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散文 > 正文

【小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策略】小学生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时间:2019-01-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本文通过创设、丰富情景,激发解决问题兴趣;组织小组讨论,提供解决问题机会;放手实践操作,拓展解决问题空间;探索解题思路,提高解决问题技巧;联系生活实际,培养问题解决能力,进而达到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目的。
  【关键词】解决问题 学生能力 实践
  
  数学学习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问题解决的教学是小学数学的最佳形式。现代教学论认为:思维从问题开始,而问题的解决又促进思维的发展,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问题的提出――问题的筛选――问题的探索――问题的解决”等活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下面谈谈笔者在问题解决探究实践中的一些粗浅体会。
  一、创设丰富情景,激发解决问题兴趣
  现代教育家布普纳说:“最好的学习动机,乃是对所学材料本身发生兴趣。”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曾说过:“儿童是有个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先决条件。”可见,兴趣可以产生学习的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机之一,学生有了兴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根据不同的教材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丰富的情境,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激发学习解决的欲望,为解决问题创设条件,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去探索,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二、组织小组讨论,提供解决问题机会
  《课程标准》指出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组织学生讨论,是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发表意见,让学生敢于争论,敢于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讨论一般以4-6人为一个学习小组,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在讨论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遇到疑难问题,经过共同的讨论,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同时,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提出问题,共同探讨,通过合作讨论解决数学问题。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这课时,教师先引导学生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将两个形状大小完全不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讨论下列几个问题:①每个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②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为什么“底×高”之后要“除以2”?“除以2”表示什么意思?③对于公式中的 “底”与“高”为什么必须相对应。在讨论中,学生各自动手,多感官参与,边操作,边思考,发现自己不清楚的问题,可以请教小组的同学,操作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汇报讨论的结果。经常进行讨论,可以增强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解决问题。
  三、放手实践操作,拓展解决问题空间
  皮亚杰曾经说过:“活动是认识的源泉,智慧从动作开始”。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他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仍然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因此,在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时候,要重视学生的操作,充分发挥学生的脑、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功能,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推理,做到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为学生拓展解决问题的空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如:在学习《百分数的认识》这课后,可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开展如下实践活动:首先,学生分组实验种子的发芽率,规定实验的种子粒数和质量,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其次,让各组学生查验种子的发芽粒数和未发芽粒数,让学生提出并解决“发芽率”与“未发芽率”的问题;最后,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各组的种子发芽率会不一样?怎么样才能提高发芽率的方法?这样学生懂得了进行种子发芽试验的复杂性及进行种子发芽试验的意义,即在播种前都要先对种子精选,然后再进行发芽试验,才能确定单位面积的播种量,这样既避免浪费种子,又可确保本苗的数量。
  四、探索解题思路,提高解决问题技巧
  思维研究成果表明:每个人都蕴藏着无限的创造力,普通人和天才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问题是缺少一把打开这座神秘宫殿的钥匙。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多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多给学生一些自己解决问题的空间,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或途径进行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敢于求异,不依常规,多实践,多创新,发挥学生的潜能,探索解题思路,提高解决问题技巧。
  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课时,教师先设置新旧知识的矛盾,第一步让学生试算3.22÷0.14,结果受旧知识的影响,多数学生可能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即3.22÷0.14=0.23。第二步教师要求学生用“0.23×0.14”来验算,通过验算发现“0.23×0.14”的积不会等于3.22,从而使学生产生疑问。第三步,教师利用这个矛盾“冲突”引导学生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疑问中去探索,找到解决疑问的方法。
  五、联系生活实际,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联系实际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又使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积极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寻找知识中的规律,让学生在实践和尝试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善于思考问题,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标签:解决问题 小学生 学会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