有“遥怜”(1分)二字, 表现了诗人面对故乡长安遭受战乱时的痛苦之情及收复失地(1分)的渴望。

(七)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4—15题。(6分)

庆全庵桃花 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桃花莫遣随流水,怕有鱼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宋末元初人。宋亡后,只身隐居,多次坚拒元朝征召。

14、首句化用了什么典故?次句中的“又”字有什么作用?(3分)

15、请简要分析“桃花”在全诗中的作用。(3分)

答案:14、“世外桃源”(或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表示年复一年,慨叹时间流逝之快。 15、a借桃花引出隐居的处所,将隐居山间的眼前景(实)和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虚)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b借桃花曲折地表现了隐居绝仕之意。

(八)阅读下面王勃的两首诗,完成16—17题。(6分)

江亭月夜送别(其一) 江亭月夜送别(其二)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16、王勃的这两首同题送别诗,在表情达意的写法上有何主要区别?请作简要分析。(3分)

17、有人评点《江亭月夜送别(其二)》这首诗时,称赞“寒”字之妙:“一片离情,俱从此字托出。”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或另有见解?请简要阐释。(3分)

答案:16、第一首用“谁见泣离群”直接抒情,表达离愁;第二首用寓情于景、景中见情的手法委婉(间接)地表达离情。

17、同意。作者感到此夜江山寒,一个“寒”字极写出友人离去后心情的沉重与冷寂。(此题为开放题型,可以不同意而肯定其他字眼,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阅卷时不能只根据参考答案来判断,要根据学生答题情况来定夺。详见下文解说。)

(九)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18—20题。(6分)

舟中读元九诗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白居易 元 稹

把君诗卷灯前读,残灯无焰影幢幢,

诗尽灯残天未明。此夕闻君谪九江。

眼痛灭灯犹暗坐,垂死病中惊坐起,

逆风吹浪打船声。暗风吹雨入寒窗。

在唐朝诗人中,元稹和白居易的真挚友情是向来被人称道的,在他们各自的诗集中,有许多互相赠答唱和的诗。这两首诗写作时间相差不久,内容相近,写法上有所不同。

18、两首诗内容相近,都

19、在写法上,白诗纯用白描手法,而元诗则

。两诗都写了“残灯”和“风”,白诗是客观描写,而元

诗。

20、两首诗的第三句同写诗人在病痛之中都是传神之笔。白诗写“眼痛灭灯犹暗坐”,写出了诗人读完元稹的诗,勾起对好友的思念与关怀,以至不能入睡的情形。而元诗写“垂死病中惊坐

起”, 。

答案:18、描写诗人怀念朋友,孤灯独坐,夜不能寐的情景,抒发了一种凄苦悲凉的感情。

19、富于变化,虚实结合;只是写主观的感受。

20、惟妙惟肖地摹写出诗人初次听到白居易被贬谪,出乎意料陡然震神态。

(十)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21—22题。(6分)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里万里江山。

21、这首词上片的第四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古人评词有“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之说。你认为这首词的景与情的感情基调—致吗?请依据词意鉴赏

答案:21、拟人手法;破碎的窗纸,随着斜风急雨飒飒作响,好像自言自语。“自语”二字,将风吹纸响拟人化了。

22、不一致。面对如此破败凄凉的景象,词人并不因此伤感消沉,而是由此回忆起自己一生走遍南北、奔走国事、晚年罢官归隐、壮志未酬的经历,激发“眼里万里江山”的感慨,深刻表达了词人虽然英雄失意,仍念念不忘收复失地的伟大抱负。上片荒凉孤寂的景物为结语“眼里万里江山”的无限感慨起了很好的铺垫反衬作用,结语突兀的转笔突出了词人宽阔博大的胸襟。

二、文言文阅读(42分)

(二)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23~27题。(18分)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父瑀,魏丞相掾,知名于世。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博览群籍,尤好《老》《庄》。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忘其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籍本有济世志,属魏之后,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于帝曰:“籍平生曾游东平,乐其风土。”帝大悦,即拜东平相。籍乘蹇(毛驴)到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郎。会帝让九锡,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籍沉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眠。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辞甚清壮,为时所重。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将葬,食一蒸肫(猪);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骨瘠立,殆致灭性。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由是礼俗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晋书·阮籍传》

23、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坏府舍屏障坏:损坏 b.直言穷矣,举声一号穷:尽

c.口不臧否人物臧否:批评 d.乃赍酒挟琴造焉造:赠送

答案:b(a坏:拆除;c臧否:评论人物的好坏善恶;d造:访问)

2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喜怒不形于色吾尝终日而思矣

b.籍由是不与世事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c.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篇三: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

诗歌教学“读”的反思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优秀诗歌其韵律优美悦耳, 其画面生动可感其情感含蓄隽永。真可谓“气韵神和”“声情并茂”“荡气回肠”。非“读”无以感受其韵律美,非“读”无以欣赏其绘画美,非“读”无以品味其情感美。因此,“读”在古代诗歌散文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诗歌是音乐的艺术,是绘画的艺术,也是文人墨客抒情言志的载体,它在中国文学宝库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古代诗歌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因此在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享受中感悟诗歌、理解诗歌,是教学的关键。

“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它是学习之母,智慧之源。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要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听、说、写的能力,它同样离不开“读”这个根。读、听是语言的吸收和理解;说、写是语言的表达和运用。读中包括朗读,朗读实际上含有听和说,叶圣陶先生解释得极为透辟,“听,也是读,是用耳朵读;说,也是写,是用嘴写”。没有吸收和理解,就谈不上表达和运用,学生只有通过读,学习了人家是如何运用语言来表情达意的,通过读体会出诗的意境之美,才有可能自己去驾驭语言,理解诗意。大凡文章写得好的人,都有相当浓厚的“读”的基础。可见读、听、说、写这四项中,领头的一项是读,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在力量和时间上不能“四分天下”,首要的是要培好“读”这个根。

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方可枝荣。非读无以广识,有知才会有能,能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而“读” 本身就是一种紧张的智力活动,它可以发展学生观察、想象、思维等能力。通过阅读激发起来的思维,犹如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有些学生连课文也不愿“接触”,却“陶醉”于老师那津津乐道的讲演,其结果老师说的天花乱坠,学生晕晕然不知所以,真正的意境,诗境根本没有体验,更不要说运用所学来遣辞造句了。 “读”的形式多种多样,在课堂教学中要力求妙用。我认为,针对古典诗歌,宜选用以下几种“读法”:

先说默读。默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手段。首先,要在课堂上保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安静的默读时间。在不少时候,我们总因担心课堂讲解的时间不够,把学生阅读课文的时间挤到课外,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课外负担,其效果也不理想,到上课时连课本还未问津的学生大有人在。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虽然也给学生默读的时间,但时间太少,多数学生还没读完,便开始讨论。究其原因,是生怕课堂气氛沉闷。这又是对默读的一种误解。殊不知默读的过程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内在的口头语言的过程,“此时无声胜有声”。学生边读边思考,有助于对课文的感知、理解、鉴赏和吸收,何惧气氛不热烈?还有老师在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时喋喋不休,唯恐学生读不懂,这其实是在干扰学生阅读,当然也收不到

中国散文pdf

好的默读效果。其次是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默读方法,教会他们克服动嘴现象、扩大视觉距离和幅度。再次是要通过多种手

段加强对默读效果的检查。这样才能培养学生“默而志之”的良好习惯,形成默读深思和猎取的综合能力。

再谈朗读。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最常用和最基本的方法,包括教师范读、学生单读、和师生合读等,其心理过程特点是:视觉中心→语言中心→说话中心→听觉中心→阅读中心。这可是一个眼、脑、口、耳协同活动的过程,多种感官通道被利用起来了,它能充分发挥感知的积极功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范读胜于讲解,因为范读能直接把学生带入课文境界。学生通过各种朗读,能增强语感,再现意境,加深对课文的感知理解,培养听的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增强口头表达能力。老师还可以通过学生朗读的信息反馈,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进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目前,高中语文课上的琅琅书声越来越少了,有的学生上了三年高中,竟然没有朗读过一次课文;有不少学生虽会齐整地合读,却不会自由地朗读。书读不好,话说得也结结巴巴,语无伦次,表达能力很差,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没有正确使用朗读方法甚至忽视朗读教学的严重后果

这里要说明的是,诗歌教学以“读”为本, 并非否定课堂教学中多种教法的运用。譬如讲解,它有利于发挥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可以发展学生的听、记能力,使学生把握阅读要领,但不应以讲废读,而应以讲解惑,以讲培读,讲清楚诗歌应如何读,诗歌该怎样读。这就是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把语文课真正上成在教师引导下“教会学生学习”的课。“读书破万卷”的“破”是剖析,讲解是剖析的一种,

包括老师破和学生自己破。要知道,这里“读”在前“破”在后,如果以讲废读,用繁琐乃至架空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领悟,那只能是唱“空城计”。再如提问,也是高中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用得好,能促进学生思考,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但我以为也要以问促读,要问在教材的关键部位,以激起学生思想的火花,引发学生讨论和再读的兴趣。问题要来自教材、来自学生,以教会学生主动质疑为最好。那种泛泛的缺少思考价值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还是不提为好。 总之,在诗歌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标签:中国 散文 pdf 罗兰散文pdf 朱自清散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