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实施方案 > 正文

【小议零起点、混合班听力教学中文化因素的教学】大学英语听力教程1答案

时间:2019-02-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文化因素的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零起点、混合班留学生进行听力教学时也要进行文化因素的教学,但是对外汉语中文化因素的教学与对中国学生的中国文化教学有着很大的区别。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因素的教学是零起点、混合班听力教学中文化因素的教学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文化因素与日常生活的密切程度主要采用详解、略解和单独讲解等教学方法。
  一、汉语教学和“汉文化”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具有民族性,“同一民族创造出来的文化具有统一性,不同的民族创造出来的文化虽然有时候会具有某些相似之处,但是由于各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不同,更多的表现为不同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差异。” ①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记载文化,传递文化,语言中可以蕴含文化因素。从广义上来说,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的语言教学也是中国文化的教学,二者是同时进行的,是一致的。由于文化具有民族性,在跨文化言语交际中,受文化传统的影响,在诸如审美趣味,价值取向,喻事说理等等方面,中国人和西方人都存在着巨大差异,汉语本身也存在着不少独特的表达方式,这些交际文化的差异会引起言语交际的信息差, 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因文化差异而出现的语言障碍,从而降低交际效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遇到学生对中国文化不适应甚至抵触的现象,学生对某一问题不理解或理解得不够透彻,原因往往不是学生的语言知识不够,而是学生不能理解问题所包含的文化因素。在听力教学中,学生听不懂陌生的听力材料,有时并不是因为出现了新的词语或新的语法规则,而是因为出现了新的文化因素干扰了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
  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上,学者们历来提倡把汉语和汉文化联系起来教学。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汉语,可以把汉语看做一种文化现象,把汉语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从汉语的角度出发,让学生了解汉语和汉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对学生学习汉语以及进一步了解汉语都是很有帮助的。通过对语言文化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汉语,使他们不但了解语言的表层含义,也明白语言中所包含的文化意义,从而从更高层次上提高学生汉语水平。
  二、零起点、混合班听力教学中文化因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一)“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文化”
  文化与语言的关系非常密切,广义的“文化”包含语言,语言是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是广义的文化的一部分。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则是指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要素,是除了语音、词汇、语法以外,外国人和中国人使用汉语交流时所必须掌握的内容之一,它具有与语言的三要素同样重要的地位。“文化”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不是一回事。而对外汉语听力教学中的文化是指隐含在听力材料中的汉语文化因素,这些文化因素的存在影响着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和把握。
  (二)零起点、混合班听力教学中文化因素的教学重点
  文化与语言密切相连,无论是汉语的语音、汉字、词汇、语法还是汉语的修辞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我们在教学中不可能把所有的文化知识都涉及到。首先,时间不允许。听力课不是文化课,讲解文化知识不是听力课的主要任务,不允许用大量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文化教学。其次,学生的汉语水平不允许。零起点的学生语言知识基础有限,文化知识讲得过多、过细,反而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不利于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本文针对零起点、混合班学生的汉语水平和听力课教学的特点,对零起点、混合班听力教学中的文化因素的教学内容做出限定。即在对零起点、混合班学生的听力教学中只讲授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如称谓、问候与道别、道谢与道歉、敬语和谦辞、隐私与禁忌、宴请和送礼等方面文化因素及听力材料中涉及的其他文化因素,如有关中国历史、中国地理、中国文学、中国政治制度等等。
  (三)零起点、混合班听力教学中文化因素的教学难点
  在零起点、混合班听力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文化背景不同,所造成的教学难点也不尽相同。对于日韩学生来说,由于日韩都属于汉字文化圈,文化背景相近,学生在听力理解过程中文化因素造成的障碍比较小,而对于欧美学生来说,由于文化背景差异较大,听力理解过程中文化因素造成的障碍就比较大。但是,即使同是欧美学生,俄罗斯学生和美国学生在文化因素上的难点也不相同。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正确处理不同国家的学生的难点,在教学中既突出不同学生的难点又兼顾所有的学生,而这些正是零起点、混合班听力教学中文化因素教学的难点。
  三、零起点、混合班听力教学中文化因素的教学方法
  在零起点阶段由于学生的汉语水平不足,文化因素的教学还无法全面展开,而文化因素的教学也不同于语音、词汇、语言点的教学,无法抽出专门的时间进行文化因素的练习,尤其是听力教学中对零起点、混合班的学生进行的文化因素的教学,只能在语音、词汇、语法因素的教学过程中进行,遇到需要讲解的文化知识随时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学生的兴趣点和接受程度。教师不能因为文化教学不是听力课的主要任务就忽视对文化因素的讲解,或干脆不讲解,也不能揪住某一文化知识点不放。在零起点、混合班的听力教学中文化因素的教学方法可以采用详解、略解及对个别学生单独解释等方法。
  (一)详解
  详解就是对某一文化现象进行详细的解释。这种方法针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语用文化,如称谓、问候与道别、道谢与道歉、敬语和谦辞、隐私与禁忌、宴请和送礼等等。这是学生自从到达中国的第一天就接触到的文化现象,而且会一直伴随着他们的生活,这种文化现象从第一次接触时教师就应该给予正确地、详细地讲解。例如:
  1)您贵姓?
  A 贵姓王。
  B 我姓王。(《发展汉语―初级汉语听力上教师用书》 第二课)
  这个题目是听问题,听后在A和B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贵”是汉语里的敬语词之一,一般只用在长辈、上级或需要表示尊敬的人身上,用来表示与对方有关的事物,比如:“贵姓、贵庚、贵府、贵公司、贵国”等等。这个词不能用来指与自己有关的事物,这与中国人恭谦、礼让的心里有关。所以,“贵姓”是指对方的姓,而不能用来指自己的姓。但是学生在初接触到这类问题时往往无法理解,特别是欧美学生不理解背后的文化内涵,从而无法区分A、B的差别。这时教师不但要告诉学生正确答案,还应告诉学生内在的文化背景及中国人的心里因素。
  再如,学生在学习了“你身体好吗?”这句问候语之后,就认为这句话可以用来表示关心别人、提醒别人要注意身体,可以经常使用。而事实上,这句话的使用范围很小,一般用在问候年长者,提醒对方多注意身体。而对于年轻人或身体本来就很好的人一般不用。
  这类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因素,教师在讲解时不但要告诉学生答案是什么,也要告诉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回答。不仅要让学生做到“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二)略解
  听力课是训练学生听力技能,培养学生听的能力的课程,如果所有的文化知识都详细讲解,首先时间不允许,其次也没有必要。所以对一些以学生现有的汉语水平还无法理解的文化知识可以做简单的讲解。例如下面的听力材料:
  A:小赵,咱们俩同岁,你什么时候生日?
  B: 我11月22号。你呢?
  A: 太巧了,我也是11月22号。咱们俩同一天生日。
  B: 可是,我的老家在农村,我们那里的生日都是按阴历算,所以,我的生日是阴历。你的生日是阴历还是阳历?
  A:我家在城市,城市人说生日的时候一般都说阳历,所以我的生日是阳历。
  问:A和B一样大吗?(《发展汉语―初级汉语听力上教师用书》 第八课)
  对于许多日韩以外的零起点的留学生来说阴历和阳历是陌生的文化现象,由于时间和学生汉语水平的限制,教师不能做全面细致的讲解,而且这种文化现象不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教师只要告诉学生它们是历法的一种,是计算日期的方式,阴历和阳历大概相差一个月,所以阴历11月22号和阳历11月22号并不是同一天就行了。这样学生就可以排除障碍,顺利的理解听力材料。
  再如,在零起点、混合班的听力教学中,可以引入古典诗词的教学,让学生在学汉语之初就接触到中国传统文化,这样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学习汉语的兴趣。但是由于古典诗词和现代汉语差别较大,较难理解,学生特别是欧美学生第一次接触时往往无法完全理解。此时,可以让学生多听,多读,知道古典诗词的韵律和节奏,在意义方面不必追求学生理解的程度,随着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再逐步讲解。
  (三)单独讲解
  在零起点、混合班的听力教学中,文化因素的教学往往是难以处理的。第一,对不同文化的背景的学生来说,听力理解的障碍不同,重点和难点都不同,一些文化现象,一个国家的学生认为是很简单、理所当然的问题,对另一个国家的学生来说却能构成听力理解的障碍。在课堂上,如果某一文化因素对大部分学生不构成障碍,教师只是针对少数学生的问题反复讲解,会浪费大多数学生的时间,对这些学生不公平,不利于学生课堂团结。第二,不同国家的学生对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文化现象看法不同,比如,在教学中学生会提出一些敏感的政治现象,教师不易在课堂上公开解释,这时教师可以针对这些少数学生的问题单独讲解。尤其是在一个班级内大多数学生是日韩学生时,教师就应对其他国家的学生特别照顾,在适当的时间单独向他们讲解。
  
  注释:
  ①刘询.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2,第120页
  
  参考文献
  [1]周小兵、李海鸥.对外汉语教学入门[M].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4
  [2]蒋可心.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
  [3]刘平.新闻听力课教学实践的反思[J].对外汉语教学与教材研究论文集,2001
  [4]曹慧.影响听懂的因素的分析及对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2)
  [5]刘询.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2
  [6]幺书君.发展汉语―初级汉语听力(上)学生册[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4
  [7] 幺书君.发展汉语―初级汉语听力(上)教师册[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4
  [8]赵金铭.汉语可以这样教―语言技能篇[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9]杨惠元.语言教学与实践[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2

标签:教学 小议 中文化 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