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诗词 > 正文

诗词鉴赏分类

时间:2017-03-2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校本教材 古典诗词分类赏析

诗词分类赏析

主编 王劭宇

研发组成员 王劭宇 杨希才

李乾坤 李子民

延津县第一高级中学

序 言

古典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无可取代的地位。数千年来,古典诗词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出了数不尽的风流人物。 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者,对中学生进行古典诗词的教育是传承优秀文化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意义深远。但是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由于人们远离了古诗词产生时的社会环境,学生对于古典诗词的理解把握往往不准确、不到位,造成了学生学习的困难。同时,几千年来的诗词文化底蕴过于丰厚,不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诗词都是多变的,而非唯一,这就加重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故此要使学生能够较好地继承古典诗词的文化精华就要对学生进行系统地讲解,进行知识梳理,这也是我立校本课的缘由和意义所在。 几千年来,无数才华横溢的优秀人物的呕心沥血的结晶才成就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细品诗词,你会发现风流倜傥、飘逸出群的有志之士的高尚情操;你会发现,在历史沧桑、朝代更迭中吟咏出千古名句的忧国忧民之士的民族情怀;你会发现,那些豪情满怀、愤世嫉俗的贤达之士的睿智理念。赏析古典诗词,才能走进有五千年积淀的文化精粹,才能于传承中创作出优秀的新的诗词作品,才能吸收古人的智慧理念从而谱写新世纪的壮丽篇章。五千年丰厚的民族文化的沉淀才缩影了古典诗词的精华,“浓缩的必是精品”,这也是对诗词文化最精辟的评价。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的精华汇成了传诵千古的诗词文化,学习古典诗词就是学习历史悠久、名扬天下的古华夏。

然而,古典诗词从题材上可分为写景抒情诗、咏物言志诗、即事感怀诗等,从音律上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从内容上可分为可分为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羁旅行役诗、闺怨诗,从形式上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民歌等。古典诗词题材众多,表现形式多样化,内容主旨丰富。由于这些对于中学生来说难度大,所以本课程的研究是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从诗词内容方面出发将古典诗词进行分类,以教师授课、师生互动、考练结合等形式,让学生学习掌握古典诗词,培养学习兴趣。

校本课程的研究,在传授学生古典诗词知识技能的同时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科分数、教师的业务水平,而且还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通过校本课程的研究,我希望能够和同行、专家交流,得到他们的指点和认可。

第一章 古典诗词的发展史

中国古典诗歌的产生可以追溯到远古神话传说和歌谣。据《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的源头》中记述,《礼记》中记载了神农时代的一首祭祀歌谣:“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吴越春秋》也记载了一首反映原始人打猎的歌谣《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这些歌都是诗、乐、舞结合的典型例子,而诗、乐、舞三者紧密结合,是中国诗歌发生时期的一个重要特征。

要赏析诗歌就要了解不同时期的诗歌的特点,即了解诗歌的发展史,这是赏析诗歌时把握诗歌创作的时代性的需要,也是中国的文化历史与传统进行纵横思考的需要。为此,在鉴赏诗词之前,我们对中国诗歌发展史要有一个大致的认识,脑中要形成一个大概的轮廓。

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史也就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其源头可以追溯到中国文学产生的源头,所以我们可以采用中国文学发展史的划分方式,即将之分为三古、七段。下面我们具体对这几个阶段进行简要阐述:

一、上古诗歌

上古期诗歌包括先秦、秦汉诗歌两部分。

(一) 先秦诗歌

先秦时期的诗歌对于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是现实主义诗歌和浪漫主义诗歌的风格的形成,代表这一成就的分别是《诗经》和《楚辞》。

1.我国最早的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诗经》

公元前6世纪,《诗经》被编定成书,包括地方土乐的十五国风160篇,朝廷正乐的大雅31篇、小雅74篇,祭祀之乐的颂40篇,共305篇,另有6首乐谱失传的笙曲。产生地域包括现在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南北部。《诗经》中有反映宴会享乐的诗,如《小雅·鹿鸣》;有反映战争的诗,如《小雅·六月》;爱情诗的名作如《郑风·子衿》;有讽刺现实的《魏风·伐檀》;还有一组反映周朝开国历史的大型周王族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四言为主、重章叠句的《诗经》显示出我国抒情为主的民族文学特色,从它开始,我国诗歌走上了一条抒情言志的道路,抒情诗也成为了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诗经》里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道德意识、真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概括为“风雅”精神,成为我国诗歌的最基本最深远的传统。

2.中国浪漫主义诗歌源头——《离骚》

公元前339年正月十四,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位伟人屈原出生。屈原是楚国公族,以古代帝王颛顼为先祖。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任楚怀王左徒,“博文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主张对内举贤任能、对外连齐抗秦,深得楚怀王信任,后遭靳尚诬陷而被怀王疏远,“忧愁幽思而作《离骚》”。诗中以忠君爱国为主题,以香草美人为象征,以缠绵悱恻的感情,反复迸发的愤慨,塑造出一个坚贞高洁的主人公形象。

屈原的诗歌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直接影响汉赋的产生。又大量运用楚地方言,如“些、只、羌、纷、谇、謇、傺”,带有浓郁地方性色彩。楚辞突出表现浪漫的精神气质,对后世影响深远,如李白、李贺、韩愈等诗人都深受其影响。

西汉末年的刘向把屈原宋玉等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当中收录肯定为屈原所作的《离骚》《九歌》(11篇)《天问》《九章》(9篇)《招魂》共23篇。《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对后世诗歌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二)秦汉诗歌

秦汉时期的诗歌在先秦诗歌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汉代乐府民歌以一种新的姿态、新的活力先是在民间继而在文人中显示了不可抗拒的力量,并由此酝酿出中国诗歌的新节奏、新形式,即历久不衰的五七言体。

1.乐府诗:乐府原为秦时设置的音乐机关,后经汉武帝充实编改,其任务是制定乐谱,搜集歌辞等;乐府诗长于叙事,著名的《孔雀东南飞》叙述了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凄美的爱情悲剧,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再比如《羽林郎》叙述了当垆美女对强暴的反抗,《陌上桑》则叙述了罗敷对太守追求的拒绝。诗人来自各个阶层,所创作的乐府诗歌充分反映出整个社会的真实面貌。

汉代的乐府诗主要包括郊庙歌辞、相和歌辞、鼓吹曲辞和杂曲歌辞四类作品,实现了四言诗向杂言、五言的过渡。

2.五七言诗:东汉的时候出现了文人群体创作的诗歌,五言取代传统的四言成为新的诗歌样式,甚至产生完整的七言诗。现存最早的东汉文人诗是班固《咏史》,而他的《竹扇赋诗》是比较早的完整的七言诗。最著名的文人诗是没有留下作者姓名的《古诗十九首》,写的是游子羁旅和思妇闺愁,因此乡情和恋情就融汇在一起。同时当中涉及很多人生哲理,讨论永恒和短暂、人的心态和生命周期、悲伤和欢乐等问题。文人诗长于抒情,语言炉火纯青、一字千金,直接影响曹植和陶渊明。

二、中古诗歌

中古期诗歌是指从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到明代为止的这一时期的诗歌。

(三)魏晋南北诗歌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五言诗发展的全盛时期,而且开始形成不同时期和不同风格的诗体,主要有建安体、正始体、永嘉体、陶体、谢体、永明体等。

东汉末年建安时代到曹魏前期,三曹、七子并世而出。古直悲凉的曹操、便娟婉约的曹丕、身兼父兄之长的曹植,以及作为羽翼的“建安七子”,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最后转变,开辟了五言诗的广阔道路。著名的有曹操《短歌行》,曹丕柏梁体《燕歌行》,曹植《赠白马王彪》《白马篇》。建安诗人中曹植最受推崇,这是由于他文采华美,对五言诗发展有重大影响,他不幸的身世又引起后世文人的共鸣。

“建安风骨”,就是建安文学特别是五言诗中的鲜明爽朗、刚健有力的文风,它以作家慷慨饱满的思想感情为基础,形成志深笔长、梗概多气、悲凉慷慨的特点。鲜明的个性色彩和时代特色成为建安诗风独具魅力的标志。

曹魏后期正始年间,司马氏掌权,一批文人不满司马氏的统治,隐逸山林,以阮籍、稽康为首的七人,称“竹林七贤”。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82首,开创中国文学史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诗中充满孤独苦闷,但政治高压之下又不敢直言,借比兴、象征来寄托怀抱。嵇康的诗以四言成就最高,追求自然,高蹈独立。总体来说,正始诗风转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体现出独特的艺术面貌。

篇二:古代诗歌鉴赏分类集锦

xt">1、了解古代诗歌从内容的角度的大致分类。

2、掌握各类诗歌的共同特征。

3、学习并掌握各类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4、借助近几年的高考题,强化对各类诗歌特征及相应的鉴赏方法的认识和掌握。

【古代诗歌按内容分类】

1、怀人思乡诗2、赠友送别诗 3、边塞征战诗

4、田园山水诗5、咏史怀古诗 6、托物言志诗

7、忧国伤时诗8、建功报国诗 9、人生际遇诗

10、闲适隐逸诗 11、生活杂感诗 12、即景抒情诗

【“怀人思乡诗”的特点与鉴赏】

“怀人思乡诗”一般与三类人相关:飘泊在外的游子、长年征战的将士、独守闺中的离妇。 “怀人思乡诗”特有的一些意象:大雁、望月、客居、佳节、羌笛、关山等

“怀人思乡诗”抒写的主要情感包括:思念、离愁、哀怨、厌恶战争、渴望团聚。

“怀人思乡诗”抒写情感的方式:借景抒情、渲染烘托、虚实结合等。

【鉴赏示例1】

蝶恋花 【宋】柳 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试从“景”与“情”的关系进行分析。

2、历来评家认为,这首词的点睛之笔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两句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答1:“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伫倚”的结果却是“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草色烟光”之景却与“无言谁会”之情结为一体,徒自凭栏、希望成空。 答2:(1)从“不悔”入手结合全词分析坚贞(执着、挚诚等),意合即可;

(2)从 “憔悴”入手,扣“春愁”分析“愁绪”(思归、思念等),意合即可。

【鉴赏示例2】

蝶恋花·槛菊愁烟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这是一首闺怨词,是一支思妇怀远的情歌。请问,作者是如何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的? 答题提示:1、借景抒怀,2、以月喻人,3、行为描写,4、心里描写。(答三点即可)

【“赠友送别诗”的特点与鉴赏】

赠友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数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尤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互赠,以表达离愁别绪。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关于送别诗的作法,《诗法家数》曾作过如下归纳:“第一联叙题意趣;第二联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说情景,或带思慕之情;第四联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

赠友送别诗的特征:

文字特征:一般会出现“送”、“别”、“赠”等字样。

意象特征:一般会出现与送别相关的“杨柳”、“行舟”、“劳歌”等词语;

情感特征:表达的是离别时的不舍和伤感,别后的孤寂和思念以及对友人的劝勉和安慰。 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以物喻人,或是心理刻画。

【鉴赏示例1】

谢亭送别 许 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这首诗的前两句与后两句描写的是否同一时间的事?作者这样处理,表达了什么感情?

2、诗中两处描写自然景物,其作用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

答1:不是同一时间,中间有一段较长的时间间隔。作者这样处理是为了强化送别的感伤,酒醒以后,才意识到朋友已经离得很远,倍感凄凉孤寂。

答2:前者描写红叶青山的美景是乐景衬哀情,反面衬托对朋友的留恋之情,后者描写满天风雨是正面衬托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

【鉴赏示例2】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宫苑。砧衣:捣制寒衣的声音。 ①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②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答①:“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答②: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

【鉴赏示例3】

【双调】沉醉东风关汉卿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这是一曲言情之作,与一般送别抒情曲相比较有何特色?情从内容与表现手法两方面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

从内容上,这首散曲虽然与一般送别抒情曲一样表达离别时的依依不舍的送别情意和对好友“保重将息”的叮咛,但没有那种缠绵悱恻的悲伤与愁绪,而是以一句“鹏程万里”来激励对方,从而体现一种昂扬向上、充满自信的送别情调。

从表现手法看,此曲主要以行为、心理、语言描写来表现主题。一般的送别诗多是“借景抒情”,即通过典型的景物描写来抒发主人公的悲伤情感。而本曲没有常见的“离别之景”的描绘,偏重于送别时的动作、心理、语言等细节来表达此曲主题。【注意一二句的比喻,后三句的对比】

【高考试题1—2006湖南】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①“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②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①答: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

②答: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边塞征战诗”的特点与鉴赏】

边塞征战诗的特征:

意象特征:一般会出现与送别相关的“塞下”、“边城”、“烽火”、“羌笛”、“关山”、“月”、“大漠”等词语;

情感特征:表达的是出征远戍的英勇豪迈,或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哀痛,或是长年征战的艰辛和对家人思念、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统治者的抨击。

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乐景哀情,或是对比衬托,或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鉴赏示例1】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对于这首诗,很多人认为应用低沉、伤感、悲凉、反战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词,但清人施补华评论后两句时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便妙,在学人领悟”。你认为呢?

【参考答案】

提示:

一、我认为应用低沉、伤感、悲凉、反战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词。理由:前两句描摹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实则为后两句抒情做铺垫,长年征战,借酒浇愁,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战死沙场。这种豪迈而悲壮的情调,在酒酣半醒之时,也就流露出那种对战争的不满和厌倦。

二、我认为施补华的评论颇有道理。理由: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三、四句极写征

篇三:诗歌鉴赏(分类别整理)

">(一)认识常见意象

山、古道、长亭、劳劳亭、谢亭、灞陵亭、南浦、曲江、杨柳、梅花、春草、燕、雁、寒蝉、夕阳、日暮、云、雨、雪、月、流水、行舟、羌笛、酒、春、秋。

歧路旁、津口、长亭间、都门外、落日余晖、流水风波、云横秦岭、路绕蜀山、杨柳依依

(二)意境:

幽静、宁谧、繁丽、苍茫、悠远、深远、热烈、高远、空灵、辽阔、寥廓、苍凉、幽美、朦胧、淳朴、繁华、荒芜、孤寂、渺茫、暗淡、冷寂、悲凉慷慨、缠绵婉转、雄浑壮阔、空寂寥落、萧条荒凉

(三)情感

①依依惜别、难舍难分(友人离去后茫然、怅然若失)

②激励劝勉(对朋友未来的美好祝愿和宽慰)

③表明志节、坦陈心志

④别后情景的想象、担忧、对友人的思念

⑤朋友间友谊深厚

(四)把握诗歌风格

伤感型:哀伤凄婉

豪迈型:慷慨旷达、坦陈心志

(五)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六)表达方式:

1、动静结合

2.烘托 3.衬托(以乐景衬哀情 )

4.想象(虚实结合)

5.比喻

三、解题方法

(1)考查角度

内容、情感、手法

(2)鉴赏方法

①品意象

②抓关键词句: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③注意手法:常用借景抒情、衬托等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5分)

【答案】这两句蕴含了作者离别时的凄凉伤感之情以及壮志难酬的激愤之情。作者借景抒情,先写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后写空中之云,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埯埋了一半,而情感蕴含其中,真是含蓄不露,富有余韵;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 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6分)

【答案】下阙表达了这样两层新意:一是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千件万般,不止是只有生离死别,还有国家大事;二是作者以江头风波险恶突显人间行路之难,世事之险。

【小结】赠友送别诗,顾名思义是指主客之间由于分别而互相赠别酬答的诗作。它一般是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较简单,是高考诗词鉴赏常涉及的题材。这类诗的一般写法是:第一联叙题意趣;第二联合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合说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 高考闺怨诗鉴赏

(一)【主要类别】

1、闺怨诗。2、宫怨诗。3、征妇怨诗。4、商妇怨诗。5、少女闺怨诗。

(二)【闺中人的身份】

(1)宦妇

(2)商妇

(3)宫妇

(4)征人妇

(5)少女

(三)【常见意象】

1、黄莺、燕子、鸿雁、鹦鹉、飞蛾、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声等;

2、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等行为类意象;

3、晓风、春景、落花、杨柳、衰草、银河、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幕、帏、镜;

4、花屏、章台、栏杆、高楼、宫殿、玉阶、窗、轩楼等。

(四)闺怨诗的模式:别离——盼望——孤单。

( 五)风格特色

(1)浓重的感伤色调:闺怨诗,呈现出一种婉约缠绵幽怨感伤(后悔、怨恨、思念、牵挂、寂寞、冷清、借思妇怨情表达作者人生感慨①渴望报国②壮志未酬③怀才不遇④遭受打击)之美。

(2)细腻的心理描写:一首诗,既是一幕人生命运的悲剧,也是一曲痛苦心理的哀歌。除了心理独白还往往通过 情态、动作的细节描写来形象地刻画抒情女主人公的心理。

(3)恰切的表现手法:乐景写哀情、情景交融、烘托、虚实结合、比兴、衬托、对比 。

(4)语言特色:绮丽、含蓄、凄冷、伤感、哀怨、悲慨

(六)鉴赏技巧

①点明人物身份、特征

②说明描写手法:细节、动作、心理、肖像、修辞、景物、烘托、对比等

③抒发的情感,及诗人的写作意图

西宫春怨王昌龄

西宫夜静百花香, 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 朦胧树色隐昭阳。

①云和:瑟名。

②昭阳:汉宫殿名,赵飞燕之妹昭仪所居。

③西宫春怨:此用班婕妤故事,抒写失宠嫔妃之哀怨。

诗中的主人公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答:① 诗中主人公是一位幽闭深宫孤独寂寞的宫女,(1分)② 作者用一连串的动作,反应她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1分)在宫中花香袭人、月色撩人的春夜,她百无聊赖地抱着瑟凝望昭阳宫,(1分)③ 写出了她被禁宫中,遭受冷落,空守寂寞的深深怨情。(1分)

高考怀古咏史诗鉴赏

二、咏史怀古诗常识及解题规律

(一)咏史怀古诗类别:

1. 咏古迹2.怀古人3.忆古事

(二)咏史怀古诗形式标志。

标题有古迹、古人名,或有“咏”“怀古”“咏怀”等字眼。

(三)怀古咏史诗特点

内容:国家-----国运衰微 统治者------荒淫奢侈

名胜-----昔盛今衰 古人------壮志未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手法:常用典故、借景抒情、今昔对比、借古讽今、衬托、抑扬、讽刺等。

(四)鉴赏步骤:

弄清史实 → 体悟感情 → 分析技巧

即 怀什么古 → 作者怀古的态度情感 → 怎么怀古

(1)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典故)

(2)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 ?其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和观点(体悟意图、领悟感情)

(3)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 (分析技巧手法)

【小结】答题方法:寻找连接点; 归类,探求主旨

凡是课本、读本及其注释、练习中所出现过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典故都应牢牢加以掌握,切不可等闲视之。对于唐宋著名诗人的大体经历,也要略知一二,这样,在不懂得诗人创作该篇时的背景之情况下,也能做个大体的猜测,不至于两眼抹黑。这是最基本的。

三、【范例】(08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

【解题步骤】

1.了解诗人笔下的古人、古事、古迹是怎样的? (作者"怀"什么"古")

2.把握诗人态度,归结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者在怀古中的态度、感情)

3. 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特别要注意分析典故)

【答案】(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怀什么古);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作者在怀古中的态度、感情)

(2)比喻。(手法)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高考咏物抒怀诗鉴赏

二、咏物诗特点:

内容: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一特征着力描摹。

思想: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或思想感情。

手法: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比喻、象征、衬托、对比、拟人。

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物:动植物、物品

景:自然风景

志: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

情:热爱、憎恨、赞美、快乐、悲伤等

三、提问方式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形象?(特点、品行)

(2)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了怎样的形象?突出了哪些特征?

四、方法:

(1)抓住描写事物的关键词语,

(2)对象+特征

(3)形+神

【小结】

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曲尽其妙]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3、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4、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2014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咏物诗)

商调·黄莺儿

赠燕

[清]张漸

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珠帘半城,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謝堂前憾。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注]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

(1)作着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

(2)散曲中 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的情?(4分)

参考答案

(1)拟人,用典,虚实结合

诗词鉴赏分类

(2)怜惜花朵零落,衔花去修补彩绘的房梁上彩绘的花朵。抒发了惜花伤春、痛惜衰败的感情。

高考诗歌鉴赏边塞诗

二、边塞诗的特点

(一)标志

边塞诗标题——常含“塞、征、军、塞上、塞下、征人、从军”等字词。

(二)边塞诗内容

1、边塞风光——奇丽壮阔 2、统治者------穷兵黩武

3、家乡------思乡念亲 4、将士------ 艰苦生活、报国豪情

5、友人------惜别感伤 、壮别感奋

(三)塞诗风格——雄壮豪迈

(四)边塞诗语言特点

豪放旷达,有的雄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

(五)边塞诗常用手法

借景抒情、对比、衬托、象征、比喻、夸张、用典、渲染、虚实结合等

(六)边塞诗常见意象

1、与战争有关地名:

碛西、轮台、龟兹、夜郎、楼兰、安西、阴山、瀚海、凉州、受降城、边关、玉门关;

2、与战争有关的少数民族称呼:

胡、羌、羯、夷、单于、吐谷浑

3、与战争有关的景物:

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明月、雪山、黑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标签:鉴赏 诗词 分类 诗词分类鉴赏ppt 唐宋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