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生活 > 正文

[追寻“达兰喀喇”的历史与文化]历史文化的重要性

时间:2019-01-1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关键词]《阴山文化史》,地域文化,文化资源    [中图分类号]K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2)04-0071-03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每当我们吟诵这首脍炙人口的南北朝民歌《敕勒川》时,连绵不断的阴山便会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阴山在蒙古语里的名字为“达兰喀喇”,意思是“七十个黑山头”。雄伟壮丽的“达兰喀喇”,宛如一座天然的屏障,横亘在今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这条绵延千里的山脉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阴山地域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区域。
   阴山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汉族和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众多少数民族在这一地域创造了十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成为中国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我们发现,近年来中国文化史的研究正逐步由宏观的描述走向局部的解剖,重视区域历史文化的研究成为我国当代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特征。为了顺应这种文化研究的新趋势,一部全方位探讨与追寻“达兰喀喇”历史与文化的著作《阴山文化史》由人民出版社于2011年1月适时推出。该书是在著名学者,包头师范学院王炜民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的基础上完成的,作者以洗练的笔墨,流畅的语言,紧紧地抓住了阴山地域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突出特点,深入系统地梳理了远古以来阴山地域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展现了阴山地域数千年来社会发展和历史变迁的生活图景,描绘了各民族斗争和融合的历史进程,发掘了各民族为共同开发建设祖国北部边疆所做的卓越贡献。可以说,本书拓展了中国区域文化史研究的新领域,进一步丰富了中国文化史的内涵。我们拜读全书之后,获益匪浅,启迪良多。
   本书开宗明义地指出,阴山文化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课题,我们认为这是对阴山文化研究历史与现状的言简意赅的说明,为什么这么说呢?
   说其古老是指有关阴山历史文化的记载古已有之。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武丁时期卜辞中就提到土方、鬼方、羌方等,有学者研究认为这些方国的活动范围已到达阴山地域。到后来如《史记》等“二十四史”中大多有关于阴山地域史实的记载。此外,其他重要的古代文献,诸如《水经注》《通典》《文献通考》《元和郡县图志》《马可波罗行纪》《明实录》等等也都对阴山地域进行了零散的记录。与这些古籍相比,地方志对于阴山地域的记载是相对详尽和集中的。内蒙古地区对于方志的编修起步较中原地区晚,记载阴山地域历史的方志直到清代才开始出现,一直延续至今。比如重要的有:《口北三厅志》《古丰识略》《归绥识略》《和林格尔厅志略》《丰镇厅志略》《蒙古沿革志》《河套图志》《绥远集宁县志略》《丰镇县志》《鹿野纪闻》《呼和浩特市志》《乌兰察布盟简志》《包头市志》《土默特右旗志》等,共50多种。这些古文献和地方志展现了阴山历史文化的“古老”一面。
   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开始编纂出版的相关学术著作,则体现了对它研究的“年轻”一面。这其中包括综合性著作,如《内蒙古通史纲要》、《内蒙古通史》《蒙古民族通史》《蒙古族全史》等;也有专题性著作,如《内蒙古民俗概要》《内蒙古喇嘛教史》《蒙古族文物与考古研究》《蒙古族商业发展史》《草原文化概论》等。在这些著作中,都或多或少的涉及到了阴山地域的一部分内容,对于研究相关历史文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总体来看,尽管研究阴山某一地区、某一方面历史文化的专著和学术论文在近二三十年陆续发表出版,但全面系统论述阴山整个地域历史文化的著作尚未出现。《阴山文化史》的出版发行可以说是填补了这一领域研究的薄弱环节,是一部拓荒之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事实上,开展地域文化史研究,并非易事,首要面临的问题就是对“地域文化”概念的界定。该书在开篇便着重从三个方面对“阴山文化”的概念及内涵进行了说明,并最终将其定义为:“阴山地域的人们在数千年艰苦奋斗、发展进步过程中,生产、生活及意识形态的状况。”在此定义的基础上,《阴山文化史》一书遍涉文化所涵括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物产、教育等内容,融合了前人和今人的研究成果,对阴山文化各个领域进行了鞭辟入里的探讨。
   本书作者以其开放和雄阔的学术视野,深厚的学术功底,钩沉披隐、溯古及今,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使该书实现了历史的严谨和文化著作质朴与厚实的结合。具体而言,我们认为该书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第一,选题富有学术新意。现在对阴山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人物、风俗习惯虽有一定的学术探讨,但比较孤立零散,缺乏系统性,长期以来没有综合性的较全面的阴山文化研究成果问世。该书的作者在长期开展阴山文化研究基础上,认为有必要把阴山文化作为一个专门的学术研究课题,从整体上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从这个角度来说,该书不仅进一步丰富了中国文化史的内容,也是对区域文化研究领域的新拓展,富有学术新意。
   第二,内容丰富,视角多元。作为一本旨在全面展现阴山地域数千年来社会发展和历史变迁生活全景的文化著作,内容丰富广博是该书的一个基本表征。《阴山文化史》以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阴山文化、草原文化为底蕴,广览精取,遂成此著作。该书分四章,共计40万字,以时间为序开展研究,综合考察了从先秦至新中国成立后阴山地域的民族融合发展、政区沿革、政局变动、经济状况、文学艺术、宗教信仰、民俗习惯等等,内容十分丰富。另外,视角多元也是本书一个重要特点。比如在阐述清代阴山地域晋陕汉族文化与蒙古族文化的交融时,作者在书中便列出专节论述清代“走西口”移民对阴山地域经济生活的影响,将“走西口”移民的影响纳入到了对于整个阴山地域经济生活的考察范围。总的来说,该书从多角度嵌入展开论述,各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清晰,衔接紧密,体系完整。
   第三,资料翔实,论证严谨。历史研究是靠资料说话的,文化研究特别是古代文化研究也不例外。作者在撰写该书过程中,搜集引用了大量正史、编年史、历史地理著作、各种杂史、类书以及现当代学者的大量成果,考辨爬梳,史料翔实。在我们看来,之所以阴山历史文化研究相对较少,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史料搜集的难度较大,各种相关资料零散的记录在浩瀚的古文献中。该书作者在史料、资料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对阴山地域的各种历史文化进行了较为严密的论证和详细的论述,由此也能看出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第四,以史鉴今,学以致用。开展历史文化研究,很重要的一个责任就是“以史鉴今,学以致用”,为当今社会、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阴山文化史》的编撰也同样承担起了这个责任。阴山文化尽管只是我国的一个地域文化,位于边疆塞北,但是它同样拥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各民族交锋和融合的历史。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在各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基本实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阴山文化史》从自身阴山地域出发,揭示阴山游牧民族冒险进取、勇敢拼搏的优良品质,展示阴山各族淳朴善良、热情好客的民风民俗,塑造叱咤风云、纵横南北的英雄形象,再现政治变革、边疆开发的社会变迁。这些对于当前我国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制定少数民族政策,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具有长远的借鉴和指导价值。
   从以上四个特点,我们不难看出,本书凝聚了作者巨大的精力与心血,其学术价值不言而喻。除此之外,我们认为本书的出版发行还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首先,有利于促进各族人民大团结。众所周知,阴山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域,先后活跃着匈奴、鲜卑、柔然、铁勒、突厥、回鹘、阴山沙陀、契丹、党项、女真、阴山鞑靼、蒙古等众多少数民族,汉族也从春秋开始有居民迁入。几千年来,阴山地域各民族之间也有矛盾和冲突,而历代民族关系的主流是团结合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通过对阴山地域数千年民族关系的系统研究,总结民族团结的经验和教训,归纳出其发展规律,不仅对本地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精神文明建设有所裨益,而且对于更好地解决我国的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深入研究一个典型地区民族文化交融的历史,对于进一步考察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和发展的文化基础及特征,也具有重要的学术和现实价值。
   其次,有利于促进地方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在此影响下,各地都把文化建设放在了突出地位。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更应该如此。随着近几年能源及有色金属等资源的勘探发掘,阴山地域已成为内蒙古最具活力的地区。经济发展必然需要有相应的学术文化来做铺垫和支撑,同时经济发展也为学术发展提出要求和支持。《阴山文化史》的出版,正是顺应了这种趋势。该书通过全面系统的阴山文化研究,进一步挖掘整理、升华提炼阴山,特别是包头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使阴山文化成为包头地方文化的旗帜,必将促进包头及阴山地域旅游经济开发和各项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其三,有利于阴山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阴山地域悠久的历史沉淀了厚重的文化资源,具有浓郁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文化遗产遍布阴山南北。如书中所提到的阴山岩画、鄂尔多斯青铜器、和林格尔汉墓壁画、古长城以及大量残存的古城遗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影响较大的有成吉思汗祭祀、鄂尔多斯婚礼、二人台艺术、和林格尔剪纸等。这些都是我国乃至世界的宝贵文化遗产。然而,近几年,由于各方面的因素,阴山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也遇到一些问题,如一直以来阴山文化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一些文化遗产遭到破坏,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失传。《阴山文化史》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对于未来阴山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具有深刻的意义。通过系统研究阴山文化发展脉络,可以促进阴山文化的普及和知名度的提高,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和发扬阴山文化的行列中。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本书选题具有学术新意,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深度研究成果,书中行文畅达,立论平允适当,有理有据,分析透彻,为我国区域文化史研究拓展了新的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我们相信此书的出版,必将把阴山文化研究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达兰喀喇”的历史与文化也将随之深深地嵌入人们心中。
  
  【作者简介】姚伟钧,男,1953年生,湖北武汉市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文化史和历史文献学研究。
   王胜鹏,男,1984年生,山东青州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中国文化史研究。
  【责任编辑:李婷轩】
  

标签:追寻 喀喇 文化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