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实习报告 > 正文

中国地质大学北戴河实习报告

时间:2017-03-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中国地质大学北戴河实习报告

第一章 绪言第一节 实习区的交通位置、人文和地理简介 ......................... 3 第二节 实习路线安排、分组和完成的工作量 ......................... 4 一、实习目的 ............................................................................................................... 4 二、实习要求 ............................................................................................................... 5 三、实习路线安排 ...................................................................................................... 5 四、实习分组之我们小组......................................................................................... 5 五、完成的工作量 ...................................................................................................... 5第二章 外动力地质作用第一节 风化作用 ................................................. 7 第二节 海洋地质作用 ............................................. 8 一、基岩海岸 ............................................................................................................... 8 二、沙质海岸 ........................................................................................................... 10 第三节 河流地质作用 ........................................... 10 一、河流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 ......................................................................... 10 二、河口地质作用 .................................................................................................. 12 第四节 地下水地质作用 ......................................... 14 一、地下水的潜蚀作用 ........................................................................................ 14 二、地下水的搬运和沉积....................................................................................... 15第三章 内动力地质作用第一节 地层 .................................................... 16 一、前寒武系 ............................................................................................................. 16 二、古生代 .................................................................................................................. 17 三、中—新生界 ......................................................................................................... 18 第二节 岩石 .................................................... 19 一、深成侵入岩 ......................................................................................................... 19 二、浅成侵入岩 ......................................................................................................... 19 三、喷出岩 .................................................................................................................. 20 四、变质岩 .................................................................................................................. 20 第三节 构造 .................................................... 21 一、柳江向斜 ............................................................................................................. 21 二、断裂构造 ............................................................................................................. 21 三、海陆变迁史 ......................................................................................................... 22 第四节 资源 .................................................... 23 一、煤矿 ...................................................................................................................... 23 二、石灰岩 .................................................................................................................. 23 三、铝土矿 .................................................................................................................. 23 四、石英砂岩 ............................................................................................................. 23第四章 结束语 第一节 实习感想 ................................................ 24 第二节 参考文献 ................................................ 25 第一章 绪言第一节 实习区的交通位置、人文和地理简介 实习区的交通位置、“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毛主 席在人生得意之时于北戴河颂出的豪言壮语至今仍让我们为这水逛光街天、 波涛 汹涌的大海所倾倒, 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地质工作者满怀向往地参与到地质工作 当中去。

秦皇岛市地处河北省东北部, 南邻渤海, 北倚燕山, 东临辽宁省, 西近北京、 天津和承德市,是联系东北、华北两个经济区的枢纽。秦皇岛口岸自 1898 年设 关以来,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目前秦皇岛市管辖海港区、北戴河海滨、山海关 3 个城区和抚宁、昌黎、卢龙、青龙满族自治县 4 个郊区县,总面积 7812、4 平 方千米,总人口约 268 万人。秦皇岛市境内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平原、 海岸带从北向南呈梯状分布。山地属燕山山脉东段,分布于抚宁县、卢龙县北部 和青龙满族自治县全镜,海拔多在 200~1000m 之间,海拔 1846m 的都山是燕山山 脉东段主峰和境内最高峰。北部丘陵山地沟壑纵横,河流众多,建有水库 300 多座,其中洋河水库、大石河水库较为著名。

秦皇岛地区地处于中纬度地带,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 大陆性季风气候。

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 光照充足, 水热资源丰富。

春季多日照, 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相对湿度低,空气干燥,蒸发快,风速较大;夏季多阴雨, 空气潮湿,气温高但少闷热;秋季时间短,降温快,秋高气爽;冬季长,寒冷干 燥多晴天。年气温差较大,年降水量多寡变化显著,在 400mm 至 1000mm 之间总 体而言,气候宜人。

此外,秦皇岛(海港)区是全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我国北方著 名的旅游和避暑胜地, 旅游业十分发达。

传统的制造工业有全国闻名的耀华玻璃、 山海关桥梁厂。新兴的工业以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代表,是国家级的经济技 术开发区。已探明的矿种有煤、萤石、硫铁矿、耐火粘土、石灰岩、石英砂岩、 白云岩等九种,未探明的矿产有铁、金、银、铜、铅、锌、石英、重晶石及非金 属建材等。煤矿开采历史悠久,煤质为无烟煤,规模属于小型煤矿;水泥生产也 有一定规模;乡镇企业发达。农业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高梁、谷子、红 薯、豆类等;山坡多种植果树,以桃、葡萄、苹果、核桃最有名,还有梨、山楂、 杏、李子、沙果、海棠、板栗等。

中国地质大学“北戴河实习站”建在海港区和北戴河区之间的山东堡村。教 学实习路线东起山海关,西至南戴河;北起柳江盆地,南至渤海海滨。东西长约 35km,南北宽约 25km,涉及海港区、北戴河海滨、山海关区和抚宁县石门寨等 地区。实习区北部为一个近南北延伸的丘陵盆地——柳江盆地,盆地南北长约 20km,东西宽约 10km,东、北、西三面被陡峻的中低山所包围,仅南面地势低 平。盆地内最高峰“老君顶”位于盆地北部,海拔 493m。盆地西北部海拔多在 400m 以上,地势较陡;盆地东南部地势较低,一般 200~300m,南部大石河河谷 (上庄坨一带)海拔仅 70m 左右。大石河发源于燕山山脉东段的黑山山脉“花榆 岭” ,由西北至西南流经柳江盆地,经山海关南侧在老龙头入渤海。全长 70km, 流域面积 500 平方千米, 是区内主要水系之一。

1974 年在河流下游的小陈庄 (河 流出山口) 建坝, 建筑了蓄水量为 7000*10 四次方立方米的大石河水库 “燕塞湖” , 它曾经是秦皇岛市的主要饮水源,现已经成为重要的旅游景点。实习路线安排、 第二节 实习路线安排、分组和完成的工作量一、实习目的 (1)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野外典型地质现象的直接观察、认识、描述和分析, 获得基本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加深室内教学中基本地质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培 养地质思维能力和时空观念。

(2)初步掌握一些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技能。熟练掌握罗盘、地图和野外记录 簿的基本功能和作用,掌握野外定点、产状测量和描述记录等工作技能。初步掌 握常见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的野外识别方法。

(3)培养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生活作风和科学精神,锻炼意志, 增强体质,逐步适应野外地质工作环境。

(4)了解人与自然、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关系,增进人文和社会意识,增 强地质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树立献身地球科学事业和建设强大祖国的人生 观。

二、实习要求 (1)掌握基本地质现象,包括自然地理概况,区域地质背景,风化作用和风化 壳,河流地质作用过程和产物、三角洲和沉积物,岩溶作用及岩溶地貌,海洋波 浪运动、沿岸生物、基岩海岸侵蚀作用和侵蚀地形、沙质岩岸沉积作用和沉积地 形,地层、地层划分和描述,岩浆侵入作用、侵入岩和接触边界类型、火山作用、 火山岩和火山机构,变质作用和变质岩,地壳运动及其表现形式,矿产资源和地 质环境保护等。

(2)掌握野外地质工作基本技能: ①利用地形、地物标志,在地形图上标定地质观察点。

②使用罗盘确定方位、测量产状和坡度。

③掌握野外地质记录的基本内容、格式和要求。

④掌握地质素描图的基本技巧。

⑤学会地质标本的采集和整理方法。

⑥培养编写地质实习报告初步能力。

(3)培养正确的地质思维和时空观,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和人生观。

三、实习路线安排 ●石门寨西门外路线:地层 O1-P; ●鸡冠山路线:构造地质:不整合、断层、交错层理等; ●小东山-鹰角亭路线:基岩海滨地质; ●老虎石周边路线:古海蚀地貌等; ●砂锅店-亮甲山路线:岩溶地质与脉岩; ●上庄坨路线:火山岩与河流地质; ●燕塞湖和老龙头路线:侵入岩和河口地质; ●山东堡周边路线:风化壳与沙岸海滨。

四、实习分组之我们小组 刘健 林滨 易宏熙 彭宗开 宋潇潇 刘丹 五、完成的工作量 路线一:基地—亮甲山—砂锅店—石门寨—基地。

任务:1.观察奥陶系石灰岩、白云岩、化石; 2.观察浅成侵入岩; 3.观察岩溶地形; 4.观察 O-P 地层及环境; 5.画信手地层剖面图。

分组:刘丹、宋潇潇、刘健、易宏熙、林滨、彭宗开。

内容:在路线一中我们一共定了四个点:NO.1 亮甲山 161.1 高地北侧采石场; NO.2 砂锅店东山梁;NO.3 石门寨西门正西 150m 路旁;NO.4 亮甲山 200°四方 台 70°。画了四个图:1.亮甲山辉绿岩床岩墙剖面图;2.砂锅店东山梁花岗斑 岩岩墙剖面图;3.石门寨西门外 O1-C1 地层信手剖面图。野簿上的文字记录一共 有四页, 在亮甲山采石场我们采集了灰岩的标本, 更近一步的认识到灰岩的岩性。

路线二:基地—鸡冠山—基地。

任务:1.观察新元古代地层及其接触关系; 2.沉积构造的描述及沉积环境的分析; 3.观察断层构造及其组合关系。

分组:刘丹、宋潇潇、刘健、易宏熙、林滨、彭宗开。

内容: 在路线二中我们一共定了两个点: NO.5 鸡冠山鸡尾处; NO.6 鸡冠山山顶。

作了一幅鸡冠山正断层剖面图。文字记录一共有两页。在鸡冠山鸡尾处我们看到 了古风化壳以及浅海相砂岩和新元古代的花岗岩, 在山顶我们观察到了波痕从而 证明了地壳的抬升运动。

路线三:基地—骆驼石—基地。

任务:1.花岗岩、伟晶岩观察; 2.节理构造观察; 3.风化壳剖面观察。

分组:刘丹、宋潇潇、刘健、易宏熙、林滨、彭宗开。

内容: 在路线三中我们一共定了两个点: NO.7 骆驼石旁; NO.8 骆驼石以西 500m 处采石场。画了一个骆驼石采石场风化壳剖面图。文字记录一共两页。在骆驼石 旁我们了解了花岗岩和伟晶岩的岩性,认识了花岗岩的成分构造。在采石场我们 看到了层次分明的风化壳,认识了风化壳的构造。

路线四:基地—上庄佗—小傍水崖—基地。

任务:1.观察中侏罗统的火山熔岩; 2.观察大石河河谷地貌,绘制大石河河谷地形剖面图; 3.观察中侏罗统火山集块岩; 4.观察统计大石河河滩砾石特点。

分组:刘丹、宋潇潇、刘健、易宏熙、林滨、彭宗开。

内容:在路线四中我们定了三个点:NO.9 上庄佗西大石河抽水站旁;NO.10 上 庄佗西小傍水村南大石河凹岸的谷底;NO.11 义院口。绘制了上庄佗大石河河谷 地形剖面图。文字记录一共两页。在 9 号点,我们观察到了火山熔岩同时了解了 它的成分与结构,还观测了大石河河谷地形,认识了河流阶地以及河漫滩的二元 结构。在 10 号点,我们观察了火山集块岩。在 11 号点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我 们一起爬上了古长城。

路线五:基地—小东山—鹰角亭—基地。

任务:1.了解北戴河实习区交通及人文、自然地理概况,利用罗盘定点; 2.观察基岩海岸波浪运动,海蚀作用及其地貌; 3.观察基岩海岸沉积物和海洋生物; 4.观察新河河口地形、沉积物、波痕和海洋生物。

分组:刘丹、宋潇潇、刘健、易宏熙、林滨、彭宗开。

内容: 在路线五中我们定了两个点: NO.12 鸽子窝与小东山之间的海岬; NO.13 北 戴河鸽子窝。绘制了鸽子窝海蚀崖剖面图。文字记录一共两页。在 12 号点,我 们认识了基岩的岩性、海蚀沟、海蚀崖、海蚀凹槽、海蚀岩礁以及古波切台,还 有各种海洋生物。在 13 号点,我们观察到了新河口三角洲地形,并了解了新河 河口沉积物的成分。

路线六:基地—燕塞湖采石场—大石河口—基地。

任务:1.岩浆作用、侵入体、围岩和接触关系等基本概念; 2.观察和描述岩浆岩; 3.观察大石河口地形并进行成因分析 4.观察大石河口沉积物。

内容:在路线六中我们定了两个点:NO.14 燕塞湖采石场;NO.15 大石河河口。

绘制了冷凝边与烘烤边素描图。文字记录一共两页。在 14 号点我们主要观察了 肉红色的岩浆岩、灰绿色侵入岩、围岩等岩石的岩性。在 15 号点我们分析了河 口沉积物的成分,观察了河口地形。

路线七:基地—老虎石东侧—老虎石公园—基地。

任务:1.古海蚀地貌及其构造运动意义; 2.老虎石海蚀地貌成因及构造运动意义; 3.老虎石波浪运动、海洋生物和连岛沙坝成因; 内容:在路线七中我们定了两个点:NO.16 老虎石东侧 1km 公路北侧;NO.17 老 虎石。绘制了老虎石连岛沙坝平面图。文字记录一共两页。在 16 号点我们观察 到了古海蚀沟、古海蚀凹槽、古海蚀坑以及古海蚀穴。在 17 号点我们观察到连 岛沙坝及其沉积物。第二章 外动力地质作用第一节 风化作用风化是由于温度、大气、水溶液及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使矿物和岩石发生物理 破碎崩解、化学分解和生物分解等复杂过程的综合。可以相对划分为物理风化、 化学风化及生物风化三部分。

其中物理风化是指由于温度作用或机械作用引起岩 石发生崩解、破坏,但又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风化过程,包括温差风化、冰劈作 用、盐类结晶、干湿变化、潮解作用等;化学风化是指氧、水溶液对矿物、岩石 的破坏作用,它不仅使矿物、岩石破碎、分解,还使矿物、岩石的化学成分发生 了变化; 生物风化作用指岩石和矿物因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的生长和活动的影 响而产生的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风化作用的产物可分为两大类:移动型、残积 型。

地表岩石经物理、化学、生物风化的长期作用,形成由风化产物组成的、分 布于大陆基岩面上的不连续薄壳,称为风化壳。风化壳覆盖在陆地表面,由于表 层和下部的岩石所经受的风化强度不一样,表层的风化程度要深,而下部的风化 程度要浅, 因此, 在剖面上自上而下的风化产物在成分和结构上都有明显的差异, 所以风化壳在剖面上可以分为若干层。如以花岗岩的风化壳为例,一般自上而下 可分为 4 层。

(1)土壤层 呈深褐灰色,质细且疏松,富含腐殖质,植物根系较多。原岩的 矿物成分、结构基本消失。厚薄不一,一般以 20~50cm 较多。常是综合风化作 用的结果。

(2)残积层 呈黄褐、褐红色,质细松软,原岩的结构、构造消失,主要由粘 土矿物组成,一般不含腐殖质。原岩中的黑云母风化成蛭石,长石类矿物风化成 高岭土等。以化学风化作用为主。 (3)半风化层 呈淡褐色,原岩的结构、构造部分保存,但岩石已松软。岩石 的部分矿物成分发生变化。

(4)基岩 未风化的原岩。

以北戴河骆驼石西采石场处风化壳为例:土壤层厚约 5~30cm,灰黑色,主 要为高岭土,中有大量植物根系;残积层厚约 30cm~1m,褐红色,主要为粘土矿 物,夹杂有褐铁矿、石英等;半风化层呈灰黄色,构造较为松散,主要为长石、 石英等;基岩层成分为花岗岩。整体看来,在风化壳剖面上这四层的界面是不清 晰的,呈渐变过渡,且凹凸不平,推断这主要受岩石的性质及引起风化作用因素 的影响。

实际上,不同种类岩石形成的风化壳的分层也不一样,有的分层很完整,如 花岗岩、粘土岩等,而有的风化壳只有土壤层、残积层,如灰岩等。在鸡冠山鸡 尾处就可以看到发育不完善的褐色褐铁矿古风化壳。

同时,风化壳的构成(分层)和特点不仅受岩石性质的影响,还受气候条件 的影响。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由于影响风化作用因素的不同,从而产生具有不同 特征的风化产物,也就构成具有不同特点的风化壳。如寒冷地区形成碎屑型风化 壳、湿热地区形成砖红土型风化壳等。第二节 海洋地质作用一、基岩海岸由坚硬岩石组成的海岸称为基岩海岸。它轮廓分明,线条强劲,气势磅薄, 不仅具有阳刚之美,而且具有变幻无究的神韵。它是海岸的主要类型之一。基岩 海岸常有突出的海岬, 在海岬之间, 形成深入陆地的海湾。

岬湾相间, 绵延不绝, 海岸线十分曲折。

海岸的主要特点: 岸线曲折且曲率大, 岬角与海湾相间分布; 岬角向海突出, 海湾深入陆地。一般岬角以侵蚀为主,海湾内以堆积为主。由于波浪和海流的作 用,岬角出侵蚀下来的物质和海底坡上的物质被带到海湾内来堆积。

实习区海岸的基岩为花岗质基岩(穆克敏,1989) 。根据新近地质资料,该 套花岗质岩石的成因属于岩浆成因,侵入年代为新太古代,后期遭受了强烈变形 变质改造。主要矿物有石英、长石,其次有黑云母、角闪石等。浅灰色、灰白色, 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岩石中可见暗色片麻岩、角闪石等包体。普遍发育 后期侵入的浅色伟晶岩脉和石英脉。

小东山海岬部位的基岩主要为伟晶岩。浅灰白色,主要矿物是石英,含量约 90%,少量钾长石,伟晶构造,块状构造。伟晶岩脉呈岩墙状产出,较陡直,总 体走向近东西。岩石内部发育几组区域性节理,表现出明显的构造破裂面。1、基岩海岸的波浪运动 基岩海岸的波浪呈拍岸浪形式。从远岸至近岸,波浪形态从对称、波 高低、波峰线不连续,逐渐过渡为不对称、波高增大、波长减小、波峰线连 续的波形,最终与海岸岩石碰撞形成惊涛骇浪——拍岸浪。拍岸浪使波浪 的能量瞬间消耗于撞击岩石上,使岩石容易遭受破坏,形成各种海蚀地貌。

因此,海岬部位的波浪地质作用主要表现出强烈的侵蚀作用,产生各种侵 蚀地貌。

2、海蚀地貌 基岩海岸被侵蚀作用的过程实际上是波浪能量逐渐消耗于侵蚀岩石的 过程。海岸基岩在拍岸浪的长期作用下,被不断打碎冲刷,逐渐形成海蚀凹 槽、海蚀沟等侵蚀地貌;不断扩大的海蚀凹槽使得上覆岩块失去基础,重 力失稳而崩塌,形成比较陡直的海蚀崖;由于拍岸浪的继续侵蚀作用,海 蚀崖的底部会形成新的海蚀凹槽,随着新的海蚀凹槽不断扩大,又导致上 覆岩块新的崩塌,形成新的海蚀崖。因此,经过上述过程的不断重复,海 蚀崖朝着陆地方向节节后退,其前方的海岸带宽度不断增大,逐渐形成一 个微微向海岸方向倾斜的波切台。随着波切台的不断拓宽,前进的波浪在 到达海蚀崖之前,其能量被逐渐消耗掉,最后直到波浪没有足够的能量破 坏海蚀崖基底,不再形成新的海蚀凹槽,波浪对基岩海岸的侵蚀作用最终 达到了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的到来需要漫长地质时间,在此过程中可 形成各种各样的海蚀地貌,常见的有海蚀凹槽、海蚀沟、海蚀崖、海蚀柱、 岩蚀岩垛、海蚀岩礁、海蚀穹、波切台等。

3、基岩海岸沉积物 小东山一带的基岩海岸沉积物以粗大砾石为主,拍岸浪造成的大量坍 塌岩块基本上被就地堆积。波浪折射作用使海岬部位波能集中,水动力较 强,堆积下来的沉积物大多比较粗大,个别粗大滚石直径超过 1m。总体大 小混杂(分选差) ,棱角分明(磨圆差) ,常形成砾滩。矿物组成总体上保 留了海岸基岩的原始岩性(花岗岩、伟晶岩) ,其中夹杂数量不少的生物贝 壳碎片,局部形成贝壳滩。

4、海洋生物 小东山一带的基岩海岸潮间带海洋生物相当丰富,大多固着基岩表面 生长于潮间带,并有良好分带性。藻类、鹿角菜、海白菜和海葵等分布与 下部;牡蛎、笠贝、锈凹螺、荔枝螺、紫贻贝和锈凹螺等大致位于中部; 海蟑螂、藤壶、短滨螺和黑便顶蛤等位于上部。实际上各带之间没有严格 的界限,逐渐过渡。总体上反映生物种类随着波浪能量增强,固着能力或 抗风浪打击能力增强趋势。

二 、 沙质海岸 沙质海岸以沉积作用为主,根据海水深度不同,可以将海洋沉积作用分为 滨海沉积、浅海沉积和深海沉积三种大的沉积环境。

滨海是指海岸带范围的海域,由于海岸的类型多种多样,水动力条件也各不 相同,因此滨海沉积也具有多样性。滨海沉积分为海滩沉积、泻湖沉积、潮坪 沉积、礁与礁坪沉积。

浅海沉积主要涉及大陆架浅海地区,其沉积作用受到的影响因素极其复杂, 主要因素有:物源补给、碎屑物粒度、气候条件、水动力特征、生物作用、化 学因素、海平面变动。地形地貌、构造背景等等。根据水动力条件可以将浅海沉 积分为:冲淡水沉积、浪控沉积、潮控沉积和环流沉积。

深海沉积,水深超过 200m 的海洋水域都称为深海,包括了大陆坡、大陆坡 脚和大洋盆地等。由于现代海洋勘探技术的限制,深海沉积物的观测研究尚处 于探索阶段。深海沉积物的分类主要依据沉积物的物源及成分。深海沉积主要分 为:陆源碎屑沉积、深海冰川沉积、深海生物源沉积、深海火山碎屑源沉积和深 海粘土沉积。

以实习区的山东堡观测点为例,山东堡沙质海滩生物和沉积构造丰富,主要 生物类型有:凹陷蛤蜊、嗌虫、滩栖螺、扁玉螺、蛤蜊、荔枝螺、毛蚶、贻贝、 牡蛎碎片、海星和水母等、主要沉积构造包括:各种形态的波痕(不对称波痕、 分叉波痕、干涉波痕、寄生波痕等) 、层理、气泡沙构造和生物遗迹(水平的。

垂直的) 。第三节 河流地质作用一 、 河流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 1、河谷要素 河流是大陆外动力地质作用最主要的形式,在河流的侵蚀、搬运和沉积 过程中,大陆的表面形态不断地被改造。河流的地质作用包括:侵蚀作用、搬运 作用和沉积作用。

河谷三要素包括河床、谷底和谷坡。

以上庄坨大石河河流地质作用为例,观测点地处大石河中游,河床、谷底和 谷坡三要素明显。河床在较开阔的谷底随河谷总体同步弯曲,并触及河谷谷 坡。

河流主流线偏向凹岸, 形成深水区。

河流凹岸侵蚀作用明显, 形成侵蚀陡崖, 高达 50m。凸岸堆积沉积物,地势平坦。河流演化总体处于河曲阶段,仍具较强 的侧方侵蚀作用。

河流沉积地形明显。心滩和浅滩上沉积物以砾石为主,范围较大,裸露谷 底。河漫滩沉积范围较小,上部沉积细粒物质,杂草丛生。发育河流阶地。

浅滩(滨河床浅滩) :分布于凸岸,宽约 10~15m,缓缓向河床倾斜。砾石为 主,间杂粗沙、中沙,砾石成分以花岗岩、正长岩和安山岩为主,可见流纹岩、 片麻岩和各类沉积岩等。

河漫滩:主要分布于凸岸,宽度窄,约 1~3m。下部物质以砾石为主,夹中 粗粒沙粒,上部细沙和亚沙土,杂草丛生,部分被改造成耕地。河漫滩的二元结 构比较明显,下部砾石最大砾径达 70cm,最小砾径只有 1cm。砾石分选性较差, 次棱、次圆状为主。略具定向排列,最大扁平面(A-B 面)略微倾向河流上游, 略具斜层理。上部漫滩沉积由中粗沙、粉沙和亚沙土组成,具水平层理构造。

2、凹岸侵蚀/凸岸沉积 (1)弯道水流受到离心惯性力的作用,过水断面存在横向水面坡度或者称为横 向超高 Δh,即凹岸侧水面高,凸岸处水面低。在河流弯道整治规划设计中,要 考虑横向超高对弯道两岸堤防高程的影响。

(2)水流在流经弯道时,由于重力和离心力的共同作用,断面内形成横向环流, 也称为副流。横向环流与纵向主流运动的叠加,使弯道水流呈螺旋流运动状态。

弯道横向环流运动,加剧了泥沙在横断面上的输移,使得凹岸不断被冲刷、凸岸 不断发生淤积,增加了河道的弯曲程度,危及堤岸的稳定与安全,同时会影响航 道、引水工程的正常运行。因此,在河道管理中需对弯道水流特别加以关注。

此外,我们也利用弯道水流的水沙运动特性,把引水口门设在凹岸,这样在引水 的同时可以尽量减少引沙,从而可以减少引水渠系的泥沙淤积。3、阶地 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 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

阶地由阶地面、 阶地陡坎、 阶地的前缘、 后缘组成。

阶地按上下层次分级,级数自下而上按顺序确定,愈向高处年代愈老。阶地物质 下部为砂砾石,上部为粉砂、粘土,具二元结构。河流阶地是在相对稳定堆积和 迅速下切过程中形成的。由于下切侵蚀的条件不同,阶地的成因也不相同。主要 成因有:气候的变化,形成气候阶地;构造运动,形成构造阶地;侵蚀基准面的 变化;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水利工程建设,改变了基准面。

河流阶地按组成物质及其结构分为以下 4 类:①侵蚀阶地。由基岩构成,阶 地面上往往很少保留冲积物。②堆积阶地。由冲积物组成。根据河流下切程度不 同,形成阶地的切割叠置关系不同又可分为:上叠阶地,是新阶地叠于老阶地之 上;内叠阶地,新阶地叠于老阶地之内。③基座阶地。阶地形成时,河流下切超 过了老河谷谷底而达到并出露基岩。

④埋藏阶地。

即早期的阶地被新阶地所埋藏。

运用物理、化学、生物、年代学的方法研究阶地的级数、结构、年代、成因、分 布的规律在科学上与经济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习区的河流阶地:发育三级河流阶地,表面略向河床及下游倾斜,陡坎明 显。

Ⅰ级河流阶地:堆积阶地,高出现代河水面约 3~5m。下部由浅滩相砾石层 组成。上部为漫滩相亚砂土。阶地宽度不等,已被改造成永久耕地。

Ⅱ级河流阶地: 主要为堆积阶地, 高出河水面约 12m, 已被改造成永久耕地。

表面由亚沙土、亚粘土组成,陡坎下部可见浅滩相砾石层。

Ⅲ级河流阶地:基座阶地,高出河水面约 21~25m。保留局部,分布不连续, 人工改造明显。表面物质主要为亚砂土和亚粘土,可见残留河床相砾石,直接覆 盖在火山岩基底上。砾石磨圆度好,成分主要为石英砂岩和花岗岩。阶地后缘坡 积物中发现安山质火山岩砾岩,无花岗岩和流纹岩等砾石。由此说明,上述磨圆 度较好的砾石沉积可能代表了大石河发育初期的最早期沉积物。

大石河中游的三级阶地发育,代表本区三次较明显的地壳抬升,它们是实习 区新构造和现代构造的重要记录, 与北戴河海滨区发育的三个不同高度的海蚀阶 地(古波切台)相吻合。

二 、 河口地质作用 河流的入海口称为河口。影响河口形态的因素有很多,使河口的形态千变万 化。影响河口形态的主要因素有:河流的流量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河流所携 带的碎屑物含量和碎屑物成分; 海水的含盐量和其他电解质的含量; 海流、 波浪、 潮汐等海洋水动力的特征;全球海平面的变化特征;构造运动。在诸多因素中, 河流所携带碎屑物的含量和构造运动的特征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虽然河口的形 态复杂、影响因素众多,但依然可以分成两种最基本的类型:三角洲和河口湾。

三角洲:河流入海时流速急剧降低,河流所携带的碎屑物质沉积在近岸的河 口处,形成水下冲击锥。水下冲击锥逐渐向大海方向增长,加大其宽度和高度。

河流到达稳定水体时在水体中或紧靠水体处形成的部分露出水面的沉积物和沉 积地形称为三角洲。三角洲发育的条件是:有丰富的沉积物来源,即河流所携带 的碎屑物含量较高, 有足够的碎屑物可以堆积在河口处; 河口口门外的水深较浅, 使碎屑物容易沉积下来;海洋作用力较弱,不会很快将河口处的不稳定碎屑物搬 运到浅海陆架或深海。

河口湾:河流的河口区如果没有大量沉积物堆积,而是被海水所淹没,则称 之为河口湾。

河口湾形成的条件是: 河口处有开阔的海域; 河流携带的沉积物少; 海洋的作用力强,可以及时把沉积物带走,使河流的沉积物无法堆积成三角洲。

以实习区的大石河观测点和新河河口观测点为例, 大石河河口地形是一个三 角洲,卫星影像上可见水下沉积沙体伸入大海,一系列沙嘴。沙坝和心滩等分布 河口区。然而,目前大石河河口的平面形态呈葫芦状,其成因与大石河河流地质 作用与海洋地质作用共同影响有关。

河口区沉积物差异明显。河口湾内的沉积物以细粒为主,细粒、粉沙、淤泥 夹带大量有机质,使得河口湾内的水体明显变差。河口沙坝和沙嘴上的沉积物相 对较粗,以中以细沙为主,矿物成分以石英和长石为主,含较多暗色矿物和生物 壳体碎片,局部地段出现砾石滩,不同方向的流水改造可形成干涉波痕。

大石河河口砾滩上出现的砾石成分相当复杂,岩性有安山岩、火山角砾岩、 花岗岩、伟晶岩、脉石英、灰岩、白云岩及石英 新河河口地形是一个三角洲。平面上呈三角形,地形坡度小,顶端指向河流 上游, 向外呈三角状展开, 河道在其中蜿蜒入海。

新河河口三角洲沉积物以细沙、 粉沙、粘土(淤泥)和细小生物贝壳碎片为主,结构疏松,深部沉积物含有较多 的有机质,并显示水平层理。从近陆至靠海一侧方向,沉积物的颗粒总体从粗大 至细小变化,有机质含量逐渐增多。

沉积物表面发育各种波痕:对称波痕、不对称波痕、平顶波痕、槽状波痕、 双脊波痕和干涉波痕等,分别反映出不同的水动力环境。 此外,不规则波痕、干涉波痕、脊状波痕和双脊波痕也发育于新河河口三角 洲表面。不规则波痕的波峰线呈不规则弯曲状,其成因与局部旋涡流水有关。第四节 地下水地质作用地下水是指存在于地表以下松散沉积物和岩石孔隙中的水。

地下水是一种重 要的矿产资源,它不仅是河水、湖水的重要来源,而且是工农业用水和饮用水的 重要来源。地下水主要是由大气降水、地面流水、冰雪融水、湖泊水渗透到地下 而形成的,又称为渗透水。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地下水在其运动过程中对地壳表层的改造过程。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均以化学作用为主,其作用方式包括剥蚀、搬运和沉积。一 、 地下水的潜蚀作用 ——地下水在缓慢的运动过程中,不断对周围的岩石进行着破坏和改造,称 为地下水的潜蚀作用。可以分为:机械潜蚀作用和化学溶蚀作用。 1. 机械潜蚀作用--地下水对岩石的冲刷破坏作用称为机械潜蚀作用。

由黄土、砂岩组成的地壳表层,经地下水长期机械潜蚀作用,形成与下面将 要阐述的“岩溶”地区相似的地质发展过程,如黄土湿陷、丹霞地貌。称为“假 岩溶”作用过程 。2、化学溶蚀作用 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解破坏作用,称为化学溶蚀作用。

岩溶现象: 岩溶(喀斯特)——是指可溶性岩石在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共同破坏作用下, 所形成的特殊地貌和水文网的总称。

典型的岩溶地貌有: ①溶沟与石芽(婆婆脸)②漏斗与落水洞③溶洞与地下河④岩溶谷地与天生 桥⑤峰林我国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是喀斯特十分发育的地区。

岩溶发育的条件: ①有可溶性岩石的存在,特别是产状平缓、裂隙发育的厚层石灰岩是岩溶发育的 有利条件。

②湿热的气候条件(水量丰富、具有流动性),尤其是在水中含有一定数量的二 氧化碳时,有较强的溶蚀能力。

3、 影响潜蚀作用的因素: (1)气候:炎热多雨地区,地下水丰富,潜蚀作用强。

(2)岩性: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石盐。

(3)构造运动:构造运动弱,有利于地下水长期作用,潜蚀强。

二、地下水的搬运和沉积 1、地下水的机械搬运与沉积作用 由于地下水是在土壤、岩石裂隙中流动,流速极慢,因此搬运力极弱,沉 积作用也极弱,一般仅形成小规模的洞穴碎屑沉积。

2、地下水的溶运与化学沉积作用 地下水流速慢,与岩石的接触面积大,作用时间长,能充分的溶解流经区 的可溶性物质,因此地下水中含有较多的溶解物质,并随着地下水的运动而被搬 运。

石灰岩地区中庞大的洞穴系统就是被地下水溶蚀搬运而形成的。

地下水的化学沉积主要分布在洞穴内、裂隙中和泉的出口处。常见的有以下 几类: (1)石钟乳、石笋、石柱 (2)泉华 (3)模树石(假化石)、岩脉、矿脉第三章 内动力地质作用第一节 地层实习区出露地层属华北地台型(包括前古生界及古生界),而侏罗系属濒 太平洋火山活动带。除普通缺失中奥陶统至下石炭统,三叠系,白垩系及第三系 以外, 其他时代地层发育较好, 出露较全, 各地层单位划分标志明显, 化石丰富, 很具有代表性。全区范围内出露的地层有上元古界青白口系,下古生界寒武系, 下奥陶统,上古生界中石炭统,二叠系,中生界侏罗系以及新生界第四系。

一、前寒武系 前寒武纪也称“前古生代“,古生代第一个纪-寒武纪(距今约六亿年)之 前的地质时代。

根据有关生命活动迹象的宝贵资料,也是为了研究上的便利, 地质学家把漫长的前寒武纪分为太古代、元古代两部分。

太古代 太古代离我们久远,其时限约从 38 亿年至 26 亿年前,长达 12 亿年。太古 代是具有明确地史记录的最初阶段。在这漫长的 12 亿年间,是地球形成后的初 始期,地表到处形成童山和荒漠,由于年代久远,确实很难寻觅到化石,人们对 这一时期的生命活动了解得很少。但 20 世纪后半期,科学家们陆续在南非和澳 大利亚获得了重大收获,在变质程度不太剧烈的沉积岩层中发现了叠层石,这是 微生物和藻类活动的产物。此外,人们在这些古老的岩层中还分析出大量的有机 化合物(如苯、烃基苯等)和环形化合物(如呋喃、甲醇、乙醛等) 。在南非的 一套古老沉积岩中,科学家们借助先进的精密观测仪器,发现了 200 多个与原核 藻类非常相似的古细胞化石, 这些微体化石一般为椭圆形, 具有平滑的有机质膜, 这是人们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最原始的化石,也是在太古代地层中发现的最 有说服力的生物证据。从生物界看,这是原始生命出现及生物演化的初级阶段, 当时只有数量不多的原核生物,他们只留下了极少的化石记录。从非生物界看, 太古宙是一个地壳薄、地热梯度陡、火山—岩浆活动强烈而频繁、岩层普遍遭受 变形与变质、大气圈与水圈都缺少自由氧、形成一系列特殊沉积物的时期;也是 一个硅铝质地壳形成并不断增长的时期,又是一个重要的成矿时期。

元古代 元古代的时限自 26 亿年前至 5.7 亿年,在这段地史中,原核生物演化为真 核细胞生物,形成地史时期的菌-藻类时代。人们在这一时期的古老地层中发现 过微古植物化石、宏观藻类化石及叠层石。仅在我们中国,古生物学家就已发现 元古代不同时期的微古植物化石 80 余属、近 200 个种,生命在元古代得到进一 步繁荣,那时的地球已不再是满目荒芜了。初期地表已出现了一些范围较广、厚 度较大、相对稳定的大陆板块。因此,在岩石圈构造方面元古代比太古代显示了 较为稳定的特点。早元古代晚期的大气圈已含有自由氧,而且随着植物的日益繁 盛与光合作用的不断加强,大气圈的含氧量继续增加。元古代的中晚期藻类植物 已十分繁盛,明显区别于太古代。

在实习区,我们不妨以鸡冠山新元古代龙山组砂岩为例,龙山组岩性为一套 砂岩、砾岩和页岩组合。下部为灰白色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含海绿石,底部含少 量砾石。上部为杂色页岩。在砂岩中见有波痕和交错层理。后 21—91m。本组为 滨海相沉积环境。与下伏太古宙花岗岩为非整合或沉积不整合接触。主要分布在 本区东部落、鸡冠山和张崖子等地。

二 、古 生代 古生代(Paleozoic era)——地质年代的第 3 个代(第 1、2 个代分别是太古 代和元古代)。约开始于 5.7 亿年前,结束于 2.45 亿年前。古生代共有 6 个纪 (Period), 一般分为早、 晚古生代。

早古生代包括寒武纪(Cambrian 5.4 亿年前)、 奥陶纪(Ordovician 5 亿年前)和志留纪(Silurian 4.35 亿年前),晚古生代包括 泥盆纪(Devonian 4.05 亿年前)、石炭纪(Carboniferous 3.55 亿年前)和二叠纪 (Permian 2.95 亿年前)。

寒武纪 (Cambrian )是地质历史划分中属显生宙古生代的第一个纪,距今约 5.4 亿至 5.1 亿年,寒武纪是现代生物的开始阶段,是地球上现代生命开始出现、发 展的时期。寒武纪对我们来说是十分遥远而陌生的,这个时期的地球大陆特征完 全不同于今天。

寒武纪常被称为“三叶虫的时代”,这是因为寒武纪岩石中保 存有比其他类群丰富的矿化的三叶虫硬壳。但澄江动物群告诉我们,现在地球上 生活的多种多样的动物门类在寒武纪开始不久就几乎同时出现。

奥陶纪 Period Ordovician) (Ordovician Period,Ordovician),地质年代名称,是古生代的第二个 纪,开始于距今 5 亿年,延续了 6500 万年。

志留纪 period) (Silurian period)是早古生代的最后一个纪,也是古生代第三个纪。本 纪始于距今 4.35 亿年,延续了 2500 万年。由于志留系在波罗的海哥德兰岛上发 育较好,因此曾一度被称为哥德兰系。

志留纪可分早、中、晚三个世。志留系 三分性质比较显著。

一般说来, 早志留世到处形成海侵, 中志留世海侵达到顶峰, 晚志留世各地有不同程度的海退和陆地上升,表现了一个巨大的海侵旋回。志留 纪晚期,地壳运动强烈,古大西洋闭合,一些板块间发生碰撞,导致一些地槽褶 皱升起,古地理面貌巨变,大陆面积显著扩大,生物界也发生了巨大的演变,这 一切都标志着地壳历史发展到了转折时期。

泥盆纪 (Devounian) (Devounian)地质年代名称,古生代的第四个纪,约开始于 4.05 亿年前, 结束于 3.5 亿年前,持续约 5000 万年。“泥盆纪分为早、中、晚 3 个世,地层 相应地分为下、中、上 3 个统。

早期裸蕨繁茂,中期以后,蕨类和原始裸子植物出现。无脊椎动物除珊瑚、 腕足类和层孔虫(Stromatoporoidea,腔肠动物门,水螅虫纲的一个目)等继续 繁盛外,还出现了原始的菊石(Ammonites,属软体动物门,头足纲的一个亚纲) 和昆虫。脊椎动物中鱼类(包括甲胄鱼、盾皮鱼、总鳍鱼等)空前发展,故泥盆 纪又有“鱼类时代”之称。晚期甲胄鱼趋于绝灭,原始两栖类(迷齿类 (Labyrinthodontia)(亦称坚头类)开始出现。

石炭纪 period) (Carboniferous period)是古生代的第 5 个纪,开始于距今约 3.55 亿年 至 2.95 亿年,延续了 6000 万年。石炭纪时陆地面积不断增加,陆生生物空前发 展。当时气候温暖、湿润,沼泽遍布。大陆上出现了大规模的森林,给煤的形成 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叠纪 period) (Permian period)是古生代的最后一个纪,也是重要的成煤期。二叠纪分 为早二叠世,中二叠世和晚二叠世。二叠纪开始于距今约 2.95 亿年,延至 2.5 亿年,共经历了 4500 万年。二叠纪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古板块间的相对运动 加剧,世界范围内的许多地槽封闭并陆续地形成褶皱山系,古板块间逐渐拚接形 成联合古大陆(泛大陆)。陆地面积的进一步扩大,海洋范围的缩小,自然地理 环境的变化, 促进了生物界的重要演化, 预示着生物发展史上一个新时期的到来。

在实习区,古代界的地层例子也是不胜枚举。

奥陶系以石门寨亮甲山组灰岩和马家沟组白云岩灰岩为例。

亮甲山组主要为灰色泥质条带或纹带状灰岩和砾屑灰岩。

下部为深灰色中厚 层含燧石结核云斑灰岩, 夹少量砺屑灰岩; 上部为灰色厚层含燧石结核条带灰岩、 厚层豹皮状灰岩、中厚层云质条带灰岩,夹薄层云质条带灰岩。本组时代属于早 奥陶世中期(O1)。

马家沟组岩石主要为黄灰色。深灰色厚层白云质灰岩、含燧石结核豹皮状白 云质灰岩,顶部为泥晶灰岩。马家沟组上部地层时代为中奥陶世早期(O2)。为 浅海相沉积环境。底部以黄灰色具微层理、含砾屑、燧石结核的白云质灰岩与下 伏亮甲山组相区分,二者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石炭系以本溪组与太原组为例。

本溪组岩石岩性可分为两部分, 下部为杂色铁铝质泥岩和深灰色中厚层铁质 粉砂岩;上部为灰色、紫色、黄绿色中薄层石英细砂岩、粉砂岩及页岩,夹 3— 5 层泥灰岩透镜体。本溪组时代归属于晚石炭世早期(C2)。为一套海陆交互相 沉积。平行不整合于奥陶纪马家沟组灰岩之上。

太原组以灰黑色中厚层粉砂岩为主, 含铁质结核, 夹少量煤线和灰岩透镜体, 由两个韵律构成; 底部为青灰含铁中细粒长石岩屑砂岩, 顶部为灰色中层粉砂岩、 页岩与黄灰色细粒杂砂岩互层。太原组时代大部分应归晚石炭世,太原组顶部时 代为早二叠世,本组为海陆交互相沉积。

二叠系以山西组为例,山西组岩性为灰色、灰黑色中薄层中细粒长石岩屑杂 砂岩、粉砂岩、碳质泥岩及粘土岩,由两个韵律组成,第一韵律含煤层,第二韵 律顶部含铝土矿。底部岩性为灰色中薄层含铁质中粒长石岩屑砂岩或灰色、灰白 色含砾粗粒长石岩屑砂岩,顶部为灰色薄层铝土质粉砂岩。山西组时代应属中二 叠世早期(P2)。此组为近海沼泽沉积。

三、中—新生界 中—新生界包括第四纪、新第三纪、老第三纪、白垩纪、侏罗纪和三叠纪。

侏罗系以下花园组、髫髻山组和张家口组为例。

下花园组下部为灰白、 黄绿色厚层砾岩; 中部为厚层含砾粗砂岩、 岩屑砂岩, 夹泥质粉砂岩、页岩、煤质页岩及煤层;上部为灰黑色碳质页岩与石英粉砂岩、 长石石英粉砂岩互层,夹页岩、砂砾岩;顶部为碳质页岩夹煤层。此组属于早中 侏罗纪。

髫髻山组以一套火山岩系分布在盆地中部老君顶至大洼山一线 (柳江盆地的 核部)。在上庄坨、傍水崖一带出露较好。厚度在 1000m 以上。与北票组等老地 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根据岩性组合及喷发旋回,分为下、中、上三部分。下部 为偏酸性的安山质火山角砾岩及集块岩、流纹质集块岩夹凝灰岩及火山熔岩,厚 度在 300m 以上。中部以中性火山熔岩为主,灰绿色安山质、角闪安山质、粗安 质火山熔岩夹集块岩、 火山角砾岩。

厚度 400m 左右。

上部为中基性火山熔岩 (黑 绿色、紫红色、青灰色碱性玄武岩、玄武安山质、辉石安山质火山熔岩)和熔结 集块岩、集块岩互层,夹少量火山角砾岩及凝灰岩。厚度在 600m 以上。属于中 侏罗统(J2)。

张家口组(J3s)分布局限于实习区东南隅蟠桃峪一带,未见与其它地层的 直接接触关系。

从区域资料上看, 本组与蓝旗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厚度在 350m 以上,是一套灰色酸性、中碱性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包括流纹质、粗面质和 粗安质火山熔岩、凝灰岩、火山角砾岩与集块岩。属于晚侏罗世。

新生代地层在实习区内仅有部分第四纪, 分布在山前平原区, 以冲洪积为主, 其间夹海相层。晚更新世的地层为冲积亚砂土夹沙砾石层;全新世的地层由冲积 相、洪积相、海相、泻湖相的沉积物及风成沙形成,冲洪积相中夹层具不稳定的 泥煤。第四纪一般厚约 20—80m。第二节 岩石一、深成侵入岩 深成侵入岩形成于地表以下的数十千米深度, 经过造山作用抬升和风化剥蚀 后可在地表出露,深成岩一般体积都很大,出露于地表的面积有时也有相当大的 规模。深成侵入岩的形成有可能是火山活动的岩浆源地,甚至是由地表内部的重 熔岩浆冷却而形成的。

深成侵入岩可分为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闪长石。

一般的,深成侵入岩、岩墙和一些不规则岩脉表现为不协调接触关系,而岩 床、岩盆和岩盖等一些规则侵入体呈协调接触关系。

以实习区的燕塞湖采石场的侵入岩为例, 燕塞湖采石场出露的岩浆侵入岩主 要是燕山运动岩浆活动的产物,主要岩石类型有肉红色斑状正长岩、浅灰色正长 斑岩和深灰色辉绿岩。区域上斑状正长岩呈岩株产出,正长斑岩和辉绿岩呈岩脉 产出。

二、浅成侵入岩 浅成侵入岩形成于相对较浅的部位,并常常沿着沉积地层的薄弱环节侵入, 形成各种各样的形态。

岩墙:侵入体以垂直或近垂直方向向上部岩体侵入,顶层围岩风化剥蚀后, 侵入岩体暴露地表, 由于岩体时代较围岩新和抵抗化学风化的能力比灰岩强而矗 立地表,形成一堵直立的墙体,其长度远大于其宽度,此侵入岩体称为岩墙。

以实习区东山梁浅成侵入岩为例。 岩墙特征:本岩墙出露宽度 7—9m,延伸方向为 140°或 320°。可见岩体 侵入边界,边缘带见暗色矿物及斑晶形成的流面构造,由于流面构造与接触面平 行,流面产状(50°∠80°)即为岩墙产状,与围岩产状(285°∠20°)不协 调,因此为不协调侵入体。

岩墙岩性特征:浅肉红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为钾长石和石英,斑 晶含量约为百分之几。钾长石斑晶多为自行晶,粒径以几厘米为主,石英斑晶为 他形晶,粒径以几厘米为主。基质为细——微晶岩。岩性为花岗斑岩,侵入时代 为燕山期。

岩体侵入深度判断:该岩体为浅成酸性侵入岩,侵入深度小于 3km。

三、喷出岩 火山喷出的液体产物即岩浆,其成分主要为硅酸盐,极少情况下为碳酸盐。

不同类型的火山喷出的岩浆的成分也有很大的不同。

岩浆冷却固结后即成为火山 岩(喷出岩)。

以实习区的火山岩观测点为例。

在上庄佗村西抽水站旁火山岩的类型及特征: 橄榄玄武岩:岩石为灰绿色中厚层状橄榄石玄武岩。斑状结构,橄榄石斑晶已蛇 纹石化。斑状结构中的基质,主要为斜长石(长条状)、绿帘石(暗色颗粒,并 使岩石发绿色)、方解石(不规则形状)。气孔构造和杏仁状构造,杏仁主要由 方解石和燧石组成。

砂质凝灰岩:凝灰质结构,粒径 1—3mm,分选差,次棱角状,碎屑成分除火山 碎屑外, 还可以见到变质岩和沉积岩碎屑、 斜长石矿物碎屑等, 胶结物为凝灰质。

辉石玄武安山岩:灰绿色、紫红色。斑状结构,辉石斑晶约占 5%—15%,辉石短 柱状,具卡氏双晶。有时可见斜长石斑晶,有时可见橄榄石斑晶,基质主要为玻 璃质或显微晶质。块状构造,可见球形风化现象。岩石中有时可见火山角砾。

角闪石安山岩:灰绿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角闪石斑晶约占 10%—15%,长 柱状。基质主要为灰绿色玻璃质或显微晶质。

斜长石安山岩:灰紫色、灰白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斜长石斑晶约占 5%— 10%,细小短柱状、针状,绝大多数已风化成白色高岭土。基质为玻璃质或显微 晶质,紫红色、灰紫色。表面可见球形风化。

安山质火山集块岩:紫红、灰绿色,火山碎屑多为紫红色,集块成分为安山质。

胶结物为灰绿色细粒火山角砾。角砾成分为安山质,其中角闪安山质胶结物中的 角闪石斑晶有时可见明显的暗化边。

四、变质岩 岩石在深部受高温、 高压和化学活动性流体等内动力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变化 和改造的过程称为变质作用。变质作用在已有的沉积岩或岩浆岩中进行,使岩石 发生变质,所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

接触变质作用是指岩浆侵入时, 岩浆和围岩的接触带受到岩浆的热烘烤而引 起的变质作用。

以实习区燕塞湖采石场为例,燕塞湖采石场出露的岩浆侵入岩,由于岩浆侵 入体带来较高的热量,侵入体与较冷的围岩接触,使得热量迅速扩散开,因此接 触边界靠近侵入体一侧出现迅速冷却产生的“冷凝边”,靠近围岩一侧出现受热 烘烤产生的“烘烤边”。

动力变质作用是岩石以机械变形占主导的一种变质作用, 主要表现为岩石破 裂、韧带变形和重结晶的过程。 第三节 构造一、柳江向斜 柳江向斜是实习区内主要褶皱构造, 位于实习区北部老君顶—小傍水崖—鸡 冠山一带,近南北向延伸,长约 20km,宽约 8km。柳江向斜的地层由新元古代— 中生代地层组成,核部地层主要为二叠纪,大多被侏罗系火山岩不整合覆盖。两 翼地层主要为寒武系、奥陶系和石炭系。向斜西翼地层倾向东南方向,倾角一般 大于 50°,个别倾角大于 80°,甚至直立,长发育一些南北走向的逆断层,致 使局部地区地层出露不全;向斜东翼地层向西倾斜,倾角一般 10°~25°,地层 出露较完整。义院口背斜位于柳江向斜北部义院口公路旁,是柳江向斜的一个次级褶皱, 规模较小,露头破碎强烈。背斜地层由二叠系深灰色、灰黑色砂质页岩、砂岩及 含砾砂岩组成,核部地层为砂质页岩,两翼地层为砂岩和含砾砂岩。岩层弯曲变 形连续,北翼地层向北倾斜,倾角 25°左右;南翼倾向东南,倾角 60°左右; 枢纽向东北方向倾伏;转折端圆滑,发育向核部收敛的放射状节理。

二、断裂构造 区域大断裂主要围绕山海关古陆隆起发育, 其中西界大断裂为北北东向青龙 —滦县大断裂,中元古代时期该断裂控制燕山海槽东段的大地构造性质,断裂以 西地区呈大幅度拗陷状态,以东地区则主要呈现上升状态(山海关地区)。

实习区断裂构造大多与柳江向斜背景有关, 其中南北向断层是实习区比较发 育的一组断层,主要分布于柳江向斜的西翼,由若干条逆断层组成断层带,长达 10km,宽约 200~300m,断面倾向西,倾角常大于 66°,切割了古生界—侏罗系。

北东向断层也是实习区主要发育的断裂,主要分布于柳江向斜两翼。延伸较长, 有正断层和逆断层两种类型。北西向断层主要分布于柳江向斜两翼的中、北部地 区,规模一般较小,多为平移断层。东西向断层分布于柳江向斜的南、北两端, 主要形成于中生代时期。

除了较大规模的断层之外,实习区也发育一些较小规模的断层,局部组合成 叠瓦状和阶梯状断层。

此外,实习区发育大量节理构造,类型有张节理和剪节理,方向主要有北东 向和西北向,其次有南北向和东西向。

三、海陆变迁史 新构造运动是指发生在新近纪及第四纪的构造运动, 现代构造运动是指发生 在人类历史时期的构造运动。由于构造运动发生的年龄测定资料局限性,实习区 新构造运动和现代构造运动实际上比较难以区分。

它们总体上表现为地壳的抬升 运动,且西北部地壳抬升幅度大于东南部。

从地貌特点可见,自实习区北部柳江盆地至南部北戴河海滨地区,普遍存在 三级夷平面(杨坤光等,2000)。I 级夷平面海拔高度约 600m,形成时间约在早 第三纪晚期至晚第三纪早期,主要分布在柳江盆地西部的轿顶山、大平台一带。

II 级夷平面海拔高度约 450m,形成时间为晚第三纪中晚期,主要分布于柳江盆 地北部的老君顶大洼山及其以西地区。III 级夷平面海拔高度约 300 吗,形成时 间为第三纪晚期至第三纪早期,主要分布于柳江盆地、石门寨、燕塞湖以北广大 地区。

进入第四纪以来,地壳的抬升运动造成了河流阶地、海蚀阶地和高出现代潜 水面的溶洞等地质记录。在大石河和汤河两侧,分别发育多级河流阶地。其中 I 级阶地高出河漫滩约 2~3m,通常为冲击阶地,表面宽平且完整;II 级阶地高 出河漫滩 5~10m,多为冰蚀-冰碛阶地(扬丙中等,1984),表面宽平,但不连 续;III 级阶地高出河漫滩 20~25m,为侵蚀阶地,表面不连续,常有零星磨圆度 较好的砾石分布;IV 级阶地高出河漫滩 30~35m,为侵蚀阶地,零星分布。上述 四级河流阶地的出现, 反映了第四纪以来实习区地壳至少经历了四次强烈抬升运 动,每次抬升幅度约 10m。这一地壳抬升现象也反映在北戴河海滨区的海岸基岩 上,不同高度的海蚀穴、海蚀凹槽和海蚀沟普遍发育在鹰角亭、小东山、金山嘴 和老虎石等基岩海岸上。

实习区位于中朝地块燕山褶皱造山带的东段。在距今约 3000Ma 之前的古太 古代,西起内蒙古大青山,向东经过山西省阳高,河北省淮安、遵化、迁安、山 海关和辽宁省新金一带,中朝地块形成了以海底火山喷发岩为主的迁西群沉积 (Sm-Nd 测年,3500Ma)。约 3000Ma 时中朝地块形成初始陆核,开始陆壳和洋 壳的分异。实习区西部的青龙一滦县大断裂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控制了实习区 古元古代和新元古代早期的沉积背景。断裂西盘持续下降,沉积了厚达数万米的 碎屑岩和火山岩;东盘(实习区)则为断隆起,遭受剥蚀。新元古代中期,华北 地区整体下降,海侵范围急剧扩大,实习区出现了新元古代晚期浅海相沉积。之 后约在 800570 Ma 期间,整个中朝地块上升成陆,没有沉积。

古生代开始中朝地块总体处于海侵状态。从寒武纪至中奥陶世末期,基本连 续沉积了一套海相地层。从晚奥陶世开始,中朝地块整体平均再次上升成陆,直 到中石炭世才重新下陷变成海洋,接受沉积.因此,实习区普遗缺失晚奥陶世一 早石炭世的地层,形成古风化剥蚀面。

中、晚石炭世的沉积总体以海陆交互相为主,在底部与奥陶系的不整合面附 近形成残积型铁矿和铝土矿。晚石炭世末期实习区地壳上升,至早二登世基本脱 离海洋环境,晚二益世完全变为陆地,整个华北地区开始出现一套以河湖相和沼 泽相为主体的含煤碎屑岩沉积。

中生代开始实习区上升强烈,缺失沉积.中三叠世末期的印支构造运动使地 层发生强烈构造变形,致使下侏罗统与古生界之间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侏罗 纪时期的燕山运动对实习区影响强烈, 早侏罗世末期的燕山运动 I 幕造成下侏罗 统和中侏罗统之间的弱角度不整合。中侏罗世的强烈火山喷发和岩体侵人,形成 了实习区中侏罗统火山岩。中侏罗世末的燕山运动 II 幕产生强烈构造变形,形 成了实习区柳江向斜构造。晚侏罗世的火山活动带来了实习区中酸性火山喷发, 末期燕山运动 III 幕 (主幕) 带来实习区大规模的花岗岩体侵人 , (137--145Ma) 。

早白坚世地壳活动进人相对平静期,只有少量斑岩类小岩体和浅成岩脉侵人,早 白蟹世末的构造运动强度明显减弱,直到现在整个华北地区构造运动逐渐减弱, 全区总体上升,遭受剥蚀,因此实习区总体缺失白蟹纪至新近纪的沉积。

新生代以后实习区差异升降和阶段性升降运动明显,造成实习区西北高、东 南低的地貌格局,形成 600m、450m, 300m 海拔高度的夷平面和多级河流阶地猛 海蚀阶地和其他古海蚀地貌,并造就了实习区总体水系流向东南,注人渤海。第四节 资源实习区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矿、铝土矿和耐火粘土、石灰岩、石英砂岩 等,此外有 铁铜矿、铅锌矿和重晶石等金属矿产、滨海砂矿和花岗岩、正长岩和辉长岩等建 筑石材。

一、煤矿 煤矿是实习区主要矿种,广泛分布在柳江向斜的石炭系(本溪组、太原组)、 二叠系(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和侏罗系(蓝旗组、北漂组)地层中,总分布面 积约 751an2 0 其中产于石炭系的煤有 2 层,产于二叠系的煤有 4 层,产于侏罗 系的煤达 10 层(杨丙中等,1984),其原始沉积环境主要为海陆交互的滨海平原 和内陆湖泊环境。煤层厚度变化大,一般厚度为 0.5-2.5m,最大厚度达 12.68 m (二叠系)。煤质牌号一般为无烟煤,局部为贫煤。由于煤层受后期岩浆活动影 响,各煤层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质,煤质灰分偏高,硬度大,致密块状.各煤层 的含硫量自下而上逐渐减少,但均小于 1%,属于低硫煤。各煤层含磷量小,最大 值介于 0.09%-0.02%。各煤层的粘结性均为 1,不粘结的均成粉状。

一、 石灰岩 石灰岩在实习区北部十分普遍, 主要分布于柳江盆地寒武系、 奥陶系地层中。

化学成分主要为 CaCO3,其次为 MgCO3、Si02 和 Fe203。主要用途是用于烧制水 泥,当地建有一批大型水泥厂。此外,用于烧制石灰、建筑石材和铺路基石。石 灰岩的开采和加工利用,已经给当地环境带来了较大污染。

三、铝土矿 铝土矿主要分布在柳江向斜两翼,矿层主要产于石炭系底部页岩和粘土岩 中,底界受古风化剥蚀面控制,矿体最长达 lian 多,厚度一般 2--3m,可供开 采品位的矿体不多。区域上该层铝土矿相当于耐火粘土的 G 层。

耐火粘土主要分布于柳江向斜东翼的石炭系和二叠系中,自上而下共分 7 层(A; B、C, D,E, F, G),由于耐火粘土层原始形成条件的特殊性,含矿地层在 区域上存在相变,矿体常呈透镜体产出,大小不等,其中工业可采层位一般为 G, F, D 和 B 层。G 和 F 层产于中石炭统本溪组底部,D 层产于上石炭统太原组, B 层位于下二叠统山西组顶部。

矿石化学成分多为 A1203+Ti0 (25%M48%) Fe203 、 (1.3%-3.0%),灼减量 13%-15%,耐火温度 1650-17500C。

四、石英砂岩 石英砂岩主要产于柳江向斜翼部的新元古代地层中, 实习区主要见于鸡冠山 顶部。

石英砂岩纯度较高, Si0: 含量 90.99%-95 一 7%, A1203 含量 2.76%-4.96%, Fe203 含量 0.34%-0.43%,质量符合工业制作要求,曾被秦皇岛耀华玻璃厂等大 型生产企业作为主要石英原料开采。

除了上述主要矿产之外,实习区还产有铁铜矿、铅锌矿和重晶矿等,它们常 产于岩浆侵人体周围。滨海区的沙滩和残坡积物中常含有较高独居石矿物,最高 品位可达 600g/m3,平均达 54.12g/m3,可作为工业砂矿开采。实习区广泛分布的 花岗岩、正长岩和辉长岩等岩浆侵入体,常用作建筑石板、雕刻石材和路基石料 等。第四章 结束语第一节 实习感想最早的时候,“实习”这个词不过是一个遥远的概念,和“毕业了才要做的 事”挂了钩,脑海中闪过“关于实习”的画面,也带着隔岸观火的距离感。但在 学长学姐们的口中我们得知,我们专业大一大二的暑假都是要外出实习的。兴奋 中又带着一丝疑惑,这么早去实习,我们要干点什么呢?暑假翩然而至,实习也 跟着到来了,夹杂着几分离家的不情愿,我们一起上了去秦皇岛的火车,和同学 一起坐火车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丝毫感觉不到困意,相反,我们几乎是从头 high 到尾的。

来到秦皇岛,首先是为街道边姹紫嫣红的花所震惊,这在武汉是完全看不到 的。坐了大约一个小时的公汽,我们来到了实习基地。在三十多度的高温里面对 着没有电扇的八人间大家都有点发懵,不过既来之,则安之,大家还是慢慢地由 刚开始的抱怨转变成为了最后的习惯。

这次实习, 对于我们大部分同学, 与其说是一次实习, 倒不如说是一次历练。

平时在家里,基本上都是家长眼里的宝贝,有些估计连家务都很少做。但在实习 期间,大家应该也都发掘出自己的潜力了吧。我们并不只是温室里的花朵,面对 骄阳酷暑,我们同样可以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全身心的投入到地质实习当中去。

在实习期间,我们跟着老师学到了不少的东西。不仅仅是书本上的,老师们 乐观向上、 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无时不刻不在感动着我们。

尤其是在第一天的时候, 万事开头难,此时的我们对于实习时候要做的可以说是一无所知,老师不厌其烦 地为我们进行细致的讲解, 教我们如何定点、 记录野簿、 用罗盘测量岩石的产状、 画素描图等等,这天中午,我们吃的是自己带的零食,一起在车上边吃边聊天也 挺特别的,是以前从未有过的经历。这些记忆将会永远鲜活在我的脑海里。

通过这次实习,我学会了辨认许多岩石,比如说石灰岩、白云岩、辉绿岩、 花岗斑岩、砂岩、伟晶岩等等;见到了许多地质书上提到的地质现象,如节理、 风化、侵蚀、沉积等等;学会了不少实践性的东西,如利用罗盘测产状、打方向, 打岩石标本,以及记录野簿、野外定点等等;……学会的太多太多。这也让我认 识到,仅仅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如何把学到的知识同实践结合起来 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暑期实践的机会来之不易,我们更要抓住学校和老师为我 们创造的条件,努力学到更多的东西。

除了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鼓励,老师们同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就像同学说的,我们还只是经历一次实习,夹杂着新鲜感在里面。而老师们几乎 每年都要来到这里,总是重复着同样的事情,想必任谁都会感觉到枯燥,但老师 们却始终带着热情鼓励着我们,或许在他们看来,每年的我们都是新鲜的,不一 样的。所以,我特别想感谢几位老师在实习期间对我们的照顾,你们在地质学方 面的造诣更是我们以后所要学习的。

老师,你们辛苦了!O(∩_∩)O~ 带着我们每天“流窜于”实习地点的司机叔叔也很不错,每次都是按时接送 我们,实习站站长以及食堂、超市的工作人员们,北方人的淳朴、厚道都在我心 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实习站的条件也是为我们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改善,在这 里一并谢谢了!!第二节 参考文献由于是在家里,没有学校图书馆资源的协助,我找的资料基本上只有四个来 源: 1、野簿上记录的 2、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3、王老师所编写的地质参考书 4、《普通地质学》 特此鸣谢!

中国地质大学北戴河实习报告

东北石油大学普通地质实习 第一章 实习区基本概况

一、实习区自然地理、交通概况

中文名称: 秦皇岛

外文名称: Qin Huang Dao

中国地质大学北戴河实习报告

实习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须经历的,实习也是检验大学生活所学知识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而我们实习后就要写一篇实习报告,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推荐一篇非常不错的实习报告文章,北戴河地质实习报告,大家可以学习一下。

第一部分 实习地概况

一、 实习地简介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毛主席在人生得意之时于北戴河颂出的豪言壮语至今仍让我们为这水逛光街天、波涛汹涌的大海所倾倒,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地质工作者满怀向往地参与到地质工作当中去。

秦皇岛市地处河北省东北部,南邻渤海,北倚燕山,东临辽宁省,西近北京、天津和承德市,是联系东北、华北两个经济区的枢纽。秦皇岛口岸自1898年设关以来,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目前秦皇岛市管辖海港区、北戴河海滨、山海关3个城区和抚宁、昌黎、卢龙、青龙满族自治县4个郊区县,总面积7812、4平方千米,总人口约268万人。秦皇岛市境内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平原、海岸带从北向南呈梯状分布。山地属燕山山脉东段,分布于抚宁县、卢龙县北部和青龙满族自治县全镜,海拔多在200~1000m之间,海拔1846m的都山是燕山山脉东段主峰和境内最高峰。北部丘陵山地沟壑纵横,河流众多,建有水库300多座,其中洋河水库、大石河水库较为著名。

秦皇岛地区地处于中纬度地带,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水热资源丰富。春季多日照,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相对湿度低,空气干燥,蒸发快,风速较大;夏季多阴雨,空气潮湿,气温高但少闷热;秋季时间短,降温快,秋高气爽;冬季长,寒冷干燥多晴天。年气温差较大,年降水量多寡变化显著,在400mm至1000mm之间总体而言,气候宜人。

此外,秦皇岛(海港)区是全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旅游和避暑胜地,旅游业十分发达。传统的制造工业有全国闻名的耀华玻璃、山海关桥梁厂。新兴的工业以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代表,是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探明的矿种有煤、萤石、硫铁矿、耐火粘土、石灰岩、石英砂岩、白云岩等九种,未探明的矿产有铁、金、银、铜、铅、锌、石英、重晶石及非金属建材等。煤矿开采历史悠久,煤质为无烟煤,规模属于小型煤矿;水泥生产也有一定规模;乡镇企业发达。农业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高梁、谷子、红薯、豆类等;山坡多种植果树,以桃、葡萄、苹果、核桃最有名,还有梨、山楂、杏、李子、沙果、海棠、板栗等。

二、实习站介绍

中国地质大学“北戴河实习站”建在海港区和北戴河区之间的山东堡村。教学实习路线东起山海关,西至南戴河;北起柳江盆地,南至渤海海滨。东西长约35km,南北宽约25km,涉及海港区、北戴河海滨、山海关区和抚宁县石门寨等地区。实习区北部为一个近南北延伸的丘陵盆地——柳江盆地,盆地南北长约20km,东西宽约10km,东、北、西三面被陡峻的中低山所包围,仅南面地势低平。盆地内最高峰“老君顶”位于盆地北部,海拔493m。盆地西北部海拔多在400m以上,地势较陡;盆地东南部地势较低,一般200~300m,南部大石河河谷(上庄坨一带)海拔仅70m左右。大石河发源于燕山山脉东段的黑山山脉“花榆岭”,由西北至西南流经柳江盆地,经山海关南侧在老龙头入渤海。全长70km,流域面积500平方千米,是区内主要水系之一。1974年在河流下游的小陈庄(河流出山口)建坝,建筑了蓄水量为7000*10四次方立方米的大石河水库“燕塞湖”,它曾经是秦皇岛市的主要饮水源,现已经成为重要的旅游景点。

第二部分 野外地质教学实习路线安排

一、实习目的

(1)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野外典型地质现象的直接观察、认识、描述和分析,获得基本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加深室内教学中基本地质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培养地质思维能力和时空观念。

(2)初步掌握一些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技能。熟练掌握罗盘、地图和野外记录簿的基本功能和作用,掌握野外定点、产状测量和描述记录等工作技能。初步掌握常见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的野外识别方法。

(3)培养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生活作风和科学精神,锻炼意志,增强体质,逐步适应野外地质工作环境。

(4)了解人与自然、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关系,增进人文和社会意识,增强地质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树立献身地球科学事业和建设强大祖国的人生观。

二、实习要求

(1)掌握基本地质现象,包括自然地理概况,区域地质背景,风化作用和风化壳,河流地质作用过程和产物、三角洲和沉积物,岩溶作用及岩溶地貌,海

洋波浪运动、沿岸生物、基岩海岸侵蚀作用和侵蚀地形、沙质岩岸沉积作用和沉积地形,地层、地层划分和描述,岩浆侵入作用、侵入岩和接触边界类型、火山作用、火山岩和火山机构,变质作用和变质岩,地壳运动及其表现形式,矿产资源和地质环境保护等。

(2)掌握野外地质工作基本技能如:利用地形、地物标志,在地形图上标定地质观察点;使用罗盘确定方位、测量产状;掌握野外地质记录的基本内容、格式和要求;掌握地质素描图的基本技巧;学会地质标本的采集和整理方法;培养编写地质实习报告初步能力。

(3)培养正确的地质思维和时空观,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和人生观。

三、实习路线安排

老虎石周边路线:古海蚀地貌等;

上庄坨-大石河路线:喷出岩及河流阶地;

沙锅店-亮甲山路线:岩溶地质及浅成侵入岩;

燕塞湖-大石河口路线:侵入岩和河口地质;

小东山-鹰角亭路线:基岩海滨地质;

山东堡周边路线:风化壳与沙岸海滨;

鸡冠山路线:构造地质:非整合接触、断层、沉积构造交错层理等; ?石门寨路线:区域地层和不整合接触。

四、实习路线及内容

本次实习共有七条路线具体如下:

★路线一:基地—老虎石东侧—老虎石公园—基地

任务:1.古海蚀地貌及其构造运动意义;

2.老虎石海蚀地貌成因及构造运动意义;

3.老虎石波浪运动、海洋生物和连岛沙坝成因;

内容:在路线一中我们定了两个点:NO.1 老虎石东侧500m公路北侧;NO.2 老虎石公园。绘制了老虎石连岛沙坝平面图。文字记录一共三页。在NO.1我们观察到了古海蚀沟、古海蚀凹槽、古海蚀坑以及古海蚀穴。在NO.2我们观察到连岛沙坝及其沉积物。

★路线二:基地—上庄佗—小傍水崖—基地

任务:1.观察中侏罗统的火山熔岩;

2.观察大石河河谷地貌,绘制大石河河谷地形剖面图;

3.观察中侏罗统火山集块岩;

4.观察统计大石河河滩砾石特点。

内容:在路线四中我们定了三个点:NO.3 上庄佗西大石河抽水站旁;NO.4上庄坨村抽水站西南290°约500m山顶处 ;NO.5 上庄佗西小傍水村南大石河凹岸的谷底;NO.6沙锅店村东300m山梁上;绘制了上庄佗大石河河谷地形剖面图。文字记录一共五页。在NO.3,我们观察到了火山熔岩同时了解了它的成分与结构,还观测了大石河河谷地形,认识了河流阶地以及河漫滩的二元结构。之后,在NO.4,我们观察了火山集块岩。

★路线三:基地—燕塞湖采石场—大石河口—基地

任务:1.岩浆作用、侵入体、围岩和接触关系等基本概念;

2.观察和描述岩浆岩;

3.观察大石河口地形并进行成因分析

4.观察大石河口沉积物。

内容:在路线六中我们定了两个点:NO.7 燕塞湖采石场;NO.8大石河河口。绘制了冷凝边与烘烤边素描图。文字记录一共两页。在NO.7我们主要观察了肉红色的岩浆岩、灰绿色侵入岩、围岩等岩石的岩性。在NO.8我们分析了河口沉积物的成分,观察了河口地形。

★路线四:基地—小东山北海岬角-鸽子窝东南岬角—鹰角亭—基地

任务:1.了解北戴河实习区交通及人文、自然地理概况,利用罗盘定点;

2.观察基岩海岸波浪运动,海蚀作用及其地貌;

3.观察基岩海岸沉积物和海洋生物;

4.观察新河河口地形、沉积物、波痕和海洋生物。

内容:在路线四中我们定了两个点:NO.9 鸽子窝与小东山之间的海岬;NO.10 北戴河鸽子窝的鹰角亭;绘制了鸽子窝海蚀崖剖面图。文字记录一共两页。在NO.9,我们认识了基岩的岩性、海蚀沟、海蚀崖、海蚀凹槽、海蚀岩礁以及古波

切台,还有各种海洋生物。在NO.10,我们观察到了新河口三角洲地形,并了解了新河河口沉积物的成分。

★路线五:基地—燕山大学北外环—山东堡海滩—基地

任务:1.观察风化壳剖面的垂直分带性;

2.观察不同岩性的差异分化;

3.观察岩脉之间的切割关系及先后顺序;

4.观察沙质海岸潮汐、波浪运动及海岸地形;

5.管产沙质海滩的沉积物特质、沉淀物构造和生物类型。

内容:在路线五中我们定了两个点:NO.11燕山大学北外环公路与铁道间山坡,我们主要观察了风化壳地貌特征;NO.12山东堡海滩主要观察了沙质海岸的特点。文字记录一共两页。绘制了燕山大学北风化壳的剖面图。

★路线六:基地—亮甲山—石门寨—基地

任务:1.观察奥陶系石灰岩、白云岩、化石;

2.观察浅成侵入岩;

3.观察岩溶地形;

4.观察O-P地层及环境;

5.画信手地层剖面图。

内容:在路线一中我们一共定了四个点:NO.13亮甲山161.1高地北侧采石场;NO.14石门寨西门外往西约15m玉米地;NO.15 石门寨西门四方台半山坡上;NO.16四方台南坡;四方台西侧;NO.17四方台西侧;NO.18四方台西山梁NO.19四方台西山梁255°。画了两个图:1.亮甲山辉绿岩床岩墙及岩床素描图;2.石门寨西门外O1-C1地层信手剖面图。野簿上的文字记录一共有四页,在亮甲山采石场我们采集了灰岩的标本,更近一步的认识到灰岩的岩性。

★路线七:基地—鸡冠山—基地

任务:1.观察新元古代地层及其接触关系;

2.沉积构造的描述及沉积环境的分析;

3.观察断层构造及其组合关系。

内容:在路线七中我们一共定了两个点:NO.20 鸡冠山鞍部陡砍;NO.21鸡

冠山山顶。作了一幅鸡冠山正断层剖面图和一幅鸡冠山r1/Pt3不整合接触关系剖面图。文字记录一共有三页。在鸡冠山鸡尾处我们看到了古风化壳以及浅海相砂岩和新元古代的花岗岩,在山顶我们观察到了波痕从而证明了地壳的抬升运动。

第三部分 野外实习感想

北戴河的海岸线,是再也回不去的从前。从未想过对这段经历会如此留恋,才发觉它已深深存在我们的脑海。

初到北戴河,只有扑面而来的凉意。哪怕迎接我们的,有蔚蓝的苍穹,清新的空气,欧式风格的建筑,热情的出租车司机。毕竟我们还沉浸在对家的眷恋,对父母的思念之中,便也不曾去期待即将发生的美好。

然而,随着时间轴的推进,一朝一夕的充实快乐的音符竟谱写出了一曲美妙的地质赞歌:我们一起围坐在草坪上,一边听着老师的讲解,一边小心翼翼摆弄着地着手中沉甸甸的罗盘。

我们第一次集体戴着草帽,拿着野簿,背着地质锤,有模有样地按老师要求,观察、描绘眼前这座在看书过程中被想象了无数次的风化壳;我们在山东堡海滩边嬉戏,踏着破碎的浪花,踩着柔和的细沙,望着远处交融的海与天,尽情欢呼着、忘我疯闹着,迫不及待地用相机记录下我们的笑脸;我们握着放大镜,认真比较着大石河路线上不同位置处出现的同类岩石;我们欣喜地发现,书上描绘的岩溶地貌,就这样真实而完整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不停地拍照,生怕漏掉这样令人叹为观止的侵入岩;我们背着行囊,顶着烈日,跟着老师走完石门寨路线上一个个的观察点,思考、联想、比较,记录下最真实的现象;

我们你拉我、我扶你,相互鼓励、互相帮助,终于登上了鸡冠山的山顶,虽不是凌绝顶,但确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我们饱览了燕塞湖的美景,绿草青青,白云悠悠;山海关宏伟非凡,流连忘返;我们像孩子一般,在小东山海滩抓螃蟹、找海螺,任凭海风吹乱了头发;我们在鹰角亭边,笨拙却认真地描绘着海蚀地形的剖面图;我们眺望着老虎石公园里气派的连岛沙坝,用已学知识试着解释它形成的原因;我们的肌肤印上了北戴河的阳光,我们的记忆留下了北戴河的海岸。

实习之路,虽有劳人之处,但随着时光的淘洗,却也净剩下了美好。当然,北戴河之旅不仅仅只剩下实习。

那条长长的、飘香的燕山大学小吃街,我们来来去去逛了好多遍,甚至任何一家小吃店的口味,都能够清楚地回味;北戴河市中心,奥林匹克公园,南戴河仙螺岛,我们争取着一切时间,扩充着对北戴河的了解;海水,沙滩,我们不止一次地来找你,就喜欢和海浪嬉戏,就喜

中国地质大学北戴河实习报告

欢海风拂面的狂野的温柔;实习站教学楼里的那一排座位,还记得是谁在努力备考么;宿舍里的八张床位,还能听到深夜卧聊的欢声笑语么。

短短十几天,我们不仅扎实掌握了所学内容,更是将这份被唤醒的地质热情存在左心房。感谢这次难忘的、独特的实习经历,通过这样欢乐而充实的地质认知,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学好地质专业,为祖国的建设出力!

地质初行者

二〇XX年九月二十七日

标签: